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遺憾自己不是唸文學科系,但好像也幸好不是,如此才能有距離體會,然而更幸運的是,我認得字。希臘人說人生悲劇從認識字開始,我同意,但人生的喜悅好像也是從認識字開始... 又到了讀書會的日子,這禮拜要說的是第三講:"文學中的存在主義"...

...

language 與 linguistics 不同,前者是言語(或話語),後者是研究言語的學問,俗稱語言學,包括言語中的詞句、結構、形式及意義等等。前者把語言當成一個現成物,著重末端應用(如"學英文"),後者把語言當成一種思維方式,研究的是"思想如何在言語中產生",畢竟,我們只能在語言中去研究語言本身。換言之,前者將語言視為"what",後者則將語言視為"how",有一種"語言本體論"的味道...  

基本上,語言就是一種存在的"狀態表現"。語言中的 be 動詞就是存在的意思,也就是"是"... "是"是一個繫詞,具有"連接"的意思,透過這個連接,我創造了我(所認識)的世界。

...

也許是二元論的影響,西方語言具有強烈的"指稱"意義,目的在精準描述一件事(它),因此具有一種"掠奪"的詮釋霸氣,這點可從結構看得出來。譬如,中文的"否定"放在繫詞前面(我"不"是...),暗示一種對存在狀態的否定,英文的"否定"放在 be 動詞後面(I am "not..."),所否定的是"對象"。對西方人而言,任何東西都"是",就算不是,也是一種肯定的"非"...

我喜歡文字,並不是因為文字可以"說"出心裡的話,而在於文字與思想的聯結趣味... 我揣摩文字如何讓思想成為可能,也把玩著文字拼湊的樂趣,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好像沙特所言:讓文字飄在空中,不使它定形。

...

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及戲劇)的"議題"都很重,但敘事卻很輕,它們藏在一些"非故事性"的事件中,一種"狀態"... 狀態令人流淚,但真正讓人感動的,卻是那些還沒被寫出的東西...

這次上課,我不希望太強調存在主義文學中的"意義"或"議題",畢竟體會各自不同,而是著重某種存在主義影響下的"文字自覺"...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從時事看哲學:Seeing is Believing or Believing is Seeing (眼見為憑 或 相信才看)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在"創造了"世"

          二元認識的時間缺席:"XXX是什麼?" 與 "XXX是什麼意思?"  (羅蘭巴特)

          ...

          ...

          存在主義的創造意涵:藝術 (To "have" vision, to "have" sound...)

          The Will To Power as Art  (尼采)

          重新看待"語言(文字)":在人們會說話之前,"思想"是不存在的  (索緒爾)

          語言是傳遞工具嗎? 語言是溝通工具嗎? 語言"形塑"思想

          人,進駐在語言之中... 語言是存在的家  (海德格)

          ...

          "故事"是什麼? 文字與故事的關係

          "故事"是一種(鏡頭)選擇下的觀看,以及觀看後的選擇敘述。

          "故事"並不存在,存在的是"說故事"

          所有的文字都是"獨白"

          ...

          理性中的"非理性"自覺:噁心(沙特)、荒謬(卡謬)、煩(海德格)

          關於"陌生人":眼前這個人是從遠方來的 + 那個從遠方來的人就站在眼前   (齊默爾)

          作家 或 寫家  (沙特)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狀態":敘事時間、事件、視角...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失敗美學":狼狽、無助(但並不可憐)、平靜(但並不自憐)、自在...

          ...

          沙特:噁心(嘔吐)

          卡謬:異鄉人

          沙特論異鄉人

          沙特:牆

          卡夫卡:變形記(蛻變)

          卡夫卡:飢餓藝術家

          海德格論語言

          貝克特:瓦特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要辦音樂會囉,"藻樂趣 Part 2"。時間訂在六月十四日(週六)晚上,地點是學校附近的河堤公園,戶外表演。這是一門課(藝術市集)的成果發表,目前加緊練習中,請參與同學於四月二十三日(週三)下午三點於攝影棚彩排並討論細節... 這次,有個女孩要唱這首...

