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小毛音樂 (4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寫一首歌來懷念自己的小孩... 這並不常見,但可想見一個父親永遠的痛,不僅來不及看著自己的小孩長大,甚至到了天堂都不知該如何相認... 

今天推薦 Eric Clapton:Tears in Heaven (1992)

...

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卻是來自一個四歲小男孩不慎墜樓身亡的真實故事... 我無法想像這個意外對一個父親的打擊,必定充滿自責、心疼、不捨與思念。但殘酷的"日常生活"終究要過,也只能打起精神,寫一首歌,也許苦中作樂,送給已在天堂的孩子,也唱給仍活在人間的自己...

 

 

Eric Clapton 崛起於 70 年代的英國,是一位非常資深且活躍的搖滾音樂改革者,曲風橫跨鄉村民謠及藍調音樂(Blues)。他的生世非常坎坷複雜,從小開始玩音樂,自創曲風,自組樂團,年輕時曾多次遊走於酒精與毒品之間,至今出過三十幾張個人專輯,還有另外三十幾張現場演唱及樂團合輯等作品... 他是吉他高手,不論是電吉他或木吉他都很厲害,也是吉他收藏家(他主要是用 Gibson 吉他,我的最愛,可惜買不起)。他的作品曾獲葛萊美獎,也被英國滾石雜誌評選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與吉他手之一... 

這首曲子看似簡單,卻是一個很"高段"的作品,簡單的尼龍弦吉他主奏,雖然好像有點大材小用,但卻手感十足,裡面藏著非常豐富的和弦變化。編曲介於傳統搖滾與藍調之間,拉丁鼓與手風琴的搭配聽起來如泣如訴,Bass 與不同音色的電吉他間奏讓整首曲子始終保持一定的張力,好像很平凡,卻越來越豐富,值得細細品味。尤其是主旋律(A調)與副歌(C調)之間的銜接非常巧妙自然,從原來的 A 往上過門 B 到 C 調(進入副歌),再由 C 經過 D 到 G,最妙的是往下加入 E(就是副歌的最後一句 "Begging please") ,最後再往上回到主旋律 A 調。這兩組關係和弦原本是各自獨立的,但卻巧妙混在一起使用...

... 

真的值得再仔細聽聽這個如泣如訴的編曲,來自一個"爸爸"。不過也真難為他了,因為每唱一次,就會難過一次,而且唱得越"好聽",就越難過。

... 

Would you know my name     你還知道我是誰嗎 
If I saw you in heaven     如果我在天堂遇見你 
Will it be the same     一切都還會依舊嗎 
If I saw you in heaven     如果我在天堂遇見你 
I must be strong, and carry on     我必須強壯,要撐著繼續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因為我知道自己並不屬於
Here in heaven     這兒的天堂

Would you hold my hand     你還會抓著我的手嗎
If I saw you in heaven     如果我在天堂遇見你
Would you help me stand      你會幫助我站起來嗎
If I saw you in heaven     如果我在天堂遇見你
I'll find my way, through night and day     我會自己日夜尋找出路
Cause I know I just can't stay     因為我知道自己無法停留    
Here in heaven     在這兒的天堂

Time can bring you down     時間會讓你甦醒認清
Time can bend your knee     時間會讓你謙卑屈膝
Time can break your heart     時間會讓你心碎 
Have you begging please     你可曾誠心祈求
Begging please     誠心祈求

Beyond the door     就在這扇門後
There's peace I'm sure.     我確定有一個地方
And I know there'll be no more...     那兒將不再會有...
Tears in heaven     來自天堂的淚水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一首曲子來懷念自己的父親,敬愛與感激之意令人動容,尤其自己的音樂是來自於父親。

今天推薦 Dan Fogelberg:Leader of the Band (1981)

...

這是我大一時期的曲子,當時剛考上大學,第一年唸的是文化航海系,一個在山上划船的科系。不記得那年在山上到底學了什麼,只記得有ㄧ位彈吉他的同學每天在唱這首,我也開始注意這位美國鄉村詩人歌手,他嗓音沙啞溫柔,有許多好聽的作品,記得他當時還留著大鬍子。

這首歌對彈吉他的人來說是一種鼓勵,和弦簡單而且並不難唱,歌詞白話卻字字動人,聽起來就像平平靜靜對著一個人說話,而這個人就是自己的父親...

...

"樂隊領班",聽起來就是一份充滿故事的舊時代工作。我好像看到一個穿著大衣戴鴨舌帽的老頭,在風雪中抱著薩克斯風低頭前進... 是這份工作讓畫面充滿戲感,"老爸吹薩克斯風賺錢養活全家"... 白髮斑斑的老爸走進煙霧瀰漫的小酒館,與他同年紀的伙伴一起練習,他們戴起老花眼鏡討論今晚的曲目,為了是否要練最流行的曲子而大笑或爭吵,不時感嘆好歌不再... 同伴中也許有人遲到了,也許有人先走了,也許有人再也不會來了... 也許來了一個年輕小夥子踢館,也許聽眾越來越少... 我突然想到"推銷員之死"劇中的老爸... 

...

Dan Fogelberg 於 2007 年因病過世,他生前曾說過,如果這輩子只能寫一首歌, 那將會是這首... 網路上有不少感人的留言,有的說 R. I. P. Dan,也有的說 R. I. P. Dad...

 

 

 

對於親情,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牽扯與感受,而且我經常認為"父子"與"母女"是不同的感情,而"父女"與"母子"也不同,它們各有各的宿命關係... 我父親不是樂隊領班,但喜愛音樂,也是一個安靜的人。小時候家裡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台國際牌電唱機,以及一堆各式各樣的黑膠唱片,古典、Jazz,還有他年輕時在上海所聽的流行音樂... 其實光是這點就夠我感謝的了。

他菸酒不沾,連咖啡跟茶都不喝,從不交際應酬,也從來不唱歌,一點都不懂音樂。小小公務員到現在還住在分配的宿舍裡,卻省吃儉用分期付款,替當時才剛唸小學的妹妹買了一台鋼琴(就是現在放在我家的那台,至今裡面還放了一張民國65年的調音記錄),也送我一把吉他(這把吉他我一直彈到大學畢業)... 他並非要我們以後從事音樂的工作或唸音樂系,當然這是另一件慶幸又感謝的事,而只是"玩玩",想不到我們兄妹倆這一"玩"就是一輩子...

... 

