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謬說:十七世紀是數學的世紀,十八世紀是自然科學的世紀,十九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二十世紀是恐懼的世紀... 也許有人會說"恐懼"並不是一門"科學",不值得研究,但事實是,"科學"以它的完美數據和權威說詞,如今已是一種恐懼,甚至已成為一門技術...
有感而發,重新回顧 Bob Dylan:Blowing in the Wind
...
考季到了,許多家長問我該替孩子選擇哪一個科系,他們通常有些焦慮:"A校的日文系好不好?B校的劇場系有沒有出路?C校的經濟系如何,或D校的社工系怎樣...?" 我說這四個系差別很大,到底他的小孩喜歡什麼?他說小孩也不知道,只是分數到了...
似乎,分數高的科系就是好的科系,似乎,如果沒有選擇最高分的科系去唸,會覺得可惜,不甘願高分低就... 我以為這是個案,但最近的確聽到不少類似狀況。
...
不知道是教育(者)的問題還是學習(者)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我們的"好學生"大多只知道追求高分。他們在"關愛"中長大,努力學習跑得很快,卻不知道要跑去哪裡...
當讀書盲目被分數綁架的時候,其實被綁架的不僅是學習內容,更是自己... 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他們至少被綁架兩次,一次是辛辛苦苦盲目所追求的高分,原本以為可以藉此自由選擇,卻不知不覺又被這個"高分"所綁架。
...
...
電視上經常出現犯罪新聞,通常官方的一致說法會是:"本案依據某某條例,可依法處罰...",也許官方真的沒別的可說了,只好用處罰當成嚇阻...
最近去郵局寄包裹,臨時才知道不能寄電池,只好當場取出,我好奇問櫃檯人員:"為什麼不能寄電池?",她瞪我一眼:"因為會罰錢"... 也許她真的也沒別的可說,只好用處罰當嚇阻...
據說,根據管理學統計,一個被稱為"意外"的事件背後,有四千次"不小心",還有十萬個"錯誤決定"... 聽起來挺嚇人的,真他媽的該死,但實在不知道這樣的研究有何意義,因為當下並沒有人會意識到自己"不小心",更不會有人故意去決定錯誤的事...
...
...
恐懼來自權力的不平等,也許只要有權力的地方,恐懼到處都是... 恐懼是會遺傳的,在恐懼中長大的人,會習慣用恐懼去綁架別人,而碰巧也有不少人"需要"被綁架...
害怕失敗是一種恐懼,恐懼的對象是那個外在的"ideal model"(True)。然而,不知何謂成功則是更大的恐懼,恐懼的對象是自己(Real),而這個... 比較麻煩。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稱為一個"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白鴿要飛越多少潮汐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灘上安眠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cannon ball fly, 加農砲要轟炸幾次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久棄絕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雄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沖刷流向海洋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們究竟要等多久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被允許獲得自由
And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轉頭幾次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讓自己假裝沒看到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抬頭看幾回
before he sees the sky? 才能真正看到天空
A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需要有幾隻耳多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 才能聽到人們在哭泣
And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we know, 我們究竟要看到多少屍體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已經死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