今天推薦 Queen:Love of My Life (1975)

... 

這首快四十年的曲子如今聽來依舊滂湃,簡單的旋律卻有著極為複雜的和弦變化,可謂"暗藏玄機",光是轉調就讓人頭昏腦脹,卻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 原主唱 Freddie 於 1991 年過世,舉世震驚哀悼。原曲是鋼琴主奏,今天這個版本是他的夥伴 Brian May 以 12 弦吉他改編而成,這位老兄還是個太空物理學博士。老友情誼不必多言,真情流露感動至極。

這些上年紀的藝人魅力十足,Freddie 曾(以影像的方式)在上屆倫敦奧運開幕式中獻唱,Brian 則在閉幕式帶領大家唱 We Will Rock You... 如果你還記得,這都是 Queen。

 

 

Love of my life, you hurt me,
You broken my heart, now you leave me.
Love of my life cant you see,
Bring it back bring it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Love of my life dont leave me,
Youve taken my love now desert me,
Love of my life cant you see,
Bring it back bring it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You will remember when this is blown over,
And everythings all by the way,
When I grow older,
I will be there by your side,
To remind how I still love you
I still love you.

Hurry back hurry back,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at it means to m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讀書,讀到這個故事... 有點似曾相識。
...
 
有一個人(A)在河邊散步,看見另一個人(B)正準備跳河自殺...

A: 喂,老兄,別想不開。
B: 為什麼不讓我跳?
A: 因為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活下去啊。
B: 是嗎?譬如...?
A: 譬如... 呃... 你相信宗教嗎?
B: 相信。
A: 我也信,你看,我們有共通點了。你是信基督還是信佛祖?
B: 信基督。
A: 太好了,我也是。你是天主教還是新教?
B: 新教。
A: 哇,我也是。你是新教聖公會還是浸信會?
B: 浸信會。
A: 你看,我們的共通點越來越多了。你是上帝浸信會還是耶穌浸信會?
B: 上帝浸信會。
A: 太好了,我也是。你是上帝浸信會的基本教義派還是改革派?
B: 上帝浸信會的改革派。
A: 感謝神。你是上帝浸信會1879年的改革派還是1915年的改革派?
B: 我是上帝浸信會1915年的改革派。
A: 去死吧,你這異教徒人渣。

A把B推下河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節交替大地甦醒,有人寂寞難耐蠢蠢欲動,有人寄情山水流連忘返,有人高瞻遠矚憂國憂民,有人跟進跟出等待救贖,一種遐想吧... 春天第一首歌,祝大家心想事成。

推薦 Paul Anka: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1975)

...

一首害羞又白話的曲子,卻真實無比,活生生把人"釘"在當下,道盡人世間的輕重緩急...

這首歌沒什麼出息,卻讓那些"豐功偉業"相形失色。它沒什麼遠大理想,只求能跟喜歡的人睡在一起。它眼光短淺,不為千秋萬世,只圖靜心無愧平凡渡日。也許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叫"小確幸"... 突然又想到那句對聯:善惡近在方寸之間,聖靈遠在天邊之外。

...

Paul Anka 是童星起家的加拿大歌手,出道於 50 年代末期,12 歲登台,15 歲就出了第一張專輯。他的成名曲是 Diana,描寫一個小男生愛上大姊姊的故事,轟動全美也榮獲排行榜首位,曾與貓王齊名。Diana 全曲只有四個和弦,也是當時學吉他的聖品。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Stay with me
Don't go
Talk with me for just a while
So much of you to get to know
Reaching out touching you
Leaving all the worries behind
Loving you the way I do
My mouth on yours and yours on mine
Marry me
Let me live with you
Nothing's wrong and love is right
Like a man says in his song
Help me make it through the night
Loneliness can get you down
When you get to thinking no one cares
Lean on me
And I'll lean on you
Together we will see it through

No,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It's sad to think some folks do
No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No one does
Do you?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去了一趟馬祖,分別踏上南竿、東莒和北竿,匆忙的行程恍如隔世... 懷念不足以形容內心的震撼與感動,超現實的場景比現實更真實,我吹著海風走在廢棄的碉堡和無人的聚落之間,彷彿為自己找到一個可以安心無家可歸的地方...

