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很累了,卻捨不得睡,坐在書桌前發呆,靜靜享受時間流逝,一下下也好...

休息的儀式,把自己交給自己的時間,聽聽舒伯特/夜曲 (Serenade)

...

總覺得時間要認真被當成是"自己的",才是時間,否則只是送給別人的禮物。這是孤僻的代價,也是獨處的特權... 現代人生活忙碌,呼朋引伴者/交際應酬者/不甘寂寞者/憂國憂民者/強顏歡笑者,角色的穿戴讓人際關係疲於奔命,日常瑣事把時間切成碎片,"自己的時間"支離破碎,得來不易...

於是,再忙也要彈兩下,再累也要畫兩筆,再睏也要寫兩句...

...

"自己的時間"是一種自覺,也是一種召喚:召喚時間,也召喚自己:"做自己的事",兩者互為因果,互相成就也互相消耗,畢竟時間總是 (也只能是) 自己的... 人消磨時間 (或被時間消磨) 的方式決定了人的生活,也決定自己是誰。忙裡偷閒的"閒"其實是另一種忙,快樂的忙,卻為自己帶來重新掌握時間的樂趣,彷彿風險對沖,分散掉時間無謂流逝所帶來的不安與不捨。  

有人說這叫"報復性休息",我無所謂,只覺得真正的休息是一種獨處儀式,安安靜靜享受一個人無所事事的自由,好像要把平時被瑣事浪費的時間拼湊回來,自己重新浪費一次...

...

這首是舒伯特著名的的鋼琴夜曲改編,新舊交替,高低穿插,兩位高手互相推崇,或互相較勁... 管他的,我擦擦桌子,清清菸斗,洗洗畫筆,彈彈吉他...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Chris,

Reyné 發訊息給我,說你三十歲生日快到了,邀請一些好友寫信給你敘敘舊。恭喜你找到一個細心又貼心的妻子,也恭喜你三十歲。

...

543012_424291117582247_100000040885807_1656081_1807202165_n

 

我們認識很久了,最初的印象當然是豆皮音樂會,那年你二十,我五十,我們都在做一些"可能"有趣,但還不太確定的事...    那天你第一次上台,大家都很緊張,但回想起來,真正有趣的並不是活動本身,而是一群人認真嘗試的勇氣,因為時間繼續,所有事後的"成就"會過去,所有事前的"害怕"也會過去。

正如音樂會的標題 Blowing in the Wind,這些年我們在飄泊中有了各自的體會:你從畢業到工作、從迷惘到落實、從單身到結婚,我們的對話從音樂到文字、從愛情/哲學聊到親情/家庭;我則從教職退休、從以往被學校的鳥事追著跑,到現在必須自己找些鳥事做()...   事實是,大家都在練習與未知打交道...    

我慢慢相信生命永遠是新的,沒有範本,沒有前例,沒有先知也不可複製,大家都是生手,只能讓自己保持一種自覺的"能動"狀態,見招拆招,因為時間繼續,"可能性"永遠比"確定性"值得期待。

 

543845_473268102731366_428413575_n

...

恭喜你三十歲了,這是讓人羨慕又忌妒的年紀。很高興在教職生涯遇到你,彷彿一面鏡子,照出我()的過去,也照出我()的未來...    畢竟時間繼續。共勉之。

 

小毛

2021.12.18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畫至今進入第五年,沒想到當初為了轉移情傷所打發的時間,如今竟成為生活主軸。書房瀰漫油彩味,畫架上始終放著半張臉,來勢洶洶的招喚不是為了趕快畫完一張畫,而是慢慢享受一種狀態... 

那天我帶著吉他和幾張畫到阿布的民宿家,眷村改建的房子古意十足,閒聊之間,突然有一種擺攤作藝的感覺,想到"手藝人"三個字...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也許是當"作品"這個概念出現,或進入市場的時候),"手藝人"被稱為"藝術家"...

這個改變是現代知識分類的產物(或尊稱),卻帶來一種隔閡,阻斷了親身經歷的體驗,畢竟從做者(doer)本身來說,就只是老老實實做一件事... 有時,頭銜的改變會讓"人"與"自己"分開,也會讓自己與世界分開。

 

271249861_403125274940008_1663918216148062090_n.jpg   270996211_1134959417248225_1540225121211742987_n.jpg

...

"手藝人"的美不屬於職業範疇,而是一種物我合一的狀態 (用我的話說叫"體現")... 匠人般的專注與自在,收放之間游刃有餘,拿起畫筆信手捻來,手握吉他隨意撥弄,世界在彈指間不斷擴大,既要精準拿捏,又要隨機應變,既要熟能生巧,又要超越熟能生巧... 

手藝人帶著這樣的手藝(craftsmanship)行走江湖,賠的是孤單,賺的是自由...

孤獨的自由毋需多言,求其放心而已,只好帶著不安與懷疑繼續摸索,匍匐前進,忽遠忽近,一下感覺好像抓到了什麼,一下又消失,一下感覺好像習慣了什麼,一下又自覺要拋棄這種習慣...

於是,從畫一個人到畫一張畫,從看一張畫到讀一張畫,從純粹的視覺活動到肢體伸展/呼吸甚至心跳,從看到顏色到看到時間,從越畫越快到越畫越慢,從越畫越慢到越畫越快... 喜怒哀樂/箇中巧妙/冷暖自知... 我慢慢理解"習作"的意思,因為一張畫不僅永遠畫不完,甚至所有的成品都是為了"下一張"而準備...

...

生活中多了這件事是個意外,卻意外多了一份安靜的幸福。

畫畫是幸福的手藝,畫畫的人是幸福的"手藝人"...

 

2022_0106.JPG

2022 第一張,祝大家新年快樂。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奏緩慢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底,快慢之間,不知不覺又想到這首歌...

歲末寒冬的夜晚,聽聽王菲:紅豆 (1998)

...

