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有個學生來找我,他靦腆開口:"老師,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他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只說這是他最近剪片時突然想到的,而且還為此落淚。我又驚又喜,告訴他:人生不是"找到了意義"才開始,人生的意義就在為自己"創造"這個意義... 

今天推薦 Paul McCartney:I Will (1968 / 2005)

...

這是一個越早發現越好的問題(question),值得問自己一輩子,但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 problem,不需要解決,也沒有固定答案,只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隨時面對"自己的存在"。

他會彈鋼琴又喜歡攝影,他的攝影興趣是唸了文藻之後才產生的,他喜歡跟著大家"找樂子",享受一種"東學西學"的樂趣... 我喜歡主動嘗試的學生,在碰撞中學習,如果剪片能剪出這個"問題",我想是某種領悟吧。我替他高興。

...

喜歡與享受不同,喜歡的是"對象",享受的是"自己"... 甚者,喜歡一樣東西與喜歡它所帶來的"交換價值"更是不同,這是體制教育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因為他們把你當成工具,在乎的是就業績效,因此我們總是習慣以交換價值來衡量意義(如工作考量),而忘了喜歡的初衷... 工作是一回事,人總有責任讓自己活下去,但真正的喜歡就是一種享受,這就是意義。

"人生有什麼意義?",我也不知道,如果有,那應該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並為此認真投入,用力揮灑,給自己一種"值得活"的感覺...吧,我想。 

 

  

 

Who knows how long I've loved you?
You know I love you still
Will I wait a lonely lifetime?
If you want me to, I will

For if I ever saw you
I didn't catch your name
But it never really mattered
I will always feel the same

Love you forever and forever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Love you whenever we're together
Love you when we're apart

And when at last I find you,
Your song will fill the air
Sing it loud so I can hear you
Make it easy to be near you
For the things you do
Endear you to me
Oh, you know I will.  I will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聽音樂了... 這陣子有一種浮在空中的感覺:好像看到了遠方,但腳卻是離地的...

今天推薦 Norah Jones: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 (1970 / 2002)

...

不知道是遠方的風景太美,充滿燦爛的救贖想像,讓人不知不覺"飄"了起來,還是腳踩著大地原本就不夠扎實,充滿懷疑,總之這種矛盾是很矛盾的... "事件"在訊息中形塑,隨著時間在 X 軸座標中快速橫向移動,卻在 Y 軸座標中向下延伸追問,又在 Z 軸座標中反撲,回到原點。"許多事"讓我想到"更多事",而更多事的外面,卻有更多更多的事。

驚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段歷史,存在只有一個生命,無從對照,也沒有參考,我們永遠不知道"如果不這樣會不會更好",如同天下沒有"早知道",只有選擇與行動... 也許我們從來就是這樣。

... 

這是一首 70 年代老歌的翻唱,兒女私情沒啥出息,卻還蠻真實的,尤其伴隨這有點涼意的梅雨季節... 

 

 

Take the ribbon from my hair     取下髮上的絲帶
Shake it loose and let it fall     甩甩頭,讓頭髮垂下
Lying soft against your skin     輕輕靠在你身邊
Like the shadow on the wall     有如牆上的影子

Come and lay down by my side     過來躺在我身邊
Till the early morning light     直到曙光乍現
All I'm taking is your time     我佔有了你的時間
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     幫我度過漫漫長夜

I don't care what's right or wrong     我不在乎對錯
And I won't try to understand     也不試著了解
Let the devil take tomorrow     把明天交給魔鬼吧
Lord, tonight I need a friend     今晚我需要一個伴

Yesterday is dead and gone     昨日已消逝
And tomorrow's out of sight     明天尚未到來
And it's sad to be alone     孤單令人難過
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     幫我度過漫漫長夜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遠看來,"藝術"就是一種荒謬的趣味,彰顯一種沒事找事的自由... 藝術讓人在荒謬中實踐自由:"表現"情感的自由,"決定"喜歡或不喜歡的自由、"想要"這樣或要那樣的自由、"認為"好看或不好看的自由... 當任何理由都"對"的時候,其實就不需要理由了...

"荒謬"是一個"理性被高估後的"概念,一種對比之下的說法... 本週第四次上課,我想聊聊(我所體會的)存在主義戲劇...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存在先於本質"的行動意義

     存在主義的創造意涵:藝術 (永遠企圖朝向遠方...)

     關於非理性、荒謬、噁心、煩.......................................... 無聊

     存在主義的美學"策略":荒謬

     荒謬的美學:狼狽、活生生的"失敗美學"

     ...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由是一種不可承受的"輕"

     藝術與自由:到底在爽什麼?

     藝術不是"闡述(道理)"的事... 基本上,藝術的趣味就是一種荒謬的趣味

     ...

     行動(中)的藝術:從"戲劇"到"劇場" (一個美學觀的改變)

     基本上,劇場的本質,是很"存在主義"的...

     "戲感"是一種距離的感受,來自落差、衝突、意外、對比...

     戲感的形式:荒謬 vs. 表現荒謬

     ...

     荒謬的趣味是一種"超現實"的趣味,而超現實的趣味則來自於"現實"

     荒謬趣味的本質與形式:從"表現荒謬" 到 "進入荒謬" ("荒謬地存在"先於本質)

     荒謬劇的"戲"不是一個說故事的工具,而是一個體會荒謬的"現場事件"

     對我而言,荒謬是一種幽默,雖然... 也許笑中帶淚

     ...

     ...

     貝克特:等待果陀

     沙特:禁錮 (無路可出)

     尤涅斯柯:椅子

     尤涅斯柯:禿頭女高音

     伍迪艾倫:死神來叩門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家具賣場琳瑯滿目,我還是喜歡自己做點東西,這種"親手"的感覺無可取代,哪怕只是做一張醜醜的小桌子...

...

搬了許多次家,除了吉他與書,跟著我最久的應該是一個工具箱,裡面有槌子、鋸子、鉗子、起子、各種尺寸的釘子、板手、幾塊木板、幾段水管... 當然這並非一次採購的結果,而是不同時期製作所留下的戰利品,有時會驚訝發現:我怎麼會有這種東西?

相較於"現成品",我更喜歡"半成品"或素材。我總覺得現成品是"死"的,但死的並非現成品本身(這個物件),而是一種關係... 現成品"這個概念"是一種死亡關係。一樣東西被當成"現成品"的同時,它就只剩等著"用完"或"耗盡"後被丟棄的命運,我喜歡把"現成品"當成"半成品"的材料加以處理,享受一種"再建構"的樂趣。

...

也許是大學建築系的影響,也許跟劇團經驗有關,除非是特殊專業的技術,"親手製作"通常會是我的第一選擇。家裡有個工具箱讓我放心許多,可以應付很多情況,雖然裡面的東西越來越少,雖然居住空間越來越不允許,雖然體力越來越差...

...

