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陸生同學你們好,歡迎來到本週的"藝術概論"課程... 疫情持續,請大家多保重,沒事在家多閱讀/多思考/多觀察/多感覺/多創作,本週要談一個大哉問的迷思,關於"創意"...
...
1. 上週上課,我問同學:"這次疫情給你最大的感覺是什麼?",有人說"自私",有人說"愚蠢" (當然還有別的,只是大部分同學沒回答,不知是沒感覺還是不想說)... 這些感覺來自不同面向,都是真實又深刻的體驗,若再加以處理,都可成為不錯的創作題材,也許是一篇小說或劇本,也許是一幅畫或一首歌... 想說的是,如果藝術的趣味來自"創造",那就是感覺之後的"行動"。
許多人覺得自己沒創意 (所以"只好"一事無成),他們迷信"創意"是一種"被給予的天分",所以只好等待降臨(或等待靈機一動)。這種說法看似謙卑,但其實只是放縱自己無所作為的藉口,因為創意並不是"知而後行"的前提,甚至不是一門知識,倒像某種"知行合一"的狀態,用我的話說叫做"體現"... 多年前我寫了一本400頁的書 (體現創意),就是在說這個,可參考部落格專欄。
...
2. "胡思亂想"並非創意,重要的是做法,因為創意必須在"行動"中才能被驗證,那些吃飽沒事幹,又經常抱怨日子無聊的閒人,不但沒創意,也不需要創意... 所以,Do something.
創意當然不限藝術,事實上,這次疫情讓我看到許多有創意的事... 譬如,由於隔離者不方便出門,有人發明"空拍機 + 紅外線體溫器",隔離者只需把頭伸出窗外就可遙控測體溫。有人將"google map + 口罩商店",造福許多排隊的市民。醫院裡有人將"機器人 + 紫外線殺菌",有效避免醫護人員感染...
...
我的求學過程非常坎坷,唸過很多科系,也許正因"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一直很佩服科學家的創意... 譬如,打從盤古開天闢地,所有蘋果都會從樹上掉下來。蘋果從樹上掉了幾百萬年,但為什麼只有牛頓"看得到"?還因此發現了大球吸小球的萬有引力... 水遇到高溫會沸騰,這也是自古大家都知道的事,但瓦特卻是第一個發明蒸汽機的人,進而開啟近代文明的工業革命... 另外,為了在畫面上畫出更真實的場景,文藝復興的畫家,從自己的觀看經驗中發明了"透視法",影響後代的寫實技術... 另外,為了忠實表現所見之物,印象派的畫家發現光線會改變顏色,從此開啟現代藝術的大門...
"創意"是一個動詞 (如同"藝術"是一個動詞),來自"感覺"與感覺的行動 (Reflection in action),因為牛頓並不是用"眼睛"看到蘋果掉在地上,而是用"心"在看... 換言之,牛頓的"看"並不是蜻蜓點水的"張望",而是某種"物我合一"的領悟 (如同之前所說的感動),是一種有感覺的凝視。這就是"體現創意"。
...
3. 同樣一門課,有人覺得津津有味,有人卻抱怨"沒學到東西",但教與學都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方式因人而異,各自負責... 但其實,這類抱怨大多是自己偷懶的結果 (如同某些偷懶的校長會為此責怪某些老師)。因為,對有創意的學生而言,上任何課都"可以"有收穫,看你怎麼學而已... 學習是一種創造,無能又無知的人才會把自己偷懶的責任推給世界,甚至要求別人為自己的平庸負責,同學以此為戒。
創意是"how"的問題,而不是"what"的問題,再爛的學校也有好學生,再困難的情況也有好點子,端看你的自覺態度... 創意的學生帶著創意的目光與行動,他們每天一睜開眼就有新發現,"世界"對他們來說永遠是新的... 創意的學生就算坐在馬桶上,都能悟出一番道理,都可以"學到東西"。
...
4. 賴聲川對"創意"的解釋:"把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東西,透過你的邏輯,被你串連在一起"...
這個說法不錯,但只對了一半,因為那些被我們所稱為"有創意的事",都是已經發生的結果 (如前面所提到的許多"+"),而這個結果是不可複製的... 這裡涉及一個"事後詮釋"的迷思...
藝術教學的難處之一,在於老師們(無可避免)必須例舉一些前人的作品,譬如:"你看,梵谷很有創意,他把星星畫成這樣",或,"你聽,貝多芬很有創意,他把月光變成旋律"... 但這些稱讚都是廢話,不僅毫無意義,也無法仿效,因為真正讓梵谷成為"梵谷"的並非創意,而是他的認真與執著。反過來說,也只有他夠執著又夠認真,才能有"創意"去畫出那樣的星空。
多讀書當然是好事,但不要讀死書,因為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求知所真正"求"的並非知識,而是前人的態度與方法。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喜歡讀偉人傳記,但我知道,就算我把"賈伯斯傳"整本背下來,我也不是賈伯斯,因為時空不同,因為沒必要,最重要的,因為我也不想成為"那個"賈伯斯... 這是學習者最重要的自覺態度,所以,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凡事不只要"見樹",更要"見林"。
...
...
"創意要怎麼學?"... 有人問我。
"創意不是學來的,而是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如同藝術"... 我說。
...
祝大家身體健康
下次再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