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三餘 / 存在主義讀書會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遠遠看來,"藝術"就是一種荒謬的趣味,彰顯一種沒事找事的自由... 藝術讓人在荒謬中實踐自由:"表現"情感的自由,"決定"喜歡或不喜歡的自由、"想要"這樣或要那樣的自由、"認為"好看或不好看的自由... 當任何理由都"對"的時候,其實就不需要理由了...

"荒謬"是一個"理性被高估後的"概念,一種對比之下的說法... 本週第四次上課,我想聊聊(我所體會的)存在主義戲劇...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存在先於本質"的行動意義

     存在主義的創造意涵:藝術 (永遠企圖朝向遠方...)

     關於非理性、荒謬、噁心、煩.......................................... 無聊

     存在主義的美學"策略":荒謬

     荒謬的美學:狼狽、活生生的"失敗美學"

     ...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由是一種不可承受的"輕"

     藝術與自由:到底在爽什麼?

     藝術不是"闡述(道理)"的事... 基本上,藝術的趣味就是一種荒謬的趣味

     ...

     行動(中)的藝術:從"戲劇"到"劇場" (一個美學觀的改變)

     基本上,劇場的本質,是很"存在主義"的...

     "戲感"是一種距離的感受,來自落差、衝突、意外、對比...

     戲感的形式:荒謬 vs. 表現荒謬

     ...

     荒謬的趣味是一種"超現實"的趣味,而超現實的趣味則來自於"現實"

     荒謬趣味的本質與形式:從"表現荒謬" 到 "進入荒謬" ("荒謬地存在"先於本質)

     荒謬劇的"戲"不是一個說故事的工具,而是一個體會荒謬的"現場事件"

     對我而言,荒謬是一種幽默,雖然... 也許笑中帶淚

     ...

     ...

     貝克特:等待果陀

     沙特:禁錮 (無路可出)

     尤涅斯柯:椅子

     尤涅斯柯:禿頭女高音

     伍迪艾倫:死神來叩門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很遺憾自己不是唸文學科系,但好像也幸好不是,如此才能有距離體會,然而更幸運的是,我認得字。希臘人說人生悲劇從認識字開始,我同意,但人生的喜悅好像也是從認識字開始... 又到了讀書會的日子,這禮拜要說的是第三講:"文學中的存在主義"...

...

language 與 linguistics 不同,前者是言語(或話語),後者是研究言語的學問,俗稱語言學,包括言語中的詞句、結構、形式及意義等等。前者把語言當成一個現成物,著重末端應用(如"學英文"),後者把語言當成一種思維方式,研究的是"思想如何在言語中產生",畢竟,我們只能在語言中去研究語言本身。換言之,前者將語言視為"what",後者則將語言視為"how",有一種"語言本體論"的味道...  

基本上,語言就是一種存在的"狀態表現"。語言中的 be 動詞就是存在的意思,也就是"是"... "是"是一個繫詞,具有"連接"的意思,透過這個連接,我創造了我(所認識)的世界。

...

也許是二元論的影響,西方語言具有強烈的"指稱"意義,目的在精準描述一件事(它),因此具有一種"掠奪"的詮釋霸氣,這點可從結構看得出來。譬如,中文的"否定"放在繫詞前面(我"不"是...),暗示一種對存在狀態的否定,英文的"否定"放在 be 動詞後面(I am "not..."),所否定的是"對象"。對西方人而言,任何東西都"是",就算不是,也是一種肯定的"非"...

我喜歡文字,並不是因為文字可以"說"出心裡的話,而在於文字與思想的聯結趣味... 我揣摩文字如何讓思想成為可能,也把玩著文字拼湊的樂趣,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好像沙特所言:讓文字飄在空中,不使它定形。

...

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及戲劇)的"議題"都很重,但敘事卻很輕,它們藏在一些"非故事性"的事件中,一種"狀態"... 狀態令人流淚,但真正讓人感動的,卻是那些還沒被寫出的東西...

