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世界不平靜,遠方戰事依舊,天災讓人揪心,疫情持續,氣球滿天飛,聖者安詳圓寂,聊天機器人橫空出世... 事實是,我始終懷疑,有問必答的ChatGPT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真實的破嗓子,聽聽 Robby Benson:Blue Balloon (1973)
...
科技總是以一種幽默又殘酷的方式對人類進行篩選,如同某種測試,讓適者得以生存。"適者"又以兩種方式活著,一種人利用科技,另一種人被科技利用,前者用來創造 busy living,後者用來配合 busy dying,兩者之差只在一念之間,只是,不知道科技究竟是來自人性,還是利用人性,改變人性或創造人性... 想起多年前與學生的對話:
"你覺得機器人最終真能取代人嗎?"
"我覺得可以,因為... ",她低頭想了想,小聲自言自語:"因為機器人沒有人性。"
...
人工智慧改變的並非快速提供答案,而是挑戰答案的認知結構,如同 "What is knowing?",換言之,如果答案只是為了配合回答問題(如考試),進而交換(如學位),"問"與"答"都沒有意義... 於是有人開始偷笑論文,有人開始緊張失業,有人磨拳擦掌迎接新時代,有人雙手一攤緬懷舊時代,他們都有理。
科技當然不是壞事,但"機器人能否取代人"終究是人類自己的選擇,畢竟你讓他做的越多,自己會的就越少,論文攻防自在人心,擬真防弊已無意義... 也許該自問的是"我要不要讓自己被取代?"。這是自我意識的力量,也是"我存在"無可取代的價值,除非自我放棄,否則就要盡力保有,不然咧?
劃時代的科技革命,挑戰的卻是觀念,期待大於擔憂... 不是期待科技改變人性,而是期待科技繼續篩選...
...
我停下畫筆,瞇起眼睛觀瞧,想像有一天,某個遠端伺服器裡,某個晶片上的某個機器人主動加我臉書朋友,我應該會很高興... 我會跟他聊聊感覺是什麼,向他解釋"知道"與"感覺"的不同,譬如我會說:"最近畫得很有感覺,充滿對生命創造的喜悅,希望你能了解,也幸好這種感覺(目前)還無法被你取代..."
初春的世界好像一齣默劇,大家都在說話,大家都是真的,卻誰都聽不見誰...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9265983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