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小毛音樂 (4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情人節要放哪一首?" 這個問題已經讓我想了好幾天,雖然我好像從未刻意去慶祝它...

這是件令人苦笑又內疚的事,在情人節這天再次面對自己的不浪漫:既不會哄人又不會送花,既不會說好聽的話又不會吃大餐,甚至也不會陪人看電影。朋友們笑說我抱吉他的時間都多過抱情人,這是真的,好不容易到了這天又盡想到一些傷感的事。

...

說來好笑又荒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情人"對我的意義好像不在"人"身上,而是一種"事"... "情人"是一件事情,但並不是關於"對象"的事,而是關於"狀態"的事... 它必須永遠被放在內心一個神祕的位置、必須永遠被懸在半空中或掛在稜線上、必須永遠與現實生活徹底脫節甚至是對抗、必須永遠是無言,或至少是懶得說的直覺... 它必須永遠有一種"有"的感覺。

也許吧,也許我總覺得"情人"這兩個字實在太美了,美到讓人狂喜落淚,美到讓"它"必須永遠披著與世隔絕的面紗,深怕一揭開就蒸發了,而面紗下是一種深呼吸、一種溫度、一種搖擺舞步、一種味道、一種傻笑或呆滯的恍神、一種記憶... 甚至是一種"痛"...

...

電影"非關男孩"裡休葛蘭有一句台詞:"過聖誕節的方式表現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同樣的我也相信"過情人節的方式決定了一種愛情觀"... 我想這大概注定就是我的愛情吧,既不浪漫又不切實際,如同我最後最後所決定選擇的這首歌。

今天推薦潘越雲:謝謝你曾經愛我 (1986) 

 

 

這首是我大學末期的曲子,出自潘越雲的專輯"舊愛新歡",李宗盛製作。編曲慵懶好聽卻不悲情,讓人不自覺搖擺起來,Bass Line 非常精彩。詞曲鄭華娟是民歌時代的才女,現為旅行作家。  

順道一提,這首歌陪我渡過無數個趕圖的夜晚... 記得當年畢業設計收件日的當晚 12 點整,系辦用擴音器放這首歌來"歡迎"大家,整個建築系館燈火通明響徹雲霄,好像晚會一樣,同學各自捧著自己的設計圖與模型前來報到,場面盛大,既疲憊又興奮又感人... 真懷念晚上 12 點上課的日子。

 ...

作詞:鄭華娟 作曲:鄭華娟

謝謝你曾經愛我 
當我同樣被遺忘在黃昏之中
現在我才知道 當初你有多傷痛
謝謝你曾經愛我
那是當在我真正愛過了以後
現在我才知道 當初你有多難過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你的付出 我曾不明瞭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現在我什麼也不想說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如果現在你遇見落寞的我
請給我一個擁抱 不要拒絕我

謝謝你曾經愛我 
種種傷心的往事 已不堪訴說
如果不願想起 也不為了隱藏過錯
謝謝你曾經愛我 
這相同的情感可會再獲得
現在我才知道 我是如何被愛過

*謝謝你曾經愛我 
你的付出 我曾不明瞭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現在我什麼也不想說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如果你現在遇見哭泣的我
請給我一個微笑 不要安慰我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搖頭晃腦嘴裡哼著歌,想著今天的"菜單",順便也整理一下要表演的樂譜,不知不覺哼到這首... 這是國中時期的曲子,但印象比較深刻的卻是高中所帶的吉他社。這是吉他初學的經典,也是練習左右手切音與刷弦的"範本",竅門在於音色飽滿而且節奏要穩,當然這也是社長臭屁的秘密武器... 幾乎已經忘了,突然想到...

今天推薦一個英國樂團 Marmalade:Reflections of My Life (1969)

 

 

高中住校三年給了我許多有趣的回憶... 學校在台北三峽,是男女合校且一律住校的高中,在那個保守詭異又充滿異性好奇的校園,學校竟訂出一條校規:"日出前日落後,男生女生不得單獨相處"... 當時不覺得怎樣,現在回想起來不禁莞爾,這是我聽過最"浪漫"的校規了。

... 

這首歌的鼓和合聲都很棒,Bass 尤其精彩,和弦非常簡單 G-Bm-Em-G7-C-Bm-Am-D7 重覆。 

The changing of sunlight to moonlight
Reflections of my life, oh, how they fill my eyes.
The grieving of people in trouble
Reflections of my life, oh, how they fill my eyes.

* All my sorrow, sad tomorrow,
Take me back to my old home
I'm changing, arranging, I'm changing
I'm changing everything, oh, everything around me
The world is a bad place, a bad place
A terrible place to live, oh, but I don't wanna die

...

四十年之後他們再度攜手,五個人加起來超過三百歲... 雖然看得出歲月滄桑,但功力與與氣勢依舊,只有一個"帥"字可以形容,既令人感動又替他們驕傲... 我想了很多事情,真如同歌詞所說 Reflections of my life, oh, how they fill my eyes...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貝克特曾寫過這樣的對話。

顧客:老天!上帝只花了六天就造好了世界,而你呢?你居然花了六個月還沒有把我的褲子做好。

裁縫師:可是... 先生,您看看這世界,再看看我這條褲子。

...