設計是一回事,設計後的施工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把設計與施工一起考量,那就是要設計一套簡單順暢的施工步驟,甚至連釘釘子的順序都要注意。這是"初學者"最常忽略的細節,因為組裝過程中會有些死角很難施力,這或許也是從前做建築模型的心得... 發現"替代品"是我最大的滿足,總會在工具箱找到一些"從來沒想過還可以這樣用"的東西。

五金行或材料店是我最喜歡逛的地方,不是去採購,而是去認識,充滿"可能"想像,創意十足。我也喜歡在不同的工地觀察各類師傅工作,欣賞他們的工具和熟練的施工步驟。我曾自己接電、裝燈、修水管、油漆、做家具和道具... 十多年前我帶著一堆自製家當來到高雄,經過幾次搬家後陸續丟棄,現在只剩下這個工具箱,隱約記得,手邊這把鐵鎚是在東海買的...

...

...

Well,與其說懷念從前劇團的日子,不如說懷念那段"客廳即工廠"的年輕歲月:我隨身攜帶鋼捲尺和美工刀,後車廂總是有一捆鐵絲和鋸子,手上傷疤累累,永遠有扒不完的南寶樹指碎片,家中材料堆積如山,睡在自製架高的"床"上,掛著自製的吊燈,半夜還可以隨時爬起來作實驗,辛苦卻充滿活力。

當然,長期手工的代價就是身體不適。年過半百視茫茫髮蒼蒼,最近手臂開始酸痛,肩膀很緊,我試著與疼痛共存,但好像... 也許又到了該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一趟傳統市場,去感覺那種久違的幸福:老的、小的、魚販、菜販、生的、熟的、甜的、鹹的、賣樟腦的、賣玩具的... 我原本想吃花生糖,卻買了四顆蓮霧和一盒萬巒豬腳。感謝生活如此親切,感謝人們如此靠近... 

今天推薦德國 Enigma:Return to Innocence (1994)

...

黃昏時分跟著黃昏的人潮走進黃昏市場... 荒謬嗎?我不確定,然而"不確定"的並非荒謬本身,而是何謂"正常",甚至不確定"確定"為何,但似乎也不重要,只是把自己"放"進去...

相較於明亮清晰的大賣場,傳統市場是雜亂的,充滿意外,卻給人一種"活生生"的動能:現宰的魚攤隔壁是現炸的臭豆腐,旁邊是現切試吃的水果,中間還"現貼"了一位賣膏藥的老人。這種幸福並非來自採購,而是一種"欣賞":欣賞別人的腳後跟,欣賞此起彼落的吆喝節奏,欣賞陽光下的魚鱗閃閃發光,欣賞豬肉直接掛在亮晶晶的掛鉤上,而不是放在冷凍保鮮膜內。 

...

這首是德國"謎"樂團的招牌曲,有一種新世紀(New Age)搖滾的味道,也是 1996 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主題曲。主旋律來自台灣阿美族郭英男夫婦與馬蘭吟唱隊所演唱的"老人飲酒歌",當時曾引發版權爭議,後經和解並向全世界宣告,我們原住民音樂正式登上國際舞台。

鄉愁永遠在路上... 這首歌已經二十年了,寓言式的 MV 卻不曾中斷,彷彿永遠在路上...   

 

 

*That's no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at's the return to yourself
The return to innocence

Love, devotion
Feeling, emotion

Don't be afraid to be weak
Don't be too proud to be strong
Just look into your heart, my friend
That will be the return to yourself
The return to innocence

If you want, then start to laugh
If you must, then start to cry
Be yourself, don't hide
Just believe in destiny
Don't care what people say
Just follow your own way
Don't give up and use the chance
To return to innocenc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彩排,同學陸續出現,有人緊張發抖,有人悠然自得,大家都有進步,繼續加油。彩排才知道不足,彩排之後才是另一個練習的開始... 這次音樂會,有個小男生要自彈自唱這首,這是他第一次當眾開嗓,因為據說"某人"會坐在台下... 

今天推薦王菲:紅豆 (1998)

...

吉他伴奏好像理所當然,但吉他自彈自唱卻十分困難,遠比想像中的複雜百倍,尤其在台上唱歌給台下的某人聽,腦子裡千頭萬緒:和弦、歌詞、節奏、換氣、音準、表情、台風、情緒... 還有那個"某人"... 世界頓時凝聚成一條"身體的"線,伴隨呼吸、心跳、指尖的壓力與喉嚨的震動,一字一句搖擺著,把自己包圍,也將自己拋出。

給自彈自唱者一個鼓勵,也提供一個小小心得:一定要聽到自己"唱"的聲音。

...

至於"某人"... 被當成"某人"是幸福的,心中有一個"某人"也是幸福的,如同這首相思曲...

 

 

作曲:柳重言  作詞:林夕  編曲:Alex San

還沒好好的感受 雪花綻放的氣候
我們一起顫抖 會更明白 甚麼是溫柔
還沒跟你牽著手 走過荒蕪的沙丘
可能從此以後 學會珍惜 天長和地久

*有時候 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 都有時候
沒有甚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 看細水長流

還沒為你把紅豆 熬成纏綿的傷口
然後一起分享 會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
還沒好好的感受 醒著親吻的溫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 孤獨的自由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存在主義文學作品給人一種熱情的疏離感,藏在字裡行間的空白處,透過一種冷靜的敘事筆調... 昨晚上課談到"陌生",一種介於熟悉與不熟悉之間的"距離",想到這首歌...

今天推薦盧廣仲:思慕的人 (1957 / 2010)

...

雖然還未讀到有人把德國社會學家齊默爾(Simmel)也歸類為存在主義者,我總覺得他的筆調及觀點是類似的。他曾提到陌生人的"陌生性"是來自觀者本身的"自我距離":我知道眼前這個人是從遠方來的,而我也知道那個從遠方來的人就在我面前,這兩者同時發生,因而產生某種似曾相識的矛盾... 如同他認為"時尚"就是:有一群人想要跟別人一樣 + 有一群人想要跟別人不一樣,所共同造成的現象。

沙特的"噁心"說的是當「"自在的存在"遇到"自為的存在"」時的荒謬感,一種在熟悉事物中突然"醒過來"的自我發現,發現我竟然在這裡。這種感覺讓人不舒服,有如眾聲喧嘩中的孤獨。

...

"陌生"是一個有趣的自我發現。陌生並非完全不認識,而是有一點"似曾相識",但又和印象中的記憶不同,一種"當歷史遇見現在"的尷尬。換句話說,陌生的前提是熟悉... 曾寫過一篇文章"距離美學"  http://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54421878

卡謬曾用"反抗者"來比喻荒謬的感覺。反抗者是一個說"不"的人,對於某種"界線"的踰越或反撲,但這也意味著這個"不"事先肯定了這條線的存在,換句話說,反抗者既說"不",又說"是",他在肯定這條界線的同時,又肯定自己的懷疑...

