如果上課抄筆記是一種"手工複製",用手機把老師寫在黑板的字"拍"來算不算"機械複製"?... 這個問題我已經想了很久,倒不是又要批判什麼,只是在想,如果(如班雅明所說)機械複製讓藝術品的"靈光"消失,在對著黑板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知識"又消失了什麼? 

...

"做學問"是件有趣的事,有趣之處不在"知道"那些已經存在(書上)的東西,而在創造,否則我們從小到大所有的"讀書"都是一種附著式(attach)的考古,企圖貼近"答案",如同把自己當成一支箭,等著被(教育)射向遠方那個由他人所畫出的靶...

學習是一種(自我)創造,而真正的"創造"是需要用力的。"創造"的樂趣在於無中生有,儘管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得自己想出一個道理才能領悟,才能超越,才能如脫隊般(detach)孤單向前... 沙特說得好:人不是一棵花椰菜,人只有在想要成為什麼的時候,才真正"取得"存在。

...

...

"別傻了",在那一瞬間我豁然開朗... "知識是不會消失的,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被忽略、被懷疑、被誤解、被批判與被超越,頂多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流傳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來自液態世界的 44 封信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