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事件簿 (1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期末,開完最後一次線上會議,看完最後一份報告,打完最後一個成績,交完最後一張"線上觀課檢核指標",之後,我清空我的辦公室,正式結束這學期的課程,也正式結束二十六年的教職生涯...

從未想過這事與我有關,如今不但真實發生,還很期待,甚至刻意提早促成... 也許我漸漸理解,生命應該浪費在更有意義的地方。面對自己在乎的事,只能說,幸好我夠老,幸好我又不夠老。

...

我的辦公室很小。走廊盡頭。西曬邊間。兩坪左右。裡面有一張沙發,一塊地毯,辦公桌椅,一把吉他,一堆散在地上/桌上/櫃子上的書和DVD,還有一些永遠找不到的業績報告/評鑑指標/檢核表格/佐證資料... 電話放在地上,旁邊有一支螢光燈管和兩罐噴漆,還有幾片剝落的百葉... 畫架擠在牆邊,上有學生素描,幾張照片和卡片... 門外張貼海報,畫展/劇展/影展,還有一張學生幫我慶生的漫畫。門內是設計展草圖,上面黏著一塊"藻樂趣音樂會"的壓克力牌子...

外牆左邊掛了一個瓦楞紙白色小便斗,這是"再見沙特"的道具,上面則是一件我在愛丁堡買的猜火車T恤,衣服上那幾個"選擇"始終讓人怵目驚心。門口右側放了一張撿來的小木椅... 

室內空間不夠,只好往上發展,天花板有兩處空隙,裡面藏了一些畫具和雕塑材料...

...

這是我用過最小的辦公室,也是我用過最久的辦公室,裡面經常擠滿人...

...

...

二十六年其實並不長,只是很快...

感謝那段專任的歷史:大葉工設系、大葉視傳系、雲科大空設系、興國文教系、嶺東流行設計系,文藻傳播藝術系... 這六份工作串聯起我的"教學大綱",代表不同時期的藝術關注,也帶來不同階段的人生際遇,不論是平面、空間、劇場或影像,我經常在"某個時刻"或"某個地點",想起"某些事"或"某些人"...

感謝那段兼任的歷史:東海工設系,東海人文學院,中山醫大視光學系,南華大學美學與藝管所,南藝大史評所,南藝大建築所,高空大文藝系,高師大視覺藝術研究所,高師大美術研究所,中山劇場藝術系,中山藝管所 (還有很多努力爭取卻沒應徵上,或錄取了卻選擇放棄的學校)... 從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到高雄,"藝術"通過不同學校的不同科系,激盪出不同的議題與思考。感謝那段南來北往翻山越嶺的日子,增廣見聞,遊山玩水,雖然花了不少油錢,卻是教職生涯中的重要養分。

...

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提早退休。這個問題很難認真回答... 

想起電影"刺激1995"裡的一句台詞:生命終究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 keep busy living,一個是 keep busy dying... 也許我慢慢接受我的"龜毛"、那些彆扭的"潔癖"與無法妥協的愛折騰性格...

"既然生命注定 busy,與其忙著配合別人去迎合一個荒謬的標準,不如忙著創造自己吧"。我想。

...

也有人關心我退休後要做什麼。謝啦,但老實說我還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退休。

心中有很多想法,手中有很多做法,畫的/彈的/說的/寫的/編的/錄的/拍的/演的,排列組合吧... 愛折騰的人不怕沒事可做,"可能性"永遠比"確定性"值得期待,希望各位親朋好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捧場。

...

...

最後,感謝這段二十六年的緣分,也感謝朋友的關心與祝福,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教過的/沒教過的、喜歡的/不喜歡的、記得的/不記得的,"小毛老師"(這四個字的官方說法),正式在此告別,下台一鞠躬。

 

DSC_1417.JPG

 

辦公室清空,拍了一張照片,有點陌生,驚覺我已經沒有"暑假"了...

夏日炎炎,疫情嚴峻,祝大家身體健康,期待校園之外再相見。

 

小毛

2021.7.6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莫兩個星期前,在前往桃園高鐵站的路上才發現租屋處的鑰匙沒帶。為了鑰匙折返又會趕不上車,於是我選擇俐落一身下高雄,十足勇敢"...   這是一篇很棒的期末報告,來自一位忘了帶鑰匙回宿舍的女生,文筆冷靜,敘事精采,標題是"一點生活的紀錄"。文字及排版略做修改,取得同意後刊出...

...

五月熾熱的陽光曬乾整片草原,連同嘉南地區的稻田也看起來那麼渴望一場雨,但天氣晴朗、放眼望去的湛藍色天空沒有一朵雲。這幅美景仍使我著迷。多難得。

抵達左營站時,下車的人們亦步亦趨,主動與前一位乘客保持1.5公尺距離,整整齊齊、乖巧懂事,彷彿憂心自己淪為新聞報導下的「防疫破口」,或被冠上「硬要出門的巨嬰」的標籤。但仔細想想,這時間出現在這輛列車上,以及這人流眾多的左營站,誰不是身不由己呢?

一出車站馬上為前一刻的自己感到諷刺,溫室花朵的我哪能明白室外的野草?地處熱帶的高雄宛如沒了四季那般持續它的陽光燦爛,溫度並不會隨著季節輕易改變。我身在高雄就是夏天,離開便成了春天。

...

原本打算回租屋處放下東西再睡一下,但到了樓下才想起根本沒帶鑰匙。於是我又離開了...

忙完待辦事項已是晚上,十一點的左營街道空蕩如也,本該詩情畫意欣賞疫後風情,但民族一路街邊充滿蟑螂足跡,即使佇立租屋處前也備感壓力,生怕那小穢物朝我襲來。看著水溝,我無法停止幻想更糟的情況。為了避免惡夢成真,我在聯絡房東之餘邊在門口及旁邊大樓間來回走動,原以為頂多走兩趟就能順利進屋,結果這散步的輪迴居然沒有盡頭——因為房東沒有接我電話。

...

消耗凌晨的時光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難,問題是全台三級警戒的情況下,電影院、網咖,甚至僅鄰兩道牆的隔壁酒吧全部歇業,就連我那住在對面巷口的蔡姓友人也在前幾天回家了。徹底無依無靠,宛如迷途羔羊,有著窒息的沉默不語,有著口罩也接不住的無助表情... 後來終於認命,步步朝著左營分局走去,在門口踟躕半小時後才忍著羞辱詢問能不能待上一晚。因為疫情關係其實不能進入,更何況那分局規模頗大,獨自一棟,有著地下停車場,以及源源不絕從樓上下來的好多警察。

於是被安置在門口填寫資料的桌椅旁。當晚值班的警察細心幫我噴防蚊液,另一位則買了份餐點給我。這些多餘的善舉讓我很想辦十支帳號去google給五顆星。不過他們的「保姆」職務似乎無底線,有位警察巡邏回來要我進屋待著,說外面蚊子很多又熱,還順手替我捎上行李。他們讓我坐在受理民眾報案的另一副桌椅旁,放下東西前還不忘噴了酒精,其實可以不用多做的。又虧欠他們更多了。我想。

...