這次上課,我不希望太強調存在主義文學中的"意義"或"議題",畢竟體會各自不同,而是著重某種存在主義影響下的"文字自覺"...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從時事看哲學:Seeing is Believing or Believing is Seeing (眼見為憑 或 相信才看)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在"創造了"世"

          二元認識的時間缺席:"XXX是什麼?" 與 "XXX是什麼意思?"  (羅蘭巴特)

          ...

          ...

          存在主義的創造意涵:藝術 (To "have" vision, to "have" sound...)

          The Will To Power as Art  (尼采)

          重新看待"語言(文字)":在人們會說話之前,"思想"是不存在的  (索緒爾)

          語言是傳遞工具嗎? 語言是溝通工具嗎? 語言"形塑"思想

          人,進駐在語言之中... 語言是存在的家  (海德格)

          ...

          "故事"是什麼? 文字與故事的關係

          "故事"是一種(鏡頭)選擇下的觀看,以及觀看後的選擇敘述。

          "故事"並不存在,存在的是"說故事"

          所有的文字都是"獨白"

          ...

          理性中的"非理性"自覺:噁心(沙特)、荒謬(卡謬)、煩(海德格)

          關於"陌生人":眼前這個人是從遠方來的 + 那個從遠方來的人就站在眼前   (齊默爾)

          作家 或 寫家  (沙特)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狀態":敘事時間、事件、視角...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失敗美學":狼狽、無助(但並不可憐)、平靜(但並不自憐)、自在...

          ...

          沙特:噁心(嘔吐)

          卡謬:異鄉人

          沙特論異鄉人

          沙特:牆

          卡夫卡:變形記(蛻變)

          卡夫卡:飢餓藝術家

          海德格論語言

          貝克特:瓦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說:"小毛老師,如果今天趕不及去上課,可否先問你一個問題,存在主義感覺是很孤獨、個人式的內在關懷,對於你來說,如何處理社會議題的關注?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參與社會運動?"...

...

謝謝,其實我最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甚至很想說些什麼,但不是"為了存在主義而存在主義",也不是"為了社會運動而社會運動",而是... 如果我可以這麼說,某種視野的改變。這個改變是有意識的,來自我身上那些活生生的經歷、印記、以及那些我曾熱情期待、困惑、失望與懷疑的"我的歷史":關於民主、知識、權力、資本主義、代議政治、人權... 甚至包括地球暖化、博弈公投、多元成家、核能發電、教育、文創、死刑等現代生活的"社會議題"。(上述的每一項都要嚴格加上括號 "...")

...

先說一個小故事。我在高中第一次投票時非常興奮,我仔細閱讀每一份政見,最後很滿意投下我的"神聖一票"。後來那位仁兄真的當選了,但不久因涉貪而入獄。我驚訝、憤怒、自責... 驚訝的是"原來這就是神聖的一票",憤怒的是"我被耍了,被迫成為共犯",自責的是"我覺得這整件事跟我有關"...

我一方面埋怨自己能力不足"選錯人",但又無法確定如何"選對人"(其實我懷疑有誰能如此確定),但讓我更不舒服的是"我上當了",這套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綁架我,讓我"必須"在他們所提供的選項內做決定,而我又無法約束當選者日後的行為,但我又必須對我的這一票負責...

我極度沮喪,也覺得對不起那些受害者。我向朋友提及此事,大部分的回應是:"你神經病啊,是他犯錯又不是你犯錯,與你無關,無須負責,沒有人會怪罪你這一票"... 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竟能如此輕易撇清關係,但我-就-是-不-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從存在主義的觀點看來,也許有點像"噁心"。噁心所指的是一種狀態,以後再說)

後來長大,我意識到某種廉價的"取代"(如代議)所帶來的不確定權力,而這種權力就是暴力。暴力的不僅是某人所幹的壞事,而是"取代"本身,尤其是"自認的取代"。

...