今年發生很多事,有些是預期中的,有些是意外;有些早已習慣,有些還在習慣的路上;有些拿起來了,有些放下了;有些永遠鎖在記憶深處,有些... 電視傳來今年的重大新聞回顧,除了疫情持續,驚覺:"對喔,差點忘了今年還有奧運會,而且還曾缺水限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總是出現在後照鏡中,以記憶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但記憶卻總是被高估,選擇記得與選擇遺忘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甚至不知是誰選擇了誰... 我慢慢明白世界不是由道理所構成,沒有範本,沒有前例,無關好壞對錯,有的,只是無數個不知不覺的選擇,那些"決定性的瞬間"...

...

古人說:紅豆生南國... 此物最相思...

不知不覺是誰想起了誰,不知不覺又是誰忘了誰...

 

 

作詞:林夕  作曲:柳重言

還沒好好的感受 雪花綻放的氣候
我們一起顫抖 會更明白 甚麼是溫柔
還沒跟你牽著手 走過荒蕪的沙丘
可能從此以後 學會珍惜 天長和地久

有時候 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 都有時候
沒有甚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 看細水長流

還沒為你把紅豆 熬成纏綿的傷口
然後一起分享 會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
還沒好好的感受 醒著親吻的溫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 孤獨的自由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多年前,大學同學親手刻了一枚圖章送我,保存到現在。斑駁的痕跡見證歲月,彷彿人生寫照... 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刻在一塊石頭上,一起變老,很奇妙...

...

已經記不得"現代生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如同不記得自己何時開始習慣用手機看照片、習慣用Email寫信,習慣用Google查資料、用Youtube聽音樂... 卡謬說現代生活的責任是培養習慣,果真如此,記憶就是一段培養習慣的歷史,但我卻只記得自己曾經信誓旦旦揚言抵制這些玩意兒... 

夜深人靜,拿起圖章,洗刷乾淨,仔細端詳,眼前飄過三十多年前的大學生活,還有那段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的"手工歲月"...

...

三十多年前建築系的"標配"是一張自製圖桌、幾個文鎮、平行尺與比例尺、三角板和針筆、尺規、膠帶... 牆上貼著草圖或模型,角落掛一個自製吊燈,底下放一個竹簍子圖桶,裡面裝著一綑綑自以為是的"作品"。旁邊有個架子,上有模型材料、各式紙板、各式美工刀與南寶樹指。抽屜裡有幾捲底片,還有一個捲尺...

三十多年前的戀愛標配是一疊信封信紙、剪刀糨糊、一卷郵票,還有一個打長途電話放零錢的鐵罐。

三十多年前的娛樂標配是一把吉他、幾本歌本、一盒麻將、一套自己組裝/焊接/通電並放在木箱裡的音響、一個卡帶隨身聽,偶而還有佈置舞會的彩帶和氣球... 我喜歡打撞球,他喜歡刻圖章...

 

265221395_438478307815983_454020570162536787_n.jpg     265384426_207461978138531_277130452240408522_n.jpg

265771179_570956963947026_8085560495235361473_n.jpg

...

感謝這段友誼,慶幸我們活過那段科技不太發達的"手工年代":手工的學習,手工的愛情,手工的娛樂... 還有那些手工的記憶:手工的工具、手工的燈具,手工的家具,手工的玩具... 手工的生活道具...

...

總覺得圖章是個有生命的東西,既是一個物件,又是一個人...

文字讓人有了名字,圖章則讓名字有了家... 把自己拿在手上,不知是誰住進了誰,也不知是誰還記得誰。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群人湊在一起,有人稱為幫派,有人稱為政黨,我們則叫它劇團"... 這是二十年前成立劇團的"宣言"...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群人還在,各有各的事業,只是多了白頭髮... 二十年之後再聚,我們還是叫它劇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angnaide/posts/4845200678832690?comment_id=4845593648793393&reply_comment_id=4845622075457217&notif_id=1636267176318957&notif_t=mentions_comment&ref=notif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09332411424877&set=a.1221958606698

...

在那個沒有臉書的年代,已經記不得這群人是怎麼湊在一起的:

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路上撿到的觀眾?慕名前來者?生命困惑者?游手好閒者?戲劇愛好者?教育使命者?... 隔壁的藝術家?中途之家褓姆?社會適應不良者?翹家者?自殺未遂者?不管是真是假的文青?不管是真是假的憤青?... 諮商師?算命仙?畫畫的?玩股票的?搞建築的?種花的?賣菜的?跳舞的?做自助餐的...

年輕就得任性與狼狽... 年輕的狼狽是認真的代價,年輕的任性理直氣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嘶聲吶喊,遍體麟傷,灰頭土臉,好像都對,又好像都不太對,好像都有了,又好像都缺一角...

也許這就是"劇團"的力量,把生命的缺角補起來... 感謝這群人。

 

252363529_10209332411464878_313439225924595298_n.jpg

252967442_4845168022169289_1147347819272447478_n.jpg

251405399_4845173675502057_6382914812369497974_n.jpg

252133016_4845171828835575_8999525177781360742_n.jpg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好像一列火車,而且還是區間車,停靠不同小站,遇到不同的人"... 區間車有一個遙遠的終站,卻通常不是目的地。人海茫茫,有一種"緣"擦身而過,有一種"緣"陪你坐一會兒,有一種"緣"跟你一起下車...

聽聽三毛的初戀,齊豫:七點鐘 (1985)

...

在那個還不知道 wifi 是什麼的年代,電話(這個用具)是用轉盤撥號的,而且必須用一根電線連在牆上,不僅沒有電腦或手機,也沒有 key in 這個動作,靠的是一枝手寫的破鋼筆,頂多再加上信封信紙和郵票...

在那個訊息得來不易的年代,"等待"意味著"珍惜"...

...

在那個沒有高鐵的年代,大部分的火車都是區間車,不僅搖搖擺擺每站都停,連車窗都是可以打開的... 

在那個沒有捷運的年代,從台北到淡水是要搭平面火車的,必須走過天橋到最外面那個月台。這是一件大事... 我的初戀搭過這班車,印象中,三毛的初戀也搭過。

在那個搭火車的年代,約會是會提早的,彷彿就連準時都會深怕錯過什麼...

