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聊天常聽到一句話"世界越來越奇怪",有時是聽別人說的,有時是自己想的,但我們的解讀不太一樣... 周末夜晚騎車兜風,想著想著,有感而發...
這句話讓人心疼,眼睜睜看著"世界"離自己的想像越來越遠,懷疑失望,沮喪之極... 但,"自己想像的世界又是什麼呢?",我繼續追問,"公理正義嗎?","真善美嗎?"。年紀不容許我對世界有過度美化的評價,於是,腦袋裡又出現另一個聲音:也許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只是我以前沒有這樣發現...
...
新聞傳來各種消息,遠方戰事不斷、政治角力紛爭、天災人禍頻傳,AI 科技挑戰人性,真假訊息滿天飛,儼然一副他媽的末日景象... 身邊朋友飽受性別權力之苦,有人莫名其妙生,有人莫名其妙死,更有人莫名其妙夾在生死之間,就連犯罪手法也出現M型化,有的越來越聰明,有的越來越笨...
從前沒聽過的事如今每天在各地上演,透過某種管道讓我知道,影響我對世界的看法。但很奇怪,這些理當嚴肅面對的議題竟讓我產生一種輕飄飄的關注:這些事奇怪嗎?還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才看得到?... 小時候不覺得世界奇怪難道是因為沒戰爭、沒有天災人禍、沒有莫名其妙的事... 還是因為我們不知道?
...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我想。至少,我很少聽到小孩子感慨世界很奇怪。
...
...
說年紀大了”見怪不怪"太廉價,我繼續思考"奇怪"的感覺從何而來,畢竟這是一個對比概念。
羅蘭巴特的"擬真(a)"之說給了我一些靈感,意思是:我們總是"模擬追求真實"地活著。
雖然原文出自文學批評,但細想,從小到大,我們總是活在一個以"真理"為名的"擬真世界"中,把理念放在經驗前面... 遠方的教條不斷告誡我們一個因果相報的"大同世界",譬如他們說:有志竟成,努力就會成功 (事實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這句話卻讓許多"努力的失敗者"怨天尤人憤世嫉俗),他們說好心有好報 (事實是:好心不一定有好報。但為了掩飾這種不確定,後面還經常加一句:只是時候未到)...
"理念"的印象讓我們從小失去對真實世界的體會,以致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喪失信心並失去判斷標準,傻傻以為天下沒事就會太平,以為順從就是美德... 但"世界"從來就不是因果關係的道理,譬如,愛讀書是自己的事,但成績好卻不一定有成就;慈悲是自己的事,但與人為善不一定有回報...
"理念"是一個在群體概念下的社會準則,並非不重要,只是必須落實在個人經驗中才能有所領悟,畢竟,世界並沒有"應該"是什麼樣子,種種感慨頂多只是瞎子摸象的另一種認識,盲目追求擬真只會帶來困擾。
...
阿Q式的慈悲...
我不知道真理存不存在 (雖然我還真希望存在),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公理正義 (雖然我還真希望有),而所謂"普世價值"又是什麼。我不知道世界是否"真的"越來越奇怪,但其實,也許這並不重要,畢竟"世界"終究是"我所在之中"的世界,也有我一份,既非奇怪,也非不奇怪,既非有道理,也非沒道理...
...
...
今晚下著小雨,微涼... 騎著騎著,有感而發,也許,雖然世界奇不奇怪不重要,但"覺得"世界越來越奇怪倒是件好事,終於開眼了,皺著眉頭凝視,成長的視野,見多識廣的關注,反思後的質疑...
雖然"覺得世界越來越奇怪"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我想,至少已經在"面對問題"的路上。
(a):文字的窗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