...

你有過這種情形嗎?一件事情你很想說 yes,但"理智"卻讓你說不出口,或你很想說 no,但"理智"也讓你說不出口?... 如果有,那我要恭喜你,因為你體會到了權力與責任。

...

談到存在主義,我最常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什麼?... 嚴格問自己:"我真的相信嗎?"

你相信"好心有好報"嗎?你相信"誠實為上策"嗎?你"真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會成功嗎?你"真的"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公疼好人嗎?... 你真的相信自己的主張是絕對"好的",不但具有合法正當性,而且還"必須"讓別人跟著遵循嗎?...

*** 最好要弄清楚,到底是"你相信",還是"你希望"?

...

由 "Idea" 所形成的二元理性思維讓"世界"(這個現成概念)跑在"人"的前面,因為人總是習慣在某種"信念"中行事,所以,相信"好心有好報"的人就會去做好事,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人就會去努力... 這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藍綠意識形態之爭...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行為更具正當性(我願意相信這是善意推廣),他們還會把自己的信念提高到某種"共通準則"(如我們)去影響別人,所以,我所相信的就等於"我們"也(要)相信,如大人口中的"我是為你好"。當然這並非壞事,也可形成某種循循善誘的社會規範或處世原則,但是首先必須自覺,這就是權力,所謂"慈悲的滋味"。

...

其次談到相信或希望:

基本上我認為,"相信"(這個動詞)只能適用在過去或已經發生的事,一種"史觀"的說法。也就是說,當我說"我相信 XXX" 的時候,那個 XXX 基本上應該是歷史陳述,而且也"只"能是歷史陳述... 譬如,嚴格說來,我只能說:"我相信我昨天吃的那碗麵很好吃(至少我喜歡吃)",或,"我相信過去這幾年台灣的經濟不太好(至少我感覺到)"...

但有趣的是,我會因此推薦那家餐廳給我的朋友,我會跟他們說:"我昨天吃的那碗麵很好吃,所以我'相信'這家餐廳'應該'不錯,今天你也去吃看看"... 這是人之常情,但其實,這裡的"相信"是一種經驗的推論,甚至已經變成"希望"了(或至少"我希望去相信...")。

人當然不得不在經驗中活一輩子,但必須嚴格自覺這個經驗。當然,根據經驗去推薦一家餐廳完全合情合理,但必須自覺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為它-尚-未-發-生...

這是"希望"的迷人之處,也是"希望"作為一個信念的可怕之處:迷人,是因為它尚未發生,端看你如何做,所以"希望無窮"。可怕,是因為我們總會把"已發生"當成希望的內容,卻不知人是活的,是自己的"行為"造就了自己。譬如有人重考三次只為上台大,卻不知自己到底要什麼,或者,有人口口聲聲"反核",自己卻是一個"極度消費者(用電者)",如此本末倒置,追逐那個(想像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理想境界",所謂"配合式的荒謬人生"... 個人的"希望"已經如此難以承擔,更何況將個人的"希望"包裝為一個"集體信念"加諸於他人的權力。

...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世上有某種不變的"真理",這樣就省事多了。

聽起來很沮喪,賴以行動的"信念"被識破、被質疑、被摧毀... 的確,存在主義是一個極高極高的社會理想,一個 Impossible dream,因為它的實踐必須仰賴每一個人對其自身存在的"嚴格檢視"(至少要有這個意識),但通常都無法辦到,因為人總會給自己找藉口,總是會怪罪別人,總會輕易認為"與我無關"而放過自己,甚至將自己的"希望"透過某種手段強加在別人身上。

人習慣寬待自己,這也相對襯托出存在主義的"美":一種自律的美,一種"內省"的行動美,甚至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美,如同薛西弗斯,也如同"異鄉人"。

...