 

 

作詞:三毛    作曲:李宗盛

今生就是那麼的開始的 走過操場的青草地
走到你的面前 不能說一句話
拿起鋼筆 在你的掌心寫下七個數字
點一個頭 然後 狂奔而去

守住電話 就守住度日如年的狂盼
鈴聲響的時候 自己的聲音 那麼急迫
是我是我是我..... 是我是我是我.....

七點鐘 你說七點鐘
好好好 我一定早點到
啊... 明明站在你的面前
還是害怕這是一場夢

是真是幻是夢..... 是真是幻是夢.....
車廂裡面對面坐著你的眼底
一個驚慌少女的倒影
火車一直往前去呀 我不願意下車
不管它要帶我到什麼地方
我的車站 在你身旁
就在你的身旁..... 是我在你的身旁....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把家裡兩件重要的東西送人:收藏已久的鋼琴送給系上,Beatles 的木板海報送給 Abbey Road (艾比路) 唱片行餐廳... 毫無猶豫沒有婉惜,總覺得它們不是"我的"財產,好東西應該放在更適合的地方,彷彿嫁女兒的心情,幫她們找個好歸宿...

 

243537202_1051120485633070_8220761149378315194_n.jpg  242918836_3831547636877439_445477440269469792_n.jpg

 

鋼琴是妹妹的遺物,她是文藻校友,八年前在美國過世。這台琴是她的最愛,也跟了我好多年,一直放在家中重要的位置,為了某種情感,但我並不常彈,總覺得放在家裡,浪費了...

感謝系上為她準備一塊地毯,上面還放了花,放在系辦門口走廊... 最好能讓琴蓋經常打開,座椅經常拉出,讓經過同學隨便玩玩,也讓原本窒息的八樓多一些清脆的聲音...

打算做一個牌子:"吳懷芝 / 吳懷宣 到此一遊"... 

...

...

242718365_222541109910493_5554293458599487631_n.jpg

242990999_291141085807650_6339417736695715222_n.jpg

 

Beatles 的木海報來自十多年前的舊貨攤,雖然很喜歡,但就算放在家裡最明顯的位置,也浪費了...

Abbey Road 是 Beatles 最後一張專輯(1969)的名字,之後,他們各自紛飛各顯神通,留下傳奇的短暫歷史... Abbey Road 也是高雄一間餐廳的名字 (艾比路唱片行),老闆 James 是 Beatles 樂迷,以收藏黑膠唱片著稱,初次見面相談甚歡,一見如故...

感謝 James 特地為此挪動擺設,總覺得,這張近兩公尺的海報放在藍色牆上,特別適合...

...

...

掰掰囉,我的兩件寶貝,希望你們喜歡你們的新家,我會常去看你們的...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受邀參加一場線上演講,題目是"一粒沙看世界",說的是藝術/創意與思考。不出所料,這類議題最終都會導向教育,不少家長留言:"我的小孩沒信心,怎麼辦?"...

其實我也不知怎麼辦,只覺得小孩沒信心一定是大人的問題,因為信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長出來的... 信心是個(被)植入的概念,來自與他人比較,但真正的問題並非比較輸贏,而是我們的教育窄化了比較的內容,又放大了輸贏的效應...

...

所謂"大人"當然未必是指家長,還有許多其他"共犯"... 菁英教育的特色是"擇優錄取",因此菁英教育是個環環相扣的"競爭/配合"結構,大家都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點,因為大家都說"好還要更好"。這個結構如漩渦般擴大,進而成為"教育產業鏈",孰不見在台灣,只要有人"賣"參考書,就會有人"買"參考書;只要有人"開"補習班,就會有人"去"補習班;只要有人迷信排名,就會有學校想盡辦法讓自己"被"排名...

說穿了就為了"怕輸"...

於是從托兒所到研究所,台灣每個有小孩的家庭平均要花約二十年的時間與"教育"(這檔事)打交道:各類考試,各類補習,各類評比,各類入學方式,各類補救措施... 搞得台灣所有"夏天"都變成了"暑假"...

但細問這些孩子,二十年的教育究竟讓他們獲得什麼?... 人生志業?混口飯吃的伎倆?... 也許都沒有。

大費周章二十年,但相信對大多學生而言,學習的經驗是迷惘的,甚至是挫敗的... 事實是,我們的教育讓大家只知道為了"怕輸"而唸書,卻不知到底贏了什麼。

...

241400596_588606852186428_7139098685203424791_n.jpg

 

那天,我以"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開場,回顧我從小到大的學習體驗,那是一段矇懂/愚笨/自責/內疚的成長史,以及由於功課不好所觸發的孤單/疏離/獨處... 之後,我提出"感覺"這個很普通的詞,因為,"感覺"(這件事)教會我很多事。"感覺"教我如何自學/自處,教我如何在一個距離之外面對世界,甚至活到現在... 然後,我由"感覺"聊到"自覺",那是一種"我"的主體建構。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我"在面對書本,我必須對所學到的知識有"我的"看法與想像。

PPT上我寫下:"感覺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感覺創造了我與世界的關係"...

"感覺"無法考核,無法評量,無從比較,沒有輸贏... "感覺"只有不同,但都很珍貴,值得細細發覺。

...

也許該問家長的是:你到底希望(或害怕)自己的小孩跟別人一樣,還是跟別人不一樣?

或者: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小孩跟別人一樣,你有勇氣接受(甚至培養)她/他跟別人不一樣嗎?

但嚴格說來,家長並沒有權力做這樣的希望,因為小孩終究是獨立個體。有人會說"小孩尚未定性,大人要盯著才不會走歪",以愛為名言之有理,但這就是當今教育的"結構困境",也是當今家長"特別辛苦"之處:等待/陪伴與承擔... 另外,家長的辛苦也在必須自我成長,因為時代不斷向前,孰正孰歪孰好孰壞...?

簡單說,菁英教育(結構)培養出"沒信心"的學生,因為它巧立名目,剝奪了孩子"自我開發"的主體性...

...

也許不該這麼說,幸好我小時候太笨了,笨到不知"信心"為何... 幸好我媽也不太聰明,想不出更積極有力的"補救措施"讓我不要輸在起跑點,但或許也是自知沒用,傻兒子學不會也沒辦法...