An only child alone and wild     一個獨生子孤單又放蕩
A cabinet maker's son     他是個木匠的小孩    
His hands were meant for different work     他靈巧的手擅長許多事
And his heart was known to none     但他的心卻無人能知   
He left his home and went his lone and solitary way     他從小獨自離家之後一路孤單
And he gave to me a gift I know I never can repay     他給了我一種天賦  讓我無以回報

A quiet man of music     一個安靜的音樂人
Denied a simpler fate     拒絕一個平凡的命運
He tried to be a soldier once     他曾一度企圖從軍
But his music wouldn't wait     但他的音樂卻始終不安的悸動著
He earned his love through discipline     他認真嚴肅去愛每一件事
A thundering, velvet hand     用他那雙強有力又柔軟的雙手
His gentle means of sculpting souls     他溫柔雕刻著生命    
Took me years to understand.     讓我好久之後才能了解

*The leader of the band is tired     樂隊領班真的累了
And his eyes are growing old     他的眼睛慢慢衰老
But his blood runs through my instrument     但他的血液流過我的樂器
And his song is in my soul --     他的歌聲在我靈魂深處
My life has been a poor attempt     我曾一度偷偷企圖
To imitate the man     想要去模仿這個人
I'm just a living legacy     但我始終只是一件活生生的遺物         
To the leader of the band.     對這位樂隊領班而言

My brothers' lives were different     我的兄弟們都各奔東西
For they heard another call     也許他們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One went to chicago     有一個去了芝加哥
And the other to st. paul     有一個去了聖保羅
And I'm in colorado     我則留在科羅拉多的鄉下
When I'm not in some hotel     但並不是住在豪華旅館裡
Living out this life I've chose     我過著我所選擇的生活
And come to know so well.     一切都還算滿意

I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謝謝你所帶來的音樂
And your stories of the road     也謝謝你這一路相隨的故事
I thank you for the freedom     謝謝你所展現的自由
When it came my time to go --     在當我必須有所選擇的時候
I thank you for the kindness     謝謝你的好心善意
And the times when you got tough     甚至在當你備受艱辛的時候... 然而老爸    
And, papa, I don't think i said "
i love you' near enough     任和一句"我愛你"都不足以說明一切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雨的星期天午後,節奏是慢的,整個城市安靜多了,有一種"回"到什麼的味道。這幾天大多處於一種"空"的狀態,一面處理手邊的"正常生活",一面也把腦袋裡的音樂"倒光"... 這是一種奇妙的經驗,親手把自己"拉回來"。好像只有把一切清空,才能重新再裝...

我已經好久沒有正常"聽音樂"了,此時此刻好像一切都變得很新鮮...

...

今天推薦 Beatles:Hey Jude (1968)

 

 

Beatles 早期的名曲,Paul McCartney 寫給 John Lennon 的小孩 (Julian Lennon),不僅展現了朋友的情誼與長輩的關心,也好像是唱給你我,在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 這是一首小小的歌,氣勢卻越來越大,唱起來也越來越開心...

其實我慢慢發現,許多"問題"的存在好像不是為了要"被解決",而是為了讓我們學習"共存",這種"共存"並非視而不見的鄉愿,也非刻意"擺爛",更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處心積慮,而就只是一種"接受"... 這是一個有趣的循環,"問題"墊高了我們的視野,而當視野更寬闊時,我們好像就能接受更多東西...

順道一提,這是一首老歌,卻經常會有新的"版本"。今天這個版本裡面都是當今搖滾音樂界的超級大咖,好像一場 Let it Be 的嘉年華,唱來格外豪放大氣。

... 

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Remember to let her into your heart,
Then you can start to make it better.

Hey Jude, don't be afraid.
You were made to go out and get her.
The minute you let her under your skin,
Then you begin to make it better.

And anytime you feel the pain, hey Jude, refrain,
Don't carry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s.     (我最喜歡這句:不要把世界扛在肩膀上)
For well you know that it's a fool who plays it cool
By making his world a little colder.

Hey Jude, don't let me down.
You have found her, now go and get her.
Remember to let her into your heart,
Then you can start to make it better.

So let it out and let it in, hey Jude, begin,
You're waiting for someone to perform with.
Don't you know that it's just you, hey Jude, you'll do,
The movement you need is on your shoulder.

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Remember to let her under your skin,
Then you'll begin to make it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oh.

Na na na na na na, a na na, hey Jud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陌生人和她的朋友坐在台下,悄悄的來悄悄的走,彷彿未曾出現,也彷彿這一切都與她無關... 陌生人遊走在世界的邊緣,拿著一串受詛咒的鑰匙,隨時開啟受詛咒的大門... 陌生人來自一個 25 年的鄉愁,一個比遠方更遠的遠方,也許打算一輩子這樣下去... 陌生人的溫柔是一種慈悲...

今天推薦林良樂:溫柔的慈悲 

  

 

陌生人的陌生並非不認識,相反的,陌生的基礎是關注,甚至是熟悉,這種在熟悉中所刻意拉開的"距離"讓世界變得無法進駐,讓原本的認識變成"似曾相識"... 陌生人看世界不再是一個正在參與發生的"事件",而是一個凝固的對象,一個"物件"。

德國哲學家齊美爾(Simmel)曾對"陌生人"做出深刻又幽默的描述,他認為我們對一個人的"陌生感"是來自一組相對矛盾的概念,一個是「"我知道"現在站在我面前的這個人其實是從遠方來的」,另一個是「"我知道"從遠方來的這個人現在就站在我面前」,因而產生一種無可作為的"無言"。

...

說給自己聽吧,陌生人是一種宿命,也許永遠只能孤單獨行,因為陌生人的溫柔總是一種慈悲...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所有朋友,這幾個月的忙碌是精彩的,冥冥之中好像有某種力量帶領著我繼續... 感謝上天... 好啦,就是明天... 明天是個好日子,2012年5月5日星期六,農曆4月15日... "月圓"... 宜嫁娶、宜納采、宜出行、宜移徙、宜入宅... 還有宜聽演唱會。

今天當然要推薦:明天會更好 (1985)

...

這首歌是有故事的,雖然,我想很多人也許還沒出生... 1985 年,我大三。那年中西流行音樂界都出現一股強調"公益"的大合唱風潮。先有美國以賑災衣索比亞為名所發起的 USA for Africa 大合唱,由 Michael Jackson 所寫的"We Are The World"轟動一時。半年後,台灣出現以反盜版為名的大合唱"明天會更好",由羅大佑作詞作曲並集合六十多位當時知名歌手一起演出,非常壯觀...

雖然這整件事情有一點"模仿"的味道,但其實大家並不在意,而究竟有沒有真正反"到"盜版好像也不太過問,大家唱得開心聽得開心就好... 據說盜版商因為這首歌賺翻了。這應該是台灣流行音樂界第一次嘗試以"議題"所主導的"活動行銷"事件。 

 

 

這些歌手有些現在依然活躍在歌壇,有些隱退,有些已經離開人世... 李宗盛當時還是小咖,只能當"合聲"... 看看你還認得哪些人,或聽得出誰的聲音... 根據我個人非正式的統計,從影片裡認出越多歌手的人... 越老。

...

順道一提,當時並沒有"數位檔"這回事,所以大多的音樂製作是用類比的兩吋盤帶錄音,錄音與混音的器材都非常龐大,而且平均每一個音軌都有超過一百個微調按鈕。畫面中的錄音場所是當時台灣最大的"白金錄音室",以音樂製作為主,位在台北三重,器材先進但租金非常昂貴,錄音師傅的耳朵像針一樣敏銳... 有一回我陪一個製作人坐在一台價值千萬的 72 軌混音器前聽試帶,混音器的體積超過半個房間,兩位錄音師必須坐著滾輪椅迅速移動,手指靈活如打字般,一面聽,一面從一百多的按鈕中快速調整出某一軌的最佳音色,令人嘆為觀止。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妹最後決定要唱這首,起初我嚇了一跳,這首歌連男聲唱來都很吃力,何況是一年級小女生,但聽完彩排後..."wao"... 忍不住要按一個"讚"。經過幾天練習,現在倒是充滿期待,期待一種豪放女聲的波希米亞風格表現。 

今天推薦張宇:月亮惹的禍 (1998)

 

  

張宇是非常有特色的歌手,嗓音高亢嘶啞,唱起歌來很"重",感覺很像抱了一個大石頭在唱歌。聽他唱歌讓我想到一位男演員馬景濤,也想到一個以前劇團的朋友允權(現在不知道去哪了),他們都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除非有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節奏氣質,或另一種"等重"的表演方式,否則很難和他們搭配演出,總覺得鏡頭會歪一邊...