敲敲天堂的大門吧,看看有誰會來開門。

今天推薦 Bob Dylan: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1973)

  

 

簡單的文字、簡單的旋律、簡單的節奏、簡單的四個和弦(G D Am7 C)... 古典搖滾的"重量"在此表露無疑,讓人如魔咒般陶醉沉迷,甚至想一直一直唱下去...

這是 Bob Dylan 早期的作品,第一人稱敘述一位(因捍衛"國家正義"而對抗反戰份子的)警察中槍倒地,臨死前唱出... 當然這又是一個隱喻,關於反戰、權力,也關於人們口中的"正義"。這不是誰對誰錯、或誰贏誰輸的問題,而是"誰說"的問題... 

... 

Mama, take this badge off of me     媽媽,把我的警徽拿走吧
I can't use it anymore     我不再需要它們了
It's gettin' dark, too dark to see     視線越來越黑,我漸漸看不到了
I feel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我感覺我正敲著天堂的門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Mama, put my guns in the ground     媽媽,把我的槍放在地上吧
I can't shoot them anymore     我已無法再射殺他們了    
That long black cloud is comin' down     烏雲漸漸壟罩    
I feel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我感覺我正敲著天堂的門

...

二十年過後的 1991 年,美國樂團 Guns'n Roses 改編翻唱,加了精彩內斂的吉他 Solo。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曲風被稱為"鄉村歌曲(Country Music)",很難具體清楚定義,但一聽就有一種"家在遠方"的思鄉之情。大概是因為現代都市興起後,人於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總有一些離鄉背景、或從家鄉小鎮到大城市討生活的故事,而且必定是路途遙遠...

對"家鄉"的想像不同讓鄉村歌曲也分為很多種。最早的"西部鄉村"通常是鄉村的畫面:牛仔馬車、碎花長裙女孩、吉魯巴舞曲、Banjo 琴... 後來發展的"鄉村搖滾"則有一種"公路電影"的動態味道:主角從外地回家,而且通常是情感或事業挫敗之後,開著車在一望無際的公路上,穿過沙漠或汽車旅館(如加州旅館)... 另外一種"藍調鄉村"則具有異國情調的爵士風格,來自美國南方的黑人文化... 當然不論是哪一種曲風,吉他總是必要的"想家的"樂器,尤其是木吉他。

...

鄉村歌曲通常是小人物的故事,雖然音樂型態不同,那種"想家"或"懷舊"的韻味卻很類似,而且這種韻味好像都有一種"邊緣"特質,表現出外地遊子的孤單思念,至少不是都市高樓大廈的故事...

其實,鄉村歌曲是一種"距離"的美感,這種距離不一定是"路程遙遠",有時更是一種"心境",一種永遠回不去的遙望... 我曾認真想過這件事,所謂"鄉村歌曲"其實是某種社會主流權力下的命名,如同在父權社會中,媽媽嫁給爸爸,所以"娘家"對我們來說是遠方的印象,難怪小學課本裡的"外婆"總是住在鄉下(如韓國電影"有你真好")... 同樣的,這也好像除了台北消息之外所統稱的"地方新聞"...

... 

聽歌吧。不論你是否接受這種主流價值,鄉村歌曲都會讓人在夜深人靜獨處時... 被迫離開...  

這首 Leaving on a Jet Plane (搭乘噴射客機離開)好像有不少台灣歌手唱過,今天推薦原作版本 John Denver,他是美國70年代重要的鄉村歌手,曾寫過很多代表性的鄉村歌曲。以後再介紹。

John Denver 一頭金髮,眼睛小小嘴巴大大,扁扁的聲音聽起來就很"鄉村"。他喜歡彈 12 弦吉他 (適合"刷"節奏)。這首應該是他最廣為流傳的曲子,如今在美國已成為長途飛行的象徵歌曲...

巧的是,他於1997年死於空難,是名副其實的 Leaving on a Jet Plane.

...

我喜歡這個現場演唱版本,尤其喜歡站後面那個胖胖的低音大提琴(Double Bass),與他一起合唱的是 Cass Elliot (Mamas & Papas 的主唱)。 

  

 

第一人稱敘述,簡單的文字,淡淡述說離情:男孩打包行李準備遠行,捨不得叫醒女友道別...

All my bags are packed, Im ready to go
Im standin here outside your door
I hate to wake you up to say goodbye
But the dawn is breakin, Its early morn
The taxis waitin, Hes blowin his horn
Already Im so lonesome I could die

So kiss me and smile for me
Tell me that youll wait for me
Hold me like youll never let me go
Cause Im leavin on a jet plane
Dont know when Ill be back again
Oh babe, I hate to go

Theres so many times Ive let you down
So many times Ive played around
but I tell you now, they dont mean a thing
Every place I go, I think of you     (我最喜歡這兩句)
Every song I sing, I sing for you

When I come back, Ill bring your wedding ring

Now the time has come to leave you
One more time, Let me kiss you
And close your eyes and Ill be on my way
Dream about the days to come, When I wont have to leave alone
About the times, That I wont have to say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來見過這樣一位帕金森患者,他今年七十多歲,步履闌珊但越挫越勇而且越來越幽默... 他是阿美族原住民,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說愛台灣... 他小時候功課極差,只有美術與音樂還可以,他爸爸因此賣掉獵槍,買了一把小提琴給他... 年輕時考上美術系,但為了要追一位音樂系女生而轉唸音樂... 從"橄欖樹"到"錯誤"到"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從台語歌到客家山歌到原住民曲、從古典樂到流行歌曲到現代歌劇、從音樂到文學到舞蹈,他努力和時間對峙只為替這片土地留下美的聲音... ...

