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幫同學寫推薦信,國外的學校寄來一份簡單問卷,徵詢我對這位學生的看法。評量的第一項不是學業成績,不是豐功偉績的優良表現,也不是獲獎資歷或證照數量,而是"工作道德(Work Ethic)"... 沉默許久,感慨萬千,好久沒聽到這個詞了,幸好如今還有人在乎這件事。
...
這些年幫不少學生寫推薦信,有的出國交換,有的出國進修,透過不同規劃與徵詢(reference),他們大多如願,而我也因此更了解這些學校所希望錄取學生的特質... 其實,他們關注的真的跟我們不一樣。
...
"工作道德"並非學校的"操性分數" (這是台灣教育最常見的廉價轉移,如同我們喜歡用證照數量來證明辦學績效,或用考試分數取代讀書的意義),而是"正直"的專業熱情與嚴謹的自我實踐態度。
"道德"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代表心中那條"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底線,無法教也無法考,只能自身實踐...
我花了一個早上寫下我對這位學生的看法,從認識過程到相處經驗,從個性描述到我所了解的優缺點,與其說重新認識這位學生,不如說重新認識"老師"作為一個知識傳播者的意義... 寫著寫著,感慨萬千,因為我自己知道,這些意義在現今的教育職場中早已不復見。
...
"老師的工作道德是什麼?"... 寫著寫著,心中不時冒出這個問題。當教育的"樣子"取代教育的本質,甚至開始妨礙教育時,老師的"工作道德"究竟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滿足學校評鑑的荒謬條文?前者是教育理念的嚴謹實踐,後者是配合"樣子"的業績報告。
"老師心中那條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底線在哪裡?"...
...
教育是"人"的培養(cultivate),而非"工具"的訓練(training),如同藝術的趣味在於 create,而非 make。教育管理是人的管理,而非數字的管理。當教育的本質被"管理的樣子"所取代,那些真正該關注的事就變成表格中的"樣子",只知道越高分越好,卻不知到底好在哪裡,不僅自愚愚人,更隨時可被取代。
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已被表面量化的數字所綁架,這是權力者的無能,也是管理者的失職,因為老師被迫"要"做的事,正是我們極力希望學生"不要"做的事...
寫著寫著,再次面對 Work Ethic,頓悟:"哈,原來我們的學校早已把教育變成一份不道德的工作了"...
...
好一封沉重的推薦信... 希望她能如願以償,順利進入自己喜歡的領域,繼續加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