這首歌是他自己寫的,他老婆(蕭十一郎)填詞,夫妻檔一起創作,當時曾轟動一時... 這首歌的旋律非常棒,伴奏也精彩,包含豐富的大小調和弦變化,雖然流行但卻不落俗套,而他唱起來更是字字鏗鏘,氣勢磅湃。

...

順道一提,我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這首的 MV 會拍成這樣,網路上有人說"都是導演惹的禍"。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唱會在即,除了加緊練習,還是要聽音樂的... 已經好久沒聽到這首曲子了,去年有一次與老師們去 KTV 唱歌,重友兄點了這首,我會心一笑,真是一首"內行"的曲子,雖然聽過的人也許不少,但這個人值得介紹。

今天推薦李恕權: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1984)

 

 

台灣音樂圈有不少"奇人",他們並非持續在檯面上最亮麗的明星,但特殊的曲風及作品始終能被人記得,李恕權就是一個例子...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我的大學時期,在眾多國語流行音樂中出現一個"華裔美籍"男歌手,的確令人好奇... 他個子不小卻很靈活,跳著"蚱蜢"般的舞步,當年以一首"迴"進入台灣歌壇,帶動一波快節奏舞步... 這個人來頭也不小,曾有一段非常艱辛的"小留學生"的成長過程,輾轉學了電腦與音樂,曾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電腦工程師,後來放棄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獨自去了加州闖天下,曾出過一張唱片並進入排行榜,這張唱片由名製作人 Michael Steward 親自操刀 (他也是 Michael Jackson 與 Billy Joel 的製作人),是第一個打入美國流行音樂市場的亞裔歌手,入選葛萊美獎。他還做過不少好萊塢電影配樂,獲選美國十大傑出青年... 後來他淡出歌壇開始在大學設計科系教書,好像還做過系主任,開過藝術經紀公司,現在聽說開了一家餐廳...

...

有一句諺語說"滾石不生苔 (Rolling stone gets no moss)",最初的意思是嘲笑那些經常轉換跑道的人,說他們無法固定在的專業領域,所以不會成功。但時代在改變,這句話應該有另外的意思 "Rolling stone gets no moss, but gets lots of polish (滾石不生苔,但卻能被磨得光亮亮)"。

當然,"成功"的定義自在人心,但多年來教書的經驗讓我相信,有些人就算你把他的手腳綁起來,他也有辦法自己學習,這種人不必替他擔心,他總有辦法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路。這種人做什麼就像什麼,他的生命是漂亮且令人期待的... 當然,有些人則正好相反。

...

作詞:姚凱祿 作曲:姚凱祿

微風吹動你的髮梢 就像風的線條 總是在我的眼裡顫動
微笑掛在你的嘴角 蕩漾我的情懷 總是叫我無法言語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告訴你心中的話
面對面看著你的眼睛 不在追尋你的背影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告訴你心中的話
面對面看著你的眼睛 不在追尋 風的線條
偶然在街上遇見你 是那迷人的模樣
看你從眼前走過 我卻看不見你 令我懷念的髮梢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個禮拜上課討論的議題是"日常生活",嚴格說應該是"日常生活本體論",就是"當一件事成為日常生活"的這件事... 這是一個令人嚮往又令人恐懼的"狀態"... 今天又看了一遍"史密斯任務",這是一部看完後不知道該怎麼說的好電影,描寫婚姻關係中的"日常生活",裡面有一小段配樂...

今天推薦澳洲團體 Air Supply: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1983)

 

 

這首好聽的歌放在歌單裡也已經很久了,總覺得不該輕易播出而放過它,因為它好像說出某種人們所不願意面對的"疲倦感",尤其在愛情中... 難怪看完電影時大家都很沉默... 當所有的努力都朝向舒適、安逸與習慣,當所有的習慣都變成理所當然,當所有的理所當然都"依舊"而且"沒錯"時,就代表一切都"對"了嗎?...

"日常生活"好像 mp3,一種經過壓縮後,沒有高頻也沒有低頻的數位檔,方便流傳但更容易複製...

... 

I know just how to whisper     我知道如何輕聲細語
And I know just how to cry     我也知道如何哭泣
I know just where to find the answers     我知道如何尋找答案
And I know just how to lie     我也知道如何撒謊
I know just how to fake it     我知道如何偽裝
And I know just how to scheme    我也知道如何耍心機
I know just when to face the truth     我知道何時該面對真相
And then I know just when to dream     我也知道何時該做夢   
And I know just where to touch you     我知道如何撫慰你
And I know just what to prove     我也知道該證明什麼
I know when to pull you closer     我知道何時該將你緊抱
And I know when to let you loose     我也知道何時該放手
And I know the night is fading     我知道夜晚即將結束    
And I know the time's gonna fly     我也知道時光即將飛逝
And I'm never gonna tell you everything I've gotta tell you     我不知如何開口
But I know I've gotta give it a try     但我知道我應該要試試
And I know the roads to riches     我知道致富之路
And I know the ways to fame     我也知道成名之路
I know all the rules and then I know how to break 'em     我知道所有的遊戲規則以及如何打破
And I always know the name of the game     我總是知道這場遊戲的名字
But I don't know how to leave you     但我不知如何離開你
And I'll never let you fall     我不想讓你難過
And 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如同我不知道你如何變成這樣...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讓愛一切成空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Everytime I see you all the rays of the sun are     每當我看到你時, 所有的陽光...
Streaming through the waves in your hair     如波浪般灑過你的髮梢
And every star in the sky is taking aim at     天上的每一顆星...    
Your eyes like a spotlight     如聚光燈般指向你的眼睛
The beating of my heart is a drum, and it's lost     我的心跳如同迷失節奏的鼓
And it's looking for a rhythm like you     到處尋找如你般的韻律
You can take the darkness at the pit of the night     你可以將黑夜的幽暗...         
And turn into a beacon burning endlessly bright     轉變為無限的光明
I've gotta follow it 'cause everything I know     我必須追尋它, 因為我知道所有的事...    
Well, it's nothing 'til I give it to you     如果不是為了獻給你, 都將是枉然    
I can make the runner stumble     我可以讓追求者跌到    
I can make the final block     我也可以設下最後障礙   
I can make every tackle at the sound of the whistle     我可以在哨聲響起時阻礙別人    
I can make all the stadiums rock     我也可以讓整個運動場沸騰
I can make tonight forever     我可以讓今晚成為永恆
Or I can make it disappear by the dawn     也可以讓它在黎明前消失
I can make you every promise that has ever been made     我可以給你前所未有的承諾
And I can make all your demons be gone     我可以為你驅趕惡魔    
But I'm never gonna make it without you     但若沒有你, 這一切都將成空
Do you really wanna see me crawl     你真要看我匍匐在地上嗎?
And I'm never gonna make it like you do     我永遠不會像你這樣(對我)...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讓愛一切成空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Out of nothing at all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他媽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記得上一次看到這個封面的時候,我剛考上大學,而"它"還只是一張 180 塊錢的黑膠唱片... 這好像是我這輩子所買的最後一張"唱片"。

今天推薦黃鶯鶯:只有分離 (1982)

...

