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eatles 出場,從這首開始。今天推薦:Twist and Shout (1963)
其實這首歌並不是他們的原作,而是早期翻唱的作品。很難想像四個年紀不到二十的小鬼、四種簡單的樂器,竟然可以搞出這麼豐富的"陣仗"... Beatles 從此讓流行音樂"活"了起來。
電影"金枝玉葉"裡有一段老樂手們每個月的定期聚會,就是這首曲子,還成了電影預告片的配樂...
我一直很喜歡他們的音樂,但也一直苦惱於不知道該如何介紹,這不是曲目背景資料如何整理的問題,而是他們的"音樂性"實在太豐富了。
Beatles 的旋律其實非常簡單,但表現的效果卻非常"扎實",輕鬆的彈唱竟給人重重的音樂印象。我認為樂器搭配巧妙是一大特色。
通常,編曲的原則是不要讓音樂在樂器與樂器的銜接之間"掉下來",但又不能太刻意去彌補缺口。以這首來說,他們甚至把人聲當成樂器在處理,因為沒有人會在意他們到底"唱"得好不好,而是一種"音效"。這應該是在一種很"輕"的狀態之下才能產生的靈活運用。這是真正"玩音樂"的趣味,而不是"被音樂玩"。
另外,除了樂器搭配巧妙之外,看似簡單的旋律在編曲結構(和弦搭配)與節奏上卻一點也不含糊... 他們的曲子有一個特色:很容易上手,這對樂器初學者來說是一大鼓勵,但卻隱藏了許許多多需要用功才能"進階"的技術。
這首Twist and Shout 是 D 大調的曲子,其實只用了三個和弦 (D G A),要入門非常簡單,但若能搭配一點點反拍的右手節奏,會好聽一些... 若能再加上一點點 7 和弦 (從 A 到 A7),則聽起來更豐富,和弦的銜接也會更圓潤... 但若能再使用不同把位(Bar),並加入過門的 Bass 串連,那就更棒了。然而這只是單一吉他的效果,想像一下他們是兩把吉他合音、一把 Bass 和一套鼓的組合,彼此截長補短,相輔相成。當然,Beatles 的每一個成員都擅長很多種樂器,這對聲音組成的敏銳(音色搭配與合聲)也是必要條件。
...
我常說現代人學音樂比起從前是方便太多了,網站上有非常多的"好心人士",他們無私且用心扮演起教學的角色,盡其所能傳授各家招式,我們要感謝他們,也希望音樂愛好者能珍惜並多加利用。
如果我猜得沒錯,他應該是澳洲人(口音很特別,而且拿了一把很有名的澳洲吉他 Maton),感謝他由淺入深的示範:自己彈、自己錄,自己解說還要自己剪接,辛苦po上網之後還要感謝大家收看... 真是太感動了。
這是 D 調的曲子,他先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彈(Capo 5, 彈 A 調),所以原本 D 調裡的 D G A 在這裡就成了 A D E... 然後加一點右手的反拍節奏變化... 然後取下 Capo 回到 D 調... 運用 D 的中把位 (封閉和弦可以造成切分音那種悶悶的效果)... 加進中把位的 7 和弦 (A7)... 加進過門的 Bass... 最後再教你間奏的彈法 (特寫)...
...
本來沒打算要寫這些,但看到他的教學影片,音樂廚房不知不覺就變成吉他教室了... 也好,希望能藉由這樣的解說,讓大家能"聽出"更多好的音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