有好多警察經過我身邊時停下腳步,「妳幾歲」、「住哪裡」、「讀什麼學校」、「什麼系的」、「怎麼這麼晚不回家」,雖然用溫柔的口吻道出,我卻聽出來了,他們全把我當成叛逆的逃家少女... 沒有,我不是,我很想回家,真的,請相信我。經過幾次來回,總算整個分局都很清楚我的委屈(我不委屈,只是忘記帶鑰匙,my fault),也才沒有再被關切。

看了幾個小時的警察們進進出出,無論是巡邏、查群聚或是接獲民眾報案,甚至有疑似確診患者來尋求幫助,我算是切身體會警察的辛勞了,他們都應該月薪破百,勞保max!!順便記了幾個警察間的專有名詞,「快打」意思是有街頭散打要去制止?嗎?我忘記了,對,我全部都忘記了。無法再舉例。

...

正襟危坐實在很費力,當天我七點起床一路忙到晚上,趴在桌上快睡著之際,我頭上的燈突然滅了。整間警察局的右側全部暗掉。很想起身和警察說不要這樣不需要為我關燈,真的... 但我只是維持趴著的姿勢,一邊淚流滿面。遠親不如近警察。

...

隔天一早,警察哥藉巡邏的名義載我去高鐵站。我們坐的不是普通那種轎車,而是休旅車。我不清楚有什麼分別。途中我仔細觀察車內環境,雖然我記得大概長什麼樣子,不過沒辦法用文字描述那些特殊裝備,總之和我家的車不一樣,和大部分的車不一樣。

警察哥停靠彩虹市集讓我下車。當然免不了引起路人側目。很想一位一位解釋我並沒有犯罪,只是忘記帶鑰匙!踏上手扶梯到二樓以後才正式結束這荒謬的沒帶鑰匙之左營流浪夜,其實整晚不斷想到三毛的話:「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好像和我的經歷無關聯,但是那天,警察bro的親切溫柔讓我度過一個不怎麼辛苦的夜晚,淺嚐了難能的澀甜。

...

我記得左營分局新莊派出所被曙光包圍的樣子,也看見警局門前的地磚自漆黑籠罩再到陽光正好,這裡從來不是我的家,卻曾是個讓我略感安心的棲身處,不被門外的混沌侵擾,能讓我日夜顛倒,一覺夢醒。(艱困地入眠,艱困地醒)

...

...

疫情中,"一點生活的紀錄"... 好樣的。

希望她能繼續寫下去。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收到不少期末作業,包括口述影像、藝術心得、自學心得、看電影的心得,還有讀書與思考的心得,都很精彩與欣慰... 總覺得,同樣是疫情,有些人可以學很多,有些人卻學很少,主動/被動之差而已...

經同意後節錄刊出:

...

"我喜歡老師在第一堂課時所說的:「藝術是一種體驗」,在高中時我一直很不能理解,藝術明明是一件很主觀的,但是每當老師給我們所呈現的演出、作品的評價,卻往往框架了我們呈現的價值。

當然,我能夠明白在求學階段,分數是必然的;暫且撇開分數不談,我所遇過的表演老師,給大家的評價也都偏向誇獎的回饋,很少老師願意真正的說出他們真正對於我們演出的看法,直到二年級的表演老師開始讓大家給互相評語,而我真正學習到的時候是在高二時期,大家經過一次的班級展演變得更為成熟,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想,看待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面相,說出的評語也都頗有收穫。我認為真的就像老師所說的一樣,藝術需要自己深刻的感受、實際去做過,那種深刻的感覺才是學習藝術的精華。"

...

"最後提到了「喜歡藝術,還是喜歡藝術的交換價值?」

我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學了鋼琴,一直到國中時期會爵士、古典鋼琴和吉他,一開始也都抱著當作興趣、紓壓的一種管道的心態學習,一直到要表演、比賽、檢定考,瞬間的壓力扛在身上,這讓我感覺是為了獲取名利而學習音樂;直到了高中學習戲劇,但一樣的感覺也出現在眼前,反而是到了高中時沒有再繼續學音樂時,那時候的我所玩的音樂才是真的喜歡音樂,同樣地,高中畢業後沒有學戲劇,回首翻過以前演過的劇本、做過的幕後技術,才知道自己心裡面其實蠻喜歡的,可是在當時的環境、氣氛中,無形的壓力、挫折讓我感受不到這份情感,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擁有時的美好…"

...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在高中的時候,我購買了這一本書,但是當我看到:第十四個星期二這個章節時,我遲遲不敢繼續閱讀下去,雖然已經知道了結局,但我翻閱它時會覺得很痛心。就這樣,我到了大學都還沒看到最後一個章節。一直到最近的事情壓在身上,想要看些課外讀物才重新翻閱了它。

這次我重頭看起,重新感受墨瑞教授所教導的生命意義,隱約地感受到這次讀的感受和高中時期的我不一樣。這本書在探討著死亡與生命的真正意義,墨瑞用他剩餘的日子來教生命的道理;相對很一般的我們,明明死亡很可能就在我們的周圍,但人們都被眼前的事物遮蔽了雙眼,我不禁想到,要是我知道我自己的死亡時間,我會做些什麼?結果我沒有一個答案,我在思考此問題前,我的腦海中還是:「我下一階段該做些什麼?我下一步有沒有按照計畫執行?」可是當我反思回來,不可能每個人都只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而過日子,但是在這本書裡,我自己學到了,不是要大眾盲目的追求生命的美好,而是在我們做工作時,從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無須強迫自己在不適合自己的地方,做一些會讓自身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往往人都只需跨出舒適圈,勇於挑戰當前的困境,不要整天自怨自艾地度過,對你的人生沒有幫助。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經典話語,也是放在封面上的名句:「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回到最初的問題,當你知道你的生命快達到盡頭,你想要做甚麼?我猜想,我可能會把我所後悔過的事情,有個解決的通道,並讓這一生不存留遺憾。"

...

...

有人為短片配上口述旁白,有人認真看了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有人因為"做工的人"而想到小時候的親情關係,不只看了電影,還買了書... 這些文字與其說是報告,不如說是他們在疫期中的自覺,透過電影/閱讀與思考,重新發現自己,也重新發現自己與社會的關係,而這正是學習藝術的基本態度。

藝術不是"知識(輸入)"的事,而是"感情(輸出)"的事,這就是創造... 學校教育強調"加法",深怕因"加"得不夠而落後,卻也妨礙了自我建構的學習機會,導致多數學生越來越被動/依賴,越來越沒自信,也越來越沒有感覺(或不敢有感覺),殊不知在這個傳媒資訊豐富的時代,"教育的方法"遠比"教育的內容"影響更鉅。

總覺得,相較於緊迫盯人的"線上教學",藝術教育的"減法"似乎更有意義。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繼續,許多課程改為遠距教學,與其說考驗老師的教學技術,不如說考驗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教育可以翻轉,也許正是時候... 想到兩部作品,一部是卡謬的小說"瘟疫",一部是蔡明亮的電影"洞"...