70 年代的校園民歌運動到了 80 年代初期漸漸進入尾聲。想想也該夠了,那種"唱自己的歌"的風氣已然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的趨勢,套句官話,就是"民歌的階段性任務已達成",接著就是各憑本事,如何從"清淡"的民歌轉型為較"有重量"的曲風,而黃鶯鶯的出現可稱得上是時勢造英雄... 

也許是因為長年旅居新加坡的關係,黃鶯鶯最初給人的印象是西洋歌曲。她崛起於民歌時期的西餐廳(美軍俱樂部),當時小有名氣,但真正以國語歌曲在台灣稱霸歌壇卻是來自這一張專輯,也正好趕上 80 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戰國時期。 

 

>

 

順道一提,黃鶯鶯與蘇芮都是以西洋歌曲起家的歌手,但兩人的風格不同,這是一組有趣的對比:蘇芮的嗓音有一種讓人"不得不放下手邊工作而專注聆聽"的"霸氣",雖然個子嬌小,但卻是現場演唱的高手... 黃鶯鶯是錄音室裡的美聲天后,但就是因為太美了,美到像是一種順理成章的"陪伴",有一種江南小調唯美婉約的氣質(有一點像鄧麗君)。這當然與歌詞及編曲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歌手對聲音"處理"的不同所導致... 這點也可從聽眾看得出來,我曾觀察到當聽到蘇芮的時候,比較少人會"跟著唱",大多數是專心聽,而聽到黃鶯鶯時大多會跟著節奏搖擺或哼上兩句,但並不會因此中斷手邊正在進行的事...

當然這並非最好的例子,而這種觀察也並不精準,但同樣是流行歌曲,從收聽的"狀態"確實能看出歌手(以及這類作品)在聽眾心中的的"定位":有些曲子像是日常生活中讓人刻意駐足的"特殊事件",有些則是"伴隨著"日常生活的配件,雖然同樣"好聽"與"好看",但對我而言,兩者的意義是不同的。

這裡引發出一個文化批判的老問題:如果真有一種東西叫做"藝術",它應該是脫離日常生活的"特殊事件",還是順著日常生活的"陪伴"?... 那... "愛情"呢?

...

詞曲 曹俊鴻

就讓雨把我的頭髮淋濕 就讓風將我的淚吹乾
反正你早已不在乎 反正你早已不在乎
你的眼睛默默的告訴我 愛情已到了盡頭
就像秋風吹落的黃葉 再也沒有感覺

就這樣 就這樣 悄悄地離去
只留下 只留下 淡淡的一句
愛你依然沒變 只是無法改變 彼此的考驗
只有只有分離 讓時間去忘記 那一份纏綿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是對愛情深刻的"點"不同,男人唱起情歌來與女人有著很大的差別,即便是唱同一首歌... 我始終無法忍受那些號稱"美聲"的男歌手,對我而言,真正"男聲"的魅力在於一種歷經滄桑的絕對,一種"笑傲江湖"但又"不是為了討好"的獨白,好像說給自己聽一樣,這讓再美好的愛情唱在男人嘴裡都會有一種"悲壯"的感覺。

這是個有趣的發現,女人的"情歌"好像是唱給對象(別人)聽的,而男人的"情歌"則是唱給自己聽。 

...

今天推薦羅大佑:野百合也有春天 (1989)

 

 

這首最初是 1982 年電影"野雀高飛"的主題曲,當時由潘越雲主唱,記得電影的人不多,但相信知道這首曲子的倒是不少。後來有許多女藝人都翻唱過,但大多以美聲優雅的詮釋為主,今天這個由原作者親唱的版本給人另一種男聲的滄桑,這也是羅大佑嗓音的特色... 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吉他間奏,宛如一種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掙扎吶喊。

 

...

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
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
別忘了寂寞的山谷裡角落裡
野百合也有春天....

彷彿如同一場夢
我們如此短暫的相逢
你像一陣春風輕輕柔柔吹入我心中
而今何處是你往日的笑容
記憶中那樣熟悉的笑容

你可知道我愛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變
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
別忘了山谷裡寂寞的角落裡
野百合也有春天....

從來未曾擁有的總難陷入哀傷和歡愉
從來未曾屬於真情的是空幻的物語
而今當妳說你將會離去
忽然間我開始失去我自己
你可知道....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一個人"嗎?你的愛情是習慣還是愛?... 這種犀利的問題只有李宗盛問得出來,如同自己承認"會愛上妳是因為我寂寞"... 這首歌會讓一個人的生活好過一些,雖然瀟灑中帶著一點苦笑。

今天推薦張艾嘉/李宗盛:愛情有什麼道理 (1985)

...

這是我大三時期的曲子,由李宗盛作詞作曲及製作,也是"李氏情歌"早期的經典,文字犀利曲式高亢,既小小嘲笑一下單身又不忘自我安慰一番,既讓不少"一個人"覺得慶幸,也讓不少"兩個人"啞口無言... 至於"愛情有什麼道理",這應該不是一個問句... 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看到這個簡單的動畫影片,我才想起原來科技對音樂的改變不只是黑膠唱片、卡帶、CD 或 MP3 的數位化問題,更改變了我們對一個具體的音樂"物件"的親切感... 我想起從前的黑膠唱片及卡帶是有 A B 兩面的,把一面聽完才翻過來聽另一面。為了讓聽眾可以很快找到,通常主打歌會放在 A 面第一首或第二首,及 B 面第一首或第二首,而且 A B 兩面的總長必須一樣才不會浪費磁帶(印象中好像各為 23 分鐘,通常一面可以放進六首歌),這有時會讓唱片企劃人員在排曲目的時候傷透腦筋,但也正因為有兩面要處理,在製作上也會多一些趣味。

這首歌來自張艾嘉的"忙與盲"專輯,A 面的主題是"忙",B 面的主題是"盲";A 面是正常的歌曲,B 面則穿插許多環境的聲音,包括一個人走路回家的高跟鞋聲音、讀信、電話答錄機及火車聲等;A 面是"忙"的一面,B 面是"盲"的一面,聽眾在不同的心情選擇不同的"面",雖然這是唱片行銷的策略之一,但可看出早期因為音樂"格式"所做的製作心思... 後來出現 CD,只有一面可放,雖然音質變好了,但卻少了一面的期待,儘管如此,但至少 CD 還是一樣具體可以拿在手上的"東西"...

現在的 MP3 是數位檔案,容易下載與流傳,但是,雖然我的 MP3 Player 裡面有一千多首曲子,但其實...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我的"音樂"到底在哪裡,因為我拿在手上的只是一台機器,還有很多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更不知道什麼是什麼的"檔案"...

...