也許我現在也很笨,因為活到這把年紀還是不知"信心"為何。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20995426 (有信心與沒信心)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109959251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畢業多年的學生來看我,帶來久違的星巴克卡布和檸檬派,師徒相見甚歡,聊聊現況與感覺...

最後我們聊到"生活的內容",我說有些人活著是為了"要做一些事" (他們甚至為此而活),但有些人好像沒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好把生活的重點放在"準備生活"上...

...

這些人非常忙碌,喜歡到處打抱不平,但其實是一種恐懼的焦慮... 他們需要靠"外界"給予存在感。

他們看起來事事關心,但大多只會選擇做對自己有利的事,而非自認為"對"的事... 他們很敏感,非常在意自己的權益受損,特別關注對自己不公平的事,還會花很多時間爭取補償以"彰顯正義"... 他們不喜歡現況(如權威),卻不知不覺成為現況的鞏固者,一心追求任何形式的排名... 他們想得很遠,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精心規劃人生每一步,聽從專家建議選擇最賺錢的科系,卻忘了自己喜歡什麼...

他們其實很用功,擅長裝備自己,花很多時間參加各類研習,不讓自己輸在任何起跑點... 他們很會考試,滿手證書/證照/獎狀 (也許是被要求的),積極進取企圖心強,隨時讓自己處於一種"蓄勢待發"的備戰狀態,卻始終停在原地... 他們聰明絕頂口齒伶俐,被訓練成會說很多國話,卻經常語言乏味,不知要聊什麼... 

...

他們漸漸發現這樣的"工具人生"其實缺乏內容,於是有人提出"素養"的議題,並列為考試課綱...

...

他們這樣活了大半輩子,終於在某個年紀突然覺醒,開始關注"生命素養",但他們的"生命素養"僅限宗教或哲學或醫學或靈性之類的範疇,甚至進入禪宗或玄學的領域,於是又花很多時間打坐,他們稱為"修行"... 不僅如此,他們還花很多時間"養生",花很多時間關注健康食品與長壽之道...

他們花很多時間研究如何讓自己活久一點... 他們把生命當成一個"對象",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並照顧"它"... 他們很在意自己過得好不好,但總覺得,他們口中的"活在當下"或"生活品質"好像永遠是別人的未來式...

總之,用我的話說,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生活",彷彿要等到"太平盛世/萬事俱備"才開始過日子...

但奇怪的是,當"萬事"漸漸"具備"的時候,他們好像又沒有真正要做的事,只好又回過頭,繼續花很多時間 (也許是"剩下"的時間,簡稱餘生),繼續研究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

...

...

"我把「生活」與「準備生活」分開來看,會不會太嚴格了?"... 我點起菸斗,斜眼問他。

他想了一下,也點起菸斗,點點頭... 我大笑...

...

這顯然是一個現代工具理性概念下的"古典"論調,既偏執又無趣,缺乏"方法即內容"的趣味彈性,一點也不後現代,畢竟"準備生活"也是一種生活,"沒有觀點"也是一種觀點,"無所事事"也是一件事,而且這些從小到大的"準備"都是現代生活必要的... 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內容(本身),並沒有不好...

"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我們同時又抽了一口,煙圈渺渺上升,瀰漫師徒二人頭頂。

"也許我想說的是生命的自覺吧... 每個人活法不同,各自承擔囉..."

...

240428774_10217568519238540_2704569180651635619_n.jpg

 

"生活需要內容嗎?"... 我不知道,但生命不是做大餐,不須等到配料齊全了才起鍋。吃飽是為了開工。

"生活到底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但沙特說的好:生活是一回事,把生活說出來卻是另一回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建築三十多年,搬過許多次家,做過許多種事,用過許多種工具,也丟過許多東西,但不知是有心或無意,今天突然意識到,桌上的筆筒裡始終放著一把比例尺... 

這個意識有點好笑,想到電影"重慶森林"裡王菲在梁朝偉家的鏡子上黏了一張照片,不同的是這把尺我認識,它來自我的大學時代,而且一定是我自己放在筆筒裡的,意外的問題是:"我為什麼一直留著它?"

...

15公分的短尺有些泛黃,但刻度依舊精確,紅藍黑的凹槽線條清析,拿在手上比畫兩下,銳利又熟悉。100與600那面有小磨損,200與300那面有兩處缺角... "大概是因為1/100與1/200是最常用的建築設計比例,翻來翻去最容易敲到吧",我不知在向誰解釋... 

"上次用它應該是1987年東海的畢業設計吧?"... 我努力回想。

...

一種老朋友的幽默。這傢伙陪我度過建築系的日子,陪我畢業後四處漂盪,陪我出國回國,甚至陪我離開建築... 陪我彈吉他,陪我做唱片,陪我玩劇場,陪我教書,陪我畫畫,陪我寫部落格,陪我退休...

環顧四週,驚訝發現這把尺竟比我的 YAMAHA 吉他還老,應該是家中陪我最久的東西了,但吉他還在彈,這把尺三十多年來一直沒用過,以後也不太可能會用到... "但我為什麼一直留著它?"...

 

DSC_1532.JPG      DSC_1530.JPG

...

我拿著這把尺在手上轉來轉去,用不同比例量量我的菸斗,想起從前還有一支短短胖胖的模型用比例尺... 我沉靜在這個好笑的"意識"中,不是懷舊,也不帶任何遺憾或感傷,只是靜靜感覺這個"意識"...

想起那把四十年的 YAMAHA 。雖然後來也陸續買了不少吉他,但手感與彈奏的把握就是不如舊琴順手...  彷彿某種召喚(Re-call),從記憶深處召回身體原初的知覺與信任...

...

熟悉的工具給人一種存在的"儀式感",那是旁人無法剝奪(通常也無法理解)的自在與尊嚴,一條屬於自己與世界的私密通道,如同匠師手中的刻刀、裁縫手中的針線,也如同房間裡油畫顏料的味道...

"靜靜放著就好了,哪怕什麼事都不做"... 

也許在我的"潛意識"中,這把比例尺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就能讓我安心...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傍晚下了一場雨,悶熱的空氣摻著涼意,帶來秋天的味道...

