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買了一台平板電腦,開始練習那種沒有觸感的"滑動"...

對一個至今仍堅持不用智慧型手機的老頭來說,這種滑動既欣慰又衝突:一方面它讓我重新發現手指的存在,通過指尖觸碰,直接操控放大縮小、移動或"按鈕"等功能。這是一種很原始的方便,然而這種方便卻帶來另一種矛盾,如此貼近的身體經驗竟然是沒有(材料)質感的,電腦裡千奇百怪的功能都在一小片耐刮玻璃上完成,但這些千奇百怪的指令卻只有一種相同的碰觸感...

與滑鼠不同的是它太靠近(身體)了,簡直就像直接用手抓飯來吃,正因為如此靠近,所以更顯得遙遠... 這件事讓我想到一個長久思考的議題:基本功。

 

關於 基本功

...

"基本功"這三個字通常出自"前輩"口中 (如家長或師長),是一種規勸,也是一種告誡:"基本功做得好才足以應付萬變",那是一種物我合一的體現狀態,讓我們產生熟悉有效的操作能力... "基本功"這三個字也代表某種(傳統的)價值信念,更是一種權力傳承,意味著世上存在某種固定不變的基礎能力,我們得以藉此步步進階。

我從未懷疑"基本功"的重要性,畢竟做任何事都有基礎條件,讓我開始懷疑的是基本功的內容:基本功是什麼?"基本功"會隨時代改變而改變嗎?如果變了,那還能算"基本功"嗎?在這個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裡,究竟是哪些能力條件才能被稱為"基本功"... 是的,我的確開始懷疑,但與以往不同的,如今這種懷疑竟是一種高興。

...

我曾和不少在大學教書的朋友聊過這個問題,他們常說現在的學生"基本功太差" (我曾經也這樣認為)... 最近又有一位學生即將步入教職,她受聘在北部某建築系教工程圖學和表現法,堅持要訓練學生"手繪基本功",所使用的工具是平行尺、三角板、圓規、工程筆、針筆、水彩、粉彩,甚至還有做模型的紙板、美工刀... 老實說我愛死這位學生了,因為這些都是"當年"我們所使用的工具。我冷靜下來問她:我以為現在建築系的基本功是 AutoCAD,她說在業界確實如此,但她堅信要先練習手繪才能使用電腦,正如我的大學同學認為:手繪才可以讓身體操作產生"空間感"... 的確,我相信是這樣的,但這樣的相信並不能阻止新的懷疑,如同我開始懷疑,當發明了 3D 列印的建築模型技術,還需要手工紙板/白膠/美工刀嗎?

也許是我的改變,我開始認真去感覺許晉嘉在做的事... 他是我另一個玩音樂的學生,曾把許多台 iPad 連在一起"彈琴",玩得不亦樂乎,也做出不少有趣的作品。我曾說他缺乏基本功又不認真練琴,盡搞一些"撇步",但我知道他是新世代的電腦音樂高手。

...

洪仲丘事件讓人想起當兵的"操練"... 由於"保家衛國"是我們期待軍人的職責,所以"身強體壯"就是我們所想像軍人的條件,於是我們始終相信"出操"就是軍人的基本功,目的是鍛鍊強健體魄,這是國防部在做的事,而且百年不變... 電視轉台,看到維基解密的電腦高手史諾登 (E. Snowden) 在俄羅斯獲得政治庇護,消瘦的身影消失在莫斯科機場。美國人急得跳腳,因為這個年輕人是當今美國國防安全的重大威脅... 他看來弱不禁風,卻能讓美國動搖國本...

最近發明一款相機,超高解析度,據說是"先拍照再對焦",讓你可以在事後選擇任何想要對焦的東西,避免因耗時對焦而遺漏任何畫面,另外還有一款相機會幫你自動構圖,非常方便。我想到其他的... 攝影技術發展至今一百多年,每個攝影高手都說攝影的"基本功"是構圖、光圈、快門,早期的攝影術還包括暗房技巧、放大機操作、溴化銀顯影/定影或修底片 (我在中學曾玩過這些)。如果這些基本功是為了讓人們"拍出好看的照片",現今數位化科技的確讓攝影(這整件事)變得更簡單... 我又想到曾看過一本書叫做"視覺設計的歷史",原來,不管你喜不喜歡,近代視覺設計的歷史就是 Photoshop 的歷史,也是 Adobe 的歷史。

...

寫博士論文是辛苦的差事,除了滿腦子的論述資料之外,光打字就夠累人的... 我的老師說他自己的博士論文是在一堆剪刀與糨糊中完成的,因為在費力(用打字機)"寫"完一大段之後,經常發現需要增減修改,但又無法大篇幅移動(當時沒有電腦,無法 copy paste),只好用真正剪貼的方式處理,這是他們當年做學問的必要本領,大家都得在剪刀與糨糊中拼湊思想... 我又想到別的...

古代人用毛筆寫字,書法家的"基本功"除了要練出一手旋腕好字之外,還包括靜心養氣"磨墨"。後來發明了墨汁,我們連硯台都丟了。後來又發明了硬筆(鋼筆),硬筆字的美感雖然來自毛筆,但握姿與呼吸節奏明顯不同,僅管如此,至少都還有一支筆在手上,都還算得上是"寫字"。80 年代發明電腦後,大部分的中文改用鍵盤輸入,"書寫"的目的漸漸由視覺美感轉為訊息傳遞 (如表情符號),於是"書寫"的基本功除了編排能力之外,更需要打字的速度,甚至還有證照可考,有人也因此發明了快速輸入法... 嚴格說來,現在大多已沒有"寫字"這回事了,因為大部分的字是 key 出來的,key in 的方式決定了書寫的基本功... 從來沒想過小時候學注音竟然還有這個好處,我曾見過不少人因字詞發音不標準而改用倉頡輸入法。

...

...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情結,"基本功"(在概念上)似乎應該是獨立且無可取代的功力,但這種功力好像又與身體操作有關,這讓身體/工具形成某種特殊關連,讓我們把身體變成工具的一部分(或把工具變成身體的一部分),如庖丁解牛般的"人刀一體",但工具的改變似乎改變了一切...

在自動排檔的汽車發明之前,所有車子都是手排檔的,"排檔"可說是開車的基本功:踩離合器、換檔、油門加速,人車一體,開起來非常過癮 (我最早是開手排的),如今自排車技術成熟,手排車所強調的"基本功"自然走進歷史。

真的有基本功嗎?...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有一樣東西是永世流傳的"基本功",這可以讓我們省事不少,但我似乎漸漸找不到... 突然想起班雅明,也好像突然能體會他的矛盾與希望。

...

iPad 是樂器嗎?我無法用傳統樂器的概念說它是或不是,但它的確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要讓 iPad 發出聲音並不困難,但要把 iPad 的聲音玩到"極致"是需要技術的,這種技術也許不叫"彈奏",但的確是一種技術,它的目的不是取代或"模仿"鋼琴;它本身就是新(觀念)的樂器...

有些人不喜歡在平板電腦上畫圖,因為線條的觸感不對,很難掌握準確。相較於傳統的畫圖經驗來說確實如此,但如果真如科技預測所言,未來的世界是 Screen Everywhere,也許我應該從我的小平板開始練習,慢慢去熟悉那種沒有觸感的手指滑動... 也許,這就是我們現在要練的"基本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評論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