已經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已經悄悄變成了"檔案":照片、書信文件、音樂... 我想起半個世紀前班雅明所說的"機械複製讓藝術品的靈光消失",而現在更是"數位複製"... 科技讓我們好像"多"了很多東西,但好像也"少"了很多...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唱會將至,最近勤於練琴,也順便胡思亂想一翻... 我始終認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並非槍砲彈藥,甚至也不是印刷術,而是樂器。這的確需要極大的想像,因為樂器在被發明出來之前並沒有人會彈,也沒有曲子可供練習,但就這樣被想到、製作與流傳。我想,發明樂器的人一定很孤單吧!

...

在所有的樂器中,我最喜歡"撥弦"樂器,除了由琴弦震動所產生的共鳴令人陶醉之外,更迷人的是它那種"擁抱"的彈奏方式,給人一種"人琴一體"的感覺... 許多人對我的吉他很好奇,這說來話長,可以開一門課來介紹,只能說吉他上的任何元素(包括木材質地、年份、形狀、琴"橋"、琴"枕"、金屬零件,甚至連木材銜接的方式等)都在發聲,它們共同組成每一把吉他獨特的"個性"。這是我對於手工吉他製作特別迷戀的地方,希望能有一天親自做一把。

不管你怎麼想,吉他是很"性感"的樂器。它被抱在手上,貼在胸前,與心跳結合,手指輕撥讓彈奏的共鳴震動全身,好像要把人融化... 對我來說,我特別喜歡去感覺手指與琴弦碰觸的瞬間,甚至去享受那種微微的壓力與"疼痛"。音樂從指縫中流出,進入我的耳朵,穿過全身,在呼吸之間又回到手指上。我可以"這樣"彈,也可以"那樣"彈;我可以決定指甲與指腹的比例與位置,彈出"亮"一點或"悶"一點的聲音,我也可以決定選擇不同粗細的琴弦,去感覺不同的張力與亮度... 

...

我有六把吉他,一把 Bass,一把 Ukulele,它們的音色各不相同,共同組成一個奇怪的吉他家族。它們各有各的性別與名字,最老的超過三十年,是一個女人,叫做 Frida,最小的是我去年在美國買的高音吉他,是個小男生,叫作 Michael... 

...

差點忘了介紹歌曲,今天推薦 John Denver:This Old Guitar (1974) 

 

 

我找出上一次演唱會的文字稿,如今看來依舊歷歷在目: 

小學五年級的冬天,老爸莫名其妙送我一把吉他,我也莫名其妙開始彈,想不到這一彈就是莫名其妙三十多年,其間經歷了校園民歌時期、早期西洋鄉村搖滾以及這些年的國語流行音樂。當然它也陪伴我度過初戀、失戀、出國、回國、結婚、離婚、劇團、工作以及無數次的換工作。老實說我並沒有認真看待過這件事,但這一路走來,不論是喜是悲,它總是默默在旁,似乎正以一種特定的方式,記錄那些我生命中被稱為"經典"的事件。  

我想所謂"經典"大概意味著某種鄉愁吧!它掐住了生命中特定的時光,佔據了特定記憶,讓人無法繼續向前,更無法回頭,就這樣懸在中間。經典的曲子唱出一種我與自己的關係,也決定了自己現在的位置。當喜歡的歌漸漸被稱為經典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已經脫隊,好像回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夢到自己正在作夢... (上次的演唱會叫做 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 

  

海報.jpg  

... 

This old guitar taught me to sing a love song
It showed me how to laugh and how to cry
It introduced me to some friends of mine
And brightened up my days
It helped me make it through some lonely nights
Oh, what a friend to have on a cold and lonely night

This old guitar gave me my lovely lady
It opened up her eyes and ears to me
It brought us close together
I guess it broke her heart
It opened up the space for us to be
What a lovely place and a lovely space to be

This old guitar gave me my life, my living
All the things you know I love to do
To serenade the stars that shine
From a sunny mountainside
Most of all to sing my songs to you
I love to sing these songs for you
Yes, I do, you know
I love to sing my songs for you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搖滾"其實是一個整體概念,它可搭配不同曲風形成特定音樂類型(如鄉村搖滾或藍調搖滾),它也可以是某種樂器組合的方式(如樂團)、某種年輕人對社會強權的對抗意識(如反戰)、某種批判的生活態度(如復古或重金屬)... 這些特質讓早期的流行音樂不只是聽過即逝的"娛樂",更像是某種"寄託",伴隨在年少輕狂的歲月裡。嚴格說來,所有的"流行音樂"都具備搖滾特質。

今天推薦英國 Rolling Stones (滾石樂團): As Tears Go By (1965)

 

 

 

基本上,流行文化就是某種"國力"的展現,這讓英語系國家在二戰後幾乎"霸佔"了我們所認識的流行音樂,而英國與美國又呈現出不同的搖滾文化。美國是地大物博的新興移民國家,主要以鄉村搖滾及黑人藍調搖滾聞名,英國是歐洲古國,英式搖滾通常兼具深厚傳統與前衛精神。

Rolling Stones 是英國非常資深的搖滾樂團,與 Beatles 同時且齊名,曲風非常"古典",但這種古典並非刻意營造的"復古"氛圍,而是一種如隱喻般的文字意境與旋律... 這首是他們早期的作品,有一種"追憶似水年華"的感慨,比起 Beatles 的 Yesterday 更多了一份詩意。其實歌詞中並沒說什麼,而且一點也不唯美,但卻讓人在"無言"中感覺到其實什麼都說了...

編曲非常簡單,主要是四個和弦 (G A C D),但妙就妙在第二個和弦,就是歌詞中 "evening" 這個字的大調伴奏(A 取代了原本所習慣的 Em),這種 1 2 4 5 的和弦結構一般比較少見,讓整首曲子在緩慢的悲傷中有一種持續"上揚"的動力,所以並不會覺得悲情,甚至是一種喜悅,而小提琴的間奏更是一絕,讓人淚中帶笑。

所有的東西都很簡單,但這首曲子卻非常難唱,除了飽滿穩健的音色之外,還必須中氣十足才行,這是早期(英式)抒情搖滾的經典特色之一。

... 

It is the evening of the day     傍晚時分
I sit and watch the children play     我坐下來,看著孩子們玩耍 
Smiling faces I can see      我看到笑嘻嘻的臉龐
But not for me     但並不是為我而來
I sit and watch      我坐著,看著
As tears go by      直到淚水流逝

My riches can't buy everything     我的財富買不到一切   
I want to hear the children sing     我只想聽聽孩子們歌唱      
All I hear is the sound      但我所聽到的
Of rain falling on the ground      盡是雨點打在地上的聲音
I sit and watch      我坐著,看著
As tears go by      直到淚水流逝

It is the evening of the day      傍晚時分
I sit and watch the children play      我坐下來,看著孩子們玩耍
Doing things I used to do      他們玩著以前我所玩過的遊戲
They think are new     但對他們來說卻是新的   
I sit and watch     我坐著,看著
As tears go by    直到淚水流逝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被拍成很多部電影,這部是我高中住校時看的,當時是每個月慶生的露天電影,從此印象深刻。飾演茱麗葉的奧莉薇荷西當時是全校男生的夢中情人,而我更特別記得的卻是這首曲子... 如果你也聽過並記得這首... 算你厲害。 

今天推薦電影"殉情記"主題曲:What is A Youth (1968)  

...

