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疫情繼續,許多課程改為遠距教學,與其說考驗老師的教學技術,不如說考驗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教育可以翻轉,也許正是時候... 想到兩部作品,一部是卡謬的小說"瘟疫",一部是蔡明亮的電影"洞"...

...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20193209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18451328

作家木心曾說:懂得不快樂的人,更懂得快樂,這也許說明了為什麼災難中的"樂觀"更讓人珍惜... 這句話反之亦然,差別在於快樂與不快樂的程度,而疫情正加深了後者的體會。

樂觀當然不是白目高興,甚至必須做最悲觀的打算,而是在一個更寬廣的"不快樂視野"中,重新思考長久以來被"形式"所綁架的(教育)價值觀,回到人與知識的原初感動,畢竟學習不是被動填鴨,而是主動創造,才能舉一反三... 在這個知識爆炸媒體發達的時代,"教"與"學"都必須有新的定義與更高的自覺。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我喜歡反過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疫情的確帶來不便,但或許正因為世界不夠美好,才會讓我們有事可做,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可以改善的新點子,甚至創造新的教育機制(mechanism)或知識結構,而不只是大費周章,忙著用新的技術去補舊的漏洞。這是樂觀的條件,畢竟 We don't learn to know. We create it...

...

這兩部作品說的都是疫情,病毒打亂了原有的生活節奏與生活結構:

"小說"從群體的視角出發,再回到個體描述,"電影"則從個體出發,再看到群體,敘事手法各有趣味...

 

...

"當習慣的生活被打亂的時候,你就會去思考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她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事件簿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境象劇場 的頭像
    境象劇場

    吳小毛的境象劇場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