...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20193209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18451328

作家木心曾說:懂得不快樂的人,更懂得快樂,這也許說明了為什麼災難中的"樂觀"更讓人珍惜... 這句話反之亦然,差別在於快樂與不快樂的程度,而疫情正加深了後者的體會。

樂觀當然不是白目高興,甚至必須做最悲觀的打算,而是在一個更寬廣的"不快樂視野"中,重新思考長久以來被"形式"所綁架的(教育)價值觀,回到人與知識的原初感動,畢竟學習不是被動填鴨,而是主動創造,才能舉一反三... 在這個知識爆炸媒體發達的時代,"教"與"學"都必須有新的定義與更高的自覺。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我喜歡反過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疫情的確帶來不便,但或許正因為世界不夠美好,才會讓我們有事可做,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可以改善的新點子,甚至創造新的教育機制(mechanism)或知識結構,而不只是大費周章,忙著用新的技術去補舊的漏洞。這是樂觀的條件,畢竟 We don't learn to know. We create it...

...

這兩部作品說的都是疫情,病毒打亂了原有的生活節奏與生活結構:

"小說"從群體的視角出發,再回到個體描述,"電影"則從個體出發,再看到群體,敘事手法各有趣味...

 

...

"當習慣的生活被打亂的時候,你就會去思考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她說。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等待時間流逝,不如寫點什麼,雖然我知道在寫的過程中,時間會流逝得更快...

今天又忘了帶手機出門,這不僅不是第一次,甚至不是第十次或第二十次,也許我潛意識裡壓根就不認為手機是重要的東西... 這種事不相信還真難,無法勉強,也不用騙自己,腦袋"以為"重要的東西,在行動中卻露了餡,不得不佩服古人說的一句話:Unless you remember, you don't understand.

...

出門喝咖啡不難,難的是出門喝咖啡要帶什麼書?這與天氣有關,也與喝咖啡的地點有關。喝咖啡的狀態是一種心情,選擇第一人稱敘事或第三人稱,如同選擇議題或寫法... "好久沒看長篇了",我隱約覺得自己需要另一種專注,從書架上拿起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想起那部電影,也想起電影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

他們今天原本店休,但因媒體採訪,特地全員加班,就連好久不見的董娘都來了。我坐在樹下的老位子,感受這個安靜的庭院,也感受這群人忙進忙出的喜悅,心中充滿矛盾:既希望他們生意興隆,又希望客人不要太多... 到目前還不錯,但就在我放下書本準備拿出煙斗的時候,赫然發現,我的手機並不在包包裡,瞬間,所有思緒凝固成耳邊的另一句話:"靠,我怎麼又忘了?"...

...

不知是苦笑還是傻笑,確定沒帶手機之後反而是一種舒坦,我再次接受自己是那種"書與菸斗比手機重要"的人... 我點起菸斗,拿出筆記,並非追憶手機中的待辦事項,而是寫下:我怎麼會經常"以為"帶了手機?

...

"以為"是個弔詭的假設,後面接著一句沒發生的過去式,於是,現在的"我"與出門前的"他"在此刻交鋒:

他:不是這樣的,我明明記得,當時手機已經放進包包了,我才去書架找書的。

我:你記錯了,你只是"以為"手機已經放進包包,事實上你當時滿腦子都在想要帶哪一本書出門。

他:不是這樣的,手機當然重要,如果能記得,我一定不會忘記。

我:廢話,你的問題不是"以為"帶了手機,而是"以為"手機很重要,不然怎麼從未見你出門忘了帶書?

...

...

陽光依舊刺眼,採訪終於結束,記者們都走了,他們決定恢復店休。拉下鐵門,好心告訴我可以繼續坐在這裡... 我感謝他們的善意,慶幸可以獨享這個庭院,腦中卻浮現那些從小到大"曾經以為"的事:

曾經... 我以為有些事長大了就會懂、以為日子久了就會習慣、以為大家會跟我一起捍衛同樣的價值、以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比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更重要、以為日常生活與我有關、以為科技進步會帶來精神文明... 曾經... 我以為影展的得獎片都是好電影,以為學校是為了培養學生變聰明,以為權力者會有更高的自覺,以為不會有人為了吃鮭魚去改名字、以為自己可以被了解、以為時間會撫平一切傷痕... 曾經... 我以為她會愛我很久、以為遺忘只是一種選擇、以為我永遠不會畫畫、以為藝術可以教,以為孔子說的耳順是真的、以為台灣不會缺水、以為病毒沒這麼厲害... 如同,曾經我以為手機對我很重要...

...

陽光依舊刺眼,難得安靜的午後,四下無人,獨自寫作,甚是愉快... "只是,不知道現在幾點了?"

陽光依舊刺眼,慢慢騎車回家,看到路旁商店的時鐘... "靠,原來已經六點多了,我以為還很早..."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不見的劇團朋友來信,跟我要了一些以前的照片,我打開電腦,搜尋一顆最不起眼的硬碟,找到一個塵封已久的資料夾,名曰:象劇團... 

已經很久沒打開這個資料夾了,感謝小摩... 此情此景很像清明掃墓,只是,那些鬼魂又活過來了。 

我看著照片,內心平靜卻帶著微笑,決定上傳臉書讓大家瞧瞧,取名:"從前,我們有個劇團"... 

...

...

前陣子收到畢業學生來信,聊到現實生活與理想的差距,我勸他別沮喪,工作歸工作,生活需要"重點"... 的確,生活有了重點,一切都值了。

通常,下班之後的事才是生活重點... 最好是一個可以累積的project,畫畫/作戲/音樂/寫作/拍片/讀書/思考,美其名曰"自我提升",其實就是"自找麻煩",卻像一面鏡子,讓人對自己的生活有個態度... 你將為此而活,不會無聊,所有煩惱都是小事... 最後我說:"這是藝術家的福氣。"

...

身為藝術老師,我很少用"藝術"或"藝術家"這個詞彙,但回想那段劇團的日子,每天趕著在八十公里遠的地方上班,回家後繼續工作(或開始工作),編劇/排練/舞台/音效/燈光/服裝,實驗的/修改的/練習的/重做的... 客廳的一角是木工,另一角在染布,車庫堆滿各類工具、油漆、木板和塑膠布,樓上還有一間漏水的畫室... 就這樣,一群人,外加一隻跟進跟出的黑狗,大夥兒三更半夜鬼吼鬼叫,折騰著不賺錢的玩意兒。

我想這就是我的"重點"吧,至少,是一種福氣... 也許,這就是藝術家。 

...

每隔幾年就要拿出來曬曬太陽,今年剛好碰到清明...

...

很多人說象劇團的戲都很"美",這倒是真的,我們的戲大多表現意象,來自精雕細琢的設計...

