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事件簿 (1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分別有兩批學生來看我,一個是早期的學生,兩個是晚期的學生。早期在彰化,那年我三十多,晚期在高雄,那年我五十多。這兩個世代互不認識,畢業後都與我聯繫至今,亦師亦友。兩個從台北來,一個從加拿大來,一個46歲,兩個29歲... "這應該是今年最後一件會被寫進部落格的事",我說。

年底聊天,可供回憶的事越來越多,所使用的時間副詞從"昨天"、"最近"、"這陣子"... 到"今年"... 

 

事件 131:時間的腳印

...

寫部落格十三年,寫了八百多篇,每篇都像一個郵戳,蓋在不同日子的不同角落...

當一件事被選擇記錄下來的時候,真正被紀錄的其實並不是這件事,而是這個選擇,來自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個有感而發的念頭,只為留住那些寫不出的東西... 也許,我只是捨不得讓這個念頭輕易溜走。

其實不寫也沒關係,但多年來慢慢發現,部落格最大的趣味不在紀錄,而在重讀,彷彿偷窺自己的歷史:原來今年我畫了65張畫,寫了33篇文字,看了不少金庸,歷經總統大選/閏年/世代/大數據/颱風等事件... 讀著讀著覺得有趣,"原來我還想過這檔事",那個有感而發的念頭又出現了,就繼續寫吧...

幸好十三年前突發奇想,讓生活有跡可循,彷彿看到自己的腳印。

...

今年最後一篇,總不能又寫蝦仁 pasta,這次改吃咖哩雞燴飯,水煮青花椰,清燉牛肉湯... 

 

事件 131:時間的腳印

 

事件 131:咖哩雞燴飯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大學念了建築系,美術社與五金行就是我最愛去的地方,倒不是特別要買什麼,只是逛逛,看看什麼東西還在,什麼東西又不在了,或有什麼新東西讓我想到什麼新點子,一種認識...  下午又去了松林...

經常想像,如果一個地方的美術社能賺大錢,那應該是個不錯的地方。

...

老闆是性情中人,懇誠又木訥,卻很熱情,早年住在國外,中年返台,從裱畫開始,四十歲開始創業... 他開美術社,自己卻不畫,倒是喜歡種些奇怪的東西,曾見過店門口有自己養的蜂巢,還有用咖啡渣種的水果,我笑說畫畫對我來說是抒壓,原來種東西對他來說也是舒壓... 他越聊越多...

"這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他苦笑,我說手感的年代過去了,現在流行 AI,就連美術系都不畫了,哈哈... "其實畫畫是很好的退休娛樂,也許可以推廣給老人",他很認同,但又感慨藝術的興趣需要從小培養,從前的教育太注重課業功能, 導致現在的老人雖然無聊,卻很難嘗試新的興趣,畫畫也只能看緣分,哈哈...

我問他有沒有打算弄個平台,找個小編,搞搞現在流行的網路行銷?他說以前曾想過,但自己不熟,而且只是賣賣畫具顏料,不需要太時尚,我說"這真是用手工的方法賣手工的東西"... 我們都笑了。

 

事件130:松林美術社

...

對畫畫的人來說,美術社是讓人安心的地方,好像一個隨時可以依靠的老朋友,雖然未必是目的性消費,至少讓我知道需要的時候該去哪... 或,至少讓我知道什麼東西還在,什麼東西又不在了...

...

我逛了逛,買兩支筆,還有一瓶彩色墨水,說想試試新東西。

離開前我問老闆會不會介意我幫他畫一張肖像,他很意外,有點高興又有點緊張,問我要多少錢,我大笑說不用錢,"送你",他有點不好意思... 我說我用在這裡買的顏料和畫布,送老闆一張油畫作紀念,他聽了急著要拿一張畫布給我畫,我說不用,等我畫好了拿來,再還我一張新的就好... 我們都笑了...

他隨我出門,要我在門口等一下,隨後拿了一些自己種的沙梨給我,還熱心解釋這種水果是怎麼種的... 我祝他生意興隆,我們又笑了。

今天下午太陽很大,很舒服。

 

事件130:松林美術社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看棒球了,那晚捧著一碗飯盯著電視,從熱飯吃到冷飯,吃了三個小時... 想起小時候挨罵的場景...

贏球固然高興,感動卻持續發酵。熱情球迷兩地奔波,有人接機有人送機,有人在高鐵上請喝飲料,有人送雞排,有人送包子,賣肉丸的送肉丸,賣香腸的送香腸,有老闆幫員工加薪,還有公司乾脆放假一天... 總之,大家有什麼就送什麼,就像那位大哥說的:"實在太感動了,想把這份感動留下來"...

...

最近實在太悶,天災人禍讓人鬱卒,感謝這群年輕人帶來衝勁,為平淡的日子找到出口。一吐怨氣也好,自得其樂也罷,舉國歡騰是一種境界,也是台灣人的樂觀...

 

 

...

精彩畫面重複看了幾十遍,看他怎麼投,看他怎麼打,看他怎麼接,他又怎麼踩壘,最後怎麼雙殺... 國旗歌總是讓人流淚,老將新秀傳承,許多棒球前輩都說:"感謝這群年輕人,實現了我們當年的夢想。"  

軍機伴飛,水門迎賓,英雄式掃街... 彷彿真的回到小時候。感謝這群又帥又強的年輕人...

 

...

每個人感動的點不同,有人感動為國家,有人感動為棒球,有人為打贏日本,有人為世界冠軍,都好... 我的感動來自大家的感動,樂天知命的熱情,一種感動的感動...

每個人留下感動的方式不同,有人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人,有人寫部落格,都好,讓生活有個印記...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家附近空地的三棵大樹死了,它們從我搬來高雄的時候就在那,原本是汽車旅館的一部份,後來改成停車場的一部份,數十年屹立不搖,見證鐵路地下化,熬過颱風,挺過淹水,卻擋不住建商開發...

...

兩周前收到管委會通知,附近要蓋大樓,地上29層,地下6層... 我嘆一口氣:"終於,這塊空地沒了"...