...

...

R0014959.JPG       

如果人群的疏離是一種刻意迴避,馬祖的疏離則是一種擁抱:擁抱空氣、擁抱溫度、擁抱觸目所及的光線變化,擁抱從石頭縫裡長出的一花一草,甚至擁抱自己的腳步聲... 歷史就在眼前,海風吹出前人的開墾智慧  潮汐帶來先民的樂觀知足,廢墟旁長出嫩芽,活生生告訴你過去和未來。

台灣是亞洲版塊的離島,馬祖是台灣的離島,東莒則是馬祖的離島,套句苦苓的話,東莒是"離離離島"。這個遠在天邊的小島只有兩家餐館,一家雜貨店,重要的是,這裡沒有 7-11... 我問她:"為什麼要來這裡打工換宿?" 她笑著回答:"你去逛一逛就知道了"。

...

...

R0014813.JPG      

這裡曾是軍事重地,"軍令如山"的大大標語寫在港口的壁崖上,長滿青苔,人去樓空的聚落與碉堡各自訴說著各自的歷史。歷史無關對錯,也不論是非,只是一種權力判斷的選擇,一種追隨與被追隨的拉扯,一種先來後到的"發生"... 遺跡證明了一切,遺跡旁的小花也證明了一切。民宿的小男孩驕傲說著他爺爺的故事,他爺爺也驕傲說著他爺爺的故事。每一個人的爺爺都值得驕傲,他們的故事總是以"從前"開始:"從前有一群海盜..."。

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闖入者,小心站在原地,小心觸摸每一塊岩石,小心留下每一個足跡。小男孩繼續介紹這棟房子的歷史,以及那些令人讚嘆的建材和施工技術,我好奇聽著問著,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一直驕傲地說下去。

...

...

R0015039.JPG  

清晨六點,我赤足走在他們走過的路上,地面微濕,冷風撲面,霧氣中帶著鹹味,我小聲呼吸著,深怕打擾這片大地的寧靜。遠方烏雲密布雷聲大作,燈塔隱身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頂上,羊群站在高處,冷眼旁觀我們這群人類。

站在海邊吹風,眼前一片白茫茫,不知是雲深不知處,還是霧深不知處,或我深不知處,突然想起廟口牆上的對聯:善惡近在方寸之間,聖靈遠在天邊之外。頓時眼眶泛濕,仰天長嘆。

...

...

R0015097.JPG    

我不願加上濾鏡或影像處理效果,因為它看上去就是這樣。有人越走越遠,走進遠方的海市蜃樓(據說是博弈的預定地),有人越騎越近,繞過身後的北竿機場。兩側風沙巨浪陪伴人間,嘲笑這一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別傻了,今天飛機停駛...

民宿老闆是在地家族的一員,她尷尬地說:"贊成博弈的大多是年長者,因為他們窮怕了,希望能讓後代子孫過好日子",我懂... 她尷尬的表情吐露另一種尷尬:既希望馬祖開發,又希望馬祖不要開發。我也懂。

...

...

R0015274.JPG           

清晨天氣晴朗,海面風平浪靜,班機正常。我關上木窗,到海邊撿了一顆小石頭,放進口袋。

再見馬祖,一個讓可以讓我放心離家出走,又安心無家可歸的地方... 

 

http://wuhwaihsuan2011.pixnet.net/album/set/17661333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到一篇關於"10000小時"的文章... 簡單說,如果你想要在任何領域"玩"出一片天,或成為某種自認的"專業",大概需要認真投入一萬個小時。一萬小時是一個突破的臨界點,撐過一萬小時,才可能"開始"驗收,換言之,如果每天工作十個小時,需要三年...