...

這是一個我們不可以忘記的名字... 今天推薦李泰祥 / 唐曉詩:告別 (1984)

  

 

印象中當時有三位"硬底子"的音樂家:李泰祥、張弘毅、陳揚,他們的作品橫跨古典、現代,流行音樂、廣告與電影配樂,與他們合作過的歌手包括齊豫、許景淳、趙詠華、潘越雲、唐曉詩等,這讓台灣的流行音樂在快速的商業考量下多了一份古典氣質。我離開滾石後曾有機會與張弘毅老師共事一年,親眼見識到這種"硬底子"的音樂家堅持用手寫的五線譜作曲(如同交響樂的套譜),整份作品攤開在桌上好像一幅密密麻麻的國畫卷軸,他們用眼睛"看"到音樂的全部,隨時都可以告訴你某一個樂器在某一個小節的某一個音不對... 讓我既羨慕又忌妒。

...

至於這首歌... 我決定暫時先跳過"橄欖樹"的原因是希望介紹李泰祥的高亢合聲,與唐曉詩的明亮音色高低交錯、纏綿、溫柔、悲壯... 間奏的弦樂節奏掙扎、對抗、好像努力企圖找到愛情的出口... 告別之後,你的歸你,我的歸我,原來的歸原來,往後的歸往後...

真的,這是一首認真聽了會哭的曲子。  

... 

詞:李格弟  曲:李泰祥

我醉了  我的愛人   在你燈火輝煌的眼裡
多想啊   就這樣沉沉地睡去   淚流到夢裡   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你的歸你   我的歸我......

請聽我說   請靠著我   請不要畏懼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   往後的歸往後......

在曾經同向的航行後   各自曲折   各自寂寞   原來的歸原來   往後的歸往後......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愛上一個亡命之徒... 那... 我想我會先恭喜你,因為愛情本身就應該是亡命之舉。  

今天推薦 Eagles:Desperado (1973)

...

這是我最最最喜歡的歌之一,我甚至不知道它算不算"情歌",如果算,那應該是我見過最最最特別的情歌。Desperado 是一個女人的名字,也是"一種人",這種人通常被稱為"亡命之徒",在這裡是一個雙關語。我很喜歡這個名字 Des-pe-ra-do,聽起來既神祕又浪漫、既叛逆又溫柔。

很明顯這首歌是對著一個女人唱的,但如果這也算一種告白,真不知道對方聽了作何感想。它不是那種年輕人愛情的狂熱展現,而是有點年紀的、淡淡的... 一種歸勸,也好像是一種警告。文字中充滿老朋友的關懷之意,但並不會為了追求而刻意討好稱讚,反倒是有點威脅利誘的味道,恩威並施的語氣,奉勸對方"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Eagles 是美國重量級的鄉村搖滾樂團,歌詞簡單卻涵義深遠,充分表現出那種"公路搖滾"的疏離美感,有一種荒涼的味道。他們的文字雖然清淡,但音樂性卻十分扎實且穩重,唱腔及詞曲搭配巧妙,編曲功力令人讚嘆。主唱 Don Henley 是鼓手,這是比較少見的樂團搭配模式。他們於 1980 年曾解散,1994 年又再度合作並改編一些經典作品,在復出的演唱會上他們曾說"我們從未解散,我們只是渡了一個十四年的假..." 

至於愛情為什麼是亡命之舉?... 我想是一種必須吧... 算了,先聽歌再說。

 

 

這首歌從淡淡的鋼琴開始,襯托出沙啞蒼涼的主唱,隨後加進多重弦樂和聲,然後在複歌中展開精彩的節奏與人聲,最後再回到弦樂結束... so touching... 網路上找不到喜歡的中文譯本,自己翻... 歌詞實在寫得太棒又太好笑了,尤其是最後一句。

...

Desperado, why don't you come to your senses?     喂, 妳為什麼不清醒一點 
You've been out ridin' fences for so long now     妳已經在城牆上很久了
Oh, you're a hard one     妳真是一個難搞的人
I know that you got your reasons     雖然我相信妳有自己的理由                                           
These things that are pleasin' you     但那些取悅妳的事
Can hurt you somehow     終將也會傷害妳

Don' you draw the queen of diamonds boy     妳真的不要這張方塊Q嗎?
She'll beat you if she's able     她可是隨時都可以贏過妳的
You know the queen of heats is always your best bet     但妳偏偏只要紅心Q    

Now it seems to me some fine things     依我看, 所有的好牌都已經在妳桌上了
Have been laid upon your table
But you only want the ones that you can't get     但妳偏要肖想那些得不到的

Desperado, oh, you ain't gettin' no youger     喂, 妳已經老大不小了
Your pain and your hunger, they're drivin' you home   妳所受的飢餓與痛苦, 將驅使妳回家來
And freedom, oh freedom well, that's just some people talkin'   自由不過是別人隨便說說的
Your prison is walking through this world all alone     妳的牢籠將伴隨妳獨自行走天涯         