雨中散步有一種城市邊緣的感覺。走著走著,手機傳來訊息,有人在我的 youtube 頻道留言,點開,意外聽到這首歌,突然時空交錯,眼前出現安和路那間小小的錄音室,想起我的老闆張弘毅老師...

慶幸自己活過那個年代,那些被稱為"作品"的東西必須是孤獨的,如同這個人,或這首歌...

...

...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92188729?fbclid=IwAR1BAhg2Toya_n3hwCLBYj5hz8uF53FlNZH3n_A_wqx_6qDEf22G47rltjo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至今已過一個月,日子在感覺與適應中渡過。當意識到"時間是自己的"的時候,時間就特別珍貴,原本聽說可以閒閒沒事幹的日子,卻有一種忙不過來的感覺... 最近又開始彈吉他,打算把這輩子從小到大唱過的歌都好好再練一遍,算是對時間的敬意、對音樂的敬意,也是對吉他的敬意...

...

開始彈吉他是個意外。小學五年級家中來了一個從未謀面的香港"表哥" (後來才知是古惑仔來台灣跑路的),帶了一把吉他,從此開啟我對這個樂器的著迷。後來表哥回去了,老爸怕我無聊,特地在聖誕節送我一把三百塊的尼龍弦吉他。這把吉他一直彈到大學畢業... 回想起來,這應該是這輩子最重要的禮物。

...

70年代台灣吹起民歌風潮,吉他成為顯學,幾乎每個人都會彈上幾首,我也順著一路彈進國中... 高中住校,慘淡的歲月不記得學了什麼,倒是吉他社成了生活重點,還自創一些莫名其妙的招式唬人... 大學重考/補習班/轉校/轉系的日子也不記得學了什麼,直到進入東海建築系才開始有自己的"窩",吉他放在宿舍牆角,安心混在一堆建築圖紙與模型材料中...

大三在火鍋店打工,存了半年的錢買了生平第一把鋼弦吉他,YAMAHA FG375SII,從此陪我浪跡天涯至今。這把四十歲的吉他曾放在建築師事務所/室內設計公司/滾石唱片/錄音室,也陪我去過芝加哥與紐約,待過台中/南投/彰化/雲林/高雄,也陪我待過許多學校的研究室...

...

說來好笑,彈了一輩子吉他,卻從來沒"學過"吉他,甚至不會看譜,更好笑的是,我好像也不在意...

我喜歡彈吉他的"感覺"勝過彈一首"曲子",尤其是改編的過程,那是一種透過手指撥動的壓力與張力平衡:音樂在指尖說故事,如同每個和弦都有自己的個性與適時搭配的台詞...

由於是自學,我好像很難真正"教"別人彈吉他,經常有一種不知該怎麼說歉疚感...

深夜在家唱歌原本就是憋著,深怕吵了鄰居,而我的破菸嗓更是悲劇中的悲劇,加上錄音器材有點複雜,還要混音剪接,經常搞得手忙腳亂。朋友說我是自娛娛人,也許只能說"自娛",有沒有"娛人"就不知道了,甚至覺得吉他才是主角,唱只是在幫吉他伴奏。

...

據說彈吉他可以刺激末梢神經,聽起來不錯,只是最近末稍神經又開始長繭了... 原本列了一份"歷史歌單",打算好好填補退休後的日子,後來發現曲子實在太多了,乾脆依心情,想到哪首就唱哪首...

好像畫畫一樣,這又是個可以玩很久的新玩具,令人興奮的 project...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去Ikea買一小塊布地毯,打算餔在浴室門口。回家搭電梯遇到鄰居,他好心告訴我平織地毯會滑,要放止滑墊,還跟我說了許多裝修技巧... 我們在電梯裡聊一會,關於買家具的心得,離開時他有些感慨,或有點自言自語說:其實這些都是消耗品...

...

退休的日子節奏緩慢,安心走路/閱讀/思考/畫畫/彈吉他,最常做的是整理家務,替換更新,修修補補...

...

當時間變成"意識中的一件事"的時候,知覺就放大了,身邊事物開始清晰,與生活最貼近的東西一一浮現:櫥櫃的螺絲鬆了,門好像關不太緊;書架的貼皮有點剝落,拿書的時候會刮到;冰箱的雜音好像變大了,牆上的開關有點接觸不良;燈罩氧化了會積灰塵,怪不得光線越來越暗;浴室門口的腳墊其實很醜... 

家務瑣事如麻,這陣子總是在修補/替換/更新,以及好用/能用/堪用之間猶豫著,連自己都覺得好笑。

儘管猶豫,卻慢慢領悟,其實"舊"是一個整體現象,甚至只是一個概念,因為就算門片是新的,五金會舊;就算五金如新,螺絲會舊、貼皮會舊、膠水會舊;就算燈泡如新,電線會舊,如同書架會舊、沙發會舊、腳踏墊會舊,瓦斯爐會舊,門櫃會舊,牆壁會舊,地板會舊,房間會舊... 其實整間房子都會變舊...

...

細數這些慢慢變舊的東西,想到鄰居說的"消耗品"... 

事實上,當時間變成"意識中的一件事"的時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的"新",因為我們總是在時間中"創造"舊的東西,也在時間中感嘆時間的流逝... 如果自覺是一種"接受(自己存在)"的現象,也許第一步就是接受自己會變舊,因為時間會舊,想像中的關係會舊,年輕時的喜好會舊,美好的記憶會舊,如同必須接受老爸的聽力會變舊,接受老媽的脊椎也會變舊... 最後甚至接受連這種"接受"也會變舊。

世上沒有"本該如此"或"回到從前"的東西,六十歲的眼睛不會(也不該幻想)擁有二十歲的視野,因為知覺系統會變舊,對光線或顏色的敏銳度會變舊,認識的解讀會變舊,喜歡看的東西也會變舊... 儘管不願接受,終究必須承認,在時間中,所有想法與感覺都會變舊... 

於是,不論是考慮修補/替換/更新,不論是選擇好用的/能用的/堪用的,我必須永遠學會與"舊-ing"共存,這些不是生活的"消耗品"。這些就是"生活"。

...