一直惦記著這三棵大樹的命運,原本以為會移植他處,等新屋蓋好後再遷回,想不到下午去健身房的時候還在,回來時就倒地如此... 我走在它們周圍,不捨離去,彷彿進行某種悼念,想起剛搬來的時候附近很安靜,沒這麼多房子,偶爾還有火車經過... 我想起小黑在樹邊尿尿的模樣,想起之前曾有情侶在樹下吵架,想起這幾年的颱風和大雨,想起原本直挺挺的樹躺下竟有這麼大一片葉子...

 

事件128:悼樹    事件128:悼樹

事件128:悼樹    事件128:悼樹

...

傍晚經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彷彿三個巨人倒在地上...   

我不知道植物會不會投胎,希望它們下輩子還是當一棵樹,長在深山峽谷裡,至少,也許能活久一點...

阿門

 

事件128:悼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覺得,颱風不僅有生命,還有個性,尤其在被命名之後。有的命短,幾小時就死了,這個活比較久,在門口玩了四天,騙來史上最長颱風假,此時此刻終於叩門... 這個颱風值得紀念...

它叫山陀兒,一聽就像封神榜裡的屁孩,彎彎曲曲從菲律賓東北角出發,繞過西太平洋遠道而來,本以為會沿著花東海岸北上,卻急轉南下,遶過墾丁來到西岸,一路長大又長胖,在高屏外海虎視眈眈。

...

氣象報告說山陀兒因缺乏引導氣流,這幾天在海上原地滯留,只能"用自己的力量慢慢走"... 朋友說這是一個孤單的颱風,沒有後台撐腰,只好自立自強獨闖江湖,飄忽不定,現在終於決定落腳高雄。

風雨前的寧靜有點詭異,超市搶購一空,路上車輛稀少,KTV 人滿為患,大家口頭上不說,卻各有各的"颱風假"。有人嘲笑山陀兒在門口玩太久,能量消耗,自己活該,已轉為中颱,有人說山陀兒登陸不久就會受地形影響,魂飛魄散"死在路上"... 老實說我不希望它來,也不希望它死,最好是到別處去玩。

總是一種拉扯,颱風讓人變得渺小,卻讓大自然更靠近... 

...

自立自強的颱風果然厲害,山陀兒終於撒野了,彷彿要把一生的憤怒留在高雄...

 

螢幕擷取畫面 (145).png  事件127:山陀兒  事件127:山陀兒

...

一天一夜過去了,現在風和日麗,大夥忙進忙出,打掃清潔... 總是這樣,颱風讓"日常生活"顯得脆弱。

這篇部落格從昨天寫到今天,中間歷經狂風暴雨,停電停水,斷網斷訊,路面積水,家電失靈,電梯故障... 今天早上 5:30 解除颱風警報,山陀兒突然在衛星雲圖上消失,羽化登仙是也...

https://youtube.com/shorts/jXUKXMx0Log?si=Hx502iUdelYuf4Rh

...

這是我遇過狀況最多的颱風,有點恐怖,幸好一一排除...

好一個山陀兒,玩完了就跑,留下一堆爛攤子,還有這個名字...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連下了幾天雨,白天微熱,早晚微涼,晝夜之間多了一份溫差。白天空氣清新,路樹茂密,晚上行人稀少,街道安靜... 天下大勢擋不住季節變化,入秋之前,有一種準備換季的味道...

印象中,"換季"都是從一場雨開始的...

 

事件126: 換季

...

總覺得"季節"是人與大自然最美的連結,不僅如此,就連"發現變化"都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不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或"換季大拍賣"之類的滿足,純粹只是感受地球自轉之外的公轉,帶著偉大的23.5度斜角... 

當太陽從窗戶的一邊曬到另一邊,白天開始變短,日落開始提早... 我知道再過不久就要穿長袖了。

...

書上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我卻更喜歡四季之間的日子,有一種曖昧的活力,並非不冷不熱,而是又冷又熱,層次分明... 烈日下有暴雨,熱氣中有涼風,"最近天氣不穩定",換季是也,而且每天都不一樣...

嚴格說來,地球上的每一天都在換季,日照或長或短,潮汐或漲或退,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23.5度的一部份,大自然的節奏無所不在... 於是,春夏之間有躁動,夏秋之間有冷卻,秋冬之間有回歸,周而復始。

...

春天是"備料"的季節,夏天是"熱賣"的季節,秋天是"收攤"的季節,冬天是"回家"的季節,遠遠看來,一年就這麼一回事... 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下午,冬天是晚上,秋天是黃昏,遠遠看來,一天也是這麼一回事...

春天像20歲,夏天像40歲,冬天像80歲,秋天像60歲... 遠遠看來,一輩子好像也是這麼一回事...

...

昨晚下了一場雨,涼意十足,出門散步,雨水打在身上,很真實... 快換季了吧...

 

事件126: 換季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俠小說讀到流淚,奇觀是也,只是,不知是年紀大了淚腺特別發達,還是金庸實在厲害... 不過,據說金庸在寫這套書的時候,也經常流淚,有人轉述他本人的說法:被自己所寫的文字感動...

...

三十多年前在芝加哥第一次讀"神鵰俠侶",中間偶爾在朋友家翻閱幾次,去年順著"射鵰英雄傳"讀了一遍,最近又單獨看了一遍... 這套書前後看了好幾遍,每次都跟第一次讀到一樣,新鮮,感動。

原本的印象並不深刻,因為它不像第一套"射鵰英雄傳"那麼武俠,也不像第三套"倚天屠龍記"那麼傳奇 (這三套合稱"射鵰三部曲"),卻像是一個人的傳記... 此人楊過,亂世中的遺腹子。楊過的父親(楊康)與郭靖曾是大宋父輩所指定的拜把兄弟,宋金交戰,楊康因戰亂意外被金國皇室收養,成為大宋的敵人,國仇家恨裡外不是人,終被郭靖所殺 (楊康是這三套書我最同情的角色)。楊過的母親早逝,從小被欺負,因緣際會練成絕世武功,本想找郭靖報殺父之仇,卻必須接受自己的父親是個"壞人";遇見小龍女,師徒愛情被世人排斥,飽受羞辱;意外斷臂,離群索居,不屑世俗禮教,耿直孤傲,與一隻醜雕為伴,苦等愛情十六年...