今天推薦 Robbie Williams:My Way (1967 / 2001)

...

我一向不太相信這些所謂"成功學(或創意學)"所說的東西,他們擅長量化的事後分析(所謂分析哲學 Empirical),將一個現成案例(選擇性)還原成一些元素,再透過簡單的"步驟"的教人如何成功,讓懶惰的讀者以為只要照著做就能快速見效... 這套方法其實是一個 copy 的概念,把人當成"物",忽略了每個"人"是不同的,因此,以後當我們在閱讀偉人傳記的時候,也別忘了時時提醒自己:他是他我是我,他是彼時,我是此時,他是在那裡,我是在這裡...

雖然有些荒謬,但好像也是個提醒,我願意反過來看:雖然照著作未必成功,但如果沒有這一萬小時,恐怕還真的很難... 我想到的是"懶人包"。

...

有人說"個性"決定命運,雖然有點抽象,但似乎的確如此,也許伍迪艾倫會再加上"運氣"。

好久沒聽音樂了,這也是一首老歌。"My Way" 的原意並不是"我的道路",而是我的"方法",但好像方法找到了,"路"就在腳下... 走,就對了。
...

"我自己呢?"...

彈吉他的時間應該超過一萬小時,教學經驗(如果以上課時數計算)大概剛好,對於有興趣的知識所投入的思考與閱讀應該也有,但"寫作"則明顯不足... 部落格開張自今三年多,裡面片片斷斷存了五百多篇文章,如果平均每天以三小時計,大概也只有三千多,離真正的"上手"還很遠。幸好這只是興趣,也不需成為"那種作家",喜歡就只是喜歡。這樣算來,再過六年,我大概稍微可以在文字裡"遊刃有餘"... 值得期待。

 

 

And now, the end is near     如今,到了尾聲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該落幕了 
My friend, I'll say it clear     朋友們,讓我說清楚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我所知道的事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我人生已滿
I traveled each and ev'ry highway     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是用自己的方式

Regrets, I've had a few     後悔?多少有一些
But then again, too few to mention     但不多
I did what I had to do , I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該做的做都做了 
I planned each charted course, each careful step along the highway   小心謹慎規劃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是用自己的方式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曾經,你知道的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我太貪心
And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而且經常懷疑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我吃了很多但又吐出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如此我面對自己,用我自己的方式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我曾愛過,笑過也哭過
I've had my share, my fill of losing     我曾擁有,也曾失去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如今淚水不再,我微笑面對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我想我辦到了
And may I say, not in a shy way,      而且,我可以這著說,不是害羞地做
"Oh,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不,那不是我,這才是我

The record shows I took the blows and did it my way!  時間證明我撐過一切,用我的方法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焦躁中睡去,在焦躁中醒來,這是星期一的早晨...

...

星期一的早晨,沐浴梳洗,我隨手抓一本書,提著背包出門。

星期一的早晨,路上人車穿梭,有的要去上班,有的要去上學。

星期一的早晨,我坐在路邊喝美式咖啡,吃波蘿麵包,閱讀著。

星期一的早晨,風和日麗溫度適中,清潔人員正在工作,我對他微笑。

...

星期一的早晨,和學生一起"猜火車",討論年代、敘事、影像、和意義。

星期一的早晨,我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一碗古早味乾麵和虱目魚皮湯。

星期一的早晨,我慢慢嚼著口中的食物,仔細品嚐每一口滋味。

星期一的早晨,我發現韭菜、麵條、碎肉、豆芽菜,魚皮、薑絲和芹菜。

...

星期一的早晨,我付了85 塊錢,老闆親切說"謝謝",我也說"謝謝"。

星期一的早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涼風拂面。對街的大樓正在灌漿。

...