這首較常聽到的版本是後來被簡化過的 "A Time For Us",由 Andy Williams 所唱,但原曲的文字與韻味絕非一般流行歌曲所能比擬,甚至讓人感受到文藝復興時代的激情與壓抑。

整部電影配樂是義大利作曲家 Nino Rota 的作品,由 Glen Weston 所唱。這是一首非常古典的情歌,不僅淒美的唱腔古典、文字意境古典,最厲害的是編曲古典:一開始由簡單的弦樂(好像是古提琴)與豎琴揭開序幕,接著弦樂漸強擴大,副歌的號角與豎琴帶出一段輕快的掙扎,之後是悠揚的笛聲間奏,彷彿是激情過後的冷卻,最後在看破紅塵的絕望中結束...

 

 

這首歌在電影裡是羅密歐在大街上所唱的,茱麗葉經過時聽到。這是他們相識的場景音樂,從此天雷勾動地火... 儘管歌詞以"青春凋零"為題,但我覺得... 愛情的感覺卻總是青春的。

歌詞有些古意,我試著翻譯:

... 

What is a youth? Impetuous fire.     青春是什麼?浮躁不安的烈火
What is a maid? Ice and desire.     少女是什麼?冰霜與欲望
The world wags on.     世界如此擺盪下去
A rose will bloom     玫瑰會盛開
It then will fade     隨之會凋零
So does a youth.     青春如此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最美的少女亦複如此

Comes a time when one sweet smile     曾經 當臉上充滿甜美微笑時
Has its season for a while    那就是愛的季節
Then love's in love with me.     心中充滿愛意
Some they think only to marry,     有些人只想以結婚作為愛情的終點
Others will tease and tarry,     有些人卻嗤之以鼻且猶豫不決
Mine is the very best parry.     我的說法最好
Cupid he rules us all.     都是邱比特主宰著我們

Caper the cape, but sing me the song,     儘管嬉戲去吧  但為我唱一首歌
Death will come soon to hush us along.     死神不久將來臨  讓我們全都閉嘴
Sweeter than honey and bitter as gall.     比蜂蜜更甜  比膽汁更苦
Love is a task and it never will pall.     愛雖磨人  卻永不乏味
Sweeter than honey and bitter as gall     比蜂蜜更甜  比膽汁更苦
Cupid he rules us all.     都是邱比特主宰著我們

A rose will bloom     玫瑰會盛開
It then will fade     隨之會凋零
So does a youth.     青春如此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最美麗的少女亦如此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則插播... 今天發現一個重大消息,老情人訂婚了,即將步入生命另一個階段... 頓時百感交集眼淚奪眶而出,頓時最近的小小困惑得到解答,頓時人生過往歷歷在目,頓時心中充滿感謝的緣份... 小毛音樂廚房僅代表所有聽友(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在此獻上最崇高與最真心的祝福...

鄭重推薦 Julie Rogers:The Wedding (1964)

 

 

這是一首充滿感謝與祝福的曲子,我不知該如何表達... 相信妳懂,我永遠的愛人同志。 

...

You by my side that`s how I see us    我所看到的,就是你站在我身邊
I close my eyes and I can see us    閉上雙眼,我仍能看見我們
We`ll on our way to say "I do"    我倆正準備向對方說出"我願意"
My secret dreams have all come true    我的秘密夢境已成真
I see the church, I see the people    我看到了教堂,看到了群眾
Your folks and mine happy and smiling    你和我的鄉親們都開懷笑著
And I can hear sweet voices singing "Ave Maria"    我聽見了甜美的歌聲唱著"聖母頌"

Oh, my love, my love    噢,吾愛
This can really be    那會是真的
That someday you're walking down the aisle with me    有一天,你我會攜手步入長廊
Let it be, make it be    讓它成真,讓它成真
That I`m the one for you    我就是你的
I`ll be yours, all yours now and forever    我現在和永遠都會是你的

I see us now your hand in my hand    看著我倆手牽著手
This is the hour, this is the moment    就在這一刻
And I can hear sweet voices singing    我聽見了甜美的歌聲唱著:
Ave Maria, Ave Maria, Ave Maria    "聖瑪莉亞………"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歌詞通常是有感而發的情緒濃縮,是一種極致的文字表現,因此歌詞通常具備詩的立體特質。為了讓唱歌的人能夠更貼近聽眾,大多數歌詞中的文字是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原則,好像主觀鏡頭(如我、I、my),就算沒有明顯的第一人稱,也會有一個第二人稱(如你、you)作為文字投射的對象,通常這會讓聽眾感覺到"這首歌是寫給我的",讓人心有戚戚焉... 今天這首比較特別,它用的是第三人稱的說故事方法(他)。

推薦英國 Chris De Burgh: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1979)

...

這是他早期的作品,出自一張名為 Crusader(十字軍)的專輯,如說書者般淡淡述說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壞國王..."  我非常喜歡這個編曲:Bass,豎琴與吉他,再加上他那遠遠的、有點悶又高亢的聲音,聽起來像是一個中世紀的吟遊詩人,穿著長袍草鞋,抱著豎琴,邊走邊說故事... 他是我大學時期最喜歡的西洋歌手之一,抽離的音色具有一種古典的神秘氣質、讓人聯想到城堡、公主、戰士等史詩寓言... 這張專輯給了我許多大學的回憶,從卡帶到CD,多年來一直在我的珍藏中。

...

平常也許沒有發現,當言談中沒有"我"與"你"的時候,說起話來會是這麼有趣,好像有一種盲的感覺... 說話的主體被隱藏起來,看不到聽話的對象,任憑文字在思緒的邊緣中進出,好像隨時可以終止,又好像說不完,就這樣一路喃喃自語"豁"下去...

不論何種敘事方法,文字中的人稱代名詞洩漏出作者亮相的姿態,代表作者與讀者共同建構的關係,好像鏡頭般決定了我們所認識的視野... 我想到高行健的小說,人稱代名詞的不斷改變讓敘事變得立體。 

 

>

 

There once was a king, who called for the spring,     從前有一個國王命令春天到來
For his world was still covered with snow,     因為他的世界佈滿著風雪
But the spring had not been, for he was wicked and mean,    春天未出現, 因為他尖酸刻薄
In his winter fields nothing would grow;     他的寒冬領土上長不出任何東西
And when a traveller called, seeking help at the door,     一位旅行者到訪, 在門口尋求協助
Only food and a bed for a night,     她只要求一點食物, 以及一張過夜床
He ordered his slave to turn her away,     國王命令手下將她趕走
The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這個眼中藏著四月的女孩

*Oh, oh, oh, on and on she goes,     她走著走著
Through the winter's night, the wild wind and the snow,     獨自穿越冬夜的寒風與大雪
Hi, hi, hi, on and on she rides,     她騎著騎著
Someone help the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請大家救救這位眼中藏著四月的女孩

She rode through the night till she came to the light,     她騎過夜晚來到一處亮著燈的小屋
Of a humble man's home in the woods,     那是森林中一位老實人的家
He brought her inside, by the firelight she died,     他扶著女孩進門, 不久, 女孩死在火爐旁
And he buried her gently and good;     他小心謹慎將女孩埋葬
Oh the morning was bright, all the world snow-white,     早晨起床, 世界依舊雪白一片
But when he came to the place where she lay,     他起身前往埋葬女孩的地方
His field was ablaze with flowers on the grave,     他看到墳上長滿了花朵
Of the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就是這位眼中藏著四月的女孩

...

