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可以離家出走的窩"... 秋分時節拜訪好友,搭火車來到台南偏鄉小鎮,地廣人稀視野遼闊,小木屋既是書房又是畫室,也是琴房,聊天聊地聊人生,彈琴敘舊喝咖啡,不亦樂乎...

...

"搭火車的趣味之一,就是可以看到建築物的背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都是學建築的關係,或都有過類似換跑道的人生體驗,還是人到了某個年紀都會關注一些"背面"的事,我們對此竟深有同感。

話題就此展開,小木屋精緻溫馨,久違的朋友吃吃喝喝閒話家常,奇怪的是我們都習慣稱呼對方"老師"... 其實,建築物的背面反而是生活的正面,光鮮之外的辛酸,那些平常說不出口或不知該怎麼說的後窗,柴米油鹽的後陽台,那些油煙的/廢水的/雜物的/倒垃圾的/曬衣的/養雞的/餵狗的後院,狼狽又真實...

"好友"是一種儀式,"小木屋"也是一種儀式,但也許從跳上火車的那一刻,儀式就開始了。

 

事件106:離家出走

...

教書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幾個好朋友,下課後還會相約,退休了也能聚聚,聊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之外的全部...  "朋友"是下班後的交情,如同建築物的背面,坦率真誠,不論是理念相近或志同道合,同病相憐或惺惺相惜,至少是一種了解與接受,我們關注同樣的事,一起說說有興趣的"內行話"...

"哪天要離家出走時只能靠你了"... 臉書傳來老同事羨慕的訊息。下次相約再一起離家出走囉。

送他一張小畫,放在書架上陪伴...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可以離家出走的窩"...

 

事件106:離家出走   事件106:離家出走   事件106:離家出走

事件106:離家出走   事件106:離家出走   事件106:離家出走

...

隨手拿起吉他,亂哼一陣不成調,想起兩年前唱了這首歌,送給那些生命中珍貴的相遇...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天漸漸微熱,晚上漸漸微涼,光線漸漸清晰,晝夜漸漸分明... 季節變化帶來一種"漸漸"的幸福感,如同秋天的腳步近了。時間永遠在路上,朦朧又靠近,感覺大自然慢慢移動,也感覺自己跟著慢慢移動...

季節變化的周末,聽一首小小情歌:Fly Me To The Moon

...

科學家說地球是一個神奇的存在:1. 處於宇宙中極少數的"宜居帶"裡,周圍沒有過於密集的星體碰撞風險;2. 離太陽(恆星)不遠不近,能量充足又不至於太熱;3. 月球衛星帶來固定潮汐,沖刷海洋,滋養生命;4. 大氣層形成保護傘,隔絕有害的外太空輻射,5. 更神奇的是一個莫名其妙的 23.5度的自轉斜角,搭配橢圓形公轉軌跡,為我們帶來晝夜與四季,而且每天都不一樣... 這麼多好事,想想都要哭了。

當然也有哲學家反過來解釋,認為世上並無"特別"的事,所謂"地球神奇"只是一連串天體事件發生的結果,如此才能"發生"人類,所以才會用詮釋的角度來讚嘆地球神奇... 這個說法不能算錯,只是有點無聊。

很高興我又喜歡第一種說法了,並為之落淚,因為我知道,秋天要來了。   

...

秋天是一年的黃昏,秋天的黃昏就是"黃昏中的黃昏"。黃昏中的黃昏下了一場雨,感覺更像秋天。

好久沒輕鬆聽音樂了,坐在書桌前回想最近發生的事,恍如隔世,有一種回到"在場"的感覺...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牧迪,預產期是9/16,應該就是這幾天了。歡迎來到這個世界,我是你爸媽的大學老師,我叫小毛。

你的名字很美,好聽又好寫,而且含意很深,幾個月前你爸還跟我提到幫你取名的事,他可是用心良苦。

 

事件105:Dear 牧迪    事件105:Dear 牧迪

 ...

事實是,等你慢慢長大/識字/學習/獨立/思考/閱讀/上網,加上痞客邦公司沒倒,我的部落格還在,你可以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應該已經很老了 (或早已離開),但這並不影響我現在寫這封信的心情,甚至有一種超現實的趣味,彷彿時光膠囊穿越未來,用一個魔幻又傳統的媒介,留下一份跨世代的祝福。

...

你出生前一個月發生的事就不提了,無常不足以形容無常,悲痛不足以表達悲痛,無語問蒼天,只能欣然接受... 是的,當我說"欣然接受"的時候,我是淚中帶笑的,因為我知道時間繼續。這是一種領悟。

說來慚愧,我活了很久才體會出"時間繼續"這四個字的意思,它意味著人生永遠不是現狀,沒有固定常態,而是一段時間 (甚至還是一段"有限"的時間),如同帶著一個空行李箱去旅行,一路上不斷裝東西/丟東西... 人生是一場旅行,恭喜你已經出發。你也許還不知道要去哪裡,但你可以東張西望邊走邊找;你可能還不知道要裝什麼,但總得先裝了一些東西才能決定要丟什麼;你無法預期會遇見誰,卻可以決定如何面對,同樣的,你也許無法忘記一些難過的事,卻可以選擇想起另一些開心的事。

就這樣,沿途一站又一站,有人中途上車,靜靜陪你一段,有人中途下車,笑笑學會道別... 行李箱不斷更新,好事來來去去,壞事也來來去去,有時走運,有時倒楣,海海人生,只因"時間繼續"... 

...

人活著總得找點事做,既然時間停不下來,人生注定忙碌一場,希望你忙得快樂,笑傲江湖。

遠遠看來,人生就是一連串打發時間的過程,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就會獲得什麼樣的生命體驗。因此,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太"花時間沮喪 (難過一下下就好),也不要"太"花時間抱怨 (偶爾像你爸那樣嘮叨兩句就好),要知道,也許正因為世界不夠美好,才會讓你有更重要的事可做... 有時你難免選擇逃避,其實也沒關係,但相信我這並不會比較輕鬆,該來的還是會來,與其花時間埋怨/閃躲,不如花時間勇敢/面對,順便給自己一份成就感,畢竟人生終究忙碌,差別只在 busy living 或 busy dying。

...

...