"消耗品"在官方(能報帳)的會計項目中被稱為"耗材",意思是為完成某件事所消耗的東西 (最常見的是紙張與碳粉夾,可惜不包括食物),這當然是主客對立的二元認識說法,但細想,所謂"成就感"也只是一個記憶的消耗品,畢竟時間繼續,人無法回到從前,無法真正緬懷歷史,因為記憶中的"從前"也會變舊...

仔細想想,當時間變成"意識中的一件事"的時候,人生中的所有過往與遭遇好像沒有一件"不是"消耗品... 也許應該這麼說,生命本身就是個完成"自我消耗"的耗材,只是不知該向誰報帳...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與她男友在情人節搬家,搬完後兩人一起去超市採買,回家的路上突然天降大雨,兩人淋成落湯雞,她對他說:"我覺得兩個人一起淋雨比吃情人節大餐還開心"... 這是我聽過最棒的情人節禮物...

送小倆口一首歌,Eric Clapton:Wonderful Tonight

...

今年的七夕在疫情與大雨中渡過,雖然商家努力營造浪漫的消費氣氛,卻藏不住苦中作樂的過節情調:小倆口戴著口罩手牽手,一起逛空蕩蕩的遊樂園;小倆口在大雨滂沱的雨傘下含情脈脈,只能用眼睛接吻;小倆口在餐廳隔著壓克力板,各自吃著各自的大餐;小倆口明明是一起的,卻要各自掃描 QR code...

既浪漫又狼狽,既靠近又疏離... 疫情加上大雨,今年的情人節有一種亂世佳人的感覺。

...

但仔細想想,正是這種狼狽讓浪漫的事更"浪漫",正是這種疏離讓想靠近的人更"靠近"... 這些畫面雖然狼狽,卻讓人心疼與感動,因為再大的妨礙也阻擋不了小倆口努力成為彼此的一部分...

多令人羨慕的感覺... 情人間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我們",雖然淋成落湯雞的兩人都戴著口罩,但照片中的眼神卻訴說出喜悅與堅定:Yes, you look wonderful tonight.

 

 

It's late in the evening; she's wondering what clothes to wear.
She'll put on her make-up and brushes her long blonde hair.
And then she asks me, "Do I look all right?"
And I say, "Yes, you look wonderful tonight."

We go to a party and everyone turns to see
This beautiful lady that's walking around with me.
And then she asks me, "Do you feel all right?"
And I say, "Yes, I feel wonderful tonight."

I feel wonderful because I see
The love light in your eyes.
And the wonder of it all
Is that you just don't realize how much I love you.

It's time to go home now and I've got an aching head,
So I give her the car keys and she helps me to bed.
And then I tell her, as I turn out the light,
I say, "My darling, you were wonderful tonight.
Oh my darling, you were wonderful tonight."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下的奧林匹克不只是運動比賽,更像某種甦醒,讓人感覺到日子還在... 一個人的武林其實不只在球場,也在螢幕前,感謝日本排除萬難,沒有觀眾的競技現場,少了喧嘩,卻多了一份冷靜的感動...

...

真沒想到,疫情已經陪伴我們快兩年了...

這兩年發生很多事:從"不認識"到慢慢了解,從"沒想到"到慢慢面對,從"不習慣"到慢慢接受,就這樣囉...  只是當口罩成為日常標配,當距離成為生活規範,當群聚成為禁忌甚至帶來恐懼的時候,個體/群體的關係有了改變,原本的"我們"分散為無數的"我",各自盯著各自的螢幕,形成另一個臨時又虛幻的"我們"。

於是,時間的"我們"取代了空間的"我們":大家在不同地方,同時上網觀賽,相互留言,一起幫選手加油,一起幫網友打氣,既孤單又快樂... 比賽結束後"我們"就消失了,各自下線離開,彼此相約下次再"聚"。 

... 

比賽當然是好看的,少了現場吵雜,運動回歸"一個人"的運動...

所有比賽都是自己的事,如同所有表演都是獨白... 感動的不是誰輸誰贏,而是努力讓"一個人的自己"跳得更高/跑得更快/舉得更重/丟得更遠。螢幕上的慢動作細節帶來新的感動,也帶來新的汗水與淚水...

...

一個人在螢幕前觀賽,別有一番風味,卻也特別忙碌:一個人目不轉睛,一個人心跳加速,一個人大喊加油,一個人握拳嘆息... 偶爾拿起手機,留言表達心情,順便看看別人說了什麼... 然後又一個人盯著螢幕,一個人繼續加油,一個人握緊拳頭" Yes",一個人拍桌大罵"幹"... 然後又拿起手機...

鄰居傳來跟我一樣的節奏與聲音,我知道他也是一個人,而且正在用他的螢幕,跟我盯著同一場比賽。

...

"一個人的武林"說的是桌球國手莊智淵,因為他總是避開喧囂,獨來獨往,永遠只跟自己比賽...

...

疫情何時結束是個神祕的造化問題,但疫情讓群體變成個體(或變"回"個體)卻正在發生,好像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無數星體,各自獨立存在,各自發光發熱,各自有各自的軌跡,各自遠離與擴張...

當一個心中的大宇宙爆炸成無數個螢幕前的小宇宙,人就被孤單拋在世界之中,無依無靠又"有始有終"。

其實人生在世就是一個人的武林,真正高手在乎的不是輸贏,而是盡力與享受,把自己推向極致的孤獨,如同莊智淵說的:"外人也許不會了解,贏一場比賽與輸一場比賽所獲得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生活的第一步是大掃除,大掃除的第一步是丟東西,丟東西的第一步是丟掉一些看起來重要,但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的狗屁文件...

這些文件有點像業績報告,以A4資料夾的形式霸佔書架底層,包括各種"殊榮"/參與紀錄/感謝狀/聘書/獎狀/邀請函,以及各類委員證書/會議記錄/檢討報告/公文/信函... 簡單說,就是一些別人給我的,我再轉手給另一些人審查,用來"證明自己沒閒著"的東西 (即:"第三方"給"第二方",用來證明"第一方"存在的文件)。

...