...

Girl with April in her Eyes 直譯為"眼裡藏著四月的女孩",這是一個隱喻:國王、領土、寒冬、旅行者、四月、森林... 我喜歡隱喻,它好像什麼都沒說,又好像說了,至於到底是什麼,又好像不太確定,不僅如此,甚至讓人捨不得確定... 我喜歡好像(這個動作)勝過好像的東西(內容)。多年前與劇團的朋友討論隱喻的意境,"彷彿若有光",我喜歡這個說法。

我把以前劇團的作品集命名為 The Metaphorical (隱喻的),加上一段註解:Metaphorical is something which is NOT.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問題如果可以解決,那就不是一個"問題"了。一個問題如果始終不能解決... 那就更不是一個"問題"了。

今天推薦陳盈潔:海海人生 (1992)

...

台語歌壇的大姐大,滄桑又厚實的嗓音撫平人心,笑笑點破人世間所有恩怨情仇...

這並非鄉愿妥協或見風轉舵的生存策略,因為生命無須對比,沒什麼好贏的;這也不是掩耳盜鈴或自我安慰的逃避手段,因為生命的滋味騙不了自己,也沒甚麼可輸的...

這更不是倚老賣老或故弄玄虛的做作姿態,因為說穿了,台下並沒有觀眾,也沒有掌聲,大可不必假裝瀟灑演給自己看,只是一種"在世界之中"的自覺勇氣,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選擇與承擔... 求其無愧而已矣。

 

 

我不太會說閩南語,其實我也不太會說國語... 事實上我根本不太喜歡講話... 但我卻很喜歡"聽"別人說台語,尤其是爭論一件事情,只希望他們不會因為我的國語而見外。我覺得台語(包括語言邏輯與發聲腔調)讓說話的人更靠近說話的內容。這種直接由語言所形塑的"思想"讓情感表達更傳神,甚至連音調眼神及手勢都在說話,不僅讓人感到「事情就應該是這樣"說"」,更是「事情就應該是這樣」... 這個特質在許多台語歌曲裡表露無疑,也讓我對某些台語詞曲創作者及歌手多了一分敬意。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泰祥與齊豫的組合,再次讓人想到已故作家三毛,如果真有一種東西叫做"流浪"的話... 這不是橄欖樹那種"具體"的流浪,因為沒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故鄉也不在遠方,而流浪更不是為了要回家,如果真有一種東西叫做"家"的話... 倒像是一種靜悄悄的"出走",一種在人群中張望的"眼神"... 

今天推薦齊豫:有一個人 (1983)

...

這是一首好聽又有一點"怪怪"的曲子,既溫柔又詭異,既真實又夢幻,非常具有李泰祥的風格,但相信聽過的人並不多... 編曲尤其特別,"伴奏"不只是"伴奏",許多特殊音色的"不和諧音"湊在一起,形成另外一條交錯的旋律,若即若離,襯托出主唱旋律的清澈透明,好像鬧中取靜的"凝視"... 也許是某種冷靜又疏離旁觀的"音色",這首歌總是讓我想到電影"發條橘子"...

 

 

我不知道"家"究竟是流浪的起點,還是流浪的終點,但小時候常掛在嘴邊的"流浪"如今看來卻另有一番光景,原來流浪並不是"前往遠方",流浪也不是"離開此地",原來流浪並不需要身體的移動... 原來這樣靜靜看著一個陌生人... 就是流浪了。

... 

作詞:李敏勇 作曲:李泰祥

在對星星做最後一次眺望後 我關上深夜的窗
在地球另一邊的某個地方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開了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開了

說不出是冷漠或熱情的那人的臉
全然的朝向我 我暗中給他祝福

他也許是守護我夜眠的人 也許是漫無目的在夜裡徬徨的人
我不清楚他 我不清楚他

似曾醒來打開窗 我又看到 地球另一邊的那一個地方
默默關窗的那人的姿勢 我暗暗的給他祝福

是否輪到我守護他夜眠了嗎?
輪到我漫無目的在他夜裡徬徨的人

說不出冷漠或熱情的那個人
我和他常常這麼相遇 常常這樣別離

我和他常常這樣相遇 我和他常常這樣的別離
我和他常常這樣相遇 我和他常常這樣的別離
我和他常常這樣相遇 我和他常常這樣的別離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流行音樂的"作品"是一個整體表現,但從結構觀點仍可視為文字、旋律、編曲與唱腔的結合,這些元素各司其職,也都各有一片專業的天空。今天介紹三位"高手"合作的作品...

推薦慎芝、張弘毅、許景淳:玫瑰人生 (1987)

...

流行音樂最有效的行銷方式就是搭配一個正在發生的流行事件,而連續劇就是一個重要管道,但也因為每天都會播出,電視台在詞曲及歌者的選擇上也會特別嚴格。這首是 1987 年電視劇"玫瑰人生"的主題曲,文字、音樂及唱腔都是上乘之作,這讓電視劇與歌曲雙雙獲得好評。

...

慎芝(本名邱雪梅)是台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作詞者之一,從台視"群星會"的年代就聽過這個名字,曾寫過一千多首歌詞,包括蔡琴的"最後一夜"、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曾慶瑜的"今夕是何夕",以及潘越雲的"情字這條路"等。這首"玫瑰人生"是她晚年喪夫喪子之痛的作品,充滿前世今生的不捨與關愛,字字動容...

... 

張弘毅是兼具古典與現代的流行音樂家,與李泰祥齊名。他一臉橫肉長得很像流氓,但心細如絲,曲風非常細膩而且編曲很"性感",這點只能憑"想像"來聆聽... 他 28 歲才正式開始學音樂,進入美國有名的 Berklee 音樂學院,主修 Jazz 和電影配樂。跟當時一般年輕的音樂人不同,他用手寫的五線譜來作曲,而且是含編曲在內的套譜,令我非常羨慕...  

他曾是我老闆,雖然當時我只能幫他接接導線或搬搬器材,但這樣就能在錄音室裡親眼看到他創作的過程,非常過癮。記得有一回他在外面受了氣回來,把自己關在錄音間裡大聲聽著貝多芬,大家都不敢惹他,不久他出來笑笑對我們說"音樂人還是要靠音樂來治療"。除了重量級的流行歌曲之外,他主要以電影配樂聞名並獲獎無數,包括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亞太影展等。

...

許景淳是李泰祥的"女弟子"之一,金曲獎美聲歌后,音色甜美細緻但又不會太"黏膩",運氣吐字輕重有緻且收放自如... 她曾與許多重要作曲家合作,這些作品讓"流行音樂"多了一種古典美,最有名的包括 1996 年的"天頂的月娘啊",令人震撼感動。

  

 

一首歌勾起一段回憶,僅管所回憶的"內容"不盡相同。這三個人當中有兩位已經離開我們了,只能用"懷念"去追憶,但就好像這首歌一樣,不看文字還好,看了又聽了... 我覺得逝去的好像不只愛情或親情,更是"逝去"本身... 一種陪葬的感覺。

...

