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畫了很多人像,意外發現,最花時間的並不是畫畫本身,而是對著一張臉發呆... 我遨遊在眾多臉書朋友的相簿中,等待某種"認識"的重現,如同等待發現此時此刻的那張臉...

這張臉其實與照片無關,卻帶著記憶中的聲音、時間、地點、事件等,如倒帶般快速閃過腦海... 也許,我,彷彿有意識地,要在去背的肖像畫中,把"我"的背景找回來... 

...

凝視的其實是自己的歷史,眼中的臉與腦中的臉激烈磨合著:原來這些年... 瘦了、胖了、壯了、成熟了、老了... 有皺紋了、有雙下巴了、有眼袋了、變成大叔了、有女人味了、有母愛了...

終於發現的事實是,我無法畫陌生人,因為沒有"背景"可供比較... 我大概也不是街頭藝人的料,因為我始終無法討好路人,只會唱自己喜歡的歌。

...

...

這種說法有點好笑,但每張臉都有一個特別"像"這個人的地方,有的是下巴,有的是顴骨,有的是鼻樑末端,有的是嘴唇角度;有的是上眼皮的弧度,有的是法令紋的形狀,有的是髮線高低或兩眼間的距離... 通常只要掌握這些地方,這張臉就大致"像"了...

其實只要慢慢磨,畫得"像"並不困難,只是有時"像與不像"的差別並不是純視覺,而是一念之間的整體感覺,如同整個認識背景所支撐出的"神韻",哪怕只是千分之一秒的瞬間... 所以更有趣的挑戰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即便畫得不像,卻又可以被認出不像"誰"。

... 

人看不到自己的臉,我們的臉一生下來就是要給別人看的,作為某種辨識… 邊畫邊想,不知道是這個人"像"這個地方,還是這個地方"像"這個人...

到底是他擁有這張臉,還是這張臉擁有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架上畫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