楊過背負著自己名字的原罪,活"在"自己的世界,也活"出"自己的世界,只因他必須孤獨...

...

倪匡說神鵰俠侶是一本"情書",我非常認同,但我感動的倒不是愛情,而是其他的...

(北丐)洪七公與(西毒)歐陽鋒相恨相殺了一輩子,老年又在山頂比武,最後兩人化解恩怨,相擁含笑而亡... 鐵掌裘千仞生平作惡多端,之後懺悔皈依佛門,努力壓抑自己的暴戾之氣,用鐵鍊綁住自己,臨終前拚了最後一口氣來到仇家面前,祈求獲得仇人的原諒...

...

武俠小說是一種情境,雖不曾真實遭遇,卻又似曾相識,關於江湖,關於人生,關於世界...

 

事件125:神鵰俠侶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David,時間過得真快,已經一年了... 昨晚去了鳳山,在我們曾去的那家拉麵店吃晚餐,店內裝潢依舊,廚師胖胖的側臉很像你。回家梳洗,打開電視,剛好播出李安的"飲食男女",想起我們之前聊過這部片的結尾,還有你學歸亞蕾用四川話說的"你這殺千刀的老朱",哈哈,真像...

很奇怪,平常過日子的時候,你都不存在,每當一想到你,你就出現了,聲音表情動作手勢,活靈活現,浮上心頭,彷彿不曾離去,只是一年過去了,大家都老了一歲,只有你不會。

...

今年夏天特別熱,這不是錯覺,許多人也這樣覺得,聽說台北還經常下雨,又悶又熱,如果你在,想必也不好受,腦中浮現你穿著日式道袍,綁一條毛巾在頭上,爬上爬下滿頭大汗的樣子... 小牧迪快一歲了,經常在臉書上亮相,越來越像你,上嘴唇翹翹的,眼睛長長的,一臉聰明像。很想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你好久不在鳳山了,不知為何,總感覺你還在,這條路上一直有你的身影。

 

事件124:Dear David

...

我的日子照舊,"三頭馬車"不斷切換頻道,關注三個世界的不同事物,互相拉扯,也互相平衡,修行是也,幸好還有畫畫可以紓壓... 最近畫了不少,有一種入門的衝勁,卻更像某種強迫症,好像非得塗塗抹抹才安心,總覺得要讓自己做點什麼,才有活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我對抗"日常生活"的法寶,哈哈。

你是"非典型"的虔誠基督徒,道行高深,我們經常聊一些宗教的事,我最近在思考"心經"裡的"五蘊皆空",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我喜歡我們把宗教當成"神學"來討論,因此不涉入教派之爭,而是討論不同宗教如何看待生命(這件事)。最近有一種感覺,雖然人活著煩惱居多,但人生就是一場體驗,一切都值...

...

我經常夢到你,有時是一個身影,大多是你的聲音或一種感覺,但傷心已過,不帶任何情緒。

我經常在想,有你與沒你的日子有何區別,就好像世上有我與沒我有何不同,想想,其實都差不多,世界照常運行,拉麵店照開,"飲食男女"照播,該樂的樂,該亂的亂,唯一不同的,也許只是少了兩個抽煙斗的人在閒聊,一胖一瘦,一高一矮... 我最近在部落格新增一個專欄,寫寫"我這個人",順便回顧一些生命中的重要事件。這是我的小小世界,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也許我只是寫給自己,看看我是怎麼活到現在的。

...

一年過去了,世界好像變化很大,又好像沒變,只是大家口中不說,大家心裡卻都知道自己又老了一歲,而明年這個時候又會再老一歲。時間是把殺豬刀,幸好已與你無關... 科學家說"時間"其實並不存在,還說靈魂是"意識"的量子形態,聽起來很酷,不管那是什麼,凡糾纏就是有緣,那就繼續糾纏吧。

總覺得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思念,若有似無,卻很真實,又更像一個遙遠的陪伴,讓人安心。

...

好啦,就這樣,你在天堂好好活著吧。

再聊。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節,三個畢業學生來看我,兩個北漂返鄉探親,一個特地南下。我準備 pizza,她們帶來甜點飲料... 我們聊工作,聊台北,聊觀察與想法,聊畢業三年的感覺,最後我聽到有人說:我認命,但不躺平...

 

事件123:認命不躺平事件123:認命不躺平

 

教書最大的成就是觀察學生成長,但這需要時間,通常要等到他們畢業開始工作之後,才看得出來,許多問題開始面對,許多經驗開始對話... 於是我開始問:"新工作感覺如何,發現了什麼,打算怎樣?"

...

認識"工作"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比工作本身更重要,這是學校沒教的事... 也許這就是"長大"。

"工作"是一個很奇怪的濾網,意思是:用一件事去蓋過另一件事,或者說,用一種(未來的)心情去過濾一種(過去的)心情,然後,經過不斷修正,漸漸長成大人... 再喜歡的事一但成為工作,多少都會變質,反之,再沒興趣的事一但成為工作,好像也可以慢慢接受,可見,"工作"這件曾經讓我又期待又害怕又擔心又自責的事,說穿了也沒什麼大不了,既不偉大也不平庸,不必吹捧也不必抱怨,日子終將回到生活...

一直有一種感覺,其實人並不是為老闆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上班"本身"只是一個換取酬勞的合約機制,重要的是支撐工作的想像 (如理念或報酬),或藉由這份工作所要自我實現的東西...

上班無聊是正常,但如果連下班都無聊那就是活該了。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一個選擇而已,甘願就好,真正要做的事在自己身上,想丟都丟不掉,而且通常是從下班開始。

...

事件123:認命不躺平

 

很高興她們還記得我,去年北漂前的聚會記憶猶新,如今稚氣依舊,臉上卻多了一份沉穩與自信... 一個是社會記者,一個是旅遊記者,一個是商業攝影,三個單親女生不僅是同班同學,一起做了一個以"單親"為題的畢業製作,也是知心閨密,樂觀開朗,互相吐槽也互相扶持,一起離鄉背井闖蕩江湖... 

...

社經地位不平等讓世代差異明顯,我想到現在年輕人的困境,不禁好奇問:"你如何看待未來?"... 她們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輾轉再問:"譬如,我的意思是... 你會期待未來嗎?"