...

...

這首歌有一點陌生,來自一個很靠近又很"健康"的年輕嗓音,如同班上任何一位熟悉的同學,自顧自地唱出"那個"古老哀怨的歲月。但有趣的是,他並不企圖"回"到從前,至少心態如此(這是翻唱老歌的罩門),也不刻意展現時代差異,只是老老實實地"在"著、唱著、彈著... 

 

 

詞:葉俊麟 曲:洪一峰

我心內思慕的人 你怎樣離開 阮的身邊
叫我為著你 每日心稀微 深深思慕你
心愛的 緊返來 緊返來阮身邊

有看見思慕的人 惦在阮夢中 難分難離
引我對著你 更加心綿綿 茫茫過日子
心愛的 緊返來 緊返來阮身邊

好親像思慕的人 優美的歌聲 擾亂阮耳
當我想著你 溫柔好情意 聲聲叫著你
心愛的 緊返來 緊返來阮身邊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很遺憾自己不是唸文學科系,但好像也幸好不是,如此才能有距離體會,然而更幸運的是,我認得字。希臘人說人生悲劇從認識字開始,我同意,但人生的喜悅好像也是從認識字開始... 又到了讀書會的日子,這禮拜要說的是第三講:"文學中的存在主義"...

...

language 與 linguistics 不同,前者是言語(或話語),後者是研究言語的學問,俗稱語言學,包括言語中的詞句、結構、形式及意義等等。前者把語言當成一個現成物,著重末端應用(如"學英文"),後者把語言當成一種思維方式,研究的是"思想如何在言語中產生",畢竟,我們只能在語言中去研究語言本身。換言之,前者將語言視為"what",後者則將語言視為"how",有一種"語言本體論"的味道...  

基本上,語言就是一種存在的"狀態表現"。語言中的 be 動詞就是存在的意思,也就是"是"... "是"是一個繫詞,具有"連接"的意思,透過這個連接,我創造了我(所認識)的世界。

...

也許是二元論的影響,西方語言具有強烈的"指稱"意義,目的在精準描述一件事(它),因此具有一種"掠奪"的詮釋霸氣,這點可從結構看得出來。譬如,中文的"否定"放在繫詞前面(我"不"是...),暗示一種對存在狀態的否定,英文的"否定"放在 be 動詞後面(I am "not..."),所否定的是"對象"。對西方人而言,任何東西都"是",就算不是,也是一種肯定的"非"...

我喜歡文字,並不是因為文字可以"說"出心裡的話,而在於文字與思想的聯結趣味... 我揣摩文字如何讓思想成為可能,也把玩著文字拼湊的樂趣,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好像沙特所言:讓文字飄在空中,不使它定形。

...

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及戲劇)的"議題"都很重,但敘事卻很輕,它們藏在一些"非故事性"的事件中,一種"狀態"... 狀態令人流淚,但真正讓人感動的,卻是那些還沒被寫出的東西...

這次上課,我不希望太強調存在主義文學中的"意義"或"議題",畢竟體會各自不同,而是著重某種存在主義影響下的"文字自覺"...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從時事看哲學:Seeing is Believing or Believing is Seeing (眼見為憑 或 相信才看)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在"創造了"世"

          二元認識的時間缺席:"XXX是什麼?" 與 "XXX是什麼意思?"  (羅蘭巴特)

          ...

          ...

          存在主義的創造意涵:藝術 (To "have" vision, to "have" sound...)

          The Will To Power as Art  (尼采)

          重新看待"語言(文字)":在人們會說話之前,"思想"是不存在的  (索緒爾)

          語言是傳遞工具嗎? 語言是溝通工具嗎? 語言"形塑"思想

          人,進駐在語言之中... 語言是存在的家  (海德格)

          ...

          "故事"是什麼? 文字與故事的關係

          "故事"是一種(鏡頭)選擇下的觀看,以及觀看後的選擇敘述。

          "故事"並不存在,存在的是"說故事"

          所有的文字都是"獨白"

          ...

          理性中的"非理性"自覺:噁心(沙特)、荒謬(卡謬)、煩(海德格)

          關於"陌生人":眼前這個人是從遠方來的 + 那個從遠方來的人就站在眼前   (齊默爾)

          作家 或 寫家  (沙特)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狀態":敘事時間、事件、視角...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失敗美學":狼狽、無助(但並不可憐)、平靜(但並不自憐)、自在...

          ...

          沙特:噁心(嘔吐)

          卡謬:異鄉人

          沙特論異鄉人

          沙特:牆

          卡夫卡:變形記(蛻變)

          卡夫卡:飢餓藝術家

          海德格論語言

          貝克特:瓦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要辦音樂會囉,"藻樂趣 Part 2"。時間訂在六月十四日(週六)晚上,地點是學校附近的河堤公園,戶外表演。這是一門課(藝術市集)的成果發表,目前加緊練習中,請參與同學於四月二十三日(週三)下午三點於攝影棚彩排並討論細節... 這次,有個女孩要唱這首...

今天推薦 Queen:Love of My Life (1975)

... 

這首快四十年的曲子如今聽來依舊滂湃,簡單的旋律卻有著極為複雜的和弦變化,可謂"暗藏玄機",光是轉調就讓人頭昏腦脹,卻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 原主唱 Freddie 於 1991 年過世,舉世震驚哀悼。原曲是鋼琴主奏,今天這個版本是他的夥伴 Brian May 以 12 弦吉他改編而成,這位老兄還是個太空物理學博士。老友情誼不必多言,真情流露感動至極。

這些上年紀的藝人魅力十足,Freddie 曾(以影像的方式)在上屆倫敦奧運開幕式中獻唱,Brian 則在閉幕式帶領大家唱 We Will Rock You... 如果你還記得,這都是 Queen。

 

 

Love of my life, you hurt me,
You broken my heart, now you leave me.
Love of my life cant you see,
Bring it back bring it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Love of my life dont leave me,
Youve taken my love now desert me,
Love of my life cant you see,
Bring it back bring it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You will remember when this is blown over,
And everythings all by the way,
When I grow older,
I will be there by your side,
To remind how I still love you
I still love you.

Hurry back hurry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讀書,讀到這個故事... 有點似曾相識。
...
 
有一個人(A)在河邊散步,看見另一個人(B)正準備跳河自殺...