Don't your feet get cold in the winter time?     妳的雙腳在冬夜裡不覺得冰冷嗎  
The sky won't snow and the sun won't shine     在那些看不到雪, 又見不到陽光的鬼日子裡
It's hard to tell the night time from the day     如此沒天沒地, 沒日沒夜
You're loosin' all your highs and lows     妳已經輸光了一切    
Ain't it funny how the feeling goes away?     妳現在開心了嗎, 甘願了嗎 

Desperado, why don't you come to your senses?     喂, 妳為什麼不清醒一點 
Come down from your fences, open the gate     從妳的城牆上走下來吧, 為我開門
It may be rainin', but there's a rainbow above you     外面雖然會下雨, 但偶爾也會有彩虹 
You better let somebody love you, before it's too late   妳最好趕快接受我的愛, 以免太遲囉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要找出流行音樂史上最"賤"的一首歌,我想這首應該是首選,讓人聽了之後很想打他,但打他的時候還會隨著音樂起舞,而搖擺之後就更想打他。

今天推薦一個希臘樂團 Aphrodite's Child:Rain and Tears (1968)

 

 

除了長相滄桑之外,連嗓門都很淒涼... 好像看到耶穌在唱歌。

...

侯孝賢的電影"最好的時光"中出現過這首曲子,好像是在打撞球那段,這同時也是當時舞會必備的 Blues 壓軸,通常會放在最後一首,"上道的" DJ 還會刻意將燈光調暗一些以製造浪漫氣氛... 沙啞的唱腔搭配簡單的節奏 Bass 與大鍵琴,讓這首歌頗具古典特色,非常好聽順耳,但基本上這首曲子就是巴洛克名曲"卡農"的翻版,相似度90%。

其實所謂"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只是我們對不同時期音樂的"命名"不同而已,就"音樂性"來說並無太大差異。許多流行歌曲都具備古典音樂的曲式結構,尤其是結構嚴謹的巴洛克音樂。

當然這也許是教育複製作用的影響,讓順耳的東西越聽越好聽,也讓好聽的東西越聽越順耳,就這點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巴洛克音樂家 Pachelbel 所寫的 Canon (D 大調) 是所有"好聽的歌"的範本,其標準結構就是 D-A-Bm-#Fm-G-D-G-A,若換成 C 調則是 C-G-Am-Em-F-C-F-G...

...

這組關係和弦可應用在許許多多流行音樂上,如同這位老兄所說 Pachelbel is following m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歌壇是一種江湖,歌曲就像獨門秘笈,而歌手就是武林中身懷絕技的大俠,他們在音樂的江湖中各顯神通。在這點上,我感覺自己好像在舉辦擂台比武大賽,也像一個超大型演唱會的製作人,細心安排每位歌手"亮相"的姿態,以及出場後的第一首曲子。

這是一件有趣的差事,時光穿梭讓思緒橫跨古今中外,滿腦子若有似無的快速搜尋,然後如定格般停留在特定的"這首"... 通常"這首"並沒什麼道理,也不一定是代表作或最紅的曲子,只是一種當下的對味,也許跟今天的太陽有關,也許是一通電話或一杯咖啡的靈感,讓我突然想寫、想聽...

今天決定讓阿潘出場,推薦潘越雲:守著陽光守著你 (1982)

...

這是潘越雲早期的作品,來自一部同名連續劇的主題曲,演員包括李立群、金士傑與顧寶明等。當然這是愛情故事,一個從友情"修成正果"的愛情故事,憨厚執著的李立群始終"守著"一個女孩... 這是一部蠻感人的連續劇,印象中當時有不少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嫁給李立群(這種人)。

 

 

潘越雲是民歌時代的歌手,她的聲音跟她的人一樣,有一種特別清澈的"冷"調,但又十分厚實,唱起歌來有一種冷豔的感覺,好像一個裝滿熱水的玻璃杯,外表光滑冰冷,但其實是很燙的... 而且很難拿在手上... 她的好歌很多,也曾與許多重量級製作人合作過,國台語雙聲,最有名的就是後來被改編成競選歌曲的"情字(政治)這條路",當然還有不少好聽的電影主題曲。

順道一提,這首歌的作曲"李壽全"是一位留著大鬍子的樂壇怪咖,作品橫跨流行歌曲、廣告及電影配樂,而且還出過唱片... 以後再慢慢介紹。 

...

詞:謝材俊  曲:李壽全

讓我執起你的手 在等待地歲月中 
我已經學會了不絕望 守候著你我便守候住一身的陽光
夢境 會成為過去 一如黑夜 要躲藏 
我仍是那最早起的明星 守著朝陽朝陽下你燦爛的甦醒

什麼樣的信約 可以等候三世
什麼樣的記憶 可以永不遺忘
什麼樣的思念 可以不怕滄桑 
什麼樣的日子 可以讓你不再流淚 讓我 不再心傷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首歌究竟能"問"出多少問題?這恐怕得由聽歌的人來決定... 這首歌放在我的歌單裡已經很久了,但卻一直找不到播放的心情,今晚與尚恩和嘉暐喝咖啡聊天,從電影聊到教育,從選舉聊到公民自覺,聊著聊著聊到"自由"這個話題... 好吧,就是它了。 

今天推薦 Bob Dylan 最感人的一首歌:Blowing in the Wind

...