我們非常講求舞台上材質的視覺效果 (包括舞台的材質 / 服裝的材質 / 道具的材質),這些質感都是戲的一部分,必須一併考量,這與時下強調科技的酷炫不同,更像一種手感或工藝,我稱為"狼狽的華麗"... 舞台對我們而言不只是"演戲的空間",更不是場景布置,而是一個包含了服裝/道具/光線的裝置藝術。舞台就是戲,甚至包含氣味。這種"整體設計"正是劇場的魅力,我們也以此看待劇場中的所有元素。

劇場是一個造夢的地方,回想那些年,我們總喜歡絞盡腦汁,用最便宜的東西,絞盡腦汁,找到最巧妙的處理方式,絞盡腦汁,把最醜陋的狼狽生活,絞盡腦汁,變成最美的夢。

...

藝術家的折騰是一種幸福... 感謝這群人,讓我有這個福氣。

圖片101.jpg

圖片90.jpg

圖片73.jpg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album/set/15687481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上傳平台,作為存檔之用,對方寄來一封信,好心提醒我要買廣告才有人看,附上廣告價目,還列舉數據證明。信的最後一句是:If nobody can find your video, does it really exist?... 

行銷文案見怪不怪,但這句卻令人莞爾,簡潔有力又直白,非常符合網路世界的存在氛圍... 我想,這句話的潛台詞應該是:If nobody knows you, do you really exist?

...

這是個又輕又重的好問題,上課時與同學分享,得到不同又輕又重的好答案。他們說的都對...

...

據說人類是唯一擁有"自我意識"的動物,因此才會在文字中發明"我"與"自己"這兩個詞彙 (如同 I 與 self)... "我"與"自己"是不同語境下的自我認識:一個是主觀鏡頭的第一人稱世界 (I-world),另一個是把"我"變成"他"之後的第三人稱敘事 (如論文中常用的"筆者"),簡言之,一個是活著自始至終無法證明(也不需證明)的"本我",一個是(我所認定的)在他人眼中的"他-我"。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本我"也好,"他-我"也罷,"如何看待自己"是個不可爭論的話題,畢竟"他人優先"也是自己的選擇,"逃避自由"也是一種自由。倒是網路宣傳擅長此道,用一句話直搗核心,還牽扯出存在議題,實乃高手所為,只是不明白,究竟是"科技來自人性",還是科技控制了人性?... 雖然這也是一句廣告詞。

不知道未來科技會如何影響"自我意識",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顯然不適用,而是"我被...故我在"。

...

"老師,那你會買廣告增加流量嗎?"

"大概不會吧,我只是想多一個備份存檔,有人意外發現當然很好,沒人注意也沒關係。"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與朋友拍片,經常往返屏東佳冬,深深感覺家門口有個火車站比家門口有個捷運站幸福多了,尤其是小小的火車站,不僅讓旅程變得珍貴,也多了一份敬意...

...

相較於都會捷運的"植入式"便利,小小火車站沿著傳統縱貫線分布,夾雜在大城市與大城市之間,像是不起眼的小媳婦,用針線串起一種"素顏"的生活情調。

這種車站大小不一,人煙稀少,通常只是一個簡單的候車大廳,幾把椅子,外加一個在月台上走來走去的孤單站長。不僅如此,由於只停靠區間車,有時必須停下來等快車先通過,所以經常小誤點,大家見怪不怪,甚至在快車通過的瞬間,區間車內的安靜反而是一種對比,襯托出素顏的慵懶與驕傲。

...

捷運把人交給目的地,火車把人交給路途,區間車則把人交給時間:人慢慢走,車慢慢開,每站都停...

搭區間車有一種特別的自在,把自己交出去就會在已知的時間到達,這種"慢"把人推向邊緣,既是主流的邊緣,也是內心的邊緣,想急也急不來,或者,其實也沒什麼好急的...

捷運的方便在於隨到隨坐,人們不必在乎真實的時間,只關心"下一班還要多久",甚至分不出每個車站或月台的不同。相反的,搭火車必須配合時刻表,必須關注幾點幾分,還得找到特定月台,雖然少了即時的便利,卻讓搭火車有一種儀式感,也讓這趟旅程多了一份珍貴。 

...

...

鳳山之後,火車從地下浮出地面,窗外風景浮現,南臺灣的香蕉園/檳榔樹/鄉間小路/農舍合院,彷彿就該如此 - 如此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用這種方式 - 被看到,好看的不好看的都很真實... 

小時候在台北長大,搭火車是一件盛大的事,意味要出遠門去屏東看外婆。大學後離開台北,多使用公路客運,工作後又以自駕或高鐵代步,很少搭乘,這幾天的拍片之旅彷彿走入歷史... 原來,不只火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是歷史,搭火車也是一種歷史。

...

那天,在家查好兩份時刻表,抄在便條紙上,放進皮夾,出門,走路到車站,先搭一班區間車到潮州。擴音器傳來終點站的訊息,要大家注意車廂與月台間隙,順便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在月台等二十分鐘,轉搭另一班區間車到佳冬。中午時分到達,在路邊吃一碗麵,然後,慢慢走向拍攝地點...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前我看了他好久好久,可惜我的眼睛不是快門,沒能完整把他現在喜歡我的樣子拍下來"... 電影課的期末報告就像一部口述版的「愛在黎明破曉時」... 

我跟她要了檔案,順稿分段並修改錯別字,取得同意po出。她寫的文字就跟她平常說話一樣,簡短有力,口語十足又真情流露,讀著讀著,彷彿真的聽到她說話的聲音...

...

...

這堂課的電影我都很喜歡,尤其是跟希臘神話有關的那部真是有趣到不行(毛註:伍迪艾倫/非強力春藥),但我今天想特別說我對「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這部電影的感覺。當時在看的時候心情有點惆悵。用惆悵二字形容好像太多,總之有點感動,也有些悶悶的... 因為我也有過類似瘋狂的經歷。

...

二上的時候,為了拍公民新聞而認識了不錯的後搖滾樂團。某天我拿到免費的飯店住宿券,雖然只是在高雄站前,我還是揪著室友去住了一晚。那間飯店和他們的練團室很近,於是我順便去看看... 沒想到,一句"敢不敢晚上騎腳踏車?",我就跟那男生出門了。超突然的... 我覺得認識的過程跟這部電影有點類似。之前我跟那位貝斯手並沒說過什麼話,只是因為室友邀請才開始接觸。

結果那晚也沒真的去騎腳踏車。我們走了很久的路,從尷尬一直聊到漸漸熟悉,甚至那晚我還告訴他我很討厭男生(之類的話),他也講了很多覺青屁話(覺醒青年)... 在電影中男女主角曾分享各自對某些事的看法,雖然有些看法是對立的,但可能是因為賀爾蒙或其他因素,當下並不覺得討厭,反而會因此想更了解對方,譬如我對"覺青"原本就很感冒,但當時我依舊聽他說了很久很久。

總之,電影裡的男女主角一直在走路,我跟那個男生只要出去也是一直在散步,平時體育課連做個操骨頭都快散掉,我卻可以為了約會從半夜走到天亮,還要邊走邊聊很久的天。這樣的過程維持將近一年... 這部電影很多地方都讓我感同身受,然而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惆悵、酸澀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在一起,而且結束得很突然,就只是某天之後,我再也沒收過他的訊息了。

...