科技發展快速,很難想像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世界是什麼樣子,也許AI橫行/機器人滿天飛,也許量子力學當道/平行宇宙成真,但不論如何,生命是一個活生生的禮物,願你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樂觀開朗...

我這個年代有一種東西叫"電影",有一部電影叫"阿甘正傳",說的是一個憨厚正直的人一生的故事,其中一句台詞是:"生命好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吃到什麼口味,直到你打開它"... 這句話也送給你囉...

...

你爸要你管我叫"爺爺",去他的,我現在還沒這麼老,還是叫我小毛吧。

送你一首你爸的招牌歌,歡迎來到這個世界,祝你生日快樂。我會找一天去看你。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臉書傳來訊息,提醒我兩年前的今天唱了一首歌... 唱這首歌其實並不特別,只是成千上萬個日常生活行為的一部分而已,卻在畫面出現的一瞬間"被回顧"了,過去式變完成式,"兩年前"的歌變成"已經兩年"的事... 也許臉書真正在提醒的不是這首歌,而是這兩年... 

"生活"的時候,什麼事也沒發生,環境變化著,人來來去去,如此而已,只有一連串加法。偶爾停下來做個小結,然後聽見自己說:"哇,原來我已經退休兩年了",接著一長串的數字又開始累積,直到下一次回顧...

沙特說得好,生活是一回事,但要把那種被稱為"生活"的東西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

"回顧"是一個中斷的儀式,如漢娜鄂蘭的名言"Stop. And think.",提醒人必須停下來,才能好好想事情。但事情又無法完全中斷,因為時間繼續,只好新舊記憶混著活在當下,畢竟所有記憶終將回到現在...

其實,人永遠無法不活在當下,差別只在"時間意識"而已。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讓人漸漸失去時間意識,只能在"回顧"中暫時想起,順便給自己一個小結... 事實是,當記憶以"回顧"的儀式出現,所有記憶中的過去式就變成了完成式,或者更嚴格說,漸漸變成"現在完成進行式"。

在回顧中回顧"回顧"本身,也許這就是生命要完成的東西... 人無法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只能決定活的時候要做什麼,不管意義為何,不管喜不喜歡,都是"現在",也是"完成",而且正在"進行"。

...

事件可以回顧,但心情卻無法重來,這兩年發生好多事,有天災有人禍,有生老有病死,有見過的人/想過的事,有讀過的書/畫過的畫,有記得去過的地方,也有記得還沒去的地方... 但遠遠看來,這兩年好像又沒發生什麼,環境變化著,人來來去去,如此而已,只有一連串加法,等著累積成下一個小結。

 

未命名-1.jpg

未命名-2.jpg

...

一段一段接起來,前後已經接了四分之三,比預期順利,等下次回顧就可以彈完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David,這幾天過得如何,新家滿意嗎,天堂的伙食應該不錯吧。

說真的,以你對吃的講究程度,我一直以為你這輩子最終是胖死的,心肌梗塞或吃飯噎到之類,不然就是老了要忍受糖尿病三高的長期折磨,想不到只是一秒鐘的碰撞,加上十四天的昏迷。

那天我又去巷子麵吃晚餐,走出來的時候收到你的離世訊息,頓時天昏地暗,我彷彿真的聽到一陣雷聲... 我在路邊站了好久,淚流滿面,雙腿無法移動,腦袋一片空白。我不知要看哪裡,眼前所見都很不真實... 我沿著海邊,從流行音樂中心走到軟體園區,又走回來,又走回去,又走回來,原本想再走到駁二或乾脆直接走回家算了,但實在太累了,跳上末班輕軌,到家時已是深夜。

七月底的颱風天早晨得知這場車禍,震驚無言,但依你所願,沒敢驚動大家,一直憋著,心焦如焚卻無人可說,只能期待你康復後,再來聽你臭屁一下天堂大門口的景象,誰知道你真他媽的走了進去...

...

從未想過 RIP 這三個字會Tag到你,臉書的字卡刺眼,至今仍無法接受。但至少你不必再使用討厭的呼吸器,不必再被五花大綁在病床上像塊五花肉,也不必再忍受什麼狗屁血氧指數/腎功能指數/敗血症/膽指數/髓內釘手術... 身上沒有管子,你自由了。這是真正的自由,我們聊過很多次,你懂的。

 

事件103:Dear David

...

Dear David,說真的,沒有你的世界已經開始有點無聊了,不僅少了再次見面的期待,也失去一個說"內行"笑話(與聽"內行"笑話)的對象,畢竟我們對生命有過類似的體驗與覺察,對這個世界都越來越內行了... 我腦中一直浮現你胖胖的身影,肥肥短短彈吉他的手指頭,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還有你那爽朗的笑聲,認真說話的神情... 他媽的,這幾天你可真露臉,害大家哭慘了,如果天堂有網路,看看臉書就知道。

你很會說故事,這是你的天賦,也是你用滄桑人生換來的,你走了,世上少了一個說書人,或傳道者。

...

你是我部落格的忠實讀者,我們經常用 messenger 訊息討論,這是第一次直接用訊息來寫部落格:

6月6日我寫下"回到一個人",說到人生的最後幾年要用一輩子來準備,你笑回"在準備好好的死",我說"這也不容易",你笑了... 6月19日我寫下"故鄉",說到台北的疏離感,你笑說台北除了疏離感,還有被交通驚嚇的驚嚇感... 7月13日我寫下"事件100",說到如何看待我部落格裡的東西,你好心勸我要留備份...

說實話我原本對"備份"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點你以後會慢慢理解),但衝著你的提醒,我決定為你而留。

Dear David,我不知道這些訊息到底說了什麼,但冥冥中又好像在告訴我一些事...

 

事件103:Dear David

...

Dear David,從學生到徒弟,從朋友到同事,從校園內到校園外,從我在職到我退休,我們相識十七年。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交換不同年紀的生命經驗,分享自己不同時期的懷疑與困惑,還會一起質問上帝,敲敲天堂的大門... 我們聊聖經,聊生命,聊異鄉人也聊西遊記。我喜歡聽你說那句"再見沙特"的台詞:"...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你在替誰工作,在體制內吃香喝辣還裝無辜,醒醒吧,自以為是的牆頭草、投機份子,人家正大塊吃著肉呢,你在這喝點湯就這麼高興... "。說真的,你唸得真好。

作為一個藝術老師,很慚愧,除了彈吉他和抽煙斗,我沒教會你什麼高尚的東西,只是一直做,用力活,偷偷希望能遇到"識貨"的學生自己跟上,幸運的是,你還真他媽看到了,開始自立自強,笑傲江湖...