A: 喂,老兄,別想不開。
B: 為什麼不讓我跳?
A: 因為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活下去啊。
B: 是嗎?譬如...?
A: 譬如... 呃... 你相信宗教嗎?
B: 相信。
A: 我也信,你看,我們有共通點了。你是信基督還是信佛祖?
B: 信基督。
A: 太好了,我也是。你是天主教還是新教?
B: 新教。
A: 哇,我也是。你是新教聖公會還是浸信會?
B: 浸信會。
A: 你看,我們的共通點越來越多了。你是上帝浸信會還是耶穌浸信會?
B: 上帝浸信會。
A: 太好了,我也是。你是上帝浸信會的基本教義派還是改革派?
B: 上帝浸信會的改革派。
A: 感謝神。你是上帝浸信會1879年的改革派還是1915年的改革派?
B: 我是上帝浸信會1915年的改革派。
A: 去死吧,你這異教徒人渣。

A把B推下河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節交替大地甦醒,有人寂寞難耐蠢蠢欲動,有人寄情山水流連忘返,有人高瞻遠矚憂國憂民,有人跟進跟出等待救贖,一種遐想吧... 春天第一首歌,祝大家心想事成。

推薦 Paul Anka: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1975)

...

一首害羞又白話的曲子,卻真實無比,活生生把人"釘"在當下,道盡人世間的輕重緩急...

這首歌沒什麼出息,卻讓那些"豐功偉業"相形失色。它沒什麼遠大理想,只求能跟喜歡的人睡在一起。它眼光短淺,不為千秋萬世,只圖靜心無愧平凡渡日。也許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叫"小確幸"... 突然又想到那句對聯:善惡近在方寸之間,聖靈遠在天邊之外。

...

Paul Anka 是童星起家的加拿大歌手,出道於 50 年代末期,12 歲登台,15 歲就出了第一張專輯。他的成名曲是 Diana,描寫一個小男生愛上大姊姊的故事,轟動全美也榮獲排行榜首位,曾與貓王齊名。Diana 全曲只有四個和弦,也是當時學吉他的聖品。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Stay with me
Don't go
Talk with me for just a while
So much of you to get to know
Reaching out touching you
Leaving all the worries behind
Loving you the way I do
My mouth on yours and yours on mine
Marry me
Let me live with you
Nothing's wrong and love is right
Like a man says in his song
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
Loneliness can get you down
When you get to thinking no one cares
Lean on me
And I'll lean on you
Together we will see it through

No,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It's sad to think some folks do
No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No one does
Do you?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去了一趟馬祖,分別踏上南竿、東莒和北竿,匆忙的行程恍如隔世... 懷念不足以形容內心的震撼與感動,超現實的場景比現實更真實,我吹著海風走在廢棄的碉堡和無人的聚落之間,彷彿為自己找到一個可以安心無家可歸的地方...

...

...

R0014959.JPG       

如果人群的疏離是一種刻意迴避,馬祖的疏離則是一種擁抱:擁抱空氣、擁抱溫度、擁抱觸目所及的光線變化,擁抱從石頭縫裡長出的一花一草,甚至擁抱自己的腳步聲... 歷史就在眼前,海風吹出前人的開墾智慧  潮汐帶來先民的樂觀知足,廢墟旁長出嫩芽,活生生告訴你過去和未來。

台灣是亞洲版塊的離島,馬祖是台灣的離島,東莒則是馬祖的離島,套句苦苓的話,東莒是"離離離島"。這個遠在天邊的小島只有兩家餐館,一家雜貨店,重要的是,這裡沒有 7-11... 我問她:"為什麼要來這裡打工換宿?" 她笑著回答:"你去逛一逛就知道了"。

...

...

R0014813.JPG      

這裡曾是軍事重地,"軍令如山"的大大標語寫在港口的壁崖上,長滿青苔,人去樓空的聚落與碉堡各自訴說著各自的歷史。歷史無關對錯,也不論是非,只是一種權力判斷的選擇,一種追隨與被追隨的拉扯,一種先來後到的"發生"... 遺跡證明了一切,遺跡旁的小花也證明了一切。民宿的小男孩驕傲說著他爺爺的故事,他爺爺也驕傲說著他爺爺的故事。每一個人的爺爺都值得驕傲,他們的故事總是以"從前"開始:"從前有一群海盜..."。

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闖入者,小心站在原地,小心觸摸每一塊岩石,小心留下每一個足跡。小男孩繼續介紹這棟房子的歷史,以及那些令人讚嘆的建材和施工技術,我好奇聽著問著,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一直驕傲地說下去。

...

...

R0015039.JPG  

清晨六點,我赤足走在他們走過的路上,地面微濕,冷風撲面,霧氣中帶著鹹味,我小聲呼吸著,深怕打擾這片大地的寧靜。遠方烏雲密布雷聲大作,燈塔隱身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頂上,羊群站在高處,冷眼旁觀我們這群人類。

站在海邊吹風,眼前一片白茫茫,不知是雲深不知處,還是霧深不知處,或我深不知處,突然想起廟口牆上的對聯:善惡近在方寸之間,聖靈遠在天邊之外。頓時眼眶泛濕,仰天長嘆。

...

...

R0015097.JPG    

我不願加上濾鏡或影像處理效果,因為它看上去就是這樣。有人越走越遠,走進遠方的海市蜃樓(據說是博弈的預定地),有人越騎越近,繞過身後的北竿機場。兩側風沙巨浪陪伴人間,嘲笑這一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別傻了,今天飛機停駛...

民宿老闆是在地家族的一員,她尷尬地說:"贊成博弈的大多是年長者,因為他們窮怕了,希望能讓後代子孫過好日子",我懂... 她尷尬的表情吐露另一種尷尬:既希望馬祖開發,又希望馬祖不要開發。我也懂。

...

...

R0015274.JPG           

清晨天氣晴朗,海面風平浪靜,班機正常。我關上木窗,到海邊撿了一顆小石頭,放進口袋。

再見馬祖,一個讓可以讓我放心離家出走,又安心無家可歸的地方... 

 

http://wuhwaihsuan2011.pixnet.net/album/set/17661333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到一篇關於"10000小時"的文章... 簡單說,如果你想要在任何領域"玩"出一片天,或成為某種自認的"專業",大概需要認真投入一萬個小時。一萬小時是一個突破的臨界點,撐過一萬小時,才可能"開始"驗收,換言之,如果每天工作十個小時,需要三年...

今天推薦 Robbie Williams:My Way (1967 / 2001)

...

我一向不太相信這些所謂"成功學(或創意學)"所說的東西,他們擅長量化的事後分析(所謂分析哲學 Empirical),將一個現成案例(選擇性)還原成一些元素,再透過簡單的"步驟"的教人如何成功,讓懶惰的讀者以為只要照著做就能快速見效... 這套方法其實是一個 copy 的概念,把人當成"物",忽略了每個"人"是不同的,因此,以後當我們在閱讀偉人傳記的時候,也別忘了時時提醒自己:他是他我是我,他是彼時,我是此時,他是在那裡,我是在這裡...

雖然有些荒謬,但好像也是個提醒,我願意反過來看:雖然照著作未必成功,但如果沒有這一萬小時,恐怕還真的很難... 我想到的是"懶人包"。

...