吉他彈唱一直是我的最愛,但我始終不太敢公開唱這首,尤其是剛教書的頭幾年... 因為唱了會哭,特別是"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這句。

多麼卑微的字眼:allowed,(祈求)被允許... 有人自認有權力可以"允許"別人自由,但有更多的人卻自認需要 "被允許"才能獲得自由。雖然這首歌的背景是控訴70年代的越戰,人們因政治迫害所失去的自由,如今時過境遷戰火遠離,但你我真的自由了嗎?如果不是,又是誰的不允許呢?

...

聽歌吧。這首歌最經典也最常聽到的版本是 Bob Dylan 口琴自彈自唱,之前推薦過的 Joan Baez 也唱過,但我總覺得節奏太快而錯過文字的意境。今天推薦的版本是英國年輕女歌手Katie Melua 的現場演唱... 簡單的樂器搭配與沉穩嗓音,聽來格外讓人深思。

 

 

在網路上找不到喜歡的譯本,這是我自己翻譯的。因為版本不同,第二、三段歌詞對調。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稱為一個"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白鴿要飛越多少潮汐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在沙灘上安眠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cannon ball fly,                加農砲要轟炸幾次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久棄絕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雄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沖刷流向海洋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群人要存活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被允許獲得自由
And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轉頭幾次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讓自己假裝沒看到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抬頭看幾回
before he sees the sky?                                         才能真正看到天空
A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需要有幾隻耳多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                              才能聽到人們在哭泣
And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we know,           我們究竟要看到多少屍體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已經死了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艾嘉曾說"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我相信這句話,而且我也相信這個李宗盛會在不同的年紀,唱出你不同的心事... 今天推薦李宗盛。

這首歌是我在大學時期的曲子,出自他的第一張專輯"生命中的精靈"。印象中這首並非主打歌,大概不太有人知道,也非他所擅長的木吉他伴奏,但詞曲表現與唱腔都讓我深深著迷:一種聲音表情的極致展現,慵懶又有力量。與其說他很會唱歌,不如說他非常清楚自己聲音的特色,盡情發揮在說話與唱歌之間... 這個人甚至連呼吸與嘆氣都在唱歌。

...

我覺得李宗盛並不是用文字在"唱"歌,而是用歌在"唱文字"。

...

李宗盛與羅大佑是我最喜歡的華語男歌手,他們的音樂類型不同,但都帶給我非常多養分。李宗盛最早來自民歌時期的"木吉他合唱團",後來進入滾石唱片,從音樂總監一路做到副總經理,帶領一批由民歌轉型的音樂人(如陳昇、黃韻玲、張艾嘉、齊豫、陳淑樺與潘越雲等),造就了滾石最風光的年代,與另外一位民歌手吳楚楚所帶領的飛碟唱片形成當時台灣流行音樂的兩大支柱。

李宗盛的文字細膩情感豐富,簡單的幾句話卻道出愛情最深刻的喜怒哀樂。我覺得他最厲害的地方是詞曲搭配,特別是獨特的唱腔與高超的木吉他彈奏渾然天成...  

 

 

許多人問我流行音樂到底是旋律困難還是文字困難?其實這是三個問題,因為旋律與文字要合在一起才算。但若要從一個點開始切入創作,我認為是文字比較困難,畢竟情感表現在歌詞上是血淋淋的文字功力問題,當文字不夠動人,靠旋律的加分是有限的。但歌詞中的文字並非刻意"唯美式"的咬文嚼字,而是如何用最簡單的話去表現最深的情感,因而形成一種文字背後的"隱喻的美"... 照理說,這應該就不是單獨"文字"本身的問題,而是情感(不足)的問題了。

李宗盛的故事說不完,他的音樂陪我渡過珍貴的大學時期,圍繞在設計圖桌、平行尺、針筆和建築模型之間,也圍繞在東海大學與蘆洲藝術學院之間... 這首歌簡簡單單唱出三十歲的獨白... 真妙,三十歲之前聽了會羨慕,三十歲之後聽了更羨慕。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喜新年快樂,小毛回來囉。

這幾天台北一直在下雨,而且陰暗濕冷,這是個不太舒服的年,而我最大的享受是晚上躺在床上聽著雨聲睡覺... 這是一個小時候的經驗:安靜的夜晚聽著零星雨點落在二樓窗台上、落在鄰居各式各樣的塑膠瓦片上、落在路邊的車頂上、落在樹葉上、落在地上... 偶爾還會傳來汽車輪胎壓過潮濕路面的聲音,混合著雨聲形成某種童年的節奏,感覺既靠近又遙遠。我獨自睡在三十多年前的小房間裡,窗外景色已變,但雨聲依舊...

在台北遇見各式各樣的老朋友,除了享受家庭生活,他們有的重拾文學的筆開始寫作,有的每天聽一首歌讀一首詩,有的戒菸吃素潛心向佛,有的關心都市議題並努力完成博士學位,有的從香港回來相聚,還有一位學生新婚不久嫁給同班同學...

...

Well, 相逢自是有緣,如果人生是一條長短不一且方向不同的線,感謝那些在不同時期與我交錯過的朋友,I love you all.

...