"當然會啊,雖然有時上班很煩,但還是會希望有些事可做... 老師,我認命,但不躺平..."

...

好一個"認命不躺平",這是最近聽到最棒的一句話...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看待"藝術"的作用不同,有人用來欣賞,怡情養性是也,有人用來裝修門面,附庸風雅是也,生意人用藝術投資,假文青用藝術耍酷,都行... 我用藝術來折磨自己,為了享受一種"折騰"的自由...

畫了三百多張,最近感覺還不錯,終於,好像,似乎,有一點點入門的感覺...

...

通常,為了等待畫面乾又不浪費顏料,我會在洗筆前,利用調色板上剩餘的顏料去胡亂拼湊另一張草稿... 畫草稿很輕鬆 (至少心態如此),隨便亂畫,顏色自由,是最愉快的時候,有時興起,會再添加其他顏料,越畫越快。於是,又為了等畫面乾又不浪費顏料,我又會再胡亂拼湊另一張草稿。

就這樣,我同時畫很多張畫,甚至多到十幾張,有些畫了好幾天,有些畫了幾個小時,有些畫了幾分鐘... 有趣的是,這十幾張畫會互相影響,我經常用新的感覺去處理舊的東西,再用舊的感覺畫出新的東西。

一張畫來回折騰,筆觸有新有舊... 這是我的折磨,我的享受,我的自由,也是每天工作十小時的代價。

 

事件122:入門

...

曾有人問我,現在 AI 技術發達,任何想得到(或想不到)的畫面都可輕易完成,VR/AR虛擬如真,不僅視覺設計科系退流行,就連演員(這個行業)都不需要了,為什麼還要費力畫油畫,還問我會不會擔心被取代... 我有點納悶,AI 確實厲害,但,不知AI會取代我什麼?...

有人看待藝術是"作品",我看待藝術是"折騰",作品可以被取代,但親身經歷的折騰卻很難複製,尤其是身體手感。也許這就是我認為畫畫的好玩之處... 其實,折騰是一種自由,享受自找麻煩的樂趣。

...

至於"入門"的感覺... 其實不太清楚,若有似無,瞬間即逝,只隱約覺得,相較於前幾年,畫畫的"視野"變大了,開始正常呼吸,我在畫"它","它"也在畫我...

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想到以前想不到的,偶爾會分辨,偶爾會選擇,偶爾知道自己在對抗什麼,偶爾又故意不要這樣,有的變輕,有的變重,有時感覺某種風格正在路上,偶爾懷疑,偶爾又有點興奮。

幸好一張畫永遠畫不完,每張都是習作,這讓我安心,總還有可以折騰的東西,等著下一個三百張。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友打電話來,聊了許久,聊父母難為,聊影視科技,聊抖音世代,聊"藝術家",聊芝加哥,聊"到了我們這個年紀"... 最後他說弘一法師曾說:如果你熬到一個人喝茶,一個人跑步,一個人旅行,那麼恭喜你...

曾幾何時,"一個人"是一種幸福,而且,需要被"熬"出來...

 

事件121:一個人

...

總是一個選擇,在人與"世界"之間,決定一種立場或態度,作為處事/待人/投射/接收/取捨/應對的依據,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遷就,不勉強,盡心、適度,量力,無愧... 也許這就是"熬"的代價,幸福是也...

...

社會關係角色複雜,有人既是老闆又是老婆也是老媽,偶爾扮演貴婦或傑出女企業家;有人既是老公也是老爸,偶爾還是宗教修行者或課業輔導員,他們各有各的關注 (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的關注未必奏效,甚至互相矛盾,有時只是溺愛或虛榮,或某種時不我予的感慨)... 他們把"角色"穿在身上,以愛為名"犧牲自己",認為活著是一種功能,用愛的責任去照顧人;他們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辛酸,各有各的代價... 

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活在與世界的關係裡,不同的選擇而已,都好,但不論何種關係,終究會回到與自己的關係,如同我們都說"到了我們這個年紀"... 的確,角色讓人疲憊,一個人,比較自在。

想起多年前寫的那本書,關於人與角色的自覺意識,總覺得:"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個角色"...     

...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人",所有關係都是自我關係的延伸,一種選擇而已...

認識一個人(是怎麼一回事)是活著的首要課題,俗稱自我意識,可惜在長久的工具教育中,人習慣以角色自居,尤其華人世界關係勝於一切,許多人在認識"我"之前,就先認識了"他",導致"一個人"竟是一種奢求。不僅如此,現代科技帶來碎片化衝擊,個體/群體相互綁架,一個人的世界只能被"熬"出來。

"一個人"不是狀態,也非冷漠,而是心境,甚至是一種更大的熱情,如同卡謬筆下那個自在的異鄉人。   

...

感謝老天讓我活到現在,幸好我不太聰明,不太會處理"關係",幸好我也不太在乎;幸好我還有一點意識,大概知道自己要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幸好我要的不太多,消費也很少,還有一點能力去承擔這種選擇性的"甘願";幸好我從小喜歡獨處,一個人打發了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 幸好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關注的世界越來越小,卻越來越精準...

一個人,蠻好的... 也許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熬到我們現在這個年紀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畫讓人安靜,不僅無話可說,連心都沉默了,世界在眼睛裡只剩顏色與形狀... 好久沒寫部落格,有點生疏,我試著不寫會怎樣,結果好像也沒怎樣,蠻好的。翻出一篇舊稿,慢慢連上某種思緒...

...

每隔一陣子,臉書會選擇回顧一些"歷史上的今天",包括那天發生的事,以及那天所回顧的更早之前的事... 總覺得,當回顧變成另一種回顧,回顧就消失了,變成一種陌生。

十四年前(2010)3月19日,小黑走的隔天,我在臉書 po了一張照片,寫下: 

親愛的朋友, 我心愛的小黑已於昨日下午離開我們了, 感謝牠陪我走過精彩的16 個年頭, 從台中到高雄, 歷歷在目.... 我也代表牠感謝所有認識牠的朋友. 雖然百般不捨, 但終究必須放手... 我們一起祝福牠...

今年(2024)3月19日,臉書回顧這張照片,我加了註記,時間:1995年,地點:東海大學話劇社排練場...