有人說"個性"決定命運,雖然有點抽象,但似乎的確如此,也許伍迪艾倫會再加上"運氣"。

好久沒聽音樂了,這也是一首老歌。"My Way" 的原意並不是"我的道路",而是我的"方法",但好像方法找到了,"路"就在腳下... 走,就對了。
...

"我自己呢?"...

彈吉他的時間應該超過一萬小時,教學經驗(如果以上課時數計算)大概剛好,對於有興趣的知識所投入的思考與閱讀應該也有,但"寫作"則明顯不足... 部落格開張自今三年多,裡面片片斷斷存了五百多篇文章,如果平均每天以三小時計,大概也只有三千多,離真正的"上手"還很遠。幸好這只是興趣,也不需成為"那種作家",喜歡就只是喜歡。這樣算來,再過六年,我大概稍微可以在文字裡"遊刃有餘"... 值得期待。

 

 

And now, the end is near     如今,到了尾聲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該落幕了 
My friend, I'll say it clear     朋友們,讓我說清楚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我所知道的事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我人生已滿
I traveled each and ev'ry highway     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是用自己的方式

Regrets, I've had a few     後悔?多少有一些
But then again, too few to mention     但不多
I did what I had to do , I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該做的做都做了 
I planned each charted course, each careful step along the highway   小心謹慎規劃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是用自己的方式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曾經,你知道的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我太貪心
And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而且經常懷疑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我吃了很多但又吐出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如此我面對自己,用我自己的方式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我曾愛過,笑過也哭過
I've had my share, my fill of losing     我曾擁有,也曾失去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如今淚水不再,我微笑面對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我想我辦到了
And may I say, not in a shy way,      而且,我可以這著說,不是害羞地做
"Oh,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不,那不是我,這才是我

The record shows I took the blows and did it my way!  時間證明我撐過一切,用我的方法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焦躁中睡去,在焦躁中醒來,這是星期一的早晨...

...

星期一的早晨,沐浴梳洗,我隨手抓一本書,提著背包出門。

星期一的早晨,路上人車穿梭,有的要去上班,有的要去上學。

星期一的早晨,我坐在路邊喝美式咖啡,吃波蘿麵包,閱讀著。

星期一的早晨,風和日麗溫度適中,清潔人員正在工作,我對他微笑。

...

星期一的早晨,和學生一起"猜火車",討論年代、敘事、影像、和意義。

星期一的早晨,我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一碗古早味乾麵和虱目魚皮湯。

星期一的早晨,我慢慢嚼著口中的食物,仔細品嚐每一口滋味。

星期一的早晨,我發現韭菜、麵條、碎肉、豆芽菜,魚皮、薑絲和芹菜。

...

星期一的早晨,我付了85 塊錢,老闆親切說"謝謝",我也說"謝謝"。

星期一的早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涼風拂面。對街的大樓正在灌漿。

...

星期一的早晨,高雄的天空特別美麗,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遠方的山。

星期一的早晨,我,流下眼淚,因為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星期一的早晨,我發現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就謝天吧。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說:"小毛老師,如果今天趕不及去上課,可否先問你一個問題,存在主義感覺是很孤獨、個人式的內在關懷,對於你來說,如何處理社會議題的關注?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參與社會運動?"...

...

謝謝,其實我最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甚至很想說些什麼,但不是"為了存在主義而存在主義",也不是"為了社會運動而社會運動",而是... 如果我可以這麼說,某種視野的改變。這個改變是有意識的,來自我身上那些活生生的經歷、印記、以及那些我曾熱情期待、困惑、失望與懷疑的"我的歷史":關於民主、知識、權力、資本主義、代議政治、人權... 甚至包括地球暖化、博弈公投、多元成家、核能發電、教育、文創、死刑等現代生活的"社會議題"。(上述的每一項都要嚴格加上括號 "...")

...

先說一個小故事。我在高中第一次投票時非常興奮,我仔細閱讀每一份政見,最後很滿意投下我的"神聖一票"。後來那位仁兄真的當選了,但不久因涉貪而入獄。我驚訝、憤怒、自責... 驚訝的是"原來這就是神聖的一票",憤怒的是"我被耍了,被迫成為共犯",自責的是"我覺得這整件事跟我有關"...

我一方面埋怨自己能力不足"選錯人",但又無法確定如何"選對人"(其實我懷疑有誰能如此確定),但讓我更不舒服的是"我上當了",這套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綁架我,讓我"必須"在他們所提供的選項內做決定,而我又無法約束當選者日後的行為,但我又必須對我的這一票負責...

我極度沮喪,也覺得對不起那些受害者。我向朋友提及此事,大部分的回應是:"你神經病啊,是他犯錯又不是你犯錯,與你無關,無須負責,沒有人會怪罪你這一票"... 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竟能如此輕易撇清關係,但我-就-是-不-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從存在主義的觀點看來,也許有點像"噁心"。噁心所指的是一種狀態,以後再說)

後來長大,我意識到某種廉價的"取代"(如代議)所帶來的不確定權力,而這種權力就是暴力。暴力的不僅是某人所幹的壞事,而是"取代"本身,尤其是"自認的取代"。

...

...

你有過這種情形嗎?一件事情你很想說 yes,但"理智"卻讓你說不出口,或你很想說 no,但"理智"也讓你說不出口?... 如果有,那我要恭喜你,因為你體會到了權力與責任。

...

談到存在主義,我最常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什麼?... 嚴格問自己:"我真的相信嗎?"

你相信"好心有好報"嗎?你相信"誠實為上策"嗎?你"真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會成功嗎?你"真的"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公疼好人嗎?... 你真的相信自己的主張是絕對"好的",不但具有合法正當性,而且還"必須"讓別人跟著遵循嗎?...

*** 最好要弄清楚,到底是"你相信",還是"你希望"?

...

由 "Idea" 所形成的二元理性思維讓"世界"(這個現成概念)跑在"人"的前面,因為人總是習慣在某種"信念"中行事,所以,相信"好心有好報"的人就會去做好事,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人就會去努力... 這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藍綠意識形態之爭...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行為更具正當性(我願意相信這是善意推廣),他們還會把自己的信念提高到某種"共通準則"(如我們)去影響別人,所以,我所相信的就等於"我們"也(要)相信,如大人口中的"我是為你好"。當然這並非壞事,也可形成某種循循善誘的社會規範或處世原則,但是首先必須自覺,這就是權力,所謂"慈悲的滋味"。

...

其次談到相信或希望:

基本上我認為,"相信"(這個動詞)只能適用在過去或已經發生的事,一種"史觀"的說法。也就是說,當我說"我相信 XXX" 的時候,那個 XXX 基本上應該是歷史陳述,而且也"只"能是歷史陳述... 譬如,嚴格說來,我只能說:"我相信我昨天吃的那碗麵很好吃(至少我喜歡吃)",或,"我相信過去這幾年台灣的經濟不太好(至少我感覺到)"...