...

認真的人活得比較辛苦,這大概是我們投緣的宿命,我們不會因為害怕辛苦就隨便呼吸,既然被生下來,只能排除萬難苦中作樂... 你是我最愛的學生,也是最像我也最懂我的徒弟,而我也是最了解你的師父,你的熱情讓你蒙受不白之冤,你的善良讓你看盡世態炎涼,但你樂觀以對,誠懇開朗。雖然有時我們意見不同,但心照不宣笑而不破,因為我知道你是有體會的,畢竟我們走過相同的路,只是先來後到而已。

Dear David,我們有緣師徒一場,我孤家寡人孑然一身,說實話,我曾偷偷指望可以把自己的後事交託給你,順便幫我處理一下遺囑,也曾偷偷指望你能成為我部落格的繼承人,繼續用你的方式,說你的故事。現在可好,你竟他媽的大搖大擺先走一步... 好啦,這次算你贏。不過這樣也好,讓以後相見有個盼望,可以繼續聊天,只是為師這輩子罪孽深重,恐怕進不了天堂,到時記得再幫我敲敲天堂的大門。

 

事件103:Dear David

...

好啦,我已經哭了兩個禮拜,決定不再哭了,還有很多事要做,你安心上路吧。

祝 睡好吃好,繼續增肥。

 

再聊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彈了一個禮拜,大概彈了一百遍,只彈了四小節,而且每次都不太一樣... 遠方的掛念讓人心神不寧,彷彿某種拉扯。我強迫自己專注指尖,努力聽到巴哈最簡單的聲音,慢慢找到一種平靜...

 

IMG_0164.JPG

...

人活著總得找點事做,幸運的我很擅長此道,總有辦法挖一堆坑讓自己栽進去... 這些坑跟"藝術"一點關係也沒有,既不想當藝術家,也不是為了什麼偉大作品,倒像是自娛的手藝,打發時間,讓日子有個寄託。

...

想起幾個當年在國外念書的朋友:一個在芝加哥學畫的同學畢業後最大的志願是去麥當勞打工,問他為何胸無大志,他說他最喜歡畫畫,簡單勞力的工作就夠讓他付房租買顏料... 一個在溫哥華彈吉他的博班同學在家裡的地下室弄個小型木工廠,自製吉他,他一直在研究如何讓吉他發出更好的聲音... 一個在樂團吹小號的朋友,平日的工作是快遞,我有一回受邀去他家,驚訝發現他家空無一物,什麼家具都沒有,只在客廳中央放了一個超大望遠鏡,用來研究星象,他說這是他最大的興趣,省吃儉用只為觀星...

有人說這是"玩物喪志",乍聽有理,但那些不玩物的人,好像也沒多大的志可秀,甚至還為非做歹...

永遠記得一個畫面,多年前和友人開車去加拿大Banff 國家公園,沿途風景優美,開到某處停車加油,小小的加油站坐落在高聳的森林之間,陽光穿過樹梢,光影灑在加油小妹的臉上,她一語不發,一手幫我們加油,一手拿著一本正在看的書... 森林寂靜無聲,只聞蟲鳴鳥叫,還有一個一邊加油一邊看書的女孩...

...

我把電視調成靜音,專心感受颱風前的空氣,無聲的螢幕跳出各種消息:總統民調誰輸誰贏、詐騙集團吸金、網紅的誰又告了網紅的誰、颱風假 KTV熱門時段被訂光、AI退燒、美債降評、高官又爆論文抄襲...

說真的,So what ?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出了車禍,上班途中被追撞,傷勢嚴重,正在努力活過來。這幾天難過至極,心中充滿問號,還有無盡的焦慮與憤怒... 我把自己交託出去,看看天,送他一首我們經常開玩笑的曲子。他懂的...

Guns N' Roses: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

敲敲天堂的大門,但別急著進去,在門口看兩眼就好...

別擔心,全世界都在幫你,我們一起加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要彈這首曲子,我買了一台73鍵的中型電鋼琴,打算花一年的時間慢慢練習,彈一千遍... 這首曲子看似簡單卻結構巧妙,是經典的巴哈代表作之一,需要扎實的手指基本功,於是我也開始練習別的,土法煉鋼,一點點古典,一點點爵士,一點點流行,希望能把對吉他的手感應用在琴鍵上...

顧爾德彈巴哈:郭德堡變奏曲 主旋律

...

這個買琴的理由有點荒謬,朋友都覺得好笑,卻是最初真實的動機:"我 希 望 會 彈 這 首"...

電鋼琴的好處是可調音量,半夜也可以練,這讓我的希望有一點可行,從一小節或一個音開始。

當然不只這首,我也練別的,一切歸零,不為表演,也不必非要彈得像誰那樣,只是純粹希望我能從鋼琴鍵盤上"彈出音樂"... 這個動機並沒有其他目的,很難向人解釋"彈了之後又怎樣?" (如同畫畫一樣)。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希望這麼好聽的曲子也能從我的手中彈出",或者是:"我希望能擁有這項技藝"... 

 

...

科技發展讓許多傳統"技藝"以不同的樣貌出現:一個不會(或不喜歡)畫畫的人會花時間研究指令,讓 AI 幫他畫畫。一個不會(或不喜歡)玩樂器的人會花時間研究指令,讓電腦幫他彈奏。一個不會(或不喜歡)文字的人會花時間研究指令,讓 ChatGPT 幫他寫文案... 老實說,我還在體會這種感覺。

他們要的是成果,玩得很高興。我要的是身體操作的經驗,玩得也很高興... 

當"技藝"變成一種交換工具,科技的取代將無可避免。於是,"研究輸入指令"變成一項新的技藝,目的是讓電腦更知道你的想法,不論是知道你要什麼或不要什麼,甚至告訴它你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都可以試著先做出一些東西,然後再修改... 這其實不容易,因為同樣是面對 ChatGPT,會問的人(會下指令的人)通常會得到較好回答,只是,也許他們更喜歡把技藝放在電腦裡,或更喜歡和鍵盤打交道。

幸好我喜歡東西沒什麼可交換的,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練琴吧... 