14 + 16,照片中的"這件事"距今已三十年,如同一個遙遠的傳說,遠到跟"我"沒什麼關係... 原來,當事情變得夠久,我就變成"他",滿腦子想的不是思念,也不是懷舊,而是某種好奇,關於"這個人"與"那個年代":原來,這個人念過東海。原來,東海有個美麗的校園,還有一個叫做"代面"的話劇社。原來,這個人一臉笨相,結過婚,做過劇場,還養過一隻黑狗...

...

畫著畫著...

也許時間就是一個彩度很低的廣角鏡,視角越來越大,看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小,越來越淡。

 

事件118:當事情變得夠久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有一天,只要數據夠大,AI 就能精準算出人的一輩子,包括你在幾歲的時候喜歡吃什麼,在某一天會說什麼話/做什麼事/買哪些菜,還能預測你何時會愛上誰/何時分手/幾歲退休/幾歲開始畫畫,或依據你的家族病史/DNA/生活型態/社交習慣/意外模式,動態修正,一步步告訴你在何時會生什麼病,何時離世...

這不是算命,也不是阿卡西紀錄,而 AI 所預測的這個"人"其實也不是你,是"你這種人"...

 

事件119:你這種人

...

所有現代科技中,"大數據"最讓我糾結,不願信其有,又無法信其無,又愛又恨,無言以對... 

其實,大數據改變的並不是科技,而是人,而"人"作為所有件事的主體,在我那個年代,被稱為哲學。

...

大數據是一個徹底的"唯物"概念,不僅把"世界"物化,也把認識世界的"思想"物化,前提是把"自己"物化。

唯物哲學認為世界(的全部)都是由"物"所組成,包括人的思想/感覺/情緒/意識等行為。在這個一切由原子所組成的物質世界中,萬事萬物皆有定理,一切因果有跡可循,就連生老病死也都只是原子的重新排列...

唯物概念奠定了現代科學的二元基礎,建立線性邏輯,也驗證許多"客觀"的宇宙真理。於是,科學家相信,心動的時候會臉紅,臉紅的時候會心跳加速,心跳加速的時候會手心冒汗,手心冒汗的時候會想吃甜食... 於是,個性是一種DNA,愛情是一種賀爾蒙,快樂來自多巴胺... 於是,總有一天,會有一種說法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喜歡巴哈又學過建築玩過劇場的天蠍座男子在60歲左右會迷上肖像畫"...

"量化"作為一個詮釋工具,通常用來驗證事物的結果,無法解釋事物的源頭 (如"黃金比例"或"幸福指數"),但當超級電腦出現,也許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大量的數據會告訴你還不認識的自己... 當一切"變數"越來越細微而且可控,世界不僅可以預期,還能操控。這就是大數據的迷人之處,將原本質化的東西,透過特定議題無限分割,以量化的形式讓人閉嘴,無法不信,每個人都像一隻被(自己)制約的史金納老鼠...

...

遠遠看來,世界越來越像微積分,好比用一個無限趨近的概念來計算一塊曲線面積:大數據像極了"微分",生成式 AI 像極了"積分",前者將人類行為(透過各種議題條件)無限分割,後者將這些碎片化的數據分析歸納,還原、模擬或拼湊出下一個人類行為,藉以掌握(或掌控)"這個人"... "這個人"是你,但也不是你,因為在大數據眼中,"你"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在這些數據下的"一種人",畢竟只要數據相同,人就相同。 

看來希臘阿波羅神廟上的名言"認識你自己"要改寫了,因為,大數據似乎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

不知道在大數據眼裡,我是什麼樣的人,或哪一種人... 

總有一天,當數據夠大,AI 就能預測"我這種人"今天會寫這篇文章,而"你這種人"今天會讀這篇文章...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之所以進步,是因為下一代總是不怎麼聽上一代的話"... 這句話幽默又尖銳,卻一語道破世代溫情的矛盾,也挑戰教育的盲點。雖然不聽話未必就會成功,但許多創新的源頭的確是"不聽話"的結果...

尷尬的是,這句話放在任何關係/場域/情境中都適用,"不聽話"儼然成了世代衝突的潛台詞。

...

退休兩年多,我經常在畫畫的時候回想這輩子做過的事,關於那些親情的/愛情的/讀書的/就業的...

筆觸帶我回到從前,驗證我所學到的東西,腦海中浮現年輕時自許的"藝術涵養"、意氣風發的"前衛思想"、看誰都不順眼的"批判精神",還有那些堅信不移的"教學理念"、無可妥協的典範、拚死拚活的作品/論文,還有那些自己做不到卻千方百計要學生達到的境界,以及那些不知哪來信心所說的話... 

回憶不帶傷感,也不遺憾,倒像一種覺察,檢驗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也檢驗這個時代中的自己。

...

也許是某種理想,這輩子走上教職一途,讓我有機會以傳承之名,站在世代交替的最前線。這是一份號稱需要"使命感"的工作,背負傳道授業的重責大任,也被期待有教無類,百年樹人...

不論是使命或虛榮,教書都是個神氣的學術職業,以"指導者"身分自居,手握評分考核的生殺大權,循循善誘滔滔不絕... 然而教育無可避免是一種複製現象 (尤其是強調配合的體制教育),教書雖然不是壞事,卻容易讓人陷入不知不覺的自我膨脹,凡事都有意見,苦口婆心,用"過來人"的姿態為後輩指點江山,甚至以保護之名,防止學生"不聽話"。回想起來,這種自以為是的熱情其實是一種驕傲... 記得曾與前妻談及此事,她淡淡回應:"教育問題有很多是來自老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個提醒。

姑且不論老師是否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還是我們的社會把老師看得太重要,教育的矛盾從如何看待"老師"這份工作就開始了... 幸好教育終究只是緣份,兩年前,當意識到自己站在講台上竟無話可說,或,開始懷疑自己的經驗對學生是否真有幫助,我知道時候到了,緣盡情了,因為我已是"上一代"的人。

 

事件118:上一代的獨白  

...