一年的時間裡,這個人的存在即便到了現在,仍沒人能取代地位,但也不是說留戀,就是…

我在他身上學習了很多東西。譬如,聽音樂時我一向聽得不夠深入,當初想多了解他玩的貝斯是什麼,我開始用心聽音樂,再也不只是聽爽而已,而是逐漸把音樂的層次也聽得更仔細。雖然我對樂器一竅不通,但也很用心做了這些,只希望能更懂他一點,或者,至少在討論音樂的時候我是可以理解他的 (雖然他並沒有給我這樣的討論機會)...

儘管我是高雄在地人,對高雄的路名卻一無所知,也不敢騎機車,高雄的風景,所有的路,從北到南都是他載著我,我在後座偷偷記著... 他失聯後,我自己牽了機車,四處亂騎重新認路,每個街景都有過去的身影,我還記得在那些地方發生的故事。還有很多因為他才得到的事…

...

快三個月後,他才又聯絡我,可惜我已經有男朋友了。

我還是跟他出去,跟他走很遠的路,聊很久的天。

...

幾個月後,我知道他跟我想的一樣,因為我們都覺得不太對勁。過去那一年他從來沒跟我認真談話過一次 (我所謂的"認真談話"是指分享彼此未來或定義關係的那種)...

某天他帶我去吃他喜歡的宵夜店,他怪我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追走,他只是想靜一靜而已,不想管跟別人的關係才沒特別注意我的感受... 他甚至以為我會一直在...

我告訴他我難過了很久,甚至在沒聯絡的日子裡,他生日到了,我特地想好一通整人電話,要打給他祝他生日快樂。這件事讓我超焦慮的。我從來沒跟他通過電話,更別說是在假裝陌生的情況下,還要祝對方生日快樂。我想了好幾種他接起電話後會發生的可能,才撥電話給他... 終於,他接起後,我模仿客服小姐的聲音跟他說他的帳單逾期未繳,然後祝他生日快樂,想不到對方只說了一聲"沙小"就掛掉。我有點錯愕,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結果。我蹲在家門口哭了很久,才決定要釋懷。

...

他聽完這些覺得很抱歉,然後問我畢業後要不要直接去台北,我們可以一起... 說著說著,他就像一開始那樣,又問我了一次"敢不敢"。

我頭低很低。其實我敢,也很想這麼做,但我卻不知道了... 我覺得我不是因為還愛他才敢跟他冒險,而是,我是真的喜歡那時候的自己,也很愛那段過去,只是... 我想,也許之前沒能順理成章成為戀人,可能上天自有安排吧,所以我拒絕他了。

走在人行道上,我們又講了好多如果如果,也不忘調侃對方... 離開前我看了他好久好久,可惜我的眼睛不是快門,沒能完整把他現在喜歡我的樣子拍下來,我可是等了好久呢。我邊騎車邊哭著回學校,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哭,但真的好難過。我知道未來不會也不能再見面...

如果再聯繫是續集的開始,我想,我應該會盡力阻止這一切。

...

「愛在黎明破曉時」這部片會用開放式結局,我覺得不是因為故弄玄虛的故事手法 (講手法或技巧好像太算計這些了),而是,它-真-的-就-只-能-這-樣,相較之下,之後拍的續集就弱了…

從電影到現實生活,這種感覺套用在關係上也是如此,要學會讓未完待續停在最好的地方。

...    

窗外是一樣的藍天/我們想去流浪/你會在雲端的那邊等我嗎... 陳昇/浮雲車站 (毛註:這是她選的歌)

...

...

一份可愛的電影報告,讀完,很有感覺。人如其文,文如其事,事如其人...

我不知道未完的東西是否都能繼續...

也許,未完也是一種完... 未完的重點不是"待續",而是停在最好的地方。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17208740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聽到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這句話充滿委屈,也凸顯M型社會現況,的確讓人心疼,但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有點殘酷,說白了就是:正因為你沒有想像,所以你貧窮... 

...

這學期新開兩門有關"創意"的課,教同學如何"創意思考"... 老實說有點好笑,把"創意"變成一門課(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扼殺創意的事,但在傳統學科分類的學分制度下,好像也沒有別的辦法。

這是我拿手的議題,卻不容易說,尤其面對一群不擅長思考(或不喜歡思考)的學生。於是課堂上,我不斷檢驗我們的成長環境/教育模式/學習心態/思考盲點,從哲學聊到歷史,從疫情聊到時事,從藝術聊到生活...

"一種是配合式的學習,一種是創造式的學習"... 

"一個追求答案,一個創造答案"...

...

為什麼要學英文?... "因為要通過畢業門檻"... 我苦笑:曾幾何時,不知是誰把教育搞成這副德行? 

為什麼要去當義工?... "因為可以加分"... 我也苦笑:曾幾何時,不知是誰把行善搞成這副德行?

...

抱歉,創意無法教,因為創意不是按圖施工的 make ,而是無中生有的 create:一種介於知道與不知道之間的冒險與摸索,不確定的嘗試,想像的行動,來自對生活事物的感受,發現差異 (distinction)...

少來,貧窮到處都是,富裕也會限制想像,創意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突破的意志與行動,甚至,有時正因為貧窮不足,才能激發更多創意... 小劇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

也許,"發現自己沒創意"就是創意思考的第一步,自覺的開始...

也許真正讓人心疼的並不是"因為你沒有想像,所以貧窮",而是你自認為:"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蘭巴特曾幽默解構"義肢"的矛盾:義肢顧名思義是身體之外多出來的一項裝置,卻巧妙填補了身體的不足,讓人在"有"與"無"之間取得一種尷尬平衡,不知是誰取代誰... 今天的感覺很像義肢...

...

為了配合下周中秋連假的美意,必須調整工作日程,為了填補工作日程時數,今天先行補班補課...

"今天的感覺很奇妙,明明是星期六,卻要冒充星期五"... 上課時我說。

"對啊,而且還是冒充下星期五"... 他睡眼惺忪,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說。

...

這樣的安排當然理解,畢竟也是政府美意,但理解歸理解,總覺得怪怪的:今天到底是算什麼?我該用星期六的心情來過星期五,還是用星期五的心情來過星期六?今天原本要上的課只好擇期再補... 更奇妙的是,"下星期五"還沒到,下星期五要發生的事還沒發生,今天卻先"過"了...

好一個"回到未來"的概念,重新定義"當下",讓原本的今天憑空消失,讓下星期五提前到來。

也許對制度者而言,星期幾並不重要,誰取代誰也無所謂,只要符合時數就好,大家見怪不怪。

...

今天很像義肢,既像多出來的日子,又帶著某種欠缺...

匆匆回家,洗衣拖地打掃,把"我的"星期六找回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出門散步,汗流浹背走在公園旁的小路上,突然身後傳來一個稚嫩聲音:你好,我叫小福... 

我愣了一下,停下腳步回頭,發現一個三四歲小男生,騎著四輪玩具腳踏車,正抬頭看著我。

...

