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考試不談,作文真的很重要... 它的重要性不在配合"題目"寫出一篇漂漂亮亮的文章,也不在冠冕堂皇的論述,而是在有限的語言邏輯中"創造"無限思維,透過文字與句型結構,整理自己的感覺,作為溝通、表達,論理或抒情...

...

最近的新聞,十二年國教的作文讓許多高分考生落榜,引發民怨... 最近還聽到一句話:"現代人知道的很多,感受的卻很少"...

其實,我認為這是同一件事,來自教育的誤導,因為作文不是"知道"的事,而是"感受"的事;作文不是"What to think"的報告(告知讀者),而是"How to think"的反芻(鋪陳想法);作文不好並非文筆不好,而是缺乏想像,並非對題目缺乏想像而不會寫,而是對"認識一件事"缺乏想像...

...

...

當"知識"被分類為"學科"進入校園之後,教育似乎變成一種過關斬將的"加法",而學習也無可避免被窄化為一種累積(知道的東西)的過程。因此為了配合考試/分數的比較效應,人們通常相信"知道"的東西越多就代表學到的東西越多,而忽略了"知道"背後所承載的意義與感受。

"知道一件事"(To know something)並非表面上由外而內的獲得什麼(get it),而是由內而外的"長"出什麼。知道不是輸入的作用,而是輸出所造成的,用我的說法叫作"擴張存在的版圖",如此才能舉一反三... 知道必定有知道的意識,作為一種理解。因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並不能算是知道,心不在焉的背誦也無法形成"知道",真正的知道(在本體經驗中)就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創造,來自感受與聯想。   

...

基本上,感受就是"再知道"的意思,一個"重新置入"的視野... "的意思(這三個字)"很有意思,這是中文的趣味,它並不是知道的內容本身,而是體會之後的聯想,一種"再認識",揭露出自己(對於這個知道)的看法或立場...

簡單說,"的意思(這三個字本身)"就是一種"再知道",也就是感受。譬如(我知道)今天是七月一號,我感受到時光飛逝,因為我想到今年已經過了一半,或者我想到這是我教書生涯的第十九個暑假,甚至我也可以感受時間過得很慢,因為今天"才"七月一號,炎熱的日子才剛開始... 總之,作文不是客觀告訴讀者"今天是七月一號",而是"我知道今天是七月一號(這件事)"之後的感受,以及它對我的影響(affection)。

...

寫作,其實是在設計一種閱讀...

寫作是感受的表態,任何議題都需要經過"再認識"才得以形成一篇文章,否則只需條列式寫出我所知道的"事件"即可,無法成為整體的(可敘說的)"那件事",因此真正的寫作其實是一種"再寫作" (To write is to re-write)、一種重新整理自己所知道之事的過程... 也就是說,透過寫作,我們才知道"我們到底知道了什麼",或者說,透過寫作,我們才知道自己是"怎麼"知道一件事的。我們在寫作中"形塑"我們所認識的東西。

...

寫作是需要練習的,多看多寫都是好方法。

我常閱讀,倒不是想看看別人寫了"什麼",而是想看他們"怎麼寫",對於喜歡的議題,我甚至會一個字一個字揣摩作者如何"建構"這句話的意思。另外,這幾年寫部落格也讓我體會許多,我享受著邊寫邊想、邊想邊改、邊改邊寫的樂趣。思緒在邊緣進出,在鍵盤上落實...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要具體寫些什麼,只是隱約有些感受,慢慢在修改中成形。我很在意文字的組合,甚至包括標點符號,經常反覆修改十幾次,與其說為了文字的精準,不如說是在整理我的感覺...

...

...

好啦,於是大家又忙著補習作文,不僅擔心"考"不過別人,還深怕"寫"不過別人...

很奇怪,在台灣,任何重要的東西都會在"教育"的名義下,變得很不重要:數學如此,社團活動如此,藝文學習如此,去醫院當義工如此,作文也如此...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評論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