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原因吧,許多人堅持不做"沒把握"的事。他們抱著必勝的決心,把每件事都當成比賽,以成功為目標,將"把握"視為一種評估的依據... 我不知道這樣的堅持算不算勇氣,只知道面對藝術創作,如果要等到"有把握"才肯動手,那就糟了...

...

又要辦藻樂趣了,這次的官方名稱是"問題解決導向式教學"。我依舊當它是個藝術活動,在課堂上鼓勵大家畫畫或準備表演,大部分還在觀望,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老師,我沒有把握..."

...

...

不論是說給別人聽或自我安慰,"把握"都是很有趣的心理現象,一種移植作用:用過去的(成功)經驗給自己壯膽。這種勢在必得的決心固然可佩,卻隱藏一種重複的危機,讓人不自覺淪為"習慣"的奴隸... 因為,事實上,越有把握的事,通常就是越熟悉的事。

這個說法似乎有違傳統,畢竟有把握的事比較容易"成功",但問題是"何謂成功?"... 是畫得和別人一樣(好)?或彈得像別人一樣(好)?還是作品能賣錢才算成功嗎?說實話,大家都有疑慮,但把這樣的疑慮當成"把握"的前提,任何作品注定失敗,不僅貶低了觀眾,也貶低了自己。

...

藝術不是製造(make)的事,而是創造(create)的事,這兩者有極大的差別。換言之,藝術創作的過程並非按圖施工去"再現"(represent)那個"有把握"的擬真內容(True),而是藉由摸索去"表現"(present)那朦朧的未知(Real),並透過不斷練習嘗試開發自己的風格... 沒有人能具體把握什麼,只有一個珍貴的冒險企圖,而且始終"必須"戰戰兢兢帶著猶豫和懷疑...

藝術究竟是追求"那個"遙遠的 True 或表現"這個"當下的 Real?... 老實說我也還在"參",這是藝術之於生命的可貴之處,讓人藉以探索自己,但面對創作,"有把握才做"卻是可怕的習慣,因為它事先預設了結果,把自己當成操作的工具,淪為"成功(這個想像概念)"的替代品。

...

"老師,我喜歡攝影,但當我看到學長拍得那麼好的時候,我就不想拍了..."  她說。

"學長拍得如何關妳屁事,他拍得好也是練出來的,如果真的喜歡,自己去練..."  我說。

...

曲家瑞曾說:"先要想玩,而不是想贏"... 這句話說得好。

除了把"成功"當成一切作為的交換目標,我們的教育也讓大部分學生不敢犯錯,然而更糟的是,許多人也"將計就計",把犯錯當成想像中的責難,把"不敢犯錯"當成掩飾自己不作為的藉口,自欺欺人,既缺乏冒險的勇氣,也缺乏創意... 雖然犯錯並不等於有創意,但如果不敢犯錯(或懶得犯錯),恐怕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而這正是"沒把握"的價值。真正的勇氣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在懷疑中的匍匐前進...

...

基本上,創造的勇氣是一種荒謬的勇氣,來自對"現成世界"的對抗...

總有一份臨界的拉扯,讓真正的存在充滿害怕與不安、To be or not to be 的猶豫。有點荒謬,卻很真實,且充滿能量... 畢竟,不管那是什麼,面對生命,玩得好,才"可能"會贏...

...

...

"我也沒把握,而且這次除了表演還有展覽... 盡量囉,喜歡就多做一點,到時候就知道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荒謬筆記本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