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很羨慕畫畫有"技巧"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快速描繪形體,如何快速調出精準的顏色... 他們可以很快找到最適合的筆,很快掌握結構,很快畫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總覺得怪怪的... "如果真是這樣,畫畫還有什麼好玩?"

... 

暑假忙著畫畫,也忙著訪視學生實習... 時間在空檔中總是特別珍貴,交錯的經驗互相拉扯,也互相加持,檢驗自己正在做的事,也檢驗自己正在做這件事的感覺。

 

2018_0717  

... 

"技巧"是一個功能性的詞彙,也是一個交換性的認識,必須針對"完成預期"的能力而言...

技巧的"好"或"不好"取決於預設的效果,甚至取決於這個效果的交換價值。西方人用"專業(pro)"稱讚技巧很好的人,意思是"可以靠這個吃飯"。雖然技巧的最高境界未必只為一碗飯或一份工作,但從一般認識經驗來說,技巧的交換目的取代技巧本身卻是一個普遍現象...

然而面對一張空白畫布,我卻越來越難下筆,似乎漸漸失去某種判斷標準,因為,做一件還不知道的東西,如何判斷技巧?... 

總是某種拉扯,在漸漸熟悉的同時,也意味著某種失去... 

 

2018_0804  

... 

繼續摸索,試著把每張畫都當成一個重新開始的遊戲,在熟悉中陌生,在陌生中熟悉...

畫畫如果真有技巧,大概就是耐心吧... 熟悉的耐心,陌生的耐心... 

土法鍊鋼的耐心…

 

2018_0730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替一本小說辦一個展覽,但展出的東西並不是書... 這種事只有三餘書店幹得出來...

 

38696021_1636092019852486_4848434541452328960_o   

...

實習訪視來到三餘,原本以為到書店看看學生即可,誰知大夥都在另一個地方,忙著布置一個純手工打造的科學遊戲展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9580716507787/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3445

... 

小說圍繞記憶中的"物件",物件圍繞記憶中的事件,把事件說成故事,再從故事回到歷史,既不懷舊也不傷感... 簡單說,作者用文字讓我們"經歷一堆有感情的東西"...

策展的概念就是讓觀眾在現場"經歷這堆有感情的東西",並以各種形式呈現(或還原):道具零件、摺紙玩具、攝影黑箱,雜訊影像、黑膠的聲音、動畫裝置、光柵實驗,物理光學成像... 

... 

...

"小說的科學遊戲是一個策展實驗,強調親身體驗,既然如此,我們自己就必須先體驗,因此許多布置的細節,我都要求同事盡量自己完成",他說。... 現場流行一句話:土法煉鋼...

佈展一向是有趣的,這群人的佈展更是有趣:有人割膠片,有人試光柵,有人換投影,有人調燈,有人掛黑布,有人刷油漆,大家都是愛玩的新手... 好一句"土法煉鋼",自己想辦法搞定。

...

"這不是小說的展覽,也不是科學遊戲的展覽..." 離開時,我說。

"這是三餘書店的展覽"... 

"好像劇場裝台"...

...

"下次教你們怎麼用平行尺和三角板,土法煉鋼的必要工具"...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去鹽埕都會去兩家店,一家是舊崛江的煙草鋪,一家是新樂街的咖啡館... 它們共同的特色是老夫老妻:煙草舖是阿公阿嬤,咖啡館是Tom 與 Jin...

七夕夜,聽聽 Dan Fogelberg:Longer (1979)

...

亂逛的目的是發現可以停留的地方,只為被一個畫面或一首歌所吸引... 前年的某一天,因為看到阿公阿嬤在顧店,我買了新的煙草,又因為聽到這首歌,我坐在咖啡館外,抽著新買的煙草... 

今天又買了煙草,又喝了咖啡...

...

"我原本在新崛江做生意,非常辛苦,後來小孩還都成家了,夫妻倆就搬回來這裡..." 

"房子是父親留下來的,他以前在這裡賣日本料理... 我在這長大,碼頭港邊都有記憶..."

"原本都是斜屋頂瓦房,後來颱風吹壞了,才改成鐵皮... 都是老街區,但,就是有感情..."