星期一的早晨,高雄的天空特別美麗,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遠方的山。

星期一的早晨,我,流下眼淚,因為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星期一的早晨,我發現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就謝天吧。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說:"小毛老師,如果今天趕不及去上課,可否先問你一個問題,存在主義感覺是很孤獨、個人式的內在關懷,對於你來說,如何處理社會議題的關注?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參與社會運動?"...

...

謝謝,其實我最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甚至很想說些什麼,但不是"為了存在主義而存在主義",也不是"為了社會運動而社會運動",而是... 如果我可以這麼說,某種視野的改變。這個改變是有意識的,來自我身上那些活生生的經歷、印記、以及那些我曾熱情期待、困惑、失望與懷疑的"我的歷史":關於民主、知識、權力、資本主義、代議政治、人權... 甚至包括地球暖化、博弈公投、多元成家、核能發電、教育、文創、死刑等現代生活的"社會議題"。(上述的每一項都要嚴格加上括號 "...")

...

先說一個小故事。我在高中第一次投票時非常興奮,我仔細閱讀每一份政見,最後很滿意投下我的"神聖一票"。後來那位仁兄真的當選了,但不久因涉貪而入獄。我驚訝、憤怒、自責... 驚訝的是"原來這就是神聖的一票",憤怒的是"我被耍了,被迫成為共犯",自責的是"我覺得這整件事跟我有關"...

我一方面埋怨自己能力不足"選錯人",但又無法確定如何"選對人"(其實我懷疑有誰能如此確定),但讓我更不舒服的是"我上當了",這套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綁架我,讓我"必須"在他們所提供的選項內做決定,而我又無法約束當選者日後的行為,但我又必須對我的這一票負責...

我極度沮喪,也覺得對不起那些受害者。我向朋友提及此事,大部分的回應是:"你神經病啊,是他犯錯又不是你犯錯,與你無關,無須負責,沒有人會怪罪你這一票"... 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竟能如此輕易撇清關係,但我-就-是-不-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從存在主義的觀點看來,也許有點像"噁心"。噁心所指的是一種狀態,以後再說)

後來長大,我意識到某種廉價的"取代"(如代議)所帶來的不確定權力,而這種權力就是暴力。暴力的不僅是某人所幹的壞事,而是"取代"本身,尤其是"自認的取代"。

...

...

你有過這種情形嗎?一件事情你很想說 yes,但"理智"卻讓你說不出口,或你很想說 no,但"理智"也讓你說不出口?... 如果有,那我要恭喜你,因為你體會到了權力與責任。

...

談到存在主義,我最常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什麼?... 嚴格問自己:"我真的相信嗎?"

你相信"好心有好報"嗎?你相信"誠實為上策"嗎?你"真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就會成功嗎?你"真的"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公疼好人嗎?... 你真的相信自己的主張是絕對"好的",不但具有合法正當性,而且還"必須"讓別人跟著遵循嗎?...

*** 最好要弄清楚,到底是"你相信",還是"你希望"?

...

由 "Idea" 所形成的二元理性思維讓"世界"(這個現成概念)跑在"人"的前面,因為人總是習慣在某種"信念"中行事,所以,相信"好心有好報"的人就會去做好事,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人就會去努力... 這似乎也是無法避免的藍綠意識形態之爭...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行為更具正當性(我願意相信這是善意推廣),他們還會把自己的信念提高到某種"共通準則"(如我們)去影響別人,所以,我所相信的就等於"我們"也(要)相信,如大人口中的"我是為你好"。當然這並非壞事,也可形成某種循循善誘的社會規範或處世原則,但是首先必須自覺,這就是權力,所謂"慈悲的滋味"。

...

其次談到相信或希望:

基本上我認為,"相信"(這個動詞)只能適用在過去或已經發生的事,一種"史觀"的說法。也就是說,當我說"我相信 XXX" 的時候,那個 XXX 基本上應該是歷史陳述,而且也"只"能是歷史陳述... 譬如,嚴格說來,我只能說:"我相信我昨天吃的那碗麵很好吃(至少我喜歡吃)",或,"我相信過去這幾年台灣的經濟不太好(至少我感覺到)"...