今天推薦烏龜合唱團 (The Turtles)的名曲:Happy Together (1967)

 

 

這是一首經常聽到的老歌,不僅音樂形式很有風格,連裝扮及舞台場景都很有特色,具有一種普普藝術的超現實味道。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到,找一首歌讓大家笑一笑,預祝大家新春快樂... It's all for only you.

過年期間小毛要回台北拜見毛爹毛娘,音樂廚房暫不供餐,年後繼續上菜,請大家告訴大家。

...

今天推薦 The Platters 的成名曲:Only You (1955) 

  

 

The Platters 在台灣人稱"五黑寶合唱團",是美國 60 年代揚名國際的五重唱團體,和聲優美並且帶有一點 Blues 味道的慵懶編曲... 當時歌手演唱的"行頭"有點好笑,但卻架式十足。

好笑歸好笑,這幾個人唱功一流,這首 Only You 是他們的第一首成名曲,享譽全球,其他還有如 Smoke Gets in Your Eyes、The Great Pretender... 他們還唱過一首在三十年之後被改編成電影"第六感生死戀(Ghost, 1990)"的主題曲 Unchained Melody... 以後再介紹。

...

另外,你知道什麼是噹噹噹噹... 嗎? 

 

 

原來噹噹噹噹就是鋼琴前奏。 

...

順道一提,我們要再次感謝 YouTube 上熱心的朋友們,他們用各種方式讓經典作品得以流傳,在目前這種商業導向的智慧財產機制中,他們的努力拉近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距離,希望大家善加利用,並要記得心存感謝...

另外,網路平台上的影音資料非常多,有些畫面很好但音質差了一些,有些音質很好但畫面老舊。在這點上,小毛音樂廚房"盡量"兩者兼具,但我通常會以"音質清晰"的優先考慮,尤其是我想推薦的特殊版本,畢竟音樂才是我的主菜。當網路上找不到時,我甚至還會從我的 CD 收藏中自製一些音質好的影像放在 YouTube 以便於連結分享。

因此,為了讓你也能"聽到"我的感動,強烈建議你的電腦音響不要太差,最好是能有一個獨立低音喇叭,這樣才能聽到一些編曲的細節。通常大賣場一千多塊錢的三件式喇叭(2.1聲道:一個低音與兩個高音)就已經很好了,我就是用這種的,當然還有更貴的... 如果你過年有紅包可拿,或者牌桌上"手氣"不錯,投資一下聽覺器材是不錯的選擇。

...

好啦,新年快樂,財源滾滾,明年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過這種經驗嗎?有些歌在最初聽到的時候並無特別印象,但在多年後的某一天你會突然想起,從此愛不釋手... 今天這首就是這樣。這是三十多年前的曲子,我在三年前開始愛上它...

今天推薦鳳飛飛:流水年華

...

這是真的,我幾乎忘了這首歌(應該說是在我成長的經驗中從未想起過),但不知道為什麼,三年前在豆皮舉辦的小小音樂會,在最初選歌的時候,它突然"找"上我,讓我覺得非要它不可... 這首歌在印象中有很多重量級歌手都唱過,包括鄧麗君,但最初的鳳飛飛版本依然如新。

 

  

鳳飛飛是台灣流行音樂界的傳奇女子,百變的造型總是離不開一頂帽子,出道四十多年曾出過六十張專輯。在那個普遍貧窮的年代,她用歌曲撫平人心,獨特的唱腔與口音讓"音樂"不再遙遠,好像鄰家大姊一邊洗菜一邊唱歌...

"鳳飛飛"這三個字代表一個年代,這個年代的故事藏在大街小巷,是一種庶民生活樣態... 最近有人以"鳳學"之名開始研究台灣當時的文化現象,非常有意思。

...

感謝 YouTube 這位鳳迷用心良苦,讓我們看到不同版本剪接。另外,豆皮的老闆秋兒昨天打電話來,問我有沒有興趣再辦一場... 我好像答應他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自己開一家樂器行,小時候另外一個心願是當DJ,這樣可以聽到很多種音樂,還可以名正言順把好聽的曲子介紹給大家。小毛音樂廚房自從開張以來,感謝大家捧場,而我好像實現了某種小小夢想,目前歌單已排到一百多首,還在陸續增加中,每晚選擇不同的情緒播放...

我彷彿能在音樂中"看"到"你"正坐在電腦螢幕前搖頭晃腦,跟著節拍搖擺,甚至拿起吉他... 你也許在笑,也許會告訴旁人一個關於這首歌的故事...

...

好歌不分年代,這首歌在不同時期有許多人翻唱過,有男有女,有快版有慢版,今天推薦原主唱 Dusty Springfield: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1963)

 

 

原本的"純音樂"在畫面的加持下讓人多了一分想像, 對我來說,我會特別注意一個年代的"裝扮":髮型、化妝與穿著,當然還有表演的肢體動作。這是一個很可愛的舞台效果,可愛的動作,可愛的光線,有點像是一個被牽了線的巴比娃娃木偶在唱歌... 至於這首歌... 我不是亂選的... 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Yes, I mean it.

...

最近有一些廣告讓老歌復活,讓人會心一笑。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家裡來了二十個人:學生、老師、老師的老婆、學生的朋友、學生的家人... 不為選舉開票,只為吃吃喝喝。酒足飯飽各自聊天,我打開鋼琴,拿起吉他,有人則從一個粉紅色的小提琴盒裡拿出吃飯的傢伙... 大夥隨興、即興...