"有一回,兩個年輕客人用餐,面對面不說話,都在看手機,原來,他們是用手機在聊天..." 

"新的社區會因為遷入者而改變,但老社區不會... 無所謂觀光啦,這裡一直是這個樣子..."

...

我喝著咖啡,看著一群群高高興興路過的年輕遊客,突然覺得,有些東西,真的,不會變...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張不是我畫的,它是一個禮物,來自我的初戀情人,三十多年來一直藏在櫃子裡,有刮痕...

那年,我23歲,她21歲。

 

memories  

畫古典油畫的人越來越少了...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老派...

...

...

除了某種時尚的"懷舊情調",最近有人問我"老派"的愛情...

說不上來:

老派的眼光似乎與時間無關,也與他人無關,只喜歡自己在意的人與事...

老派的人不容易談戀愛,但一旦喜歡上了,就會喜歡很久...

老派的情感是一種把自己拋出的 trust,不只是接受的 believe... 

老派的愛情是給自己的 commitment,不是給對方的 promise...

老派的愛情包含了"疼",毫無保留,甚至不知不覺把命都交了出去...

...

就這樣吧,老派永遠獨立,不趕流行,因為老派的人,從小就很老派...

...

有人說:文青只有假的。有人說:文青只有老的... 兩個都對,但我較喜歡後者。

最近還聽到有人說:"要時髦就學老派..."

...

看來,老派真的回不去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往返台北,訪視學生實習,出門前習慣帶一本書,隨手抓了:"老派約會之必要"(李維菁)...

老派不是議題,而是手段,約會不是目的,而是文字組合的想像...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 

...

自由座車廂異常安靜,我喝著咖啡,隨意翻閱,不時露出會心微笑。伸懶腰,猛一抬頭,驚覺身邊前後左右的(所有)乘客都拿著手機,他們或坐或站,有的玩遊戲有的看視頻,大家自得其樂... 不知為何,突然覺得自己像個罪人,一個老派約會的現行犯,手上這本書就是該死的證物...

很想對法官說:我是老派,但我不是去約會,是去訪視學生的。這本書跟約會無關... 

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深怕被發現,輕輕把書闔起來,放在餐檯上,封面朝下...

...

...

回家煮飯,電視廣告傳來幾個驚悚大字:老派回不去了...

"好啦,知道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剩下的該怎麼辦?" 意外又讀到這句話...

這似乎漸漸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狀態,因為當找到答案的時候,就不需要答案了...

...

友人從國外回來,風塵僕僕,簡短幾句文字,難掩落寞...

... "既然回來了,就好好過日子吧"...

其實我並不知道"過日子"的具體內容,生活是一回事,把生活說出來卻是另一回事,頂多就是"好好打發時間"吧... 

...

這句話來自一部非常棒的電影:里斯本夜車。描寫一個尋找作家的故事... 

里斯本夜車 

...

...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別擔心,因為,一小部分就夠了...

繼續畫吧...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畫的時候,眼睛盯著筆尖,耳朵黏著Youtube,腦子飄到天邊... 突然覺得,其實,遠遠看來,人活一輩子,只是不斷用各種方法打發時間而已...

遠遠飄來羅大佑: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1983)

...

腦袋裡,時間是濾網,過濾記憶邊緣的東西;畫面上,空間也是濾網,過濾遠方的顏色...

...

...

似乎必須承認,生活的本質是無聊的,什麼都沒有,像一張空白濾網...

所謂"文明",只是不同時期的人,用不同時期的方法,打發不同時期的無聊,如此累積而成。他們用自己的時間,在不同年代的濾網上掛了一些東西,創造了歷史,也等著被歷史篩選... 

...

於是,為了打發無聊,不管任何目的,不論是否甘願,大家興高采烈,卯起來過日子: 

沒錢的時候用"賺錢"打發時間,有錢的時候用"花錢"打發時間... 上班族用工作打發時間,下班族用娛樂(或被娛樂)打發時間,當然也有人用"找工作"打發時間... 有人用"混口飯吃"打發時間,有人用"追求理想"打發時間;有人主張"有夢最美",有人強調"夢醒時分",他們都對... 

...