但有趣的是,我會因此推薦那家餐廳給我的朋友,我會跟他們說:"我昨天吃的那碗麵很好吃,所以我'相信'這家餐廳'應該'不錯,今天你也去吃看看"... 這是人之常情,但其實,這裡的"相信"是一種經驗的推論,甚至已經變成"希望"了(或至少"我希望去相信...")。

人當然不得不在經驗中活一輩子,但必須嚴格自覺這個經驗。當然,根據經驗去推薦一家餐廳完全合情合理,但必須自覺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為它-尚-未-發-生...

這是"希望"的迷人之處,也是"希望"作為一個信念的可怕之處:迷人,是因為它尚未發生,端看你如何做,所以"希望無窮"。可怕,是因為我們總會把"已發生"當成希望的內容,卻不知人是活的,是自己的"行為"造就了自己。譬如有人重考三次只為上台大,卻不知自己到底要什麼,或者,有人口口聲聲"反核",自己卻是一個"極度消費者(用電者)",如此本末倒置,追逐那個(想像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理想境界",所謂"配合式的荒謬人生"... 個人的"希望"已經如此難以承擔,更何況將個人的"希望"包裝為一個"集體信念"加諸於他人的權力。

...

老實說,我還真"希望"世上有某種不變的"真理",這樣就省事多了。

聽起來很沮喪,賴以行動的"信念"被識破、被質疑、被摧毀... 的確,存在主義是一個極高極高的社會理想,一個 Impossible dream,因為它的實踐必須仰賴每一個人對其自身存在的"嚴格檢視"(至少要有這個意識),但通常都無法辦到,因為人總會給自己找藉口,總是會怪罪別人,總會輕易認為"與我無關"而放過自己,甚至將自己的"希望"透過某種手段強加在別人身上。

人習慣寬待自己,這也相對襯托出存在主義的"美":一種自律的美,一種"內省"的行動美,甚至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美,如同薛西弗斯,也如同"異鄉人"。

...

其實存在本身就是權力,而且還是"先來後到"的"排他"的權力,因為它"佔據"了世上某個位子:好比我(先)登錄了這個帳號,別人就無法登錄;我"在"這裡(佔據這個時空)時,別人就無法同時"也在"這裡;我呼吸了這口空氣,別人就吸不到;我考上某個學校,就有某人因"我的考上"而落榜,或因此在其他學校;我做了這份工作,就有人因此沒有機會做(但他可能做得更好)... 因此人應該珍惜並小心面對自己的存在(及言行),因為它"已經"存在了。這就是我所想的,我也認同的"愛與自律"。 

存在必定影響別人,也必定被別人所影響,這是沙特所謂的"他人即地獄",但沒有辦法,既然已經出生,只好繼續"活"下去,只是必須小心處理這個影響(至少要有這個意識)。

...

抱歉,寫了兩三天,好像只寫到"(我所想到的)存在主義者的社會關注",並沒有回答到你的第二個問題,因為基本上,"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參與社會運動?"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綁架"的嫌疑,我無法回答,也許只能說"存在主義的信仰者如何看待社會運動"...

...

我曾在 NPO 工作,六四天安門事件那天晚上我和同事抱頭痛哭。我也曾因"死刑"(這個概念)輾轉難眠,半夜爬起來寫信到法務部表達意見。我曾親身經歷某種"學術暴力",親眼目睹那批豺狼虎豹的嘴臉,也曾因教育理念對校長拍桌大罵。我曾期待某種"變天",天真地以為只有"天"才能保護我,順便給我一條康莊大道... 當然我也曾因被指責"冷感"而內疚... 這都是我的歷史。

三十多年來我意識到某種視野的改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也許正因如此,在多年後的今天,我重新體會"存在主義"的可怕與偉大,因為它始終是一個"人"與"角色"的認定及拉扯,前者的問題是(理直氣壯的)"我",後者的問題是(想像中的)"我們"... 前者是"自律"的問題,後者是"愛"的問題,這兩者就是存在主義的倫理觀,也是一切責任的基礎。簡單說,我自認沒有權力"代表"任何人,我也不希望有人假借任何名義(如"人民的聲音")宣稱可以代表我,這是我首先對群眾運動的感覺:另一種假藉權力的暴力。

至於議題... "服貿到底好不好?"... 老實說我不知道。我不願人云亦云跟著瞎起鬨並不代表我不關心,畢竟我還自認是一個"熱血"的人,可是我竟不知該用何種立場看待此事。

...

