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前,帶一張悠遊卡,沿著公園走到住家附近的左營舊火車站,跳上一班電聯區間車,去了鄰近的小鎮,一路上搖搖擺擺、走走停停...

...

拜科技之賜,許多晶片卡開始整合,平時搭捷運的悠遊卡除了南北通用之外,現在也可以搭火車,不僅拉近了"火車"在印象中的距離,省去排隊買票的時間,更大的意義是,取消事先必須定點購票的束縛,讓"搭火車"不再是一件經驗中需要周全規劃的大代誌... 

就這樣,我迷上這種隨處上車下車的樂趣,這陣子去了竹田、潮州、南州、佳冬、橋頭...

...

同樣的卡片,同樣是搭乘非對號的軌道車,同樣的"嗶"聲與親切的四語廣播,感覺卻很不一樣:

捷運是現代都市的主角,專用軌道橫行於繁華的社交圈,不僅班次多,"快"的經驗更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搭捷運通常沒什麼印象(每站都一樣),所有記憶從到達之後才開始,搭車(這件事)淪為純粹"運輸身體"的工具、經驗之外的客體... 月台上來去匆匆,但捷運站的時間意義並非"(現在)幾點幾分",而是"(下一班)幾分幾秒",車窗的意義只在辨識站名,人們大多盯著手機或燈箱(也沒別的好看),跑馬燈的文字提醒自己所在的位置,心裡想的卻是其他的事,譬如"還有幾站?"...

跨縣市的區間車遊走在偏遠小鎮,拼湊的車廂填補了都會之間的空隙,如配角般編織起"搭車"的細節。"慢"的經驗不僅來自每站都停,更包含每站都不一樣,偶爾還必須加上停在路邊等候快車通過的時間。雖然時刻表大多準點,這個準點卻帶著冒險,多了一份真實的存在感,讓"移動"成為主體... 月台上稀稀落落,車廂內也稀稀落落,座位有橫的有直的,有正的也有反的,心血來潮的列車長前來查票,我拿出悠遊卡,他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我突然有一種抱歉的感覺...

... 

...

"不知道該把區間車當成擴大的捷運,還是把捷運當成縮小的區間車"... "台灣的交通網實在太好了"... "找一天去台東吧"... "等一下要吃什麼"...

一路上搖搖擺擺、走走停停,我拿著悠遊卡東張西望胡思亂想... 當"嗶"聲再次響起,我決定今晚要做咖哩牛肉。低頭一看,原來,從橋頭到左營,14分鐘,16塊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Small Issue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