有人喜歡帶頭,有人喜歡追隨,他們都對... 生意人用廣告打發時間,消費者用購買打發時間,還有人用排隊或退貨或客訴打發時間,他們都對... 政客用"呼弄人"打發時間,鄉民用"被呼弄"打發時間... 有人喜歡三千弱水,有人喜歡只取一瓢... 有人用"爭取自由"打發時間,有人用"享受自由"打發時間,也有人用"逃避自由"打發時間,他們也都對... 

有人始終活在未來的期望中,有人始終活在過去的後悔裡,他們都對... 有事的時候用"事情"打發時間,沒事的時候用"找事"或發呆,或想著"自己為什麼沒事"打發時間,他們也都對...

於是,有人寫部落格打發時間,有人看部落格打發時間... 

...

...

伍迪艾倫的台詞:"(什麼宗教都好) 人活著總得信點什麼,否則日子實在太無聊"... 說得真好,但更具體的說法是:"人活著總得做點什麼,否則日子實在太無聊"...  

...

這張CD一直放在櫃子裡,大學時期從卡帶開始,後來換成CD,聽壞了,又買一張,多年前上傳自己的 Youtube 頻道(吳毛毛),現在聽的是六年前打發時間的版本...

... 其實,世上沒什麼不能了解的事,接不接受而已...

 

 

六年前另一篇打發時間的文章:小毛音樂廚房:我所不能瞭解的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學弄了個部落格,開始練習寫作,順便整理生活。起初總是顧慮很多,怕寫不好,怕不會經營,怕沒人看,怕暴露自己太多,怕東怕西... 其實部落格沒什麼好怕的,有感覺就寫多一點,不想寫就放著,主要是讓"思"有個家。套句台詞:你只要一直寫,一直寫,就寫出來了... 

...

網路科技對我這種頑固又自閉的天蠍老頭最大的幫助,一個是Youtube,另一個是部落格:

Youtube 供我探索,Blog 讓我收網;前者像速寫  後者像油畫;前者是逛超市,後者是做羹湯...

...

1. 部落格像一台車。我心中的好車並不是昂貴又無聊的"代步工具",而是能勾起你探險慾望的四輪夥伴,你甚至想特地"為它出門"... 我的意思是:部落格會激發你寫點東西,因此你會開始細細品嘗"感覺",開始重新檢視日常生活的細節,"sharpen your mind"。這是第一個循環。 

2. 文字的魅力來自寫作... 自從開始爬格,我不知不覺開始"文字思考"起來...

3. 文字思考不同於語言思考,不是直接把話"寫"出來而已... 這是一個整體設計... 

4. 感覺固然重要,但光有感覺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敘述":一種文字排列組合的遊戲...

5. 把感覺"敘述"出來並不容易,既要言之有物又要易於閱讀,只好反覆推敲,字字斟酌... 

6. 第二個循環:部落格讓我重新感覺"感覺(這種東西)",為了敘述,我經常在文字中發現新的感覺,因此又回到感覺本身... 我的意思是:感覺可以琢磨文字,文字也可以琢磨感覺...

7. 我經常檢查以前寫的東西,修改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或段落... 某種趣味,或潔癖...

 

2018_0717  

 

整理"我的後台",意外發現自己已經寫了六百多篇,包含近四百首歌,另外還有一百多篇草稿... 偷偷高興的不是這些數字,而是數字背後的六百種心情,如卷軸般記錄這些年的生活感覺...

曾經有人說我"出頭"很多,不知是好是壞,只是有時回看自己,就是一副狼狽的傻逼模樣...

許多人說他們也要寫部落格,我替他們高興... 許多人後來又沒寫,我也替他們高興... 

... 

部落格是自己的家,不必遷就也不必討好,除非你要把家變成交換流量的網紅商店 (那是另一種玩法),否則不用刻意"經營",亂一點也沒關係… 我的意思是:寫出自己的節奏,隨興就好。

...

這裡是個安靜的地方,不即時,不雙向,不在乎"已讀不回",只有慢慢"讓訊息飛一會兒"...