其實存在本身就是權力,而且還是"先來後到"的"排他"的權力,因為它"佔據"了世上某個位子:好比我(先)登錄了這個帳號,別人就無法登錄;我"在"這裡(佔據這個時空)時,別人就無法同時"也在"這裡;我呼吸了這口空氣,別人就吸不到;我考上某個學校,就有某人因"我的考上"而落榜,或因此在其他學校;我做了這份工作,就有人因此沒有機會做(但他可能做得更好)... 因此人應該珍惜並小心面對自己的存在(及言行),因為它"已經"存在了。這就是我所想的,我也認同的"愛與自律"。 

存在必定影響別人,也必定被別人所影響,這是沙特所謂的"他人即地獄",但沒有辦法,既然已經出生,只好繼續"活"下去,只是必須小心處理這個影響(至少要有這個意識)。

...

抱歉,寫了兩三天,好像只寫到"(我所想到的)存在主義者的社會關注",並沒有回答到你的第二個問題,因為基本上,"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參與社會運動?"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綁架"的嫌疑,我無法回答,也許只能說"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看待社會運動"...

...

我曾在 NPO 工作,六四天安門事件那天晚上我和同事抱頭痛哭。我也曾因"死刑"(這個概念)輾轉難眠,半夜爬起來寫信到法務部表達意見。我曾親身經歷某種"學術暴力",親眼目睹那批豺狼虎豹的嘴臉,也曾因教育理念對校長拍桌大罵。我曾期待某種"變天",天真地以為只有"天"才能保護我,順便給我一條康莊大道... 當然我也曾因被指責"冷感"而內疚... 這都是我的歷史。

三十多年來我意識到某種視野的改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也許正因如此,在多年後的今天,我重新體會"存在主義"的可怕與偉大,因為它始終是一個"人"與"角色"的認定及拉扯,前者的問題是(理直氣壯的)"我",後者的問題是(想像中的)"我們"... 前者是"自律"的問題,後者是"愛"的問題,這兩者就是存在主義的倫理觀,也是一切責任的基礎。簡單說,我自認沒有權力"代表"任何人,我也不希望有人假借任何名義(如"人民的聲音")宣稱可以代表我,這是我首先對群眾運動的感覺:另一種假藉權力的暴力。

至於議題... "服貿到底好不好?"... 老實說我不知道。我不願人云亦云跟著瞎起鬨並不代表我不關心,畢竟我還自認是一個"熱血"的人,可是我竟不知該用何種立場看待此事。

...

服貿對我"個人"的影響應該不大,我不是生意人,吃得不多,買的不多,也很少消費,但我知道有人"可能"因此受惠(也許他們貪圖把公司高價賣出,或貪圖生意好一點,或貪圖東西可以便宜一點...),有人"可能"因此受害(也許擔心工作不保,或擔心生意變差,或國格降低...)。

相信"可能受惠"的人贊成服貿,相信"可能受害"的人反對服貿。立法院的年輕人大聲替"可能受害"的人伸冤,固然值得欣慰,但問題是,難道"可能受惠"的人就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又是誰?... 我必須強調"可能",因為它-尚-未-發-生,端看你要怎麼做。

所以,「因為"可能受惠"而贊成」,與「因為"可能受害"而反對」對我而言是一樣荒謬的。

而"我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是先驗由上而下的規定嗎?如同「我們要成為"文藻人"的那個"Ideal Model"?」,還是後設的"我"的延伸?意思是,世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 Ideal Model 叫做"文藻人",所謂的"文藻人"就是我(包含我的所有行動),所以"我"是什麼,"文藻人"就是什麼,我會成為什麼,"文藻人"就會成為什麼... 前者叫做"我以文藻為榮",後者叫做"文藻以我為榮" (如果有一種東西叫做"榮"的話)。

很明顯,前者是"配合式"的人生,配合那個預設的 Ideal Model,也是悲劇的來源... 當然,我喜歡後者,但我必須自覺我只是"個人",我無法因為我相信(或我希望),就要強迫別人接受。

...