作詞:慎芝  作曲/編曲:張弘毅

該你多少在前世  如何還得清
這許多衷曲  這許多愁緒
為了償還你  化作紅豔的玫瑰
多刺且多情  開在荊棘裡

你又是該我什麼  在某一段前世裡        (我最喜歡這句)
一份牽記  一份憐惜
所以今世裡  不停地尋尋覓覓
於是萍水相遇  於是離散又重聚

*我心盼望  讓濃情一段隨時光流遠  再回到開始
我心盼望  讓前世情緣延至地老天荒  到無數的來世

莫忘記  就算在冷暗的谷底
只要你將該我的還給我
我也以最熾熱的還給你  
此情不渝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也奇怪,有一種嗓音配上幾個簡單的音,會讓人從第一句歌詞開始就深深著迷... 旋律顯而易見但又似乎暗藏玄機,讓人在陶醉中期待意外的變調。這不是單純音色好壞的問題,也不必管到底在唱什麼,而是一種貼近心跳的節奏緩慢進行,以及那種一步步被心跳"推"出來的吶喊... 今天介紹西洋流行樂壇另一位大俠,他歌聲渾厚又彈得一手好鋼琴,曾多次與英國 Elton John 同台"飆"琴。

推薦美國歌手 Billy Joel:Honesty (1979)

...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認為這是一首有"畫面"的歌,特別是閉上眼睛聽的時候... 穩定緩慢的節奏如同宿命的步伐,我好像看到一個失落的男人獨自離開舞會現場,一個人走在夜晚的天橋上... 也許是他在舞會中遠遠發現自己的女友竟靠在別人懷裡... 或像一個風流自負的男子在努力爬到巔峰的時候,突然發現身邊竟然沒有朋友... 有一種當"真相"被發現時的殘酷或自責。

這是一首非常"重量級"的曲子,旋律看似簡單,但和弦變化卻非常複雜,要彈好並不容易,加上節奏緩慢而且文字又少,必須中氣十足才能快速抓到正確的音準加以連貫,而且高低音的 range 很大,所以非常非常難唱... 雖然如此,這首歌的編曲卻極為簡單,樸實的搭配一點都不華麗炫技,也許正因為它太簡單了,簡單到可以清楚分辨鋼琴、Bass 與鼓的細節,才能讓每一種音色"不被過度包裝"的呈現,因而讓人產生更多畫面想像... 這就是"重量"所在,也是編曲的最高境界... 我突然想到有很多事情好像也是這個道理。

 

 

音樂說完了,順便說說別的... 歌名叫"Honesty(誠實)",一個全世界最"正面"但也最弔詭的詞彙...

從小到大,"誠實"總是在教化中被簡化為一個"既存美德"的標竿加以"遵循",雖然誠實並非壞事,但這種結論式的(道德)判斷卻經常讓誠實"被效法"的訴求掩蓋了我們對誠實"本身"的真正認識... 殊不知,通常當凡事淪為教條口號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它開始失效的時候...

...

仔細想想,"誠實"其實是一個"對他者交代"的詞彙,一種"假藉"的詮釋,因為誠實作為一個"判斷"的概念,必定有一個判斷的"對象",也就是對"誰"誠實... 當這個對象是具體的"別人"的時候,誠實在倫理關係中被歌頌為待人處事的美德,而誠實的反面(不誠實)就會被說成是"欺騙",這通常也是受害者最大的控訴,認為自己被"騙"了...

雖然"騙"與"被騙"的事情經常發生也確實令人同情,但不可否認,誠實如同欺騙,都是一組(雙雙)都必須在主客關係之中才能存在的"共同事件"。換句話說,當沒有人覺得自己"被騙"的時候,"欺騙"的控訴是不存在的,如同"告訴乃論",不僅如此,就連判斷"誠實與否"的基礎也不存在... 因此誠實問題的弔詭在於:它似乎必須依賴"有沒有人自覺被騙"來決定... 這是誠實作為"他律"的(必要)矛盾。換言之,嚴格說來,電視上所播的拾金不昧的"誠實行為報導"對我來說並不具意義,除非所撿到的錢是我掉的,我才有"資格"判斷拾金者在這件事情上(對我)誠實。 

這個說法當然漏洞百出,因為「"沒有人被騙"就代表"誠實"嗎?」、「誠實難道只有"他律"的判斷嗎?」、「人在做天在看,人不是應該對"自己"誠實嗎?」... 這些問題將誠實納入"自律"的範疇,但這卻是"誠實"的另外一個弔詭,因為「雖然我不欺騙,但我誠實嗎?」... 換言之,當"誠實"作為一個自律議題時,不僅無人可論斷,更只是一個"想像中"的美德,如同拾金不昧者要求巨額賞金,也如同"唐太宗縱囚論"裡的"上下交相賊"... 他們都很"誠實"。

當"騙"與"被騙"在自己身上被某種交換價值所"補償"的時候,"欺騙"並不存在,存在的是"接受"。

...

我想到法國哲學家蕭沆曾說:"人若不欺騙自己,就連一秒中也活不下去"... 誠實得令人毛骨悚然。聽起來有些殘酷,但又不得不令人佩服...

其實,"誠實"並不是他律的騙局供需問題,也非自我安慰式的"自律"問題,而純粹只是"承認"或"接受"的問題。在這個情況下,誠實作為一個美德議題的意義就不再是宣揚"誠實如何美好",也非譴責"欺騙如何可恨",而在於是否願意接受這是一種欺騙(或自欺)的行為,並自己承擔結果... 譬如:我每天在出門前並無法"確定"今天不會碰到一個酒駕的瘋子,但我依舊還"敢"出門... 這個行為可以解釋為"自欺",但我接受,而當我在接受的同時,我也必須接受"存在是一種風險"的這個事實。 

...

好想寫個劇本:大家都很誠實,但大家都感到被騙了,或大家明明都在騙人,卻沒有人"被騙"...

 ...

If you search for tenderness     如果你在尋找某種溫柔
It isn't hard to find     那應該不難
You can have the love you need to live     你隨時都可獲得所要的愛情
But if you look for truthfulness     但如果你在尋找某種真誠
You might just as well be blind     那你不如把自己弄瞎吧
It always seems to be so hard to give     因為它總是如此難尋

*Honesty is such a lonely word     真誠, 一個多麼孤單的字眼
Everyone is so untrue     每一個人都虛假
Honesty is hardly ever heard     真誠, 一個幾乎快要聽不到的字眼
And mostly what I need from you     但卻是我從妳這裡所最需要的

I can always find someone     我總是可以找到一些人
To say they sympathize     向她們表白同病相憐的依靠
If I wear my heart out on my sleeve     只要我能真心以待         
But I don't want some pretty face     但我不要那些漂亮的臉龐
To tell me pretty lies    來告訴我漂亮的謊言
All I want is someone to believe     我只想要有一個人可以相信

I can find a lover     我可以找到愛人    
I can find a friend     我可以找到朋友
I can have security     我可以擁有安全感
Until the bitter end     直到苦難結束

Anyone can comfort me     任何人都可以再次用承諾來安慰我    
With promises again
I know, I know     我知道

When I'm deep inside of me     當我深深陷入這種自我迷思的困擾時
Don't be too concerned     別太在意
I won't ask for nothin' while I'm gone     我離開時不會要求任何東西    
But when I want sincerity     但當我真正需要真誠的時候
Tell me where else can I turn     請告訴我該何去何從
'Cause you're the one that I depend upon     只因妳是我最終的依靠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