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掛著一個車牌,地點是美國伊利諾州,日期是1992年6月...
...
它不是取代經驗的照片或到此一遊的"紀念品"。它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證據,來自我第一次出國、第一次買車考照、第一次開車上路、第一次享受親自操控的快速移動、第一次載著一個女人和一隻秋田狗搬家、第一次在0°F的路上剷雪、第一次因為想家,開兩個小時去唱卡拉OK、第一次在密西根湖畔收到一張超速罰單... 第一次感覺自己是藝術家或異鄉人...
美國車牌通常跟著主人,從領牌開始,它就是我的一部分。二十多年前的那天,我帶著工具親手將它拆下,從此跟我四處奔波,從芝加哥到台灣、從台中到高雄、從愛河到美術館... 它是每回搬家的重點,始終且必須放在一個視線可及的地方,彷彿某種陪伴。只是不知道是誰陪伴誰。
...
...
車牌掛在這輛車上,三菱與道奇合作的二手 Plymouth Colt,沒有冷氣、沒有音響、沒有動力方向盤、沒有電動車窗、沒有安全氣囊、沒有衛星導航、沒有ABS,而且還是手排檔...
交車那天,感謝朋友載我到郊區的車廠,我必須自己把它開回家。一趟下來,所有新手上路的驚嚇在瞬間"被迫"發生,而且是發生在都會區下班時間的高速公路:開車、認路、熟悉交通號誌及前後車距、剎車、換線、方向燈、離合器、換檔、加速...
從此,小紅與我"共患難",車上放了一本又大又厚的AAA全美地圖,平時陪我洗衣買菜,偶爾陪我打工搬家,我們一起在芝加哥市閒逛兜風,一起去威斯康辛找朋友,去印地安那買香菸...
...
如今這麼簡單又陽春的車在台灣已不復見,就連手排檔的車都越來越少(這點讓我很沮喪),取而代之的是豪華內裝、複雜的電子設備和誇張的流線造型... 放眼望去,路上的車子雖多,但除了奢華程度不同,真正能分辨出個性的"種類"卻很少。似乎,人們享受"按鍵"多過享受"開車"本身。
很奇怪,當車子被當成"代步工具"時,"車"就不見了,人們關心的是目的地。但當車子被當成"休閒空間"時,"車"也不見了,人們在乎的是內部的舒適與奢華...
現代生活忙碌又矛盾,既要代步又要休閒,既要上山下海又要裝嬰兒車,既要享受大自然又要求冷氣恆溫,功能的妥協讓車主只好在意其他部分(如高級內裝或設備),而且越來越貪心,什麼都要的結果讓許多車子越來越像... "開車(這件事)"消失在交換中... 但其實,車就像朋友,好車的意義,對我而言,不是能"載"你去哪裡,而是"陪"你去哪裡,甚至會讓你"想"去哪裡。
...
返台前,我把小紅賣給一個外校機械系懂車的女生朋友,這讓我放心不少... 經過一番整理,我最後一次開到她宿舍旁的路邊,拿出板手。拆下車牌的瞬間,我有些難過,感覺好像拆散他們。
我帶著這塊車牌離開,不時回頭張望,心裡想著:"Goodbye my friend. Thank yo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