...

雖然科技帶來某種矛盾,卻讓傳統技藝有了新的練習方式,感謝 Youtube 那些熱心分享的好心人士...

 

 

...

巴哈的曲子會讓手指頭打結,尤其是左手,因此用"結構"來體會 Bass Line,很棒。

有老師教,果然不同。 (參考 3'14'')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家裡還有CD播放器嗎?"... 學生大老遠來看我,送我一張CD。這是他的第一張專輯,取名"36",還說這張專輯籌備兩年,他現在已經38了。我回送他一張小畫,不敢以師徒相稱,卻更像朋友聊天...

他的臉書寫得很有意思,"已逾而立之年,已屆不惑之年"... 哈哈,好一個令人羨慕的不三不四...

 

IMG_0124.JPG

...

已經忘了"中年焦慮"是怎麼回事,印象中好像做什麼都可以,但做什麼又好像都不對,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在"要不要繼續"與"要不要改變"之間擺盪,看似平靜,卻不太甘願,而且關鍵是自知離"可能還可以改變"的日子不多了... 李宗盛說得好,所謂中年危機,就是意識到這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改變的機會。

"我38歲在雲科大,教書多年,有點疲乏,正打算辭職出國再進修”… 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無所謂好壞,只是一個選擇,回想起來,我當年應該是選擇改變吧... 

說來不得不信,從"立"到"不惑",好像真的非得經過這兩個階段,才能體會什麼是"知天命"。

...

這個問題讓人心疼:終於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專輯要送人,卻還要擔心對方家裡有沒有CD撥放器...

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卻很快讓我們會心一笑:一個老派樂手,拿著老派的薩克斯風,吹著老派的中年焦慮,選了五首好聽又有故事的曲子,大費周章做了一張自己製作/編曲/錄音/設計的實體 CD,而且還要自己賣... 也許好玩就在這裡,讓時間有所依附,讓生命有所累積,剩下的就是繼續玩下去囉...

他拿著我送他的畫,我拿著他送我的 CD,我們都有一種很具體的滿足感。

...

https://www.facebook.com/guyguylin

 

"過兩年要再出第二張,叫 38"... 他喝著飲料自言自語... "喔,不對,應該叫 40"...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十歲那年我送自己一個玩具,弄了個部落格,打算一路玩到掛。最近發現上面有八百篇文章,還有超過四十萬點閱,有點意外,但感覺還不錯... 五年前我在部落格弄了個專欄,紀錄生活中一些有感而發的事,取名"事件簿",不知不覺已經寫到"事件100",有點意外,但感覺也不錯...

有人問我哪來這麼多"事件"可寫,我不知如何回答,總覺得"事件"其實是因為"有感"才存在的,雖然如此,從"有感"到"有感而發"卻是另一回事... 也許對我來說,寫比不寫容易。

...

不論是彈吉他、畫畫或寫東西,一直很難向人解釋我到底在"玩"什麼。

這種"玩"是一種癮,其實還蠻累的,有時手指疼痛,有時眼睛發酸,有時肩膀緊繃,卻讓人振奮... 

有人說這就是"創作",但其實我並不確定自己在做什麼,只感覺一種意志與體力的對抗。我甚至不知究竟是"有感而發",還是"為了發而有感"... 有人說這些都是"作品",但我好像也無所謂,畫完就想送人,寫完就忘,甚至想到如果哪天部落格公司倒閉了,這些東西都沒了,好像也沒關係。

也許應該這麼說,我這輩子在玩的並不是留住感覺,而是把感覺變成另一樣東西。

https://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420093

 

螢幕擷取畫面 (5).png  螢幕擷取畫面 (6).png

螢幕擷取畫面 (7).png  螢幕擷取畫面 (8).png

...

當然這五年的生活不只100篇 (有些是放在"小毛音樂"或其他專欄裡),但"事件簿"的事件特別有感,通常要花好幾天才完成。事實是,自從弄了部落格,我幾乎每天與"感覺"打交道,有時用寫的,有時用畫的...

感覺還不錯,讓生活有個印記。

...

回看這100篇"感覺",有趣的並不是標題或內容,而是日期: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想到了某些事...

當事件加上日期,感覺就成了歷史,並非事件本身的歷史,而是"我"的歷史:

 

18/07/05 寫下:這幾年幫學生拍片,演過算命仙、法師、捉妖道士、神經病醫生、自殺炸彈客...

18/10/13 寫下:再過幾個小時,高雄的鐵路就要地下化了...

19/06/15 寫下:撥穗,授帶,禱告,祝福... 畢業典禮的感覺有點像嫁女兒...

20/03/20 寫下:疫期的夜晚,有點涼,去看看學生排戲...

20/08/31 寫下:晚上去了海邊,與其說看海,不如說聽海... 

21/07/06 寫下:我清空我的辦公室,正式結束這學期的課程,也正式結束二十六年的教職生涯...

21/08/02 寫下:疫情下的奧林匹克不只是運動比賽,更像某種甦醒,讓人感覺到日子還在...

22/06/23 寫下:在高雄彈了二十年的 Ovation 吉他,今天終於物歸原主,寄還給在台北的法蘭克大叔...

22/09/02 寫下:九月初,第一個想到妳,祝妳生日快樂,在天堂一切安好...

23/04/08 寫下:雖然百般矛盾,終究還是來了,傳說中的"人生最後一站"... 

...

...

這些年下來,感謝一群"有感覺"的讀者默默支持,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雖然我也不是為你而寫,雖然這些小事跟你沒有任何關係,但遭遇就是緣份,希望我的"有感而發"也能讓你"有感",甚至"而發"...

我始終認為,事件是因為"有感"而存在,而"感覺"也創造了人與世界的關係。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傍晚,心血來潮不想煮飯,突然想吃"巷子麵",騎Ubike再轉搭輕軌,一路坐到光榮碼頭,再走十分鐘,滿身大汗... 店內人聲嘈雜,大家說話特別大聲,原來角落有位阿伯,一邊吃麵,一邊用手機大聲聽歌...

就是這首,羅時豐:茫茫到深更 (1994)

...

