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超有"感覺":碰到的事很有感覺、買到的東西很有感覺、看到的畫面很有感覺、讀到的書很有感覺,寫過的文章很有感覺,就連做的夢都很有感覺。這些"感覺"是流動的,來自某種半夢半醒的"液態世界",這個世界所承載不是感覺的內容,而是感覺本身... 多麼希望它有價值,又多麼希望它沒價值...

"來自液態世界的 44 封信"是本有趣的書,作者是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他以快八十歲的年輕筆觸,幽默描寫科技商品下的現代生活。"現代生活"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看在他老頭子眼裡,"液態(Liquid)"倒是個迷人的說法... 夜深人靜略帶涼意,驚訝發現暑假已近尾聲...

...

捷運上常常出現這個畫面:年輕人慌張走進車廂,腳還沒站穩,一手抓欄杆,另一手非常急忙拿出手機上網,看看這幾分鐘之內他的"朋友"又做了什麼,或又說了什麼。手指滑動的速度讓我相信他的朋友其實沒做什麼,也沒說什麼...

記得有一次上課問同學"現在最大的困擾是什麼",同學紛紛放下手上的"臉書",抬頭開始思索,我高興之餘卻得到一個意外的答案:孤單,而這個答案竟獲得大多數同學認同... 我無法想像這兩個字是出自一個擁有兩三支手機,以及擁有一千多個"朋友"的學生口中,但我相信他的回答是認真的。

...

根據(書上)記載,有一位女孩在一個月之內發了 3000 則留言和簡訊,換算下來平均一天 100 封,大約每十分鐘發一則留言,用作者的說法:"... 她很難擁有超過十分鐘的獨處時間"。我喜歡這個說法勝過怪罪現代科技,畢竟科技是無辜的,只是發明科技的人"醜化"了孤單,他們讓你相信孤單是一種罪,於是用最快速的方法幫你"交朋友",同時也誇大了"讓你從此不再孤單"的功效... 據說 Line 上面最常見的留言是"你在做什麼?"... 

我不知道現代人是因為"害怕孤單"才(透過科技)擁有一千個"朋友",還是有了一千個朋友之後才覺得孤單,我只知道當孤單被"取代"的時候,只能從另一種孤單中尋求補償,而當"另一種孤單"也被取代時,只好再尋求下一個... 因為問題不是孤單本身,而是"取代",但這是現代科技所不會告訴你的。

...

液態世界(用作者的說法)是一種"流動"的價值態度,昨天所關心的事到了今天不一定在乎,今天所珍惜的東西到了明天不一定還想要。用我的說法,這是一種"取代",或是"想像中的交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來自液態世界的 44 封信
    全站熱搜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