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莫名其妙的灰色童年中,我慶幸自己從國中開始,"有意識地"歷經了台灣的流行音樂發展... 校園民歌在當時是一種運動,意指"唱自己的歌",雖然"自己是誰"的背後隱含某種政治宣教目的。國仇家恨也好,流浪也罷,意識形態終究敵不過音樂,從此開啟年輕學子豐富的音樂創作大門。
今天推薦的是羅大佑,ㄧ位值得尊敬的音樂人。
...
第一次聽到羅大佑的名字就是這首"歌",來自高中時期的ㄧ部電影:閃亮的日子(1976)。電影由張艾嘉與劉文正主演,原曲由張艾嘉主唱,拍攝地點是東海大學(好像就是建築系)。他來自醫學世家,當時是中國醫藥學院的學生,後來棄醫曾引發家庭革命,被媒體報導許久。
羅大佑的音樂厚實,曲風多樣且寫什麼像什麼,不論是國台語或廣東歌皆如此,韻味十足。他不是傳統美聲歌手,但音色誠懇自然。老實說,這種嗓音在當時能出唱片,讓許多人跌破眼鏡。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獨特的說故事方式,他的編曲靈感... 我認為主要來自對樂器音色的情感掌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文字細膩,小從兒女私情,大到民族革命,笑看人間,用字精準有力。
...
多年後我有緣結識滾石唱片,曾有機會與他共事過ㄧ張專輯(愛人同志)... 我好像看到神仙下凡... 在當時由唱片公司所主導的流行音樂市場,羅大佑是少數的獨立製作者,他不屬於任何公司旗下,他的作品是由他的"恩人"兼視覺設計(阿杜)直接提交。據說阿杜曾帶著羅大佑的作品四處推銷碰壁。
印象中有一份有趣的情誼:羅大佑始終稱呼阿杜為"杜先生",阿杜始終稱呼羅大佑為"羅先生"。他謙和有禮沒有架子,處處替我們小企劃設想。半夜ㄧ兩點,我們一起吃路邊攤喝酒聊天。
......
羅大佑的音樂說不完,以後慢慢介紹。
今天這首"歌"是羅大佑自彈自唱的版本,非常簡單,也非常豐富。
作詞:徐志摩 作曲:羅大佑 編曲:羅大佑
當我死去的時候 親愛 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青青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昏幕中遺忘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我也許把你忘記
我再見不到地面的清蔭 覺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聽不到夜鶯的歌喉 在黑夜裡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我也許把你忘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