我當然期待讀者,但也只能交給緣分... 希望你們意外路過,然後選擇留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總會忘記,那些沒有意識到"束縛"的人是無法體會自由的,他們在鳥籠裡快樂飛翔,偶爾撞牆但沒關係... 他們自己明明受了傷,卻如刺蝟般保護這個籠子,甚至成為這個籠子的代言人...

每隔一陣子就會想到這首歌:Blowing in The Wind 

...

哲學家盧梭曾說:人生而自由,卻無時不在枷鎖中... "枷鎖"是一個悲天憫人的關懷,也是一個權力壓迫的指控,來自兩個世紀前那個"社會契約"關係下的強權者...

兩百多年過去了,當民主成為普世價值,自由成為流行口號的時候,枷鎖消失了嗎?... 恐怕只是化身為另一個看不到的幕後黑手,用更高明的支配手段,隱藏在不知不覺的生活機制中...

於是,商業機制讓你不斷高高興興掏錢,買了再買;流行機制讓你不斷高高興興認為自己很醜,整了再整;政治機制讓你不斷高高興興選舉,投了再投;教育機制讓你不斷高高興興相信自己不足,補了再補;媒體機制讓你不斷高高興興接受垃圾訊息,罵了再罵,也看了再看...   

...

...

這首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搖滾之父Bob Dylan 的成名曲,當年(1963)以反戰為訴求一炮而紅。不論此人褒貶參半,這首歌詞的確優美... 但我更喜歡這個演唱版本 (Katie Melua)。

這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曾多次在自己的音樂會中吹著口琴翻唱,這段歌詞經常讓我落淚: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人究竟要活多久,才能被允許自由?... 其實,我想,恐怕是自己不(敢)要吧。

... 

叔本華曾說:人經常以為眼睛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老實說,如果真能這樣,還蠻令人羨慕的... 繼續高高興興飛吧...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夜,思緒飄在空中,感覺跑在文字前面,語言中斷... 重新開機,閃過一絲念頭:該去看海了。

... 

深夜的港口有一種"邊緣"情調:海陸的邊緣、子夜的邊緣、秩序的邊緣、尺度的邊緣、一念之間的邊緣、離開或留下的邊緣、思念或遺忘的邊緣... 如同走進一個巨大的超現實攝影棚...

碼頭旁路燈閃爍,熟悉的街道瞬間變成移動場景:海風拂面,每個轉角都有故事。魚腥味撲鼻,每艘船都是道具。情侶三三兩兩,每個人都是演員... 

...

一群摩托車呼嘯而過,大聲小聲。一艘貨輪悄悄出港,無聲無息。他們各自要去不同的地方。

夜班渡輪載著夜班乘客,拾荒老人清洗空罐子,大吊車往返貨櫃之間,涼亭內的壁虎依舊...

... 

...

到了海邊總覺得世界很小,只要一下水就已抵達... 上海並不遠,香港更近,溫哥華是對岸,紐約就在轉角,威尼斯開始與我有關,冰島正向我招手,還有朦朧的馬賽與巴塞隆納...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孩嫁到日本16年,有一天,她在路邊聽到家鄉的旋律,跟著唱... 原來他是家鄉的人...

撇開所有意識型態,聽聽東京街頭的感動:海闊天空

...

畫畫的時候,音樂是陪伴,筆觸隨著節奏起舞,但是聽音樂的時候,沒辦法,音樂就是全部... 

"這人唱得真好",我放下畫筆回到電腦,開大音量,熟悉的旋律戰勝複雜的歷史包袱... 看看介紹,眼角泛淚,拿起沾了灰塵的吉他,遠遠坐在沙發上,聽著,彈著,想著,順便看看這張畫...

...

好一個"故鄉",心的角落,遊子的專利... 一個不在場的證明,永遠身在遠處的地方...

有人留言:"明明我才18歲未離開家,我是台灣人,但我卻哭了,我想這就是我心中的音樂。"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不論畫誰,每一張肖像畫都是藝術家的自畫像,他透過畫布上這些人的眼神、表情與姿態,在現實生活中拼湊自己的臉... 

颱風週往返台北,帶一本最貼近的書,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我透過閱讀,在腦子裡畫畫...

藍圍巾男人一 

lucian-freud_1953585b  

...