John Lennon 的 "Imagine" 歌詞中有一句:Imagine there is no country... 希望你可以體會這是"人類"的終極理想,而不是哪一國人的理想。

...

Well,  有點累,最近看了不少東西,也看了協議的條文本身,條件的確不太對等,但面對國際強權壓境與台灣經濟停滯,加上人口出生率降低(這我也要負責),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幸好我不是總統(如果你是,你會怎麼辦)。但我想這並不是二分法的賭盤,而只是一個選擇,以及選擇之後的行動... 網路上有人說服貿是"危機"也是"轉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主張"逐條審查",也許是個方法,但我認為問題不是內容(內容還比較容易解決),而是"誰來審查":如果是同一批人審,等於沒審,但如果要換一批人審,換誰?或"哪一種人"?是相關行業的業者嗎?業者裡面的誰? 而且,"相關行業"(這個概念)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粗糙分類,但經濟行為卻是整體的,譬如對美容業不利的事,也許對觀光業有利,又該以誰的標準訂定... 總之這還是一個"代表合法性"的信任問題。

...

最後有兩句話想說:

1. 在一個缺乏信任的關係中,什麼事都做不了... 不,應該說:"在一個缺乏信任的關係中,什麼事都不相信能做得好",這是幾十年下來權力者透過"教育"所帶來的最大"貢獻",也是他們如今自食惡果的下場。這裡所說的"信任",還包括我與自己的關係,也就是"相信自己"。

2. 當你意識到身邊的人也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個體,也與你享有同樣的權力(power)與權利(right)時,他的沉默不代表同意或不同意,甚至他口中的"不知道"也是認真的。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天又要上課了,繼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一想到要談"存在主義",還是很高興...

...

最開心的上課內容還是來自批判那些視而不見又見怪不怪的事,一種認識,關於"存在的姿態"... 習慣性的"我以為"或"我相信"讓人驚訝發現"我怎麼這樣過了一生?",其實只是"我怎麼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幸好,我看到有人的眼睛說:"幸好,還有明天..."。

嚴格說來,存在主義是一帖藥,主要針對"我怎麼覺得(活得)怪怪的"這個問題... 這當然是(你)"個人"的提問,也許在夜闌人靜獨處的時候,也許是眾生喧嘩中的片刻疏離,但沒有人可以真正回答你。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這個問題,或始終覺得自己過得很好("好"的定義由你決定),我要恭喜你,你絕對可以一直這樣(快樂地)活下去,那也就不需要這帖藥了。

...

我想還是面對自己的勇氣吧,存在主義把想像中的"崇高"人生推到谷底,要你自己爬起來,既狼狽又真實,這不是心中嚮往永恆的 Truth,而是此時此地此刻的 Real...

...

哲學面向更不好說,困難之處不是哲學本身,而是"如何說"... 先入為主的習慣性順從讓"世界"跑在存在前面,讓人淪為"知識"的奴隸,把"自己"變成"他人"的信徒,讓"人"變成"角色"...

"活生生地認識經驗,就是認識存在主義",這是我的體會... 所以我打算從(檢視)經驗著手,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經驗:"想"的經驗、"看"的經驗、"說"的經驗、"體會"的經驗...

...

省省吧,論文中的"筆者"就是"我",不必多此一舉...

...

... 

選讀...

 

      沙特  存在與虛無  (貓頭鷹出版)

      海德格  存在與時間  (桂冠) 

      卡謬  薛西弗斯的神話  (志文) 

      沙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上海譯文)

      王岳川編  存在主義文論  (山東教育出版)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存在主義打開"存在"的黑盒子,發現裡面是空的,你要自己填滿它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的現象,"在"創造了"世"   (Lived World)

          活生生的認識... "在經驗之中"的經驗持續 (Lived Experience)

          ...