曾幾何時,"防弊"已然成為一種產業,而當這個產業進入校園,最高興的應該是影印店。

於是,從學校評鑑、系所評鑑、教師評鑑、課程評鑑到社團評鑑,大家卯起來買資料夾,為的是告訴別人自己做了什麼,以便換來長官"關愛的眼神"... 於是,辦畫展需要證明 (即便長官本人親自在場),寫論文需要證明,擔任口試委員需要證明,受邀審稿需要證明,參加開會需要證明 (就連不參加開會也要證明)...

做任何事都需要證明,而且必須是第三方的證明才符合"認證格式"... 於是,"在走廊上跟學生聊天"並不算導師的日常關懷,必須上網登錄才算,並供出談話內容 (好像醫生填寫病歷表);"借錢給學生"也不能只是私交情誼,必須被迫請他寫一份感謝狀存檔,否則無法向學校"證明"你對學生很好... 

...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

如果"防弊"的目的是"追求卓越",狗屁文件顯然防不了弊 (漏洞百出),也追求不了卓越,浪費資源又不環保,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深怕做了無法認證的"白工"。更好笑的是,有時為了"證明自己有做事"所花的時間,竟然比真正做事的時間還多;為了"存放自己有做事的證明"所佔的空間,竟然比真正做事的空間還大... 難怪許多老師家裡都有一堆狗屁資料夾。

...

"書架不是用來放這些東西的"... "哪怕是放一包衛生紙還都更有價值"... 

Google Meet 用來聊天比用來開會有趣多了。

...

朋友說我文筆不錯,建議我退休後可以寫回憶錄,自娛娛人,順便說說這些可笑的校園內幕,搞不好還能賺錢,連書名都替我想好了:

"校園狗屁文件賞析" (文件展/藝術教育/行為藝術)、

"狗屁文件美學" (專書類/當代文化研究)、

"從狗屁文件看校園文化" (專書類/教育評論)、

"杏壇檔案秘辛" (報導類/紀錄片)、

"評鑑下的教育格調 - 以狗屁文件為例" (論文類/教育學)、

或"白色巨塔"之類的 (劇本類,但不知學校是什麼顏色的塔)...

也有人反向思考,提醒我以後走路小心,因為我揭露太多不能說的狗屁秘密,恐惹來殺身之禍... (小說類:一個退休藝術老師的意外死亡,破案線索就在他的部落格裡)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有點受寵若驚,手忙腳亂,從來沒被這麼多人按讚,也從來沒收過這麼多留言。感謝這些朋友都還在,也感謝你們的祝福,衷心希望這輩子沒做太多壞事... 我一封封讀,也一封封回...

無以為報,想起這首 Bette Midler:In My Life

...

有人po出舊照回味,有人po出音樂會合唱... 第一次同時看到這麼多不同年代的自己,很奇妙... 

還有三百多篇留言。這些留言對我來說不只是文字,更像解封的記憶,瞬間融化,釋放出許多定格的畫面與聲音。我彷彿看到這些人活生生站在我面前,跟我說話,帶著一張張某年/某月/某一天/某時/某地的臉,與一個個某人專屬的口吻/語氣/音調/表情... 更奇怪的是,這些人多數自大學畢業後就鮮少聯繫,但我竟然記得大部分人的名字,而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平常是最不擅長記名字的。

也許"名字"對我來說不只是三個字,而是一個整體事件,代表所有人/事/時/地/物的緣分總合。

...

多年不見的學生久居大陸,捎來長信問候,聊聊現況,最後祝我退休後的日子"精彩斑斕"... 他說這句話是他家小娃最近不知從哪學來的,轉贈給我,我看了大笑,突然有一種當爺爺的感覺:"乖"...

...

這是一首關於回憶與告別的曲子,源自 Beatles,非常符合現在,但我始終覺得他們唱得太快,失去某種意境... Bette Midler 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疫情持續的周末夜晚,好好在家待著,幫不上忙的,就不要添亂。

 

 

 

There are places I'll remember all my life    生命中總會記得一些事
Through some have changed     雖然有些已經改變
Some forever not for better    有些只為永恆  不論好壞
Some have gone and some remain    有些已經離開  有些繼續留下
All these places had their moments    每一段記憶都有特定的當下
With lovers and friends    與愛人及朋友的共處
I still can recall    我記憶如新
Some are dead and some are living   有些已經過往 有些繼續活著
In my life I've loved them all    在我生命中  我都愛他們

But of all these friends and lovers   但在這些朋友和愛人中
There is no one compares with you   沒有人能與你相比
And these men'ries lose their meaning   當這些記憶漸漸失去意義
When I think of love as something new   我所想起的愛情依舊如新

*Though I know I 'll never lose affection   雖然我知道自己無法停止執著    
For people and things that went before   對於那些過往的人事物
I know I'll often stop and think about them   我也經常停下腳步 想著他們   
In my life I'll love you more   但在生命中  我總是多愛你一點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末,開完最後一次線上會議,看完最後一份報告,打完最後一個成績,交完最後一張"線上觀課檢核指標",之後,我清空我的辦公室,正式結束這學期的課程,也正式結束二十六年的教職生涯...

從未想過這事與我有關,如今不但真實發生,還很期待,甚至刻意提早促成... 也許我漸漸理解,生命應該浪費在更有意義的地方。面對自己在乎的事,只能說,幸好我夠老,幸好我又不夠老。

...

我的辦公室很小。走廊盡頭。西曬邊間。兩坪左右。裡面有一張沙發,一塊地毯,辦公桌椅,一把吉他,一堆散在地上/桌上/櫃子上的書和DVD,還有一些永遠找不到的業績報告/評鑑指標/檢核表格/佐證資料... 電話放在地上,旁邊有一支螢光燈管和兩罐噴漆,還有幾片剝落的百葉... 畫架擠在牆邊,上有學生素描,幾張照片和卡片... 門外張貼海報,畫展/劇展/影展,還有一張學生幫我慶生的漫畫。門內是設計展草圖,上面黏著一塊"藻樂趣音樂會"的壓克力牌子...