"巷子麵"顧名思義就是巷子裡的麵店... 二十年前初來高雄,住在苓雅區海邊,意外發現附近巷子裡有一家好吃的麵攤,於是吃到現在。

"巷子麵"是我自己取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原本是一間平房小麵攤,後來附近蓋大樓,小麵攤變成大樓的一部分,格局有些改變,但生意照樣興隆... "巷子麵"的顧客多為附近鄰居,大家都很熟,經常聚在店門口聊天。老闆娘是福建人,樂觀開朗,二十年來煮著同樣好吃的麵,從夥計變老闆,從小姐變大媽。

...

阿伯旁若無人,吃麵吃得陶醉,聽歌也聽得陶醉,倒是老闆娘有點不好意思,一直在他旁邊走來走去。

大家見怪不怪,有人大聲說話,有人小聲跟著唱,有人邊吃麵邊打拍子,小麵店瞬間變小小卡拉ok...

 

...

阿伯吃完,起身,拿起手機,音樂繼續... 阿伯把手機放進口袋,音樂聲迅速變小,聽起來有點悶。

阿伯走出巷子麵,音樂也走出巷子麵,全場鴉雀無聲,有些落寞... 大家都很意外,"原來這麼安靜"...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劈腿好不好?"... 有一回上課我這樣問學生。

"不好"... 他們異口同聲堅決反對。

"為什麼不好?"... 我繼續追問。

"因為愛情要專一,喜歡一個人之後就不能再喜歡別人"... 幾個女生交頭接耳忿忿不平。

"但,如果劈腿找到真愛,好不好?"... 全班鴉雀無聲,張大眼睛,好像想到了什麼。

...  

想不到真有這樣的劇本。前陣子看了綠光劇團的"清明時節",有感而發... 

這齣戲壞透了,吳念真一手打造最強小三,直指婚姻核心,據說有夫妻看完後回家,路上一句話都不說。

 

 

https://market.ltn.com.tw/article/14510?fbclid=IwAR29dyAyIhJWCpq1Ur_e1MYCxLQRFCjKXPIgAJ8f6FbWbCc7CojEuvyekPs

...

愛一個人很難講道理,也很難不講道理,兩難之間都不容易;被一個人愛也很難講道理,更難不講道理,兩難之間也不容易... 其實,不論是哪一種愛或被愛,都需要能力。  

"愛情是補藥,只有在身體好的時候才能吃"... 這句話是前妻二十多年前離開的時候說的,至今記憶猶新,她當時身體不好,我很難過,但我不怪她。這句話一針見血,殘酷又真實,不僅說給自己聽,也驗證許多朋友的遭遇... "身體好"是一種自覺,也是一種狀態。事實是,一個內心脆弱或還沒準備好面對自己的人,不但無法享受愛情的美,也無法承擔愛情的重,因為補藥吃錯了不僅傷身,還會傷人。

有人把愛情當獵取,有人把愛情當依附,有人把愛情當救贖,都好,但愛情不是特效藥,暫時麻痺止痛,卻無法根治,尤其是自己的問題... 對勇敢的人而言,愛情終究是"面對自己"的議題,他們因真誠而結合,可能也會因真誠而分開,但彼此互相祝福,足矣。當意識到生命議題大於愛情,人生求其無憾而已。 

...

這是一個陷阱題,"真愛"哪有這麼簡單... 法律保障婚姻,卻無法保障愛情,恩怨情仇自在人心。事實是,自古"真愛"多以悲劇收場,羅密歐茱麗葉如此,梁山伯祝英台如此... 劈腿本是愛情大忌,劈腿遇到真愛則是大忌中的大忌,結局偏向誰都不對,兩難之間,通常只能一死,以謝天下,否則劇本無法交代。

"我也不知道"... 但,當讓全班鴉雀無聲張大眼睛想到什麼的那一瞬間,又好像知道了什麼。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好,我們延畢結束,要準備北漂了,想在那之前跟你見見面,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空..." 

"好啊,去河堤貝果吃義大利麵。" 

"哈哈哈哈,小時候我媽也常帶我來這家。"

...

突然想起一首民歌,順便送給妳媽,陳明韶:浮雲遊子 (1980)

...

夏天是移居的季節,不少學生遠行:一個去澳洲打工度假,一個去夏威夷實習,這兩個"延畢結束"的要去台北上班... 之前也有不少學生北漂,有的去加拿大念書,去英國遊學,也有人去日本或越南工作...

他們半夜傳來訊息,字字飛揚東拉西扯,掩不住興奮與緊張之情... 我笑著回復,羨慕這份出發前的心情,也羨慕這個年紀,更高興他們還會想到要告訴我。

 

...

不論是北漂或出國,念書或工作,"流浪"或"沉澱",我常鼓勵學生畢業後離開家鄉 (至少離開一陣子), 脫離原本熟悉的生活模式,放下習以為常的社會價值,而且走得越遠越好,最好是去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重新洗牌,用自己的節奏,好好感受一下"自己"...

事實是,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台灣的小孩花了二十年在"學習知識"。他們千辛萬苦過關斬將,努力"準備投入社會",卻很少有人真正認識這個世界 (哪怕只是另一個城市)。經濟因素讓"大學在地化"的趨勢明顯,許多學生從小到大的生活圈離不開方圓十里,他們的"世界"也就只是百里內那些大人們關心的鳥事... 

聽起來很抽象,卻是真實的經驗:"出去看看"... 你會發現世界很大,卻又近在眼前,原來生命不只一種樣貌,原來地球上還有另一種人在過著另一種生活,他們在乎另一種價值,關注另一種意義...

雖然科技發達讓"遠方"變得很近,但真實感受又是另一回事,這是遠行的意義... 你不必急著判斷喜歡或不喜歡你的異鄉生活,這只是一種認識 (俗稱"開拓視野"),但透過這種認識,你會開始回顧過去的所有經驗,慢慢了解自己的足或不足,進而釐清自己的下一步 (如選擇返鄉,或選擇走得更遠)。

 

355699309_3566423283589098_1780314304425802636_n.jpg

...

好一個"延畢結束",遠比"畢業"傳神多了... 想想也對,既然連"延畢"都能"結束",世上還有什麼好怕的?