但有趣的是,我會因此推薦那家餐廳給我的朋友,我會跟他們說:"我昨天吃的那碗麵很好吃,所以我'相信'這家餐廳'應該'不錯,今天你也去吃看看"... 這是人之常情,但其實,這裡的"相信"是一種經驗的推論,甚至已經變成"希望"了(或至少"我希望去相信...")。

人當然不得不在經驗中活一輩子,但必須嚴格自覺這個經驗。當然,根據經驗去推薦一家餐廳完全合情合理,但必須自覺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為它-尚-未-發-生...

這是"希望"的迷人之處,也是"希望"作為一個信念的可怕之處:迷人,是因為它尚未發生,端看你如何做,所以"希望無窮"。可怕,是因為我們總會把"已發生"當成希望的內容,卻不知人是活的,是自己的"行為"造就了自己。譬如有人重考三次只為上台大,卻不知自己到底要什麼,或者,有人口口聲聲"反核",自己卻是一個"極度消費者(用電者)",如此本末倒置,追逐那個(想像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理想境界",所謂"配合式的荒謬人生"... 個人的"希望"已經如此難以承擔,更何況將個人的"希望"包裝為一個"集體信念"加諸於他人的權力。

...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世上有某種不變的"真理",這樣就省事多了。

聽起來很沮喪,賴以行動的"信念"被識破、被質疑、被摧毀... 的確,存在主義是一個極高極高的社會理想,一個 Impossible dream,因為它的實踐必須仰賴每一個人對其自身存在的"嚴格檢視"(至少要有這個意識),但通常都無法辦到,因為人總會給自己找藉口,總是會怪罪別人,總會輕易認為"與我無關"而放過自己,甚至將自己的"希望"透過某種手段強加在別人身上。

人習慣寬待自己,這也相對襯托出存在主義的"美":一種自律的美,一種"內省"的行動美,甚至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美,如同薛西弗斯,也如同"異鄉人"。

...

其實存在本身就是權力,而且還是"先來後到"的"排他"的權力,因為它"佔據"了世上某個位子:好比我(先)登錄了這個帳號,別人就無法登錄;我"在"這裡(佔據這個時空)時,別人就無法同時"也在"這裡;我呼吸了這口空氣,別人就吸不到;我考上某個學校,就有某人因"我的考上"而落榜,或因此在其他學校;我做了這份工作,就有人因此沒有機會做(但他可能做得更好)... 因此人應該珍惜並小心面對自己的存在(及言行),因為它"已經"存在了。這就是我所想的,我也認同的"愛與自律"。 

存在必定影響別人,也必定被別人所影響,這是沙特所謂的"他人即地獄",但沒有辦法,既然已經出生,只好繼續"活"下去,只是必須小心處理這個影響(至少要有這個意識)。

...

抱歉,寫了兩三天,好像只寫到"(我所想到的)存在主義者的社會關注",並沒有回答到你的第二個問題,因為基本上,"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參與社會運動?"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綁架"的嫌疑,我無法回答,也許只能說"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看待社會運動"...

...

我曾在 NPO 工作,六四天安門事件那天晚上我和同事抱頭痛哭。我也曾因"死刑"(這個概念)輾轉難眠,半夜爬起來寫信到法務部表達意見。我曾親身經歷某種"學術暴力",親眼目睹那批豺狼虎豹的嘴臉,也曾因教育理念對校長拍桌大罵。我曾期待某種"變天",天真地以為只有"天"才能保護我,順便給我一條康莊大道... 當然我也曾因被指責"冷感"而內疚... 這都是我的歷史。

三十多年來我意識到某種視野的改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也許正因如此,在多年後的今天,我重新體會"存在主義"的可怕與偉大,因為它始終是一個"人"與"角色"的認定及拉扯,前者的問題是(理直氣壯的)"我",後者的問題是(想像中的)"我們"... 前者是"自律"的問題,後者是"愛"的問題,這兩者就是存在主義的倫理觀,也是一切責任的基礎。簡單說,我自認沒有權力"代表"任何人,我也不希望有人假借任何名義(如"人民的聲音")宣稱可以代表我,這是我首先對群眾運動的感覺:另一種假藉權力的暴力。

至於議題... "服貿到底好不好?"... 老實說我不知道。我不願人云亦云跟著瞎起鬨並不代表我不關心,畢竟我還自認是一個"熱血"的人,可是我竟不知該用何種立場看待此事。

...

服貿對我"個人"的影響應該不大,我不是生意人,吃得不多,買的不多,也很少消費,但我知道有人"可能"因此受惠(也許他們貪圖把公司高價賣出,或貪圖生意好一點,或貪圖東西可以便宜一點...),有人"可能"因此受害(也許擔心工作不保,或擔心生意變差,或國格降低...)。

相信"可能受惠"的人贊成服貿,相信"可能受害"的人反對服貿。立法院的年輕人大聲替"可能受害"的人伸冤,固然值得欣慰,但問題是,難道"可能受惠"的人就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又是誰?... 我必須強調"可能",因為它-尚-未-發-生,端看你要怎麼做。

所以,「因為"可能受惠"而贊成」,與「因為"可能受害"而反對」對我而言是一樣荒謬的。

而"我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是先驗由上而下的規定嗎?如同「我們要成為"文藻人"的那個"Ideal Model"?」,還是後設的"我"的延伸?意思是,世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 Ideal Model 叫做"文藻人",所謂的"文藻人"就是我(包含我的所有行動),所以"我"是什麼,"文藻人"就是什麼,我會成為什麼,"文藻人"就會成為什麼... 前者叫做"我以文藻為榮",後者叫做"文藻以我為榮" (如果有一種東西叫做"榮"的話)。

很明顯,前者是"配合式"的人生,配合那個預設的 Ideal Model,也是悲劇的來源... 當然,我喜歡後者,但我必須自覺我只是"個人",我無法因為我相信(或我希望),就要強迫別人接受。

...

John Lennon 的 "Imagine" 歌詞中有一句:Imagine there is no country... 希望你可以體會這是"人類"的終極理想,而不是哪一國人的理想。

...

Well,  有點累,最近看了不少東西,也看了協議的條文本身,條件的確不太對等,但面對國際強權壓境與台灣經濟停滯,加上人口出生率降低(這我也要負責),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幸好我不是總統(如果你是,你會怎麼辦)。但我想這並不是二分法的賭盤,而只是一個選擇,以及選擇之後的行動... 網路上有人說服貿是"危機"也是"轉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主張"逐條審查",也許是個方法,但我認為問題不是內容(內容還比較容易解決),而是"誰來審查":如果是同一批人審,等於沒審,但如果要換一批人審,換誰?或"哪一種人"?是相關行業的業者嗎?業者裡面的誰? 而且,"相關行業"(這個概念)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粗糙分類,但經濟行為卻是整體的,譬如對美容業不利的事,也許對觀光業有利,又該以誰的標準訂定... 總之這還是一個"代表合法性"的信任問題。

...