年節期間,不少學生老友相約碰面,聊聊現狀,他們有些在外地工作,有些成家立業,有些為人父母,有些也當了老師... 他們從"下一代"變成"上一代",經常說:"現在的孩子不好帶",或,"現在的學生不好教",有人甚至感慨"一代不如一代"... 哈哈哈,我苦笑三聲,想起我的老師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然而抱怨歸抱怨,世代溫情卻溢於言表,做父母的怕小孩受傷,怕小孩太累,怕小孩跟不上,怕小孩書包太重,又怕小孩書包太輕,怕小孩跟別人一樣,又怕小孩跟別人不一樣;當老師的怕學生不聽話,怕學生不用功,怕學生太笨,又怕學生太聰明... 哈哈哈,我苦笑三聲,不知該說什麼。

有人氣嘟嘟:"我都28了,我爸還在管我"... 哈哈哈,我又苦笑三聲:"我63了,我媽也不相信我會好好過日子"... 總是這樣,上一代不得不嘮叨,下一代不得不叛逆,世代溫情不知誰欠誰,誰需要誰,誰又綁架誰。

...

經常覺得,不論任何領域,"創新"不只是創造(新東西),創新的力氣大部分是用於除舊... 或許時代進步就像發電機效應,總有一部分能量注定要消耗在反饋過程中,只希望上一代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下一代才能放膽嘗試,雖然"不聽話"未必成功,但上一代"害怕不聽話"會讓下一代連"練習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那天有人問我退休生活如何,我說好極了,只要不懷舊,不多嘴,保持好奇心,足矣。

...

春天的光線很美,我小心翼翼調著顏料,希望自己不是那個妨礙人類進步的上一代...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漂的朋友返鄉過年,相約碰面... 跟同頻率的人講話就是過癮,我們從一本書聊到第一人稱敘事,從餐廳 menu 的字太小聊到老花眼,從 ESG 指標聊到傳統家族企業,又從另一本書聊到量子力學,最後我說,其實,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所有的時間都叫做餘生...

...

2024 是奇怪的一年,才過了一個月,身邊的朋友頻頻出事,有的失去父親,有的失去母親,有的失去親人或伴侶。遠方戰事不斷,國際政治詭譎,全球經濟飄搖,極端氣候致災,AI 科技壟斷訊息,大數據當道,貧富差距擴大,右派不右,左派不左,倒是極右派與極左派興起... 感覺上,每一則新聞都是頭條大事。  

事實是,如報導所說,後疫情時代,生活越來越緊湊,未來也越來越不確定。

...

過年期間除了陪伴家人,大多時間在家畫畫,畫認識的臉,畫不認識的臉,也畫畫自己的臉,不亦樂乎... 窗外人車喧嘩,鞭炮聲不斷,商場水洩不通,電視節目喜氣洋洋,附近景區大排長龍...

感覺今年過年特別熱鬧,活動玲瑯滿目,燈會的/市集的/文創的/小鴨的,不同世代有不同玩法,唯一相同的是某種"補償式"的心情,大家都有行程,都有非去不可的地方,都有非見不可的人,都有非吃不可的食物... 大家都活開了,好像要把這幾年的悶氣一吐為快。大家都很開心,但感覺上,又都有心事。

"時代越來越重,生活卻越來越輕"... 朋友說這叫及時行樂,蠻好的,也許生活本來就該這麼輕。

...

"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一個很弔詭的後現代術語,不僅無法確定什麼,就連不確定什麼,都不確定... 當一個不確定的東西被定義成一個具體又明確的名詞,"不確定性"所挑戰的就不是內容,而是狀態。

"不確定"變成一個狀態副詞,大地動搖了,修飾生活中的所有動詞,如同兩艘漂浮在海上的小船互相觀望,誰都不確定到底是誰在漂浮... 但其實,說白了,後現代之前,從古到今,人們又真正確定了什麼?

"不確定的年代要祝福什麼?"...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比起恭喜發財/財源滾滾,不如祝大家身體健康/內心強大,找到生活的節奏,好好享受餘生漂浮的樂趣...

 

事件116:新年如意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David,早上畫畫,畫到一半,臉書提醒我今天是你生日,我愣了一下,世界順著手機滑到另一端。想想也對,人不管在哪,都是有生日的... 我停筆,把很久以前在劇團做的六段"生日快樂"連成一個組曲...

 

...

...

已經忘了是怎麼做出這些音樂的,當時,我大概就是你現在這個年紀... 而且永遠是你現在的年紀。

那年劇團做了一齣關於死亡的戲,我負責配樂,不知為何,第一個靈感竟是"生日快樂",於是找來不同曲風版本,用簡陋的設備改編成華爾滋/進行曲/小調/搖滾,安插在不同劇幕中... 這首曲子有一種符號的作用,通常還要搭配吹蠟燭或吃蛋糕,但戲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群流浪漢抱著一個嬰兒在廟口求神問卜...

如今聽來,不同版本的"生日快樂"都有一種狼狽滑稽或假裝優雅的感覺,如夢似真般醒著,有的像"輓歌",有的像旋轉木馬或經常卡住的音樂盒娃娃,有的是笑裡藏刀的搖籃曲,有的像馬戲團掉妝的小丑...

也許我從小就覺得死亡與出生差不多,都有一種荒謬又快樂的趣味。

...

終於有冬天的感覺了,這幾天真他媽的冷,但也真他媽的過癮,寒風夜出門散步,身心舒暢是也。

...

停筆半年,最近我又開始畫畫,重新栽進顏料和筆觸的世界。這是一個有意識的節奏轉變,來自"距離感",但也好像是一種需要,總覺得重新回到視覺,心更定了... 這半年我讀了一些奇怪的書 (三國/西遊/金庸),在高師大接了一門兼任的編導課,去看了你兒子,寫了十幾篇短文,也胡亂練了幾首鋼琴,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寫寫東西,也許談不上"寫作",只是更喜歡用文字去"把玩"這個世界。

你是我臉書的常客,通常也是第一個按讚的人...

翻翻紀錄,你最後一張按讚的畫是卡夫卡,那天是7月8日。你最後一篇按讚的貼文是7月25日,那天我買了一台小鋼琴,打算彈彈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 之後就沒有了。

 

事件116:Dear David

...

郭德堡變奏曲彈成了,現在正在練另一首... 放心,雖然少了你的讚,我會繼續畫,繼續彈,繼續寫...

