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喜歡文言文,不是弘揚文化,不為道德教育,無關禮義廉恥,純粹只是覺得文言文很美,而且美得很厲害,少少的字,卻能說很多話... 文言文有一種空間感,用來想像或換氣,游刃有餘是也...

...

買一本"古文觀止",慢慢讀將起來...

我不刻意區別年代,但相較於"古文",我更喜歡"文言文"。

...

小時候讀文言文,最初只是為了考試,卻越唸越有滋味,書中道理早已忘光光,倒是文字組合讓人著迷,見識到古人用字的精簡與幽默。高中時曾背過一些古文,抑揚頓挫,搖頭晃腦,唸起來很像唱歌。

印象中,有一陣子我用文言文寫信,不論是情溢乎詞或詞溢乎情,之乎者也,嗚呼哀哉,不亦爽乎...

...

文字的背後是"世界觀"(用我的話說叫"存在觀"),認識文字(這件事),也就如同認識"活著(這件事)"... 

"文字"揭露了人看待世界的態度,建立起我(文字使用者)與世界的關係,而文字所表達的世界又必須回到文字來理解,進而產生新的世界關係,因此文字既來自態度又創造態度,既來自思想又創造思想... 我們不會憑空發明一個毫無意義的字,也無法說任何話去表達一個我們還沒想到的念頭,言與思的關係因果相生,趣味無窮,難怪海德格會說"語言是存在的家",我們都"進駐(inhabit)"在語言之中。

...

根據統計,西方文字的數量是中文的數倍之多 (含動詞時態變化/陰陽性名詞變化/重組等),他們用abc字母排列,先拼成字,再湊成句,用"加法"的邏輯精準說明一件事... 中文的字數相對較少,而且是單音獨體,一個字一個音,卻有很多意思,只能依前後語境決定內容,因此中文的書寫與閱讀都是一種"意境"。

中文不擅長精準描繪事物,卻擅長塑造一個環境讓事物"自己浮現",所謂"寫意不寫實",而這點在文言文中更能體現,因為,感覺上,文言文是徹底的減法... 正因為用字不多,文言文的"空間感"彷彿是一種留白,讓"世界"自動填入,字裡行間並不是敘述文法的連貫 ,更像一種拼湊,兜來兜去,意思到了,足矣。

 

事件113:文言文其實很有趣

...

最近常碰到這四句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劇團朋友聊起,倚天屠龍記結尾裡也有,據說來自唐朝的金剛經... 這四句話描繪一種人與世界的關係,但"世界"並非外物,而是我所進駐,並包含"我"在內的世界 (我-世界),用現象學胡塞爾的說法大概是 Lived-World。這是一種物我合一的存在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若真要說清楚恐怕要寫四本書才夠,但這四句話,很美。

韓愈"張中丞傳"後序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大意是:"如果你硬要扯斷一根繩子,必定有一個地方會斷 (所以我們就不能責怪它有某處特別脆弱)",延伸之意:"如果你要故意找碴,不怕找不到理由"... 這十個字是一個隱喻,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這說來話長了...

最近看金庸,前陣子看三國與西遊,雖然是白話的文言,字裡行間卻有一種情境氛圍,也很有意思,譬如孫悟空經常被罵"你這潑猴",唸著唸著不禁笑出聲來,總覺得"潑"這個字用得真好,傳神又有趣,甚至有一種唇齒爆破的不屑音調,用來罵人,實在想不出其他更適合的字可以代替。 

...

文言文的種類很多,論述/散文/詩詞/歌賦,許多典故或成語最初也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這也讓閱讀多了一份探索的趣味...

看來又可以玩一陣子了,彈彈巴哈,看看金庸,讀讀陶淵明... 妙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事件簿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境象劇場 的頭像
    境象劇場

    吳小毛的境象劇場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