服貿對我"個人"的影響應該不大,我不是生意人,吃得不多,買的不多,也很少消費,但我知道有人"可能"因此受惠(也許他們貪圖把公司高價賣出,或貪圖生意好一點,或貪圖東西可以便宜一點...),有人"可能"因此受害(也許擔心工作不保,或擔心生意變差,或國格降低...)。

相信"可能受惠"的人贊成服貿,相信"可能受害"的人反對服貿。立法院的年輕人大聲替"可能受害"的人伸冤,固然值得欣慰,但問題是,難道"可能受惠"的人就不是"我們"嗎?而"我們"又是誰?... 我必須強調"可能",因為它-尚-未-發-生,端看你要怎麼做。

所以,「因為"可能受惠"而贊成」,與「因為"可能受害"而反對」對我而言是一樣荒謬的。

而"我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是先驗由上而下的規定嗎?如同「我們要成為"文藻人"的那個"Ideal Model"?」,還是後設的"我"的延伸?意思是,世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 Ideal Model 叫做"文藻人",所謂的"文藻人"就是我(包含我的所有行動),所以"我"是什麼,"文藻人"就是什麼,我會成為什麼,"文藻人"就會成為什麼... 前者叫做"我以文藻為榮",後者叫做"文藻以我為榮" (如果有一種東西叫做"榮"的話)。

很明顯,前者是"配合式"的人生,配合那個預設的 Ideal Model,也是悲劇的來源... 當然,我喜歡後者,但我必須自覺我只是"個人",我無法因為我相信(或我希望),就要強迫別人接受。

...

John Lennon 的 "Imagine" 歌詞中有一句:Imagine there is no country... 希望你可以體會這是"人類"的終極理想,而不是哪一國人的理想。

...

Well,  有點累,最近看了不少東西,也看了協議的條文本身,條件的確不太對等,但面對國際強權壓境與台灣經濟停滯,加上人口出生率降低(這我也要負責),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幸好我不是總統(如果你是,你會怎麼辦)。但我想這並不是二分法的賭盤,而只是一個選擇,以及選擇之後的行動... 網路上有人說服貿是"危機"也是"轉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主張"逐條審查",也許是個方法,但我認為問題不是內容(內容還比較容易解決),而是"誰來審查":如果是同一批人審,等於沒審,但如果要換一批人審,換誰?或"哪一種人"?是相關行業的業者嗎?業者裡面的誰? 而且,"相關行業"(這個概念)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粗糙分類,但經濟行為卻是整體的,譬如對美容業不利的事,也許對觀光業有利,又該以誰的標準訂定... 總之這還是一個"代表合法性"的信任問題。

...

最後有兩句話想說:

1. 在一個缺乏信任的關係中,什麼事都做不了... 不,應該說:"在一個缺乏信任的關係中,什麼事都不相信能做得好",這是幾十年下來權力者透過"教育"所帶來的最大"貢獻",也是他們如今自食惡果的下場。這裡所說的"信任",還包括我與自己的關係,也就是"相信自己"。

2. 當你意識到身邊的人也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個體,也與你享有同樣的權力(power)與權利(right)時,他的沉默不代表同意或不同意,甚至他口中的"不知道"也是認真的。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個頭三個大:早上想著劇本,下午想著立法院的年輕人,晚上想著存在主義。思緒交錯互相牽連。當歷史遇見現在,似乎也看到了未來... 其實,這三個頭在想的是同一件事...