"記住喔,這不是觀光旅遊,而是在地生活,要學會照顧自己,好好過日子... "

Take care and good luck.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書退休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看到學生歷經不同年紀的生命階段,有所體會,還能保持聯絡交換心得... 最近收到一個北漂學生的訊息,問了我關於"故鄉"的問題...

 

Screenshot_20230613-223021.png

...

"為了自由吧",雖然當時並不明白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只覺得想逃,逃離某種還不知道是什麼卻隱約已被制約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未必與"台北"有關 (也許更多來自親情或家庭),而我也不知道離開之後會怎樣,但總想,至少可以保持距離,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節奏,思考自己的事...

這當然是一個選擇,也是一種冒險:既然不喜歡別人的遊戲,只好自創玩法,努力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曾經以為我是在對抗社會,但其實也只是換一種方式適應社會,必須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所有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這種"嚮往遠方"與其說是自由,卻更像一種自我意識覺醒,來自"我"與"我的行動",於是,從高中/大學/轉學/轉系/改行/出國/回國/工作/再出國/再回國/再工作/退休,一輩子養成一種"外邊思維"的疏離個性,有多遠跑多遠... 也許應該這麼說,我並不是"離開"台北,而是從未想過要"待在"某處。

...

其實說台北有"疏離感"並不公平,因為這是外地人才有的評價,來自不同環境的生活比較,道地的台北人並不會覺得疏離 (至少我認識的台北朋友樂在其中)... 也許你應為此感到欣慰,至少有東西可以"比"。

"疏離"並不是台北的問題,而是現代都市的共同現象:一種約定俗成的價值(觀),以及圍繞這個價值周圍的集體意識,畢竟"都市"本身就是一種功能性的集結,利益交換的地方,分工越細的大都市,人就越渺小... 我慢慢理解在一個分類清楚的社會裡,不能被分類就成了外人,這是我一輩子的處境,早已習慣,因此,除非你也能享受這種"邊緣"的樂趣,否則作為一個北漂的高雄人,不疏離才怪。

...

...

第二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既然我從未想過要"待在"某處,"故鄉"對我的意義又是什麼?

"我從不認為台北是我的故鄉。事實是,我對故鄉好像沒什麼概念"... 寫出這段話的時候,我有點內疚。

...

有人說故鄉是記憶的載體,果真如此,回想我在不同年紀的不同記憶,剛好1/3在台北,1/3在台中,1/3在高雄 (希望此生還有其他選擇),它們各有各的生活重點,各有各的珍貴之處,不同而已... 其實,當記憶與歲月掛勾,"故鄉"就消失了,只剩下那個不同年紀的自己 (我大概對小時候在台北的自己沒什麼興趣)。

也許,故鄉就是一個"自知"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或者,我把故鄉背在身上,隨時準備出發。

...

其實,當個"異鄉人"還蠻爽的,那是一種自己選擇(承擔)的自由... 或者說,真正自由的,永遠是異鄉人...

小時候唱橄欖樹,為賦新詞強說愁,現在懂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

最近讀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人會死兩次,一次是自己離世,第二次是記得你的人離世。當記得你的人都不在了,你才算徹底從宇宙中消失,甚至不曾出現... 聽起來不錯。也許這才叫故鄉。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在國外認識一對老教授夫妻,彼此相愛了一輩子,卻在退休後決定離婚。離婚的理由不是不愛對方,而是更愛自己,大意是:"我們相伴一輩子,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如今我依舊愛你,也承諾會繼續照顧你,我只是希望把人生的最後幾年留給自己,回到一個... 至少是名義上的一個人"...

我不知道他們後來如何,也許離婚後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照舊,或成為每天串門子的鄰居... 雖然可能改變不大,但總覺得這件事,很棒。

 

IMG_0358.JPG

...

照顧父母的關係,家裡不時有親友來訪,偶爾聽到一些"老人家"的心事... 他們很熱心也很喜歡說話,經常關心別家親友的退休生活或婚姻狀況,更擔心自己小孩的未來 (雖然他們的小孩早已成年)。他們喜歡"照顧"許多事,苦口婆心以自己的經驗向晚輩提出各種"人生指引",但最終不離"考公務員"或養生...

我耐心聽著,偶爾附和兩句,內心卻充滿不捨,想到他們一生為家庭辛勞,活到一大把年紀還在憂國憂民/憂老憂小,但他們也不會別的,只能用"照顧"來表達一個長輩的心情 (或被需要的價值)。他們犧牲奉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認為活著是一種功能,必須一輩子努力讓這個功能持續運作... 但另一方面,他們的擔憂或照顧其實只是表象,為了掩飾內心某種恐懼,面對時間(消逝)的不安,面對死亡的焦慮...

他們希望自己還"有用",也期待社會參與,卻自知離時代越來越遠,雖然嘴上說喜歡熱鬧,卻又討厭打擾,但又害怕孤單,只好勉為其難需要陪伴。他們歷經滄桑,從幼年打拼到老年,卻永遠趕不上時代變化... 他們苦口婆心百般叮嚀,卻更像自我安慰,言談中夾雜矛盾的沉默,一種"自己"與"世界"相互糾纏的失落。

...

老人家的心事果然矛盾,但衰老終究是自己的事,捨與不捨之間,也只有自己明白... 願他們都安好。

突然想起一句話:"有時候,一件事的發生是為了讓人討厭,進而更加確信自己喜歡另一件事。"

...

我不知道"人生最後幾年"該如何度過,也不確定"留給自己"是什麼意思,而"回到一個人"又怎樣,只覺得,雖然這些問題在退休後才會出現,卻要用一輩子來準備。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問我26歲的時候在做什麼,我愣了一下,腦袋飄過一些數字... 那年,畢業沒多久,在建築事務所做了一陣子,對人生充滿懷疑,因緣際會,我瞞著家人做了人生第一個"自己的"就業選擇,進入滾石唱片...

自己的選擇的第一張專輯,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1988)

...

26歲的我手上沒有手機,家裡沒有電腦,不懂國仇家恨,沒有兒女私情,打電話用銅板,找工作看報紙,不知道什麼叫成功,也不知什麼叫不成功,甚至連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 26歲的台北沒有這麼多房子,也沒有捷運。當時台灣建築業正夯,同學個個雄心壯志要當建築師,我卻在上班的路上困惑重重...

