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種感覺:想去的地方永遠不遠,想學的東西永遠不難,那些曾經讓我覺得很遠或很難的東西,其實是因為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想去,也沒有"真的"那麼想學...
這是嚴格的自我批判,但的確不能勉強,也不用自責,然而回想起來,真正讓人難過的並非不去或不學,而是"以為"自己想去,"以為"自己想學... 台灣教育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學生嚇到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其實,是這種不太甘願的"以為"在虛耗生命,甚至帶來自我否定的沮喪。
...
曾讀過一句話:You don't understand unless you remember (除非你記得,否則你不會了解),至於記得什麼則是一種選擇,畢竟"重要性"因人而異,無法強加於人... 儘管百般不願,但必須承認,那些被你宣稱"不小心忘記"的東西,其實,對你而言,就是比較不重要的事情...
尼采用 The Will to Power 描寫存在的意志展現,海德格用 The Will to Power 形容藝術,殊途同歸,令人振奮。對我而言,他們說的是同一件事... 同樣的,這種體會還真不能勉強。
...
希臘阿波羅神殿的牆上刻了一句話:know thyself,意思是"認識你自己"。雖然"自己"永遠是個外在的謎,但"去認識自己"的這個意志,永遠是最大的動力,值得和內在的"我"周旋一輩子。
這學期上課很精采,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和大四導生班聊聊"藝術的創造哲學",那是一段親身經歷的大悲與狂喜的生命領悟... 那天我說:"對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而言,畢業製作應該是很爽的事,因為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由去完成一件夢想已久的作品,但,如果你的畢製做得很煩或覺得無聊,甚至只想交差了事,那,這三年多下來,你也許對自己還不夠了解..."。
...
事情是這樣的,不論那是什麼,If you want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wake up. (如果你要讓夢想成真,第一件事就是醒過來)...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真正" have a drea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