          ...

          二元認識的"理性盲點"... 時間缺席

          "創造力"是不存在的,凡事只有行動... Creativity or Creativeness

          我思故我在? 還是我"煩"故我思? "思"為何物?

          眼見為憑? 還是相信才看得到?

          累積(他人)知識  或  創造(個人)經驗

          ...

          存在主義的"形而上"依據... 上帝已死,重新評估一切價值   (尼采)

          上帝不是一個用來發誓的對象   (貝克特)

          ...

          存在先於本質:本質並非命運注定,你就是你自己所造就的人

          時間具有本質:時間的本質是"尚未"、"已經"與"目前"

          人道主義:"主體性",解放個體在眾聲喧嘩中的疏離

          自由/責任:自由讓我們超越自身,如同"責任"

          倫理考量至高無上:一切責任的基礎是"愛與自律"

          ...

          存在與虛無... Being and Nothingness  (沙特)

          存在的"再":存在與時間 Lived Time  (海德格)

          存在的"在":知覺現象學 Lived Body  (梅洛龐蒂)

          存在主義的影響:當代美學的內轉向、語言(文字)、時間、身體

          ...

          尼采:上帝死了,人自由了。

          卡謬:上帝死了,人的責任更大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工囉... 這是明天第一次上課的內容,說的是"活生生的認識"。這不是廣告,因為座位有限早已額滿,錯過的朋友也無需遺憾,畢竟,存在的緣份到處都是... 這是我的思考筆記...

...

很奇怪,教書快二十年,從來沒有一堂課讓我如此反覆思考與拿捏,期待的心情簡直比寫論文還斟酌,我想,也許是因為"它"太靠近了...

這是一件不容易說的事情,除非你對生命有所領悟。"領悟"並非結論(我最怕把領悟當成結論的人),因為生命終將繼續,其結果總是死路一條,沒什麼"論"好"結",我想說的,是"繼續"的態度,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面對明天"...

...

"活生生"對我而言是個"活生生"的領悟... 當年,在換過無數工作之後,對我們的藝文環境萬分沮喪,她說:「你休想找到一個現成的好學校,重要的是把你在的地方變好,至少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想到林懷民說:「藝術家不必抱怨生不逢時,因為世上並沒有"好時代"。沒有人有義務要給藝術家一個好時代,讓他們"安心創作"」... 我慚愧閉嘴,決定用更大的熱情面對。 

"活生生的認識",指的是活生生的困惑、活生生的理解、活生生的熱情... 我選了一些讀本:

 

      狄德羅  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皇冠)

      蕭沆  解體概要  (行人)

      陳鼓應  存在主義  (台灣商務)

      邱茂澤  看不見的肉身之手  (中山大學)

      威廉白瑞德  非理性的人  (志文)

      羅洛梅  創造的勇氣  (立緒)

...

"這種事能教嗎?為什麼我之前沒有這樣想過?"... 也許這就是"存在主義"的迷人之處:領悟。當然也相對困難,因為重點不是"存在主義是什麼",而是"存在主義如何成為可能",或是"如何存在主義地活著"...

好啦,就這樣... 明天見...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到目前,你覺得自己這輩子活得好嗎?

        怎樣才叫活著?...活人 或 存在者

        從伊底帕斯到雅克... 到小明

        你相信嗎? 還是你希望?

        "為什麼"為什麼永遠問不完?

        永恆嗎? 我以為自己是"他"

        True or real... or what

        少來了,人不欺騙自己,就連一秒鐘也活不下去

       

        人,孤單地被拋在世界之中... But...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的現象,"在"形成了"世" (Lived World)

        "活生生"是一種"在經驗之中"的經驗持續 (Lived Experience)

        從"名詞(他或它)的世界" 到 "動詞(我)的世界"

        Reflection + Action = Reflection-in-Action

        活生生的認識 與 創造的勇氣

        別急,等我畫完,他們就知道了

        從書本上的"存在主義" 到 "存在主義地活著"

        從"配合"的人生 到 "創造"的人生

 

        關於存在... 思考這個問題,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存在主義把"崇高的"人生貶到谷底,讓你自己狼狽又勇敢地爬起來

        ...