 

事件116:Dear David

...

好啦,人不管在哪,都是有生日的,祝你生日快樂囉。

再聊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11日,天氣晴,出門放風... 選舉前,街上鬧哄哄,咖啡館人滿為患,左邊那桌聊得起勁,義憤填膺,說只要某人當選我們就會如何如何,右邊那桌也很激動,認為只能讓另一人當選我們才能怎樣怎樣。我拿一本金庸坐在中間,有點尷尬,眼睛明明讀到六大派圍攻光明頂,腦袋想的卻是等待果陀...

...

前陣子為了備課重讀一些劇本,雖然大多用不上,卻也回味無窮... 曾經很遺憾來不及跟學生介紹我最喜歡的"荒謬劇",但想想也好,也許這個想法本身就很荒謬,或也許,真正荒謬的並不在劇本中...

 

事件115:等待果陀

...

大果陀被一群小果陀簇擁著,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站在宣傳車上聲嘶力竭:"救世救民,懇請賜票",街上有人神情激動,有人鼓掌叫好... 不久,另一個大果陀也被另一群小果陀簇擁著,站在另一輛宣傳車上聲嘶力竭:"救世救民,懇請賜票",街上也有人神情激動,也有人鼓掌叫好...

大果陀說:"選我,只有我才能拯救你們"。

小果陀說:"選他,只有他才能拯救我們"。

果陀是一個夢想的代言,卻造福不少路邊攤... 遠遠看來,每隔幾年的"果陀嘉年華"拯救的是經濟...

...

代言無所不在,"果陀嘉年華"也隨處可見:代議政治/菁英教育/名校頭銜/證照加持/流行跟風...

"果陀"不只是代言人,也是一個龐大的標籤結構:首先把自己寄託給某個"想像中的他者",再用這個標籤來取代、滿足、拯救或證明自己,努力配合這個標籤以換取一個"被給予" (或想像中) 的希望,順便嚇嚇自己:"要是某人落選就完了,我只能靠他當選才有救"... 或,"落榜就完了,我只有錄取才能有美好未來"... 或,"不論是什麼,考高分就對了"... 或,"我有130張證照,所以我一定很優秀"... 或,"沒紋身就不夠酷,不穿名牌就趕不上潮流"... 最慘的是,"我不是美術系,所以我應該不會畫畫,也不應該喜歡畫畫"...

黑板上左邊那條線又出現,它高高在上,讓人從小失去信心,自我設限,只好努力交出自己,等待救贖...

據說"恐懼"是最高明的帝王術,因為據說,當奴隸習慣了自己是奴隸,就會開始比較誰的腳鐐比較好看。

...

不知道是自己的人生太悲慘,需要(被)拯救,或自認命不好,急著找人負責,還是生活無聊,實在沒有更重要的事可做,現代生活的忙碌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不知不覺的"配合",以為只有考上好學校才能有好發展,只要念了熱門科系就會有前途,彷彿要配合某個預設門檻 (或跨越某種預設條件),才能"被給予"過好日子,卻不在乎自己喜歡什麼... 許多人因此覺得委屈,仰賴果陀主持正義,順便給自己一個"太平盛世"...

我不知道"太平盛世"到底存不存在,又是誰說了算,只覺得時間可貴,與其花時間等待,不如直接行動,畢竟不論做什麼,生命終究只有兩個選擇:busy living 或 busy dying,差別只在一念之間。

想到 Bob Dylan 的名曲 Blowing in the Wind,一句令人難過的歌詞: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

不管那是什麼,總覺得,果陀是"被需要"出來的,用來寄托幻想或承擔怯懦,等著人們去配合、追逐、期待,寄託、比較、膜拜,甚至引以為傲,讓人相信世上如果沒有如何如何,我們就不能怎樣怎樣...

也許,"果陀"只能存在等待中,永遠不能出現,唯有如此,人活著才有事做,繼續"等待果陀"。

...

冬天的太陽讓人愉悅,想到八年前這首"果陀嘉年華"的曲子 Temple of The King...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86716794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末,上完最後一堂課,結束這學期的兼任課程。感謝這個緣分,很高興認識大家... 關於"藝術"這回事,總有說不完的話,卻又經常覺得不知該怎麼說,只好讓大家從練習中去體會,我也順便玩一玩...

...

愛的代價

 

沒想到耳順之年還能遇見你們,與其說師徒,不如說朋友,凡遭遇,就是緣分,足矣。

教了一輩子"藝術",我卻不常把這兩字掛嘴邊,因為,一說出來,就說小了。

藝術就是你,宇宙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你看/你聽/你讀/你想/你說/你寫/你彈/你唱/你舞

 

表演藝術是很大的範疇,編///設計/製作/管理,環環相扣,點到為止,希望你自行連結。

但無論做什麼,都是創造,是這個創造的"意識",讓你把情感轉化為一個"作品"

藝術來自生活,更要超越生活,感謝各位的發表,這些都是有情感的事,我身歷其境。

 

生命是一場體驗,你是唯一主角。體驗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體驗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體驗光陰似箭/驀然回首,體驗海海人生/滾滾紅塵,甚至,體驗柴米油鹽/身不由己...

體驗來自遭遇,貴在真誠 也許,正因為世界不夠美好,才會讓你有更重要的事可做。

 

生命是一場表演,你編/你導/你演/你看/你哭/你笑 你再編/再導/再演/再看/再哭/再笑

表演永遠是新的,舞台上沒有再現,只有表現,沒有重複的劇本,只有不斷遭遇的演員。

 

還記得那兩條線嗎?左邊那條是配合,右邊那條是創造,左邊讓你活著,右邊讓你存在

 

藝術是個動詞,不是會了才做,而是做了才會,或至少,做著做著,就慢慢會了

Grotowski 說:"劇場就是遭遇",如同這門課 恭喜各位已經入門,繼續加油

 

Take care and good luck.                                

...

十年前也唱過這首...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文言文,不是弘揚文化,不為道德教育,無關禮義廉恥,純粹只是覺得文言文很美,而且美得很厲害,少少的字,卻能說很多話... 文言文有一種空間感,用來想像或換氣,游刃有餘是也...

...

買一本"古文觀止",慢慢讀將起來...