我環顧身邊沒有別人,所以確定小男孩是在對我說話,他剪著清爽的小平頭,騎著漂亮的玩具腳踏車,眼睛明亮聲音清晰,彷彿在等著我回答。

我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轉身靠近:"你叫小福?",他起先有點害怕,然後大力點頭...

我喜歡他神氣的樣子,他的神氣不在名字 (我相信他還不知道小福的意思),而是"我有一個名字"...

...

實在太可愛了...

我彎腰,伸出右手:"小福你好",他有點猶豫,隨後也決定伸出小小的右手,我們正式握握手:

"小福你好,我叫小毛,很高興遇見你"...

...

"把拔咧?",我想他不大可能一個小孩獨自騎玩具車逛公園,而且我的直覺應該是爸爸...

果然,"在後面",他回頭,伸出剛剛握過的小小右手,指著後方,然後又快速騎向前。

我站在原地向小福的爸爸揮揮手,他急忙趕上,我說:"小福很可愛"。 

小福的爸爸氣喘吁吁:"謝謝",又氣喘吁吁追了上去。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去了海邊,與其說看海,不如說聽海... 好像完成某種儀式,準備回家。車子停在馬路對面不遠的第三格車位,一個該死的路邊收費員正在慢慢靠近...

"靠,這麼晚了還死要錢",我幾乎聽到自己心裡的聲音... 我加快腳步,打算趁著還有兩台車在我前面的時間趕到,卻在路口遇上紅燈,只好停下來,眼睜睜看她開單完第一輛車,正慢慢走向第二輛車...

...

假期結束的路口人車擁擠,我注意到今晚的路邊停車"生意興隆",也注意到這位收費員: 

路燈下微胖的中年婦人,穿著不太亮的反光背心,戴超大口罩。她先把機車停在最前面,再下車往後,逆向走在車陣中。她揹著小包,腰間纏著一台機器,手裡拿著另一台機器,一輛接著一輛,走著... 開單前,她會先在每輛車旁張望一下,看看有沒有人會臨時趕來,彷彿知道自己的工作並不受歡迎... 

不知為何,耳邊突然響起海浪的聲音,這是今晚的主角... 綠燈了,我決定停在原地。

...

我遠遠看她在我車旁張望一下,然後低頭看一下我的車牌,熟練操作手中的機器,從腰間取出一張罰單,蓋上一個章,小心夾在我的擋風玻璃上,再往第四輛車走去...

忘了多久,我一直等她把整排車都開單完了,騎車離開後,才躡手躡腳過馬路,彷彿深怕被她看到。

我看著15元停車費,突然有一種慚愧的感覺... 希望她工作順利,注意安全,早點回家休息。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 地圖街景是個神奇的東西,不僅可以找路,還可以回味... 下雨天的周末在家"偽出國",看看當年住過的地方...

...

螢幕擷取畫面 (61).png

從沒想過這輩子會與芝加哥結緣...

1990年1月5日赴美,就讀芝加哥藝術學院研究所,經朋友介紹住進唐人街"亞洲茶莊"二樓後方的儲藏室(當時樓下是美容院),月租180。這應該是此區最便宜的房子,房東是一名和善的港仔,電腦高手,卻做著自己不太熟悉的金融業,所以經常嘆氣。三個男生湊在一起,英語/國語/粵語,家事/國事/天下事...

 

螢幕擷取畫面 (44).png

美國早期的華人社區都沒什麼改變,有些商家甚至還在,住這的好處是省錢又買菜方便,公車便利還有圖書館,對初到美國的華人而言可以快速安頓,但壞處是過於封閉,需有足夠的自覺才能向外發展。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課餘久久一次,找朋友開一個小時車去郊區唱卡拉ok,聊表異鄉人的心情...

由於唸的是藝術學院,平時雜物不少,又需要創作空間,十個月後的秋天,我搬家了...

...

...

螢幕擷取畫面 (63).png

現代都市大多是群聚的結果 (尤其是有歷史的都市),這不僅是經濟因素,也是族群生活現象。通常較窮困的人會住在一起,他們沒什麼資源,卻活力旺盛,"手感"十足...

芝加哥中國城南邊是少數裔的拉丁區,有點荒涼卻很安靜,房租略貴(好像是200元)但空間較大且停車方便。轉角這棟紅色房子的三樓最後一間夾層,就是我在芝加哥第二個落腳處,位於南31街。

 

IMG_0030

挑高的空間很寬敞,但由於沒有任何家具,我必須自製桌子/櫃子/架子... 窮學生擅長苦中作樂,經同學介紹,我開車去二手市場買舊桌燈/舊地毯。印象中那張橘色舊沙發10元,卻搬得快把我累死。

第一次住這麼高的房子很過癮,卻不知不覺進入芝加哥的冬天,才發現暖氣消耗驚人。由於暖空氣會浮在上層,下層的工作區通常很冷,為節省暖氣,我找來木板把窗戶釘死,卻發現窗戶的邊緣已結冰... 

事實上,搬出華人聚集的中國城才能感受"異地文化",這是出國的目的... 我很喜歡這間房子,一方面享受一個人的創作孤單,另一方面則享受波西米亞式的"非主流"生活價值,非常自在,印象中樓下住一家埃及人,喜歡大聲嚷嚷,有許多手工具可借用。

一年後我遇到一個個子很小的女人,帶了一隻很大的狗 (虎斑秋田)... 幾經輾轉,不知是為了這隻狗,還是這個人,於是,最後一學期,我決定再搬家...

...

...

螢幕擷取畫面 (66).png

我離開較熟悉(也較貧窮)的芝加哥南區,搬到北邊的白人社區。這是我在芝加哥最後的住處。

大部分租屋不能養寵物,這間房子卻標明"歡迎寵物",因為有一片很大的後院草地,經常與鄰居以狗會友,但由於是住家型的房子,須整棟承租,我找來同學三人分擔。 

 

螢幕擷取畫面 (65).png

這個社區位於芝加哥北邊的 Evanston,附近是西北大學校區,靠近密西根湖,風景非常漂亮... 回想起來,畢業前那段日子很慌亂,既要創作辦展覽,又要打點回台灣的事,還要適應白人的居住文化,更慘的是要準備某種"分離"的情緒,以致沒能好好享受這個社區,有點可惜。

那個年代沒有"打工度假"這回事,出國一趟並不容易,只能以讀書的名義體會異鄉生活,偶爾打工補貼,卻也樂在其中。芝加哥是個美麗城市,尤其是建築,感謝有心人上傳,13:56 右邊經過藝術學院。

 

...

...

居住與旅遊不同,需要用時間交換,雖然這些年也去過一些地方,但真正的"在地生活"卻是另一種心情... 1992年夏天自芝加哥返台,做過三份工作,九年之後再次離開,這次是去加拿大。

 

螢幕擷取畫面 (43).png

"不惑之年辭去國立大學專任教職出國進修"... 這是2001年七月發生的事,如同兩個月之後的911事件。

由於不打算買車,我選擇住在溫哥華近郊(Burnaby)的商業區(Metrotown),交通方便,買菜方便,搭公車去學校也方便... 實在不敢相信這棟房子竟然一點都沒變,中間陽台九樓那間就是我當年的"家"。

這是一段神奇的孤獨之旅。SFU博士班的課每週一次,除了上課,我經常整個禮拜不用說話,獨自在家閱讀/思考/寫作,或獨自出門散步/買菜/曬太陽... "家"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張自製的書桌,一塊Futon床墊,一個睡袋,一張二手的椅子,一把吉他、一個平底鍋,一個湯鍋,兩個杯子,兩副碗盤... 