        La Vie en Rose...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奇怪,自從答應三餘的"存在主義讀書會",這幾天的"感覺"好像特別清楚,分裂的視野飄浮在空中,注視著我的所見,也想著我的所思。我看著自己從架上找出二三十本書,拍拍塵封的灰沉,隨意翻閱。注記透露了年代,筆跡透露了心情... 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這種"去感覺這種感覺"的感覺,還不錯。我想,這場讀書會大概是這學期最重要的事了。

...

其實我還不知道要講什麼,但好像也不太擔心,因為我知道:"到時候就會知道"。今天下午挑了十一本書去影印,貼來貼去的標籤把影印店的小姐忙壞了,原本冷清的工作台頓時塞滿沙特、海德格、卡謬、陳鼓應等人,顯得有些荒謬與壅擠,我買杯綠茶請那位小姐喝,希望她能消消氣... 我帶著兩百五十頁的"資料"離開,我想:"讀書會嘛,總要讀點什麼",但還是不知道要講什麼,但好像也不太擔心,因為我知道:"到時候就會知道"。

時間彷彿回到某個年代,也許在加拿大,也許在東海,也許在某個劇場裡,我曾在那些書上畫線注記,獨自在房間裡讚嘆或哭泣,巨人們的肩膀如此結實令人落淚,如此"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此"夫復何求"... 我慢慢發現,我看的並不是書,而是自己...

...

很奇怪,"存在與時間"竟然是我與劇場結緣的第一本書... 90 年代的某個暑假,在台中,奶媽的讀書會,幾個矇懂的靈魂塞在小餐桌旁,微弱的燈光湊合著唸。小黑在旁邊睡覺,不時嘆一口氣,不久,我們成立象劇團...  

千禧年剛過的某個冬天,加拿大 Burnaby 某棟公寓九樓,自製的書桌放了一台華碩小筆電,看得懂得與看不懂的洋文書堆積如山,床邊牆上貼了一大張紙,歪七扭八的字跡透露著夢中所想到的博士論文(The Art of I Am),談的是演員...

...

...

我曾在寫完"體現創意"後以為再也不會碰這檔事,因為"反正也沒人理你",而我也不在乎,但書上的灰塵並沒有因此死去,它們活生生等待著,等待被擦拭,等待被擦拭後重新看看這個世界... 原來,還沒死的不只是灰塵,而是我...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下午,我在家寫部落格,突然很想出門。騎車逛到三餘書店。好久不見的尚恩坐在櫃台,我們聊了兩句,突然敲定一場讀書會... "就談談存在主義吧",我突然不假思索這樣回答。

這是一個感觸很深卻不容易說的議題,"也好",我聽見自己說,"順便把我喜歡的尼采、沙特、卡謬、卡夫卡、海德格、貝克特、尤涅斯柯和伍迪艾倫一干人等湊在一起"...

...

這年頭的毎一天都是新的(其實任何年頭的毎一天都是新的):早晨睜開眼迎向世界,報上寫著昨天誰不愛誰,順便告訴你今天瓜子臉已退流行;一面吃早餐一面盯著手機,嘴裡嚼著蛋餅手指滑著螢幕腦袋想著行事曆;打開臉書,它窮追猛打,不斷問我高中唸哪裡... 打卡成了存在重要的"空間"依據,自拍則是存在的"時間"依據,反正都跟他人有關...

好一個美麗新世界,大家都興高采烈地活著。突然想到我的劇本已經好久沒動了,正打算整理房間重新開始,好死不死又突然想到,其實所有的"荒謬"都合理,只是看你接不接受...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