我不刻意區別年代,但相較於"古文",我更喜歡"文言文"。

...

小時候讀文言文,最初只是為了考試,卻越唸越有滋味,書中道理早已忘光光,倒是文字組合讓人著迷,見識到古人用字的精簡與幽默。高中時曾背過一些古文,抑揚頓挫,搖頭晃腦,唸起來很像唱歌。

印象中,有一陣子我用文言文寫信,不論是情溢乎詞或詞溢乎情,之乎者也,嗚呼哀哉,不亦爽乎...

...

文字的背後是"世界觀"(用我的話說叫"存在觀"),認識文字(這件事),也就如同認識"活著(這件事)"... 

"文字"揭露了人看待世界的態度,建立起我(文字使用者)與世界的關係,而文字所表達的世界又必須回到文字來理解,進而產生新的世界關係,因此文字既來自態度又創造態度,既來自思想又創造思想... 我們不會憑空發明一個毫無意義的字,也無法說任何話去表達一個我們還沒想到的念頭,言與思的關係因果相生,趣味無窮,難怪海德格會說"語言是存在的家",我們都"進駐(inhabit)"在語言之中。

...

根據統計,西方文字的數量是中文的數倍之多 (含動詞時態變化/陰陽性名詞變化/重組等),他們用abc字母排列,先拼成字,再湊成句,用"加法"的邏輯精準說明一件事... 中文的字數相對較少,而且是單音獨體,一個字一個音,卻有很多意思,只能依前後語境決定內容,因此中文的書寫與閱讀都是一種"意境"。

中文不擅長精準描繪事物,卻擅長塑造一個環境讓事物"自己浮現",所謂"寫意不寫實",而這點在文言文中更能體現,因為,感覺上,文言文是徹底的減法... 正因為用字不多,文言文的"空間感"彷彿是一種留白,讓"世界"自動填入,字裡行間並不是敘述文法的連貫 ,更像一種拼湊,兜來兜去,意思到了,足矣。

 

事件113:文言文其實很有趣

...

最近常碰到這四句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劇團朋友聊起,倚天屠龍記結尾裡也有,據說來自唐朝的金剛經... 這四句話描繪一種人與世界的關係,但"世界"並非外物,而是我所進駐,並包含"我"在內的世界 (我-世界),用現象學胡塞爾的說法大概是 Lived-World。這是一種物我合一的存在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若真要說清楚恐怕要寫四本書才夠,但這四句話,很美。

韓愈"張中丞傳"後序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大意是:"如果你硬要扯斷一根繩子,必定有一個地方會斷 (所以我們就不能責怪它有某處特別脆弱)",延伸之意:"如果你要故意找碴,不怕找不到理由"... 這十個字是一個隱喻,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這說來話長了...

最近看金庸,前陣子看三國與西遊,雖然是白話的文言,字裡行間卻有一種情境氛圍,也很有意思,譬如孫悟空經常被罵"你這潑猴",唸著唸著不禁笑出聲來,總覺得"潑"這個字用得真好,傳神又有趣,甚至有一種唇齒爆破的不屑音調,用來罵人,實在想不出其他更適合的字可以代替。 

...

文言文的種類很多,論述/散文/詩詞/歌賦,許多典故或成語最初也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這也讓閱讀多了一份探索的趣味...

看來又可以玩一陣子了,彈彈巴哈,看看金庸,讀讀陶淵明... 妙哉。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一大早,搭區間車去新左營,再搭高鐵去台北,搭板南線到忠孝復興,再轉木柵線到萬芳醫院,沿興隆路走二十分鐘,轉進小巷,上坡再走十分鐘,見到劇團老友... 帶著一包杏仁小魚乾和一包綜合堅果。

...

老友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

印象中,我們從"今天比較冷"開始,聊冬天的感覺,聊社區管理,聊大樓主委,聊國際經濟,聊中美關係,聊AI,聊大學兼課,聊ChatGpt與米蘭昆德拉,聊金庸與愛情,聊胡青牛,聊Uber Eat買菜,聊少買了紅蔥頭... 二人去陽台抽煙,聊"這輩子"作為一個時間副詞的感覺,聊傷痛與諮商,聊角色與"人設",聊情緒勒索的施與受,聊佛洛伊德與榮格,聊現象學... 回到客廳,聊年輕人口中的"hurt",聊後現代語言空白,聊失焦與失語,聊愛情或親情,聊陪伴... 有人帶小孩來,從"好久不見"開始,聊"今天比較冷",聊家庭,聊團膳企業,聊換車,聊那個誰還好嗎,聊台中的誰和誰最近如何,聊兩歲娃娃的玩具,聊美術系學生勇敢過日子... 又有人帶小孩來,又從"好久不見"開始,又聊"今天比較冷",聊木柵手煮咖啡第二名(忘了聊第一名),聊小學五年級的男生,聊可頌與油飯,聊兒童戲劇,聊劇團經營,聊家人,聊購屋計畫,聊今天下午要加班,聊清華大學... 二人又去陽台抽煙,聊東西方宗教差異,聊"相由心生",聊裝睡的人叫不醒,聊金剛經,又聊"這輩子"作為一個時間副詞的感覺,聊孤單與孤單的意識,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聊寫作狀態真的不能被打斷,聊現在還有沒有"基本功"... 回到客廳,聊時下編劇與影片結構,聊韓國電影與日本電影,聊文化產業... 又有新人加入,又是"好久不見",又是"今天比較冷",聊工作,聊"瑜珈哲學課",聊泰國與美甲,聊視覺系裝扮,聊平台經營的PO文與廣告,聊帝王漫畫,聊父母難為,聊化妝,聊小孩要不要裝牙套,聊"無聊",聊互相綁架又互相需要的夫妻,聊病識感,聊逃避自由...

七點多,該走了,我上完廁所,有人幫我準備一盒壽司和甜點,領我走小路下山,路上我們聊身體狀況,聊54歲的感覺,聊"這輩子",聊大學教育,聊世代價值,聊都更... 小路果然快多了,萬芳醫院就在眼前,我們互相拍拍肩膀,同時說"多保重"...

掰掰,木柵的白樹,下次再聊囉。

 

事件111:木柵的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