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通常是有感而發的情緒濃縮,是一種極致的文字表現,因此歌詞通常具備詩的立體特質。為了讓唱歌的人能夠更貼近聽眾,大多數歌詞中的文字是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原則,好像主觀鏡頭(如我、I、my),就算沒有明顯的第一人稱,也會有一個第二人稱(如你、you)作為文字投射的對象,通常這會讓聽眾感覺到"這首歌是寫給我的",讓人心有戚戚焉... 今天這首比較特別,它用的是第三人稱的說故事方法(他)。

推薦英國 Chris De Burgh: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1979)

...

這是他早期的作品,出自一張名為 Crusader(十字軍)的專輯,如說書者般淡淡述說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壞國王..."  我非常喜歡這個編曲:Bass,豎琴與吉他,再加上他那遠遠的、有點悶又高亢的聲音,聽起來像是一個中世紀的吟遊詩人,穿著長袍草鞋,抱著豎琴,邊走邊說故事... 他是我大學時期最喜歡的西洋歌手之一,抽離的音色具有一種古典的神秘氣質、讓人聯想到城堡、公主、戰士等史詩寓言... 這張專輯給了我許多大學的回憶,從卡帶到CD,多年來一直在我的珍藏中。

...

平常也許沒有發現,當言談中沒有"我"與"你"的時候,說起話來會是這麼有趣,好像有一種盲的感覺... 說話的主體被隱藏起來,看不到聽話的對象,任憑文字在思緒的邊緣中進出,好像隨時可以終止,又好像說不完,就這樣一路喃喃自語"豁"下去...

不論何種敘事方法,文字中的人稱代名詞洩漏出作者亮相的姿態,代表作者與讀者共同建構的關係,好像鏡頭般決定了我們所認識的視野... 我想到高行健的小說,人稱代名詞的不斷改變讓敘事變得立體。 

 

>

 

There once was a king, who called for the spring,     從前有一個國王命令春天到來
For his world was still covered with snow,     因為他的世界佈滿著風雪
But the spring had not been, for he was wicked and mean,    春天未出現, 因為他尖酸刻薄
In his winter fields nothing would grow;     他的寒冬領土上長不出任何東西
And when a traveller called, seeking help at the door,     一位旅行者到訪, 在門口尋求協助
Only food and a bed for a night,     她只要求一點食物, 以及一張過夜床
He ordered his slave to turn her away,     國王命令手下將她趕走
The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這個眼中藏著四月的女孩

*Oh, oh, oh, on and on she goes,     她走著走著
Through the winter's night, the wild wind and the snow,     獨自穿越冬夜的寒風與大雪
Hi, hi, hi, on and on she rides,     她騎著騎著
Someone help the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請大家救救這位眼中藏著四月的女孩

She rode through the night till she came to the light,     她騎過夜晚來到一處亮著燈的小屋
Of a humble man's home in the woods,     那是森林中一位老實人的家
He brought her inside, by the firelight she died,     他扶著女孩進門, 不久, 女孩死在火爐旁
And he buried her gently and good;     他小心謹慎將女孩埋葬
Oh the morning was bright, all the world snow-white,     早晨起床, 世界依舊雪白一片
But when he came to the place where she lay,     他起身前往埋葬女孩的地方
His field was ablaze with flowers on the grave,     他看到墳上長滿了花朵
Of the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就是這位眼中藏著四月的女孩

...

...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直譯為"眼裡藏著四月的女孩",這是一個隱喻:國王、領土、寒冬、旅行者、四月、森林... 我喜歡隱喻,它好像什麼都沒說,又好像說了,至於到底是什麼,又好像不太確定,不僅如此,甚至讓人捨不得確定... 我喜歡好像(這個動作)勝過好像的東西(內容)。多年前與劇團的朋友討論隱喻的意境,"彷彿若有光",我喜歡這個說法。

我把以前劇團的作品集命名為 The Metaphorical (隱喻的),加上一段註解:Metaphorical is something which is NOT.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毛音樂廚房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