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友打電話來,聊了許久,聊父母難為,聊影視科技,聊抖音世代,聊"藝術家",聊芝加哥,聊"到了我們這個年紀"... 最後他說弘一法師曾說:如果你熬到一個人喝茶,一個人跑步,一個人旅行,那麼恭喜你...

曾幾何時,"一個人"是一種幸福,而且,需要被"熬"出來...

 

事件121:一個人

...

總是一個選擇,在人與"世界"之間,決定一種立場或態度,作為處事/待人/投射/接收/取捨/應對的依據,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遷就,不勉強,盡心、適度,量力,無愧... 也許這就是"熬"的代價,幸福是也...

...

社會關係角色複雜,有人既是老闆又是老婆也是老媽,偶爾扮演貴婦或傑出女企業家;有人既是老公也是老爸,偶爾還是宗教修行者或課業輔導員,他們各有各的關注 (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的關注未必奏效,甚至互相矛盾,有時只是溺愛或虛榮,或某種時不我予的感慨)... 他們把"角色"穿在身上,以愛為名"犧牲自己",認為活著是一種功能,用愛的責任去照顧人;他們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辛酸,各有各的代價... 

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活在與世界的關係裡,不同的選擇而已,都好,但不論何種關係,終究會回到與自己的關係,如同我們都說"到了我們這個年紀"... 的確,角色讓人疲憊,一個人,比較自在。

想起多年前寫的那本書,關於人與角色的自覺意識,總覺得:"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個角色"...     

...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人",所有關係都是自我關係的延伸,一種選擇而已...

認識一個人(是怎麼一回事)是活著的首要課題,俗稱自我意識,可惜在長久的工具教育中,人習慣以角色自居,尤其華人世界關係勝於一切,許多人在認識"我"之前,就先認識了"他",導致"一個人"竟是一種奢求。不僅如此,現代科技帶來碎片化衝擊,個體/群體相互綁架,一個人的世界只能被"熬"出來。

"一個人"不是狀態,也非冷漠,而是心境,甚至是一種更大的熱情,如同卡謬筆下那個自在的異鄉人。   

...

感謝老天讓我活到現在,幸好我不太聰明,不太會處理"關係",幸好我也不太在乎;幸好我還有一點意識,大概知道自己要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幸好我要的不太多,消費也很少,還有一點能力去承擔這種選擇性的"甘願";幸好我從小喜歡獨處,一個人打發了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 幸好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關注的世界越來越小,卻越來越精準...

一個人,蠻好的... 也許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熬到我們現在這個年紀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事件簿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境象劇場 的頭像
    境象劇場

    吳小毛的境象劇場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