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季節交替的日子感覺特別多,四月的溫度喚醒皮膚記憶,薄薄一層,若有似無... 學生在東海拍片,寄來一張教堂的照片,我看了很久,回:"東海很美,多拍拍"。腦中浮起一個美麗的校園,還有一段美麗的歲月...

 

277313270_510108417443267_3536514733012473527_n.jpg

...

考季將至,許多媒體爭相報導"冷/熱門科系"的就業出路或薪資待遇,許多考生也以此來判斷自己的求知興趣,深怕"投資"錯誤,念錯書入錯行... 工具人講求教育的功利效應無可厚非,但總覺得怪怪的,畢竟時代變遷快速,行業的好壞往往只是景氣重組循環,盲目追逐熱門的結果將什麼也趕不上,重要的還是學習者的意志與態度。回想起來,大學教育給我的影響並不是狹隘的科系問題,而是某種"視野"...

"視野"來自認真的生活經驗:認真走過的路、認真做過的事、認真呼吸過的空氣、認真曬過的太陽、認真看過的風景、認真想過的問題、認真犯下的錯誤、認真談過的愛情、認真懷疑過的真理... 還有那些遇到的人、聽過的事、見識過的傳奇、嚮往過的典範... 以及那些堅信的、質疑的、掙扎的、理想的、挫敗的、驕傲的、矇懂的、堅持的、放棄的痕跡...

常有人說:"認真就輸了",我不了解,笑笑自問:不認真又贏了什麼?

 

...

一直很慶幸自己曾經活過那個沒有電腦或手機的年代,更慶幸這個年代是發生在東海大學...

特定的時空注定了特定的緣分,也形成特定的人生... 那年夏天,我決定離開熱鬧又窒息的台北,輾轉插班進入東海物理系,隔年夏天,一個臨時決定,我參加建築系的暑修考試,於是又轉入建築系。轉校又轉系的"飄浮感"在一個天大地大的校園裡特別明顯,卻也開啟某種視野,造就一段屬於"自己"的大學生活...

於是,我在文學院上通識課,在理學院做物理實驗,在工學院修工程數學,在建築系館熬夜通宵做設計... 我走過文理大道,走過相思林,走過陽光草坪,走過月光草坪,走過新餐廣場旁的乾河溝和女鬼橋,走過開滿杜鵑花的海報牆... 我在教堂做過禮拜,在郵局的信箱間排隊領信,第一次穿西裝打領帶在體育館參加盛大的聖誕舞會... 我在牧場餵過牛,在鐘樓下敲過鐘,半夜三更還跑到東海湖去尿尿...

...

總覺得有些記憶是長在毛孔裡的,斷斷續續被四月的溫度蒸發出來... 也許就是現在這個季節。

 

...

"東海的美不在單棟的房子,而是房子跟房子之間的關係(虛空間)"... 這是建築系的行話,突然想起當年老詹的建築概論第一堂課所説:"當其無,有器之用"...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有人說"上帝的光透過教堂展現在空間上"...

環境給人的影響是不知不覺的,這是空間的魔力。也許非要讀了東海建築系才能體會"空間的氣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建築的"對象"並不是房子,而是透過蓋房子來形塑空間,進而創造或影響人的行為... "空間(感)是立體思維的開始",這是我讀建築系最大的體會。雖然轉系生涯的短短四年並沒讓我走上建築這條路,卻開啟我日後顛波起伏的"立體人生"。感謝東海這個無與倫比的校園提供我一段無與倫比的大學生活。

...

畢業三十多年,從建築到藝術,從劇場到影像,雖然不務正業了一輩子,雖然也曾在東海教過書,雖然已經退休,但很奇怪,不論何時,每當走進東海,我都感覺自己還是學生,一個永遠的"建築系學生"...

不知我懷念的究竟是這個校園,還是自己的青春...

...

可愛的小學妹,讓我回味建築系館的雜亂與回音,我彷彿聞到當年系館的味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事件簿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境象劇場 的頭像
    境象劇場

    吳小毛的境象劇場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