26歲的我經常低著頭走路,不是為了找錢,只是不知要看哪裡,總覺得這一切都怪怪的。

...

在那個唱片還能賣錢的年代,我利用上班午休的空檔,寫了一封信給滾石,表達對某一張新專輯的失望,詳細提出我的批評與觀點,還說這只是盡一份忠實聽眾的告知義務,因為我在乎。手寫的信由公司寄出,我繼續工作。半年後,我在公司收到他們的回信,想約我聊一聊。

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禮貌,我大辣辣坐在李宗盛辦公室的沙發上,面對一票流行音樂大咖,大言不慚我對滾石唱片的看法... 不記得我說了什麼,也不知道他們聽了什麼,竟問我願不願意加入他們的企劃團隊。

我愣了一下:"可是我不是學音樂的,不會看譜,我只會彈吉他"。有人回答:"這裡沒有人是學音樂的"... 我又問:"唱片企劃是做什麼的?"  有人說:"就是幫新專輯做整體包裝,從封面設計到文案到廣告,想得到的都算,企劃就是沒事找事的事"... 我沒再問,開始有點興奮,心想:這跟以前學的建築差不多... 

...

...

人生第一個選擇並不困難,難的是"自己的"選擇,來自人生第一個否定意識:Why not?

Why not 的前提是 Why,我終於明白這就是困惑我多年的原因:一種從小到大理所當然的 because ... 雖然我知道自己對這份工作主要是基於好奇,想見見專業世面,並非要當歌手;雖然我知道這叫"不務正業",並很有可能從此離開建築甚至回不去了;雖然我知道這叫"學非所用"或"浪費時間"...

但,真是這樣嗎?學建築就必須做建築嗎?"正業"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學音樂"的唱片公司是怎樣?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我之前到底學了什麼?現在我又浪費了什麼?世界到底誰說了算?誰又能說不行?... 

"管他的,走一步算一步",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不去我會後悔"。

...

回想起來,其實,我26歲的選擇並不是換一份工作,也不是"改行" (我甚至沒有"行"這個概念),倒像是某種覺悟,在那個一切講求理所當然的年代,"我"選擇了我的選擇與承擔,有意識走上一條"自己的路"... 

我不知道"理所當然"究竟是大家的事還是自己的事,但我彷彿開了眼,從此也理所當然,一路 Why not 到現在... 自己的路當然是孤單的,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個選擇,而且只有自己才能走。

...

這張專輯有我一份,矇矇懂懂在滾石企劃部做了一些小事... 那年,我26歲。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聊天常聽到一句話"世界越來越奇怪",有時是聽別人說的,有時是自己想的,但我們的解讀不太一樣... 周末夜晚騎車兜風,想著想著,有感而發...

這句話讓人心疼,眼睜睜看著"世界"離自己的想像越來越遠,懷疑失望,沮喪之極... 但,"自己想像的世界又是什麼呢?",我繼續追問,"公理正義嗎?","真善美嗎?"。年紀不容許我對世界有過度美化的評價,於是,腦袋裡又出現另一個聲音:也許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只是我以前沒有這樣發現...

 

IMG_0827.JPG

...

新聞傳來各種消息,遠方戰事不斷、政治角力紛爭、天災人禍頻傳,AI 科技挑戰人性,真假訊息滿天飛,儼然一副他媽的末日景象... 身邊朋友飽受性別權力之苦,有人莫名其妙生,有人莫名其妙死,更有人莫名其妙夾在生死之間,就連犯罪手法也出現M型化,有的越來越聰明,有的越來越笨...

從前沒聽過的事如今每天在各地上演,透過某種管道讓我知道,影響我對世界的看法。但很奇怪,這些理當嚴肅面對的議題竟讓我產生一種輕飄飄的關注:這些事奇怪嗎?還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才看得到?... 小時候不覺得世界奇怪難道是因為沒戰爭、沒有天災人禍、沒有莫名其妙的事... 還是因為我們不知道?

...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我想。至少,我很少聽到小孩子感慨世界很奇怪。

...

...

說年紀大了”見怪不怪"太廉價,我繼續思考"奇怪"的感覺從何而來,畢竟這是一個對比概念。

羅蘭巴特的"擬真(a)"之說給了我一些靈感,意思是:我們總是"模擬追求真實"地活著。

雖然原文出自文學批評,但細想,從小到大,我們總是活在一個以"真理"為名的"擬真世界"中,把理念放在經驗前面... 遠方的教條不斷告誡我們一個因果相報的"大同世界",譬如他們說:有志竟成,努力就會成功 (事實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這句話卻讓許多"努力的失敗者"怨天尤人憤世嫉俗),他們說好心有好報 (事實是:好心不一定有好報。但為了掩飾這種不確定,後面還經常加一句:只是時候未到)...

"理念"的印象讓我們從小失去對真實世界的體會,以致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喪失信心並失去判斷標準,傻傻以為天下沒事就會太平,以為順從就是美德... 但"世界"從來就不是因果關係的道理,譬如,愛讀書是自己的事,但成績好卻不一定有成就;慈悲是自己的事,但與人為善不一定有回報...

"理念"是一個在群體概念下的社會準則,並非不重要,只是必須落實在個人經驗中才能有所領悟,畢竟,世界並沒有"應該"是什麼樣子,種種感慨頂多只是瞎子摸象的另一種認識,盲目追求擬真只會帶來困擾。

...

阿Q式的慈悲...

我不知道真理存不存在 (雖然我還真希望存在),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公理正義 (雖然我還真希望有),而所謂"普世價值"又是什麼。我不知道世界是否"真的"越來越奇怪,但其實,也許這並不重要,畢竟"世界"終究是"我所在之中"的世界,也有我一份,既非奇怪,也非不奇怪,既非有道理,也非沒道理...

...

...

今晚下著小雨,微涼... 騎著騎著,有感而發,也許,雖然世界奇不奇怪不重要,但"覺得"世界越來越奇怪倒是件好事,終於開眼了,皺著眉頭凝視,成長的視野,見多識廣的關注,反思後的質疑...

雖然"覺得世界越來越奇怪"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我想,至少已經在"面對問題"的路上。

 

(a):文字的窗口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tmail 傳來通知,說我的電子信箱已滿,要清出一些空間才能繼續使用。我打開信箱慢慢整理,發現第一封信是2003年8月29日,來自一個老朋友。那年我剛搬來高雄,我的高雄故事就是從這封信開始...