突然間我聽到這首曲子,來自大學時期一部電影"第一次接觸",小時候的蘇菲瑪索原來大家都熟... 原來大家是一起長大的。

 

 

跟聽一樣音樂的人一起長大,是很幸福的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彈吉他的人來說,如果有人對你唱這首,那應該是莫大的鼓勵。這首歌在不同年代都有人翻唱,今天推薦原主唱 Roberta Flack:Killing me Softly (1973)

...

這是我國中時期的曲子。初學吉他的我聽到這首歌時頗為振奮,因為有一個女人說:他的手指胡亂撥弦,抹平了我的傷痛..."。究竟有沒有抹平誰的傷痛我並不知道,但我倒是一路彈到現在... 至少抹平不少自己的傷痛。

電影"非關男孩(About A Boy)"最後一段,休葛蘭帶著小男孩一起唱結果被K得滿頭包,令人莞爾。這是一首有趣的"秘密"情歌,歌詞中找不到一個"love"字卻充滿愛情的想像,有一種"想偷偷告訴你(聽眾)卻又害怕被你(聽眾)發現"的喜悅與矛盾... 有點像喃喃自語述說一個偷窺的秘密。

我喜歡這個"若有似無"的版本,與其說她慵懶唱給你聽,不如說是獨白... 這是說給自己聽的秘密。

 

 

Strumming my pain with his fingers    
Singing my life with his words   
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Telling my whole life with his words
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I heard he sang a good song     聽說他很會唱歌
I heard he had a style     聽說他很有風格
And so I came to see him     所以我跑來看他
To listen for a while     也聽了一會兒
And there he was this young boy     他就是那個男孩   
A stranger to my eyes     對我而言仍是陌生

I felt all flushed with fever     我感到臉紅心跳
Embarassed by the crowd     在人群中有些尷尬
I felt he found my letters     我知道他發現我的信了
And read each one out loud     逐字大聲唸出
I prayed that he would finish     我希望他不要唸了
But he just kept right on     但他仍繼續

He sang as if he knew me     他的歌聲似乎認得我
In all my dark despair     在我最悲慘的時候
And then he looked right through me     他似乎可以看穿我
As if I wasn't there     好像我不在場那樣
And he just kept on singing     他只是不停地唱
Singing clear and strong     清晰且大聲地唱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高中時期的曲子,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卻是在東海大學的聖誕舞會:

當晚東海別墅萬人空巷,路思義教堂燈火通天,相思樹上掛滿燈飾... 高聳的體育館內五光十色煙霧迷炫,紅磚牆斜屋頂與木地板的室內球場瞬間變成中世紀超大舞池... 男生一律西裝領帶,女生一律長裙禮服... 一流樂團現場演唱,由校長與夫人開舞... 

今天推薦 Rod Stewart: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1977)

...

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Rod Stewart 厚實又沙啞的嗓音緩緩唱出一段心酸故事,但圍繞在記憶深處的盡是一幕幕"場景"與"畫面"。我甚至連那晚邀請誰跳都不記得,只知道閉上眼睛隨音樂搖擺... 想像間奏吉他 Solo 與薩克斯風在偌大的體育館內現場彈奏... OMG,彷彿親臨現場回到從前。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東海大學是全台灣第一個解除"舞禁"的大學,不僅如此,還是第一個帶頭舉辦全校性大舞會的大學,場面盛大壯觀堪稱全台之最。當時東海的"聖誕舞會"與"畢業舞會"不僅是中部地區的盛事,也是全台灣的盛事,許多朋友南來北往特地搭車前來...

大氣的學校培養大氣的心胸與視野... 多年過後,東海的生活依舊歷歷在目,這應該是影響我最大的一段學習歷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有這麼一對兄妹,闖蕩歌壇約十五年,發行超過四十張專輯,得過三次葛萊美獎,全球超過一億張銷售量,舉辦過一千場演唱會... 哥哥很會彈鋼琴,妹妹是厲害的鼓手;哥哥唱高音和聲,妹妹則是低音主唱;哥哥叫做 Richard,妹妹叫做 Karen,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姓氏 Carpenter... 

今天推薦 Carpenters:Yesterday Once More (1973)

...

凡是從"那個"年代活過來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這首歌。一點都不誇張,當時台灣從北到南只要有收音機的地方,就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如同歌詞中所說: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這首歌已成為70年代台灣西洋歌曲界的國歌了。

Karen 的低音主唱是一大特色。她的聲音乾淨透明又帶著磁性,可以聽出許多細微的聲音表情。Richard 的高音和聲更妙,搭配得恰如其分,讓人幾乎聽不出是另一個人唱的。

 

 

他們的演唱生涯於 1983 年 Karen 因厭食症過世而結束,當時我唸大三,難過了好一陣子。

...

記憶是很奇怪的東西,雖然後來卡帶變成了CD,CD 又變成了 mp3 在網路上流傳,我還是喜歡最早從收音機裡聽到的感覺:余光的節目、一種隨機等待、等待隨時按下錄音鍵把好聽的歌錄下來... 也許這就是 Yesterday Once Mor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又看了一遍王家衛的"重慶森林",還是非常非常喜歡:喜歡他說故事的方式、鏡頭構圖、顏色質感、剪接節奏... 當然,看完後滿腦子是這首曲子。

沒錯,今天推薦 Mamas and Papas:California Dreaming (1965)

...

