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過年"的關係,總覺得寒假不是真正的"假期",無法讓人真正放鬆,原本安靜的冬天在寒假畫下句點,等待迎春的同時,也吵吵鬧鬧忙著"過年",好像某種"甦醒"的儀式...

...

"節慶"具有一種儀式性的意義,有如一份在普天同樂氣氛中的"集體宣告"。節慶所宣告的"內容"對現代人而言其實意義不大,倒是這種宣告的"態度"強化了儀式本身的"儀式性",目的是在忙碌生活中給自己一個"合法放肆"的藉口,於是該花錢的用力花錢,該賺錢的用力賺錢,該表白的用力表白... 在這個合法例外的日子理,大家萬眾一心,用力忙一陣子,各取所需,然後回到各自的正常生活。

曾讀過一篇有趣的文章《"節日"的現象學爭議》,談到中國大陸在 1993 年曾頒布春節禁放鞭炮的法令,當時是(在理性思維下)為了安全也為了省錢,但這條法令終究無效,因為,雖然明知"春節"年年都有,但哪有過年不放鞭炮的,大陸官方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滿足某種"反理性"的(人類學)潛意識... 書上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觀察,西方節慶大多具備"人格化"特質,如聖誕節、情人節、復活節,他們把"(擬)人"當成事件主角,甚至有一種"英雄"的味道,傳統中國節慶則多來自大自然的"節令",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反映出民族文化與精神的不同取向... 

...

東西方皆然,"節慶"是個非常有趣的議題,特別是從現象學的視野觀察,好像一個刻意放大的"例外",一個由"理性"所給予出的"反理性"的遊戲規則,刻意讓自己狂醉,讓自己相信牛郎織女,相信嫦娥奔月,也相信聖誕老公公。

遠遠看來,"節慶"似乎是人類給自己存在的一個禮物,也許在潛意識中,人們早就知道"例外"的重要...

...

從小到大我不太"過節",因為不知道要如何"過",才算"有過到節",但我倒還蠻喜歡看別人過節的,只可惜"現代春節"其實沒什麼好看,就好像其他眾多以"合法消費"為名的日子...

如果"節慶"是一種合法的生活例外,對我而言,"過節"好像就是"例外的例外",一種"合法甦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有的沒的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