 

螢幕擷取畫面 (53).png

路邊的公車亭依舊,楓樹依舊,也許空氣也依舊... 彷彿看到四十歲的自己在等公車...

...

...

下雨天的周末在家"偽出國",喚起一些記憶,也驗證一些軌跡,趁還沒忘的時候,說給自己聽...

不知道下一次出走會在何時何地... 也許要等很久。我向來喜歡邊緣又寒冷的地方,Youtube 給了一個建議,看起來不錯: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怎麼了嗎?  為什麼要去醫院、去藥局?"

"放心,是爸媽的事。"

"爸媽還好嗎?"

"還好。"

"嚇死我了,差點買機票回去..."

...

前幾天寫了一篇下雨天的事,在加拿大的學生急忙回覆,令人窩心...

這群學生很可愛,非常關心獨居老人的生活,經常要我報告吃了什麼... 其實我吃的比她們健康多了。 

...

...

"那我簡短說一下近況!"... 她總會讓我知道她的事,雖然我沒問。

"學校:因為目前會是線上課程70%,所以我不是很想要今年入學(溫哥華電影學院)... 我原本的入學時間被排在明年八月,今年因為國際學生進不來,所以目前十月還有位子,但我覺得線上課程比重太重了,所以我很猶豫要不要賭賭看明年..."

她的文字令人恍神,突然想起當年在溫哥華念博班的日子:

"我以前住在 Metrotown 附近,搭144號公車去SFU"... 她給了一顆大心。

...

"工作:所以目前等待入學前,我終於近兩星期找到了工作,先是餐廳,然後今天有上寵物美容的班 (剛好今天第一天上班),所以之後就會是這兩個工作一起上... 寵物美容感覺比拍片還累哈哈哈哈哈哈... 也有投一些攝影工作室,我沒看見招聘的訊息,是直接聯繫他們,然後說有需要人手我可以去幫忙學習,無薪也可以,但目前疫情影響,聽說很多案子都延期到明年了..."

思緒慢慢回來,關於她的兩份工作... 我說:"其實你有很多事可做... 人在異鄉,做點創作的事。"

...

"感情:我跟他分開了,目前過著不用報備的日子對我來說還挺新鮮了... 好像很久沒有這樣子自己一個人的一種感覺,再加上我現在自己住,那個感受很明顯,也很強烈... 我也在現在打字的時候,我才突然想到,我從來沒有自己住過,就算大學也是跟同學一起。挺酷的,所以現在在學習當小廚師..."

遠距的愛情,我懂... 思緒又跑遠了:"其實我還蠻想念溫哥華的,很安靜。"

她說:"我能明白,老師很適合在這。"

...

思緒又回來了... 最後我說:"其實你很有sense,只是需要一種媒介... 加油囉,好好享受一個人。"

她又給了一顆大心:"收到"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孤單",他說。

"那是因為你不夠孤單",我說...

...

窗外總是傳來各種聲音,蓋房子的、修馬路的,挖地基的,灌漿的、焊接的、敲的、鑽的、推的、吊的... 還有做壞了打掉重做的... 現代生活要找回片刻安靜,是一種奢侈。

這些以建設為名的聲音讓生活充滿速度,趕著完工、趕著結案、趕著收款、趕著買、趕著賣... 然而趕著結束並非為了趕著安靜度日,而是趕著在另一個地方,重新再來一次,然後,趕著再換個地方...

...

最近天氣很熱,傍晚下了雨,稍微涼爽... 騎車出門,買菜、購物、繳款、換機油、修車...

雨後黃昏的光線很絕對,亮暗分明... 騎著騎著,想起愛丁堡,那小段安靜的日子。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入學的季節,許多專家紛紛預測"未來十大熱門(或冷門)科系",引來熱烈討論。有人問我唸什麼最好,我說"不知道"。最近也有家長問我"該不該在意小孩的分數?"... 想了很久,還是說"不知道"...

...

其實,說"不知道"是會心痛的,這種心痛並非自責無法回答,而是這些問題的背後,那個將心比心的"問題意識",讓一群愛子心切又無能為力的家長心急如焚,又讓一群從小在分數制約下的孩子前途茫茫,也讓一個在體制邊緣的老師啞口無言...

"也許你問錯人了,我並不是一個好例子",腦中浮起那段灰色歷史...

用現在的標準看來,我小時候應該是低能兒,不僅愚蠢呆滯,成績更是奇爛無比。我無法在任何"被要求"的課業中獲得認可 (並非我不想,只是太笨學不會),家人為此傷透腦筋。我落榜重考,轉校又轉系,卻慢慢發現知識在考試之外的另一個世界,開始為興趣讀書,且多半是自學而來... 我選擇唸的科系與熱門無關 (其實我這輩子所做的事大多與熱門無關,或說,熱不熱門從不是我的考量,甚至我還希望越冷門越好,這樣才能不受干擾),大學之後的讀書原則是:有興趣的全力以赴,沒興趣的及格就好。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09959251

...

其實,說"不知道"是不想害人:

因為我認為科系無分好壞,不能保證什麼,以現代社會變化的速度看來,入學時的熱門科系到了畢業是否還在都是問題。文憑只能替已經有本領的人加分,那些不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人才會依賴學歷 (順便騙騙懶惰的老闆),因為知識是死的,本領才是活的。所以,有興趣的系就是好系,剩下的就是自行鑽研,自己有責任把冷門的知識變成熱門的本領... 當然,這是"對我而言"。

其實,說"不知道"是不想害人:

因為多年來,我們的學校越來越沒格調,只會把學生變成考試機器,要他們越跑越快 (以此作為招生廣告),卻不在乎學生要跑去哪裡。學校與教育形成某種"便宜行事"的共犯結構,這是(偽)菁英社會的集體代價:樣子十足卻內容空洞,形式掛帥卻忽略本質... 知識的價值在教育中被分數所取代,成為交換籌碼 (但卻不知要交換什麼,只好追求越高分越好,但又不知到底好在哪裡),美其名曰培養競爭力,卻不知要競爭什麼,其結果只是鞏固這個懶惰又無能的形式體制... 也許應該這麼說:"我當然不在意分數,我只在乎本領,但不幸的是,你的小孩是活在這樣的分數教育中。"

...

雖然如此,幸好幸好幸好,王爾德曾說:"放心,我們的學校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意思是"再差也不過如此",所以請家長放心,學歷貶值的年代,貴子弟不論唸什麼系都不會更糟。

...