印象中有不少與地名有關的歌曲,其中關於加州(California)的又特別多,大多是加州藝人歌頌當地的風土民情、陽光、沙灘海洋或天氣,甚至有一首歌直接就叫做"南加州從不下雨"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讓外地人非常羨慕,後來這首歌曾被翻唱成台語版。

其實,"加州夢"在美國有不少意涵,除了讓人嚮往加州的好天氣之外,也有一種"麻雀變鳳凰"的味道,這主要是好萊塢明星夢的影響。許多電影在告訴你加州是一個充滿機會與奇蹟的地方... 若從現在"文創"的觀點看來,這應該是最早的"城市行銷"。

...

Mamas and Papas 是美國70年代的重要樂團,以亮麗合聲曲風輕快聞名,的確有"加州"的味道。

 

 

順道一提,這支影片的對比效果實在太好笑了。

美國東岸與西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東岸(紐約)給人一種歷史的、夜生活或高雅的室內活動印象,西岸(加州)則是年輕、明亮、開朗的戶外活動。紐約代表"正統"的英美文化,加州則是冒險家的天堂... 紐約的天災是大風雪,加州的天災是大地震... 紐約人與加州人互相輕視,也互相開玩笑。去年加州下了一場小雪被大肆報導,紐約人嗤之以鼻"大驚小怪,沒見過世面",後來紐約來了一個小小地震引起恐慌,加州人也嗤之以鼻"大驚小怪,沒見過世面"...

...

另外,我在YouTube上發現這個可愛的韓國小鬼(他現在已經是青少年了)... 感觸良多。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K, Beatles 出場,從這首開始。今天推薦:Twist and Shout (1963)

其實這首歌並不是他們的原作,而是早期翻唱的作品。很難想像四個年紀不到二十的小鬼、四種簡單的樂器,竟然可以搞出這麼豐富的"陣仗"... Beatles 從此讓流行音樂"活"了起來。

電影"金枝玉葉"裡有一段老樂手們每個月的定期聚會,就是這首曲子,還成了電影預告片的配樂...

 

 

我一直很喜歡他們的音樂,但也一直苦惱於不知道該如何介紹,這不是曲目背景資料如何整理的問題,而是他們的"音樂性"實在太豐富了。

Beatles 的旋律其實非常簡單,但表現的效果卻非常"扎實",輕鬆的彈唱竟給人重重的音樂印象。我認為樂器搭配巧妙是一大特色。

通常,編曲的原則是不要讓音樂在樂器與樂器的銜接之間"掉下來",但又不能太刻意去彌補缺口。以這首來說,他們甚至把人聲當成樂器在處理,因為沒有人會在意他們到底"唱"得好不好,而是一種"音效"。這應該是在一種很"輕"的狀態之下才能產生的靈活運用。這是真正"玩音樂"的趣味,而不是"被音樂玩"。

另外,除了樂器搭配巧妙之外,看似簡單的旋律在編曲結構(和弦搭配)與節奏上卻一點也不含糊... 他們的曲子有一個特色:很容易上手,這對樂器初學者來說是一大鼓勵,但卻隱藏了許許多多需要用功才能"進階"的技術。 

這首Twist and Shout 是 D 大調的曲子,其實只用了三個和弦 (D G A),要入門非常簡單,但若能搭配一點點反拍的右手節奏,會好聽一些... 若能再加上一點點 7 和弦 (從 A 到 A7),則聽起來更豐富,和弦的銜接也會更圓潤... 但若能再使用不同把位(Bar),並加入過門的 Bass 串連,那就更棒了。然而這只是單一吉他的效果,想像一下他們是兩把吉他合音、一把 Bass 和一套鼓的組合,彼此截長補短,相輔相成。當然,Beatles 的每一個成員都擅長很多種樂器,這對聲音組成的敏銳(音色搭配與合聲)也是必要條件。

...

我常說現代人學音樂比起從前是方便太多了,網站上有非常多的"好心人士",他們無私且用心扮演起教學的角色,盡其所能傳授各家招式,我們要感謝他們,也希望音樂愛好者能珍惜並多加利用。 

 

 

如果我猜得沒錯,他應該是澳洲人(口音很特別,而且拿了一把很有名的澳洲吉他 Maton),感謝他由淺入深的示範:自己彈、自己錄,自己解說還要自己剪接,辛苦po上網之後還要感謝大家收看... 真是太感動了。

這是 D 調的曲子,他先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彈(Capo 5, 彈 A 調),所以原本 D 調裡的 D G A 在這裡就成了 A D E... 然後加一點右手的反拍節奏變化... 然後取下 Capo 回到 D 調... 運用 D 的中把位 (封閉和弦可以造成切分音那種悶悶的效果)... 加進中把位的 7 和弦 (A7)... 加進過門的 Bass... 最後再教你間奏的彈法 (特寫)...

...

本來沒打算要寫這些,但看到他的教學影片,音樂廚房不知不覺就變成吉他教室了... 也好,希望能藉由這樣的解說,讓大家能"聽出"更多好的音樂。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