外牆左邊掛了一個瓦楞紙白色小便斗,這是"再見沙特"的道具,上面則是一件我在愛丁堡買的猜火車T恤,衣服上那幾個"選擇"始終讓人怵目驚心。門口右側放了一張撿來的小木椅... 

室內空間不夠,只好往上發展,天花板有兩處空隙,裡面藏了一些畫具和雕塑材料...

...

這是我用過最小的辦公室,也是我用過最久的辦公室,裡面經常擠滿人...

...

...

二十六年其實並不長,只是很快...

感謝那段專任的歷史:大葉工設系、大葉視傳系、雲科大空設系、興國文教系、嶺東流行設計系,文藻傳播藝術系... 這六份工作串聯起我的"教學大綱",代表不同時期的藝術關注,也帶來不同階段的人生際遇,不論是平面、空間、劇場或影像,我經常在"某個時刻"或"某個地點",想起"某些事"或"某些人"...

感謝那段兼任的歷史:東海工設系,東海人文學院,中山醫大視光學系,南華大學美學與藝管所,南藝大史評所,南藝大建築所,高空大文藝系,高師大視覺藝術研究所,高師大美術研究所,中山劇場藝術系,中山藝管所 (還有很多努力爭取卻沒應徵上,或錄取了卻選擇放棄的學校)... 從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到高雄,"藝術"通過不同學校的不同科系,激盪出不同的議題與思考。感謝那段南來北往翻山越嶺的日子,增廣見聞,遊山玩水,雖然花了不少油錢,卻是教職生涯中的重要養分。

...

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提早退休。這個問題很難認真回答... 

想起電影"刺激1995"裡的一句台詞:生命終究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 keep busy living,一個是 keep busy dying... 也許我慢慢接受我的"龜毛"、那些彆扭的"潔癖"與無法妥協的愛折騰性格...

"既然生命注定 busy,與其忙著配合別人去迎合一個荒謬的標準,不如忙著創造自己吧"。我想。

...

也有人關心我退休後要做什麼。謝啦,但老實說我還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退休。

心中有很多想法,手中有很多做法,畫的/彈的/說的/寫的/編的/錄的/拍的/演的,排列組合吧... 愛折騰的人不怕沒事可做,"可能性"永遠比"確定性"值得期待,希望各位親朋好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捧場。

...

...

最後,感謝這段二十六年的緣分,也感謝朋友的關心與祝福,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教過的/沒教過的、喜歡的/不喜歡的、記得的/不記得的,"小毛老師"(這四個字的官方說法),正式在此告別,下台一鞠躬。

 

DSC_1417.JPG

 

辦公室清空,拍了一張照片,有點陌生,驚覺我已經沒有"暑假"了...

夏日炎炎,疫情嚴峻,祝大家身體健康,期待校園之外再相見。

 

小毛

2021.7.6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因為實在太美了... 58歲的英國詩人畫家嘉洛德佛斯特(Garnet Frost)一生窮困,他決定重返二十年前記憶中的蘇格蘭高地,與其說尋找傳說中的寶藏,不如說進行一場什麼都沒有的生命之旅:One man, on a journey, to reclaim his life... 

電影:嘉洛德 - 高地寶藏 (Garnet's Gold, 2014)

導演:Ed Perkins

演員:Garnet Frost

...

古往今來,為人子女,一生總在歉疚中度過,或多或少吧,如同嘉洛德面對自己的生命...

歉疚的不是一輩子自顧不暇的狼狽人生,而是夾雜在照顧年邁親人與面對自己來日不多的歲月之間,那份無能為力的責任與無能為力的自由... 夢想與親情的取捨,體力與時間的拉扯,既要證明什麼,又不知向誰證明什麼,無語問蒼天,如同電影的第一句話:"生命怎麼了?"

...

傳說中的寶藏當然只是傳說中的寶藏,如同小時候的夢想多半沒有實現,無法功成名就,也不需說抱歉。只是,冥冥中的牽引彷彿若有光,非去不可,否則生命就不夠完美...

無能為力的自由無法實現夢想,只能證明夢想無法實現...

無能為力的自由無以名狀,不可言說,不能取代,註定失敗,又非做不可。

...

"寶藏不是你從地上撿起來的東西,也不在地圖上那個標記 X 的箱子裡。你花了很多時間回想過去,回想你自己的角色與你的朋友,這些東西拼湊起來才是你的寶藏,寶藏的一小部分"... 她說得好。

...

生命之旅結束,果然什麼都沒有,老媽過生日,嘉洛德寫了一首詩 Nearly Done (我差一點做到的事)

https://lawandphilosophy.co.uk/2015/04/19/garnet-frost-nearly-done/

關於那些我差一點做到的事

我差一點見到了阿迦汗 (阿拉伯貴族)

差一點在海上揚帆  抵禦外侮

差一點和貝多因人一起騎駱駝穿越沙漠 (居住在沙漠的阿拉伯人)

差一點畫了一個金色寶塔

差一點練了好幾個小時吉他

差一點看見受苦靈魂的意義

我差一點奮力一搏  我差一點功成名就

我差一點按部就班做事

差一點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差一點做到這一切...

但  當我回首這些成與敗

卻為時已晚  束手無策

但若我不背水一戰

那  或許是因為不夠愛你

讓我敞開心胸  誠實以對

暫時忘卻那些  差一點做到的事

緩緩擁抱那些  我已經做了的事

...

蘇格蘭是個神奇的野地方,處處散發一種遺世獨立的傲氣,有山有谷有溪有海卻沒有人。多變的氣候與壯麗的自然景觀,有一種世界盡頭的味道,加上高緯度的光線清晰刺眼,經常看到陽光透過雲層撒向大地,有一種天地合一的神聖感覺,又像一個超現實攝影棚...

最近的天氣很像蘇格蘭,白晝如夜,大風大雨又大太陽... 突然想起愛丁堡的天空,那條幽靜的單車小徑,Granton的海景,希望有生之年還能再去更遠的地方。

 

 

https://www.catchplay.com/tw/watch/a3596926-ee37-48c6-b1bc-f6722fdae726?ti=0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