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趕上時代潮流,學校這學期大費周章,很具體地,弄了個虛擬攝影棚... 每次走進那個綠色盒子都有一種詭異的感覺,總覺得,人,變薄了...

...

原本的實體攝影棚隔出大半空間,從牆面到地面塗上一層類似螢光綠色的漆,演出者站在其中,對著空氣比手畫腳... 影像通過鏡頭進入電腦,以"去背"的方式將人變成一個"圖層",配合不同節目內容,置入各式場景與道具,讓螢幕前的觀眾看到類似"氣象預報式"的表演。

綠棚內什麼都沒有,但為了取信觀眾必須假裝什麼都有,因此在一邊對著鏡頭比劃的同時,還要一邊偷瞄旁邊的監控螢幕,看看自己在畫面上的動作是否到位... 於是,就這樣,通過虛擬科技的層層加持,我可以(假裝)站在大峽谷唱歌,也可以(假裝)坐在中央公園吃飯...

...

...

"去背"是個有趣又弔詭的哲學問題,因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

無論就視覺(知覺)或任何認識而言,"背景"都是一個被刻意區隔出來的概念,目的是為了襯托我們所預設的主題(前景),但其實背景並非一個獨立外在的"他者",背景與主題不僅同時呈現,甚至我們可以說:"因為有背景,所以才得見",如同一個認識的大地,承載了所有包含自己的一切...

"背景"讓事物具備可辨別的厚度,提供某種共存的線索,也是事物此時此地"如其所是"的條件。譬如,站在聖誕樹前的自拍不同於站在操場上的自拍,面對面說話的表情也不同於隔空打電話的語氣... 雖然背景是整體真實的一部分,這種垂直的線性邏輯在綠棚裡並不適用,因為虛擬世界需要的是水平的非線性移動,背景反而是包袱... 

"去背"是必然的,將物件除去背景平面化,如此才能(被)套用/轉移/替換/置入在其他地方...

...

"去背"的表演方式很特別,概念上好像默劇擬真,但又不夠精緻,除了為鏡頭拍攝,也表演給自己看,但所見又不是鏡中真實的自己,而是螢幕上的某種合成...

我看著自己變成螢幕上的圖層,表情十足,滔滔不絕說著自己看不到的東西... 想到羅蘭巴特所說:"通過鏡頭被看到,我擺起姿勢,瞬間把自己弄成另外一個人。我提前讓自己變成影像..."

...

...

我不必親臨大峽谷,就可以有"在大峽谷唱歌的畫面",而且大家還都接受,只因我變薄了... 

也許時代潮流所真正虛擬的並不是攝影棚,也不是表演者,而是某種"去背"的認識...

總有一天,當"去背"變成大家所習慣的"背景"時,虛擬就不能再被稱為"虛擬"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荒謬筆記本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境象劇場 的頭像
    境象劇場

    吳小毛的境象劇場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