最後有兩句話想說:

1. 在一個缺乏信任的關係中,什麼事都做不了... 不,應該說:"在一個缺乏信任的關係中,什麼事都不相信能做得好",這是幾十年下來權力者透過"教育"所帶來的最大"貢獻",也是他們如今自食惡果的下場。這裡所說的"信任",還包括我與自己的關係,也就是"相信自己"。

2. 當你意識到身邊的人也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個體,也與你享有同樣的權力(power)與權利(right)時,他的沉默不代表同意或不同意,甚至他口中的"不知道"也是認真的。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個頭三個大:早上想著劇本,下午想著立法院的年輕人,晚上想著存在主義。思緒交錯互相牽連。當歷史遇見現在,似乎也看到了未來... 其實,這三個頭在想的是同一件事...

今天推薦音樂劇"夢幻騎士":Impossible Dream (2003)

...

這是一首老歌了,被選用為音樂劇"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的主題曲,故事改編自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來自曼查的騎士:唐吉訶德"... 當然,這就是唐吉訶德的故事。

這似乎是個笑話,有一個人行為怪異,整天幻想自己是騎士,甚至跟太陽作對... 你可以說他是個不切實際的神經病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但這句話的重點不是嘲笑 impossible dream,甚至不是坐著空想的 dream,而是 To... 如同 John Lennon 的 "Imagine"... 

...

別誤會,我不是你們口中的"我們",也不是"他們"口中的"我們",我只是"我"...

別誤會,我只是不想被某種我還不知道的稱呼所歸類,或莫名其妙被代表...

別誤會,請容許我的 To... 跟你的 To... 不一樣...

別誤會,請容許我的 Dream 跟你的 Dream 也不一樣...

別誤會,"異鄉人"在被槍斃時滿心歡喜,帶著微笑與希望... 

別誤會,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她:Quest?What does that mean "quest"?  "自我要求"? 那是什麼意思?

他:It is a mission of a true knight. It's duty, and it's privilege.   那是一個真正騎士的使命,責任與榮耀

...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去作那不可能的夢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去打那不可能的仗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去扛那扛不起的悲傷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奔向膽識的極限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     (這句太美了,不會翻。此處的 "right" 是動詞)
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     去愛那遠方的極致純粹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去揮舞那過於沉重的手臂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去尋求那不可能的星星

This is my quest     這是我的使命
To follow that star     跟隨那星星
No matter how hopeless     儘管毫無希望
No matter how far     儘管遙不可及

To fight for the right     為遠方的 right 奮鬥  (此處的 "right" 是名詞,自己去想)         
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     從不疑惑也沒有遲疑
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     就這樣  一頭栽進地獄
For a heavenly cause     只為那天堂般的祈求

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     我知道那會是真誠的唯一去路 
To this glorious quest     只為達到這光榮的使命
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     然後  我將平靜安詳
When I'm laid to my rest    直到死去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     世界也許更將美好
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而這個滿身是傷的人
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依舊鼓起最後的勇氣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追尋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天又要上課了,繼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一想到要談"存在主義",還是很高興...

...

最開心的上課內容還是來自批判那些視而不見又見怪不怪的事,一種認識,關於"存在的姿態"... 習慣性的"我以為"或"我相信"讓人驚訝發現"我怎麼這樣過了一生?",其實只是"我怎麼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幸好,我看到有人的眼睛說:"幸好,還有明天..."。

嚴格說來,存在主義是一帖藥,主要針對"我怎麼覺得(活得)怪怪的"這個問題... 這當然是(你)"個人"的提問,也許在夜闌人靜獨處的時候,也許是眾生喧嘩中的片刻疏離,但沒有人可以真正回答你。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這個問題,或始終覺得自己過得很好("好"的定義由你決定),我要恭喜你,你絕對可以一直這樣(快樂地)活下去,那也就不需要這帖藥了。

...

我想還是面對自己的勇氣吧,存在主義把想像中的"崇高"人生推到谷底,要你自己爬起來,既狼狽又真實,這不是心中嚮往永恆的 Truth,而是此時此地此刻的 Real...

...

哲學面向更不好說,困難之處不是哲學本身,而是"如何說"... 先入為主的習慣性順從讓"世界"跑在存在前面,讓人淪為"知識"的奴隸,把"自己"變成"他人"的信徒,讓"人"變成"角色"...

"活生生地認識經驗,就是認識存在主義",這是我的體會... 所以我打算從(檢視)經驗著手,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經驗:"想"的經驗、"看"的經驗、"說"的經驗、"體會"的經驗...

...

省省吧,論文中的"筆者"就是"我",不必多此一舉...

...

... 

選讀...

 

      沙特  存在與虛無  (貓頭鷹出版)

      海德格  存在與時間  (桂冠) 

      卡謬  薛西弗斯的神話  (志文) 

      沙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上海譯文)

      王岳川編  存在主義文論  (山東教育出版)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存在主義打開"存在"的黑盒子,發現裡面是空的,你要自己填滿它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的現象,"在"創造了"世"   (Lived World)

          活生生的認識... "在經驗之中"的經驗持續 (Lived Experience)

          ...

          ...

          二元認識的"理性盲點"... 時間缺席

          "創造力"是不存在的,凡事只有行動... Creativity or Creativeness

          我思故我在? 還是我"煩"故我思? "思"為何物?

          眼見為憑? 還是相信才看得到?

          累積(他人)知識  或  創造(個人)經驗

          ...

          存在主義的"形而上"依據... 上帝已死,重新評估一切價值   (尼采)

          上帝不是一個用來發誓的對象   (貝克特)

          ...

          存在先於本質:本質並非命運注定,你就是你自己所造就的人

          時間具有本質:時間的本質是"尚未"、"已經"與"目前"

          人道主義:"主體性",解放個體在眾聲喧嘩中的疏離

          自由/責任:自由讓我們超越自身,如同"責任"

          倫理考量至高無上:一切責任的基礎是"愛與自律"

          ...

          存在與虛無... Being and Nothingness  (沙特)

          存在的"再":存在與時間 Lived Time  (海德格)

          存在的"在":知覺現象學 Lived Body  (梅洛龐蒂)

          存在主義的影響:當代美學的內轉向、語言(文字)、時間、身體

          ...

          尼采:上帝死了,人自由了。

          卡謬:上帝死了,人的責任更大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寫了一篇"夏蟲冬雪",談到如何看待歷史,臉書上有朋友笑說:"小毛的唯心,比較暴力"... 哈,我從未想過"暴力"這兩個字會用在我頭上,但我似乎開始喜歡這個說法... 

今天推薦黃舒駿:馬不停蹄的憂傷 (1988)

... 

我大概可以領會這句話的意思,畢竟當所有困惑都指向唯心的"我-世界(Lived World)"時,所有二元或本體的主客觀矛盾的確讓人無法招架,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但如果"唯心"是通往存在的途徑之一(一種觀點),唯心的"暴力"特質從何而來?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

我想首先是"追問"吧,不停追問讓人害怕,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都開始變成問題了...