同樣是平面上的一張臉,照片藏著過去,繪畫藏著未來;照片凝固當下,肖像凝固一輩子:

照片鎖定按下快門的"決定性瞬間",六十分之一秒的視覺內容,勾起人們想起拍照當時的情景,讓"欣賞照片"帶著一絲回憶,成為某種歷史經驗的再現或對比:"想當年..."、"當時..."

肖像畫並非紀錄瞬間表情,畫的也不是某一特定時刻的臉,因為"畫"與"被畫"都要共同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而畫室裡的情況每天都不一樣... 畫布上呈現一張臉,這張臉並不是回憶的臉,它包含很多表情,但通過藝術家的筆觸讓觀眾感受到的,卻總是那些沒畫出來的東西,一種未來...

...

"我希望我畫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模特... 我不希望作品只是與真人相像,那只是一個複製品... 我希望可以將他們塑造出來..." (佛洛伊德在說到"塑造"時特別加重了語氣)

突然覺得,這張照片裡有三個人,卻又總是同一人...

...

...

自從開始畫臉,一直有一種感覺:"肖像"是一個掛在牆上被禁錮的幽靈,只有在被凝視的時候,才得以釋放... 原來,藝術家總是透過別人的眼睛,看到自己的世界...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幫學生拍片,演過算命仙、法師、捉妖道士、神經病醫生、自殺炸彈客... 感謝他們不嫌棄提供這類角色,還為我準備特殊裝扮。戲份多少無所謂,總是一份邊緣的苦笑...

那天,我滿頭大汗穿上道袍,畫上皺紋老妝,戴上鬍子假髮,對著鏡子問:"認得出是我嗎?"

他們低著頭滑手機,看都不看我一眼,淡淡說:"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本來這個樣子"... 

...

這些角色通常"內建"一種糾結的生命價值,憑空降臨人世,活在社會邊緣,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獨來獨往,悲天憫人又嫉惡如仇... 他們心中有一把潔癖的尺,帶著說不出口的孤獨與熱情,笑看人間百態,狼狽又優雅,智慧又愚蠢,經常用自己的方法對抗那些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 

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劇團演的第一齣戲,"伊底帕斯",那個一輩子跟命運對抗的傻逼...

... 

活到知天命的年紀,不得不承認,當意識到"這個樣子"已成宿命,"本來"這兩個字就代表接受... 原來,對抗宿命也是接受宿命的一部分,也許這就是"本來的樣子"...

曾經有人說我是個充滿衝突的人,經過這些年,我仍願意相信這是一句稱讚的話,畢竟,在"本來的樣子"中,衝突感是一種自覺的能量...  

...

...

伊底帕斯魔咒吧...

我看著鏡中那個白鬍子老頭,許久,彷彿真的看到我自己...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總是出現在照後鏡中,它不懷好意比出中指,以一個否定的方式向人們肯定自己曾經存在... 不知不覺,2018年已經過了一半...

七月初的高雄雷雨交加,聽聽 Alan Parsons:Time (1980)

...

從1/365 到1/12,從1/4 到1/2... 二分之一是個關鍵點,意味已經過了一半,從此進入另一個階段,或開始走下坡。接著就是3/4,5/6,11/12,然後又是新的一年,或,永遠結束...

我經常這樣算日子... 

...

相信只有人類懂得算數,還發明了用數字衡量時間的方法,只是好奇其他動物會如何意識時間,狗狗知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嗎? 喵星人知道生命有盡頭嗎?萬獸之王知道自己會老嗎?...

或許牠們只察覺自己的眼力越來越差,納悶以前追得到的東西,為什麼現在追不到了?... 

 

 

Time, flowing like a river
Time, beckoning me
Who knows when we shall meet again
If ever
But time
Keeps flowing like a river
To the sea

Goodbye my love, Maybe for forever
Goodbye my love, The tide waits for me
Who knows when we shall meet again
If ever
But time
Keeps flowing like a river (on and on)
To the sea, to the sea

Till it's gone forever
Gone forever
Gone forevermore

Goodbye my friends, Maybe for forever
Goodbye my friends, The stars wait for me
Who knows where we shall meet again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張臉比真人大一點,據說畫了七個月。五年後,這張臉的主人把當時"被畫"的日記寫成一本書,名為"藍圍巾男人"... 讀這本書,看這張臉,彷彿可以感覺到當時畫室的電流...