 

2003.png

...

...

現代科技方便又可怕,凡寫過必留下痕跡,當手寫的信變成 key in 的信,雲端就成了歷史... 

看到自己的歷史以書信的方式出現在螢幕上,竟有一種偷窺他人隱私的歉疚感,是我非我,既是當事人又是旁觀者,或,既非當事人也非旁觀者... 似曾相識的場景,熟悉的空氣與光線,恍如隔世卻歷歷在目,那些曾經在乎的人,關注的事,那些工作的、愛情的、親情的、友情的... 血淋淋又活生生。

有些事已過去,有些人已離開,我彷彿回到收信當下,又聽到他們說話的聲音。

 

08428.png

 

09115.png

...

...

不論是手寫的信或 key in 的信,書信的美在於一來一回的"等待",有如時間發酵,讓文字裝進更多思念... 然而必須承認,這種美感在現今社群軟體中已不復存在,不僅字數有限,更講求即時,於是,所有文字都變成了"通知",按讚即代表回覆... 當碎片的訊息成為王道,不知消失的是思念,還是時間?

 

08831.png

...

...

終究還是感謝,感謝這群人出現在我不同的生命階段中,也感謝現代科技,讓思念有個寄託。

一如往常的所有日子,2010年3月17日我寫下:

 

10217.png

...

...

二十年的喜怒哀樂藏在三千多封信中,感慨萬千,只是不知感慨的是二十,還是三千...

也許都不是,而是這輩子最重要的那幾個人、那幾件事...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2年香港,兩對夫妻因租屋成為鄰居,這家的老公與那家的老婆有事,於是這家的老婆與那家的老公也有事,只是這兩件事不太一樣... 周末看電影,電影頻道玲瑯滿目,有些電影看一次都嫌多,有些看一次就夠了,有些卻可以反覆琢磨,玩味再三,甚至邊看邊做筆記...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導演:王家衛

演員:張曼玉  梁朝偉

...

好久沒看這麼過癮的電影了,二十年前的老片依舊震撼,4K畫質確實厲害,細節層次分明...

果然,王家衛不是用劇情在說故事,而是用物件在說故事。

...

簡單到不行的故事,卻是一場精雕細琢的華麗盛宴:華麗的不確定年代,華麗的情感壓抑,華麗的老派,華麗的上海話,華麗的粵語,華麗的打字聲,華麗的有線電話,華麗的愛情,華麗的背叛,華麗的秘密,華麗的沉默… 還有華麗的攝影,華麗的裝扮,華麗的美術設計,華麗的音樂...

當然,華麗的背後藏著華麗的忌妒,華麗的絕望、華麗的殘酷、華麗的報復與華麗的懺悔...

 

 

...

這是一個"對稱"的出軌,兩位當事人都沒露臉 (據說都拍了,最後決定全部剪掉),故事由他們的配偶拼湊而成:"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幫我點,我想知道你老婆喜歡吃什麼"...

...

劇中有不少角色扮演的"戲中戲",真真假假,考驗演員,也考驗攝影及剪接:

- 你老實告訴我,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

- 神經病,誰跟妳說的?

- 你別管,我問你,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

- 沒有。

- 你別騙我,看著我說,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

- 是。

(打耳光)

- 妳怎麼了,我都承認在外面有女人了,妳還打得這麼輕。

- 我沒想到他會回答得這麼乾脆。我不知該怎麼辦。

- 再來一次吧。

- 你老實回答我,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

- 神經病,誰跟妳說的?

- 別管誰,我就問你是不是有了別的女人?

- 沒有。

- 別騙我,你告訴我,看著我說,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

- 是。

- 妳沒事吧。

- 我沒想到我真的會這麼傷心。(哭)

- 只是排練而已,又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他也不會承認。沒事,別哭了。

...

...

每當看到自己喜歡的電影被列入"經典系列",甚至還出現4K修復版本,總是欣慰又感慨,好片就是好片,值得數位典藏,但我也知道,真正收藏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每個人心中的"花樣年華"...

由此看來,這部神奇的電影至少必須在不同的年紀再看一遍... 重看的目的不是回味電影,而是回味自己,在時間的加持下,讓自己的"花樣年華"越來越遠,也越來越美。

片尾有兩段字卡,有點老派,看似與劇情無關 (畢竟這不是一部"懷舊"題材的電影),卻展現王家衛一貫的美學風格,帶領觀眾回到一個 zoom out 的時代視野... 我不知道字卡中的"他"究竟是誰,也許是電影中的他或她,或另外一個他或她,但我更願意相信,也許就是王家衛本人,或本人之外的任何他或她... 

 

0.jpg   v2-a10ed840e6a1d39b86204b8022d72f07_r.jpg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把自己的一部分留下,然後離開,人雖走遠,心還在,那些藏在心裡的東西,只有在舊地重遊的時候,才能再次尋獲"...

受邀返校審查畢業製作,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走著走著,卻又彷彿不曾離開...

 

IMG_0763.JPG

...

周五的校園一如往常,略顯空曠,學生稀稀落落,連停車格都特別多。早班警衛是新面孔,彬彬有禮,"笑問客從何處來"... 我穿著新買的條紋襯衫,刻意提早到,打算隨處逛逛。有人遠遠隔著玻璃窗看到我卻不敢相認,直到我推門而入,她驚訝:"原來真的是你",還補充一句:"你以前是穿格子襯衫"... 我喜歡這個說法,沒想到會這樣被記得。

退休快兩年了,經常從校門口經過,卻是第一次真正走進來... 這似乎是一個有意識的等待,或某種修練,準備面對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同時也準備不知道自己是主人還是客人...

果然,"鄉愁"總是對自己的"鄉愁"。

...

如果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此時此刻的"舊地重遊"又尋獲了什麼? 我不斷追問。

"我也不知道,就東張西望囉,看看那些還在的東西,也看看那些已經不在的東西"...

 

IMG_0762.JPG  IMG_0758.JPG  IMG_0765.JPG

IMG_0767.JPG  IMG_0766.JPG  IMG_0768.JPG

...

也許剛好驗證了今年畢業製作的結語:最美好的記憶總會停留在最用心的地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