但矛盾的是,能體會"唯心是暴力"(這種說法)的人基本上就是能體會"(唯心)這個說法"的人,如此才能體會"暴力"一詞的"客觀用意",因此對他們而言這就不是暴力了,甚至是欣然接受。反之,對於不能體會"(唯心)這個說法"的人而言,暴力也就相對不存在了... 雖然,這也許是另一種唯心,更徹底,好比夏蟲自認不需要知道冬雪。 

...

有點頭昏,有點暴力,但感覺蠻爽的... 聽歌吧,這首歌是特別選的... 

 

 

作詞:黃舒駿  作曲:黃舒駿

我永遠記得少年的時候 在薇薇家的後門 祈求一個永恆的約定
喔!令我心碎的記憶
她那淒迷的眼睛 溫暖的小手 輕柔的聲音 憐憫著我的心意
說著她最後的話語
她說:遠方的世界有著一位姑娘和美好前程等著你
可愛的男孩!吉普賽的我不值得你為我停留傾心 喔...不要哭泣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向遠方奔去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 我來到這裡

我永遠記得去年的六月 當娟娟關上車門她淚奔而去
喔!我面無表情
她那淒迷的眼睛 溫暖的小手 輕柔的聲音 再也不屬於我
只有那最後的話語
她說:我知道我只能活在你最寂寞孤獨的日子裡
可愛的男孩!吉普賽的你 我只是你一個小小的回憶 很快你就忘記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向遠方奔去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 我要忘記這裡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向遠方奔去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 我究竟要到哪裡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常聽到這句話,"夏蟲不可語冬雪"(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需要跟夏蟲解釋冬雪是什麼,因為牠們活不到那個時候,再怎麼說都無法體會,不必因此徒增煩惱。有一點惡毒的言下之意是:不需要跟井底之蛙描述大海,因為牠們無法想像...

好像有理,但似乎又缺了什麼。有理之處在於由上而下的二元規範,一種把存在當成"現成物"的宿命極限(這是事實),所以說了也白說,甚至不需要去體會。但相對的,不足之處卻是由下而上的本體企圖,一種仰頭認命的接受,"好啦,既然生命有限,不必自尋煩惱,反正我也沒必要知道(這也是事實)"... 總之,這是一句令人難過的話。

... 

夏蟲需要知道冬雪嗎?... Why?... And why not?

...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真的需要歷史嗎?我們需要歷史的"什麼"?如何讓學生產生史觀?如何讓這群後現代小屁孩體會"現代主義"是什麼?書架上那些汗牛充棟的後現代論述對一個出生在後現代的學生來說有何意義?... 說白了,如何在"這個" 7-11 或滿街人手一機的"現成"時代中,講述"那個"柑仔店或貼郵票的手寫年代?如何在這個數位的非線性年代,向學生解釋線性的類比美感?... 我提醒自己這不是懷舊,不需傷感,但,如果學習歷史的意義在於"意識到時代的改變",歷史該如何教?

...

我說:"我小時候聽黑膠唱片,黑膠唱片的音質很特別,有一種現場演奏的細膩和空間感,這是 CD 所沒有的..."  (why not)

她說:"老師,我沒有聽過黑膠唱片,我一出生就是 CD 年代,我無從比較起,而且,我覺得 CD 的音質已經很棒了..."  (why)

...

她說得沒錯,"無從比較"。她是聽 CD 長大的小孩,所有的聽覺(對照)經驗源自 CD,也許會因此批評後來才出現的 mp3 音質太扁(如果她夠挑剔的話),但的確無法回溯卡帶或唱片... 

人無法親身體會過去,也無法親身體會未來,如同夏蟲永遠無法親身體會冬雪,因為生命是有極限的,應該在"認識極限"的意識範疇內盡情發揮,而世上也沒有什麼非知道不可的東西... 夏蟲的確沒必要知道冬雪,但,就這樣嗎?

...

"老師",她說。"我應該想盡辦法弄到黑膠唱片,去聽聽你所感受到的東西,去體會你所感受到的時代差異嗎?"  

"不必勉強",我說。"黑膠的確已經過去,與其用歷史見證現在,不如用現在創造未來。" 

...

... 

好矛盾,也許這種矛盾正是我的"存在範疇"。

...

其實,面對生命,每個人都是夏蟲,或從某個觀點而言,人,永遠是井底之蛙... 但是我想,就算我是一頭牛,我也會希望聽聽有人對我彈琴,讓我試著體會困惑的感覺,搞不好我會聽出別的東西...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夢到她,二十五年前的模樣依舊,嘴角上揚,我心想:妳怎麼都沒變... 演員試鏡的現場,她臉上塗抹白粉,活蹦亂跳跟在其他三個人後面。深色的木頭地板,後面是一扇對開的白色木門,上面鑲著格子玻璃。她知道我在看她,笑得開心,但她始終沒有抬頭看我...

今天推薦愛爾蘭樂團 The Cranberries:Dreams (1992)

...

好奇怪的夢,有點時空錯亂,好像現在的我遇見以前的她,但夢中喜悅依舊,彷彿回到當年芝加哥的場景。她曾是我至今唯一的法定妻子,十五年前與我分開,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機場,我望著她的背影走進登機口,那天下著雨... 王菲翻唱過這首歌,並出現在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裡,那是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

很難想像我竟然有過一個"妻子"。她有著神祕又敏銳的氣質,也是一名優秀演員 (但我想她並不喜歡我這樣說)... 我們在冰天雪地的芝加哥認識,我住 Wentworth,她住 Polk (她喜歡說成"波克街"),我們同樣覺得地圖上的"芝加哥"開始與我們有關。後來我們帶了一隻很大的秋田狗搬到北邊 Evanston 的西北大學校區,住進一棟有著橡木地板和白色格子木門的公寓,那是我在美國最後住的地方...

...

無法理解這段記憶為何如此深刻,蓋過後來返台的日子,蓋過結婚典禮,甚至我都忘了我們到底為何分開... 也許這就是愛情,如此傳奇,如此單純,如此不可理喻,如此魂牽夢縈...

 

 

Oh my life is changing everyday
Every possible way
Though my dreams, it's never quite as it seems
Never quite as it seems
I know I felt like this before
But now I'm feeling it even more
Because it came from you
Then I open up and see
The person fumbling here is me
A different way to be

I want more, impossible to ignore
Impossible to ignore
They'll come true, impossible not to do
Impossible not to do

Now I tell you openly
You have my heart so don't hurt me
For what I couldn't find
Talk to me amazing mind
So understanding and so kind
You're everything to me

Oh my life is changing everyday
Every possible way
Though my dreams, it's never quite as it seems
'cause you're a dream to me
Dream to m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