再忙也要畫兩筆,再累也想翻兩頁,某種慰藉... 這本書寫得真好,這張臉,畫得更好...

...

畫家:Lucian Freud 

作者:Martin Gayford 

 

9787558601880    

...

畫了七十張臉,重複的日子在重複的動作中好像多了一些東西。其實,認識一張臉是"這"張臉,把這張臉畫出來是"另"一張臉,畢竟肖像畫的魅力不在臨摹或對比腦海中的認識,而是如何透過素材,在畫面上創造新的認識... 於是我決定不在畫中標識某人,為了某種自由...

我沒被畫過,除學生時期的人體素描課之外,沒有單獨畫過模特... 但,總是一種想像...

...

似乎是某種三角關係的臨界狀態:既要把對象當"人",投以真實的情感關懷與對話,又要把對象當"物",回到畫面理性的美感判斷,還要在這兩者之間參雜自己的介入,自覺地,自我對話,現場揮灑... 如此,人/物、人/己、物/己的動態關係持續互相影響。 

模特是一個"他者"的概念,但並不是一尊他者的雕像,他的"被畫"也是一種"畫",他與畫家之間有一種互相拉扯又互相推擠的張力,有機的碰撞:"看與被看同時發生,我看到他看到我的眼神,他的眼神也告訴我他看到我看到他的表情"...   

突然覺得是一種表演,模特與畫家的關係很像演員與觀眾的關係... 或者更像演員間的互相拋接...

...

...

遇到有默契的模特是過癮的,就算不說話也是某種安靜的信任,書中的關係令人羨慕:

"當畫家為肖像畫收集必要的材料時,模特也在不知不覺中向畫家提供了自己對畫家的觀察... 在'我'的肖像畫完成的時候,我會在腦子裡擁有一幅佛洛伊德的肖像"...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自己是不得已的,因為沒有別人... 正因為沒有別人,畫自己是一種距離,把自己當成"別人"... 正因為把自己當成別人,畫自己比較放心,因為不怕畫醜...

看自己畫自己過去的照片很有趣,不知今夕何夕,只記得某個時候的自己畫了某個時候的自己...

 

DSCF2324.JPG  

去年聖誕節前幾天的自己... (鏡中)

 

2018_0122_15243300  

今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的自己... (鏡中)

 

2018_0325_13523100  

今年三月二十五日畫三年前夏天拍片(晚安晚安)的自己... 

 

2018_0504_09181400  

今年五月四日畫兩年前冬天拍片(借命)的自己... 

 

2018_0522_16113500  

脖子以下是2014年秋天排戲(再見沙特)的自己... 

脖子以上是今年五月二十二日的自己... (鏡中)

 

2018_0530  

今年五月三十日畫二十年前第一次演戲(紅色伊底帕斯)的自己... 

 

2018_0625  

今年六月二十五日畫五年前上課的自己...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演藝術的同學很認真,短短十五分鐘的期末發表弄得有聲有色,在有限的條件下,該有的都有了,甚至演出前還燒香拜拜... 我不喜歡宗教,但我喜歡有信仰的感覺,總覺得,人,只有盡了人事,才有資格說"聽天命"...

...

好久沒想劇場的事了,今天忙一整天,卻很有感覺,這群年輕人讓我感動...

名符其實的自編自導自演,外加自製自銷:自己裝台自己清場,燈光音效俱全,服裝化妝不缺,拍攝預告片,設計文宣品,網路電台訪談,課堂宣傳... 兩個多月的辛苦在今天獲得驗證。當演員stand by,當音樂響起,當觀眾進場的那一刻,我有一種回到劇場的感覺...

 

33869284_10215147667032494_7523900365985546240_o  

...

人事與天命的關係究竟為何?老實說我不知道,甚至骨子裡藏著某種"反抗",總覺得藝術是人的行為表現,而人的"創造"是不應該預設極限的。這是藝術與宗教的結構性矛盾...