說來好笑,教了二十多年書,漸漸發現,我們的學校已經把教育變成一件羞恥的工作了,這個發現有一種"幸好"的感覺,也許某種理念"幸好還在",因為這種不知道也是一種知道。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86716794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ris 寫了一首歌送我,用我的故事... 頓時百感交集,萬般心情湧現。幹!師徒至此,夫復何求... 

...

都是"戀人絮語"惹的禍...

那天,疫情當頭,全世界都忙著 Zoom in 授課,我們還是決定 Zoom out。大夥冒著生命危險,用更寬廣的視野,面對面說話... 於是,五個人戴上口罩,併了兩桌。咖啡館的走廊有點冷清,路上行人稀少,涼風拂面,煙草與咖啡之間,圍繞當代思潮,聊聊羅蘭巴特,聊聊愛情,也聊聊傳說中的戀人。

...

原本以為已經過去,因為聽說時間會帶走一切,但生命至此,把情人"孵"成朋友,老實說還是有點困難... 也許必須承認:傷痛,是為了還能保有一絲關聯。

為了讓結痂的疤留下漂亮痕跡,必須偶爾摳出一點血。傷口帶來刺痛,也帶來某種欣慰:"幸好還在"... 卡謬說真正的傷痛是無法療癒的,我們只能帶著傷痛繼續活下去。說得真好,但言重了,其實是,真正的傷痛是無法忘記的,頂多只能假裝不再想起。

...

這天,佈展結束,一夥人到 Chris 家吃涼麵,七嘴八舌的話題最後又落在"愛情的想像"。Chris 說他開始會在洗澡的時候留意把馬桶蓋放下,也會隨手把曬衣架上原本沒掛好的肩線對齊...

Chris 唸起他朋友的來信,信很長,我只記得一句:我們不能因為找不到分手的理由而繼續交往下去... 好狠,愛情就該如此理直氣壯,想到曾寫過一句話:人活著要有想像,不能只因還沒死而繼續呼吸。

 

96234008_601555413776431_3588988970207281152_n.jpg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藝術研究所,特地發訊息告訴我一聲,聊聊現況...

...

忘了是哪一年,幾個大陸同學一起選修了我的表演課。她們是大陸知名大學的交換生,各有各的專業,但從來沒學過藝術相關的東西... 她們風塵僕僕來到高雄,一邊上課,一邊努力適應本土人情,而印象中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上不上課沒關係,妳們好不容易來台灣,應該多出去逛逛..."

她們的期末作品令人驚艷,不但自製劇本還熟背台詞,有模有樣弄了一齣半小時的戲。相較於那些經常把"愛台灣"掛在嘴邊卻什麼事都沒做的同學而言,她們的認真讓我既欣慰又矛盾,只好無言。

...

名校畢業,她有許多不錯的升學就業機會,也曾考慮去英國,但她"不知不覺"加入了劇團的工作。於是,從大舞台到小劇場,從行政管理到親自披掛上陣,從小助理到大明星 (to be)...

"恭喜妳終於下海了"... 沒想到她是玩真的,我帶著訝異的心情,遠遠觀察,遠遠想像,遠遠祝福...

"回想起來,人生第一堂表演課就是在您的課上的"... 這句話讓我有點緊張。

...

由於不是本科畢業,她得加強一些演員的基本訓練,要我給她一些建議,但其實我也不知道... 事實是,我還在"記憶中的她"與"現在的她"之間遊走,腦中一直浮現她們一夥人臨走前在我家做飯的情景...

"劇場表演與鏡頭表演不同,但表演的本質應該是類似的,就是動作"。我建議她多觀察周遭人的行為細節,但不是只用眼睛看,而是用身體去感覺他們的舉手投足,那是一種節奏... 我也提醒她演員心中必須有一個"秒針",所有動作都必須在時間的精準計算中...

我們在網上聊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還有一些關於身體記憶的東西。還來不及扯上葛羅托夫斯基,她說她說話的聲音太"正"了,於是我又想起她當年在台灣說話的樣子,"沒錯,這樣的腔調會沒感覺"。

"這是一種習慣性的自我保護或姿態,妳需要突破這個",她若有所悟。最後我說:"趁年輕,多折騰吧"... 演員是我心中的藝術之神,活生生的存在,聲嘶力竭,狼狽翻滾...

...

最後我們聊到 messenger 在打字的時候,對方欄位裡會出現三個小浮點,上下漂動,令人期待。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台中參加學生的首映會,想寫點什麼... 但很奇怪,剛才在腦中出現的第一句話卻是:"回台中參加學生的首映會"...

...

這群人難得早起。疫情並沒澆熄他們看電影的興致,很好,但我卻一直在想別的。

校門口集合,包車北上,沿國道一號高速公路,途經台南關廟/嘉義民雄/雲林斗六/彰化鹿港/台中南屯,這些都是交流道的名字... 我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歷經一場回憶之旅。

"好久沒走這條高速公路了",我看著窗外對隔壁的學生說,她正在背台詞... 每一個交流道都代表一份工作,每一份工作又代表一個年紀,而每一個年紀又代表一種生命狀態,跌跌撞撞,至今:關廟是去南藝大,民雄要去南華大,斗六是去雲科大,鹿港是去大葉大,南屯則是嶺東... "下一站是西屯,去東海",我心裡想著,可惜我們已經下交流道了。

...

首映會的場地是"台中市文化中心",老實說,這是我決定受邀的主要原因,其實不太與電影相關,幸好學生也不太介意... "因為這棟房子是我的老師設計的,好久沒來了,想回來看看"。

我的老師姓詹,我們都叫他詹先生。不知為何,當年建築系的學生都習慣稱老師為"先生",甚至連稱呼女老師也如此。某種對傳承的敬意吧,我想... 首映會還沒開始,我在大廳走來走去,眼前浮現當年建築系的生活模樣,1983年夏天,文化中心尚未啟用,我們曾在這裡上課。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建築的地方...

很難想像,除了角落多了一部醜陋電梯 (這一定不是詹先生的意思),室內景色竟然依舊...

 

DSC_1125.JPG

...

學生的影片很有趣。我想這與他們的指導老師有關:用劇場的方法說影像,也用影像的方法說劇場。不管是一加一大於二或一加一小於二,或,其實一加一與二無關... 總之,劇團的記憶取代了建築的記憶。

上個世紀的1996年,一群人在台中西屯的大度山上弄了一個怪怪的東西... 於是有人畫畫,有人做戲,有人研究電影,有人討論希臘悲劇,有人舉辦海德格讀書會... 不管那是什麼,我們叫它"象劇團"。

"如何面對生命中最精彩的一段日子,尤其當這些日子已成記憶中的記憶?"... 這個問題好像電影台詞。

首映會結束,我穿過大廳走出這棟房子,拿下口罩,呼吸著台中的空氣... 我坐在英才路的路邊,往右看著通往舊市區的方向,往左看著通往新市區的方向,手上拿著著當時還不存在的煙斗... 

...

導演堅持的片名叫做"被遺忘的存在這"... 我苦笑,吸一口煙。

劇情簡介沒說到重點,其實這部片是關於一個人"與自己和好"的故事... 我吸一口煙,苦笑。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