雖然如此,每當盡力完成一件事,等待驗收的時候,放空的腦子總會想到"天":一個抽象又朦朧的概念... 某種信任的交託吧,沒有具體內容,甚至還有點嗆聲:"我做完了,祢看著辦"...

...

上帝不是一個拿來發誓的對象,無法擔保什麼也不能替你背書,"佛祖保佑"更不是一句逃避責任的藉口,該做什麼其實自己都知道,搞不定自己的人,才會去搞別人... 也許,我只想跟"祂"說說話,順便報備一下我已盡力,無愧於天...

心中的OS是:"就這樣,我的部分做完了,接下來交給祢"...

剩下的OS是:"如果方便的話,幫幫忙,讓演出順利,如果不方便也沒關係,我再自己搞定..."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神經病老師遇到一個神經病學生",那天映後座談的第一句話。這部電影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只是,有時,"這個世界需要這些神經病"... 幾天過去了,腦中經常浮現這段畫面...

介紹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 2014

...

"大螢幕果然比較好看"... 我坐在最後一排,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這部片情緒十足,如同許多為了理想不畏艱難的勵志電影,所有轉折與設計都再再襯托這個單一情緒,雖嫌單薄,倒非常符合時下以氣氛為主的觀影品味... 看著看著聽著聽著,不知不覺搖頭晃腦起來,心想:"這就是大螢幕的魅力"。

撇開有點芭樂的劇情,原本不知該說什麼的講評卻說了十幾分鐘,想起年輕時在美國的求學經驗:那樣的城市,那樣的學校,那樣的老師與學生... 那樣的曾經...

片中,神經病老師說了一句經典:"You are here for a reason." 

...

這部片的精彩之處不是劇情,而是攝影與剪接,尤其鼓的收音更是一流... 的確有震撼的效果。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件六

世界越來越急,也越來越吵...

六月的行事曆很急:拍片,開會,審查,結案,聚餐,影展講評,畢業典禮,期末發表,招生... 

六月的新聞很吵:珍珠奶茶該怎麼喝,川金會搞什麼,誰的民調高,誰又該挺誰,誰又踢進球... 

...

六月的周末終於下雨了...  

沾了水的世界行動比較緩慢,好像拖著某種黏稠物,少了彩度,多了阻力...

路上人車變少了,多出下水道的急流聲與蛙鳴,具體而清楚... 我趁著大雨洗陽台洗紗窗。

...

不知為何,總覺得狼狽的世界有一種美,一種"背後"的美... 如同我總是把畫面弄得髒髒的。

"背後的美"讓事情發生在不順的地方... 如同身上總要有一處小疼痛才能感覺身體的存在。 

哲學家孟德斯鳩曾說:"人在苦難中,比較像人"... 好賤,聽了真舒服。 

...

六月的雨是一種恩賜,也是一種儀式,久旱逢甘霖的甦醒... 

於是,一如所有的下雨天,我迫不及待出門,淋淋雨...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件五

曾經有一段日子,黃昏令我焦慮...

下午五點到七點,晝夜交界處。時間迎面而來,打在沒有雨刷的擋風玻璃上,擋住視線。"我"戰勝了"我們",孤單而赤裸... 該做什麼而沒做什麼。無法填補的空缺。鬼魅降臨的不安。

為了克服這個焦慮,我每天傍晚都會刻意坐在窗前,盯著路上行人與下班車潮,盯著遠方的平交道與紅綠燈,或更遠的柴山... 我專注呼吸,看著光線分分秒秒變化,聽著黃昏的垃圾車由遠而近,再由近而遠。經常,就這樣,從夕陽西下坐到華燈初上,從萬家燈火坐到夜闌人靜...

...

我想是遠方吧,目光所及的遠方,竭盡所能的遠方,一個人的遠方... 比遠方更遠的遠方... 

...

我是下午五點五十五分出生的,焦慮的正中心,好像颱風眼,某種刻意多出來的空缺...

也許,遠方的空缺只能在遠方才能填補。

 

 

今晚又坐在窗前,路上行人依舊,下班車潮依舊,平交道與紅綠燈依舊,柴山依舊...

夕陽西下依舊。華燈初上依舊。萬家燈火依舊。夜闌人靜... 依舊...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