今天推薦音樂劇"夢幻騎士":Impossible Dream (2003)

...

這是一首老歌了,被選用為音樂劇"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的主題曲,故事改編自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來自曼查的騎士:唐吉訶德"... 當然,這就是唐吉訶德的故事。

這似乎是個笑話,有一個人行為怪異,整天幻想自己是騎士,甚至跟太陽作對... 你可以說他是個不切實際的神經病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但這句話的重點不是嘲笑 impossible dream,甚至不是坐著空想的 dream,而是 To... 如同 John Lennon 的 "Imagine"... 

...

別誤會,我不是你們口中的"我們",也不是"他們"口中的"我們",我只是"我"...

別誤會,我只是不想被某種我還不知道的稱呼所歸類,或莫名其妙被代表...

別誤會,請容許我的 To... 跟你的 To... 不一樣...

別誤會,請容許我的 Dream 跟你的 Dream 也不一樣...

別誤會,"異鄉人"在被槍斃時滿心歡喜,帶著微笑與希望... 

別誤會,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她:Quest?What does that mean "quest"?  "自我要求"? 那是什麼意思?

他:It is a mission of a true knight. It's duty, and it's privilege.   那是一個真正騎士的使命,責任與榮耀

...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去作那不可能的夢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去打那不可能的仗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去扛那扛不起的悲傷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奔向膽識的極限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     (這句太美了,不會翻。此處的 "right" 是動詞)
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     去愛那遠方的極致純粹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去揮舞那過於沉重的手臂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去尋求那不可能的星星

This is my quest     這是我的使命
To follow that star     跟隨那星星
No matter how hopeless     儘管毫無希望
No matter how far     儘管遙不可及

To fight for the right     為遠方的 right 奮鬥  (此處的 "right" 是名詞,自己去想)         
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     從不疑惑也沒有遲疑
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     就這樣  一頭栽進地獄
For a heavenly cause     只為那天堂般的祈求

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     我知道那會是真誠的唯一去路 
To this glorious quest     只為達到這光榮的使命
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     然後  我將平靜安詳
When I'm laid to my rest    直到死去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     世界也許更將美好
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而這個滿身是傷的人
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依舊鼓起最後的勇氣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追尋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天又要上課了,繼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一想到要談"存在主義",還是很高興...

...

最開心的上課內容還是來自批判那些視而不見又見怪不怪的事,一種認識,關於"存在的姿態"... 習慣性的"我以為"或"我相信"讓人驚訝發現"我怎麼這樣過了一生?",其實只是"我怎麼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幸好,我看到有人的眼睛說:"幸好,還有明天..."。

嚴格說來,存在主義是一帖藥,主要針對"我怎麼覺得(活得)怪怪的"這個問題... 這當然是(你)"個人"的提問,也許在夜闌人靜獨處的時候,也許是眾生喧嘩中的片刻疏離,但沒有人可以真正回答你。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這個問題,或始終覺得自己過得很好("好"的定義由你決定),我要恭喜你,你絕對可以一直這樣(快樂地)活下去,那也就不需要這帖藥了。

...

我想還是面對自己的勇氣吧,存在主義把想像中的"崇高"人生推到谷底,要你自己爬起來,既狼狽又真實,這不是心中嚮往永恆的 Truth,而是此時此地此刻的 Real...

...

哲學面向更不好說,困難之處不是哲學本身,而是"如何說"... 先入為主的習慣性順從讓"世界"跑在存在前面,讓人淪為"知識"的奴隸,把"自己"變成"他人"的信徒,讓"人"變成"角色"...

"活生生地認識經驗,就是認識存在主義",這是我的體會... 所以我打算從(檢視)經驗著手,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經驗:"想"的經驗、"看"的經驗、"說"的經驗、"體會"的經驗...

...

省省吧,論文中的"筆者"就是"我",不必多此一舉...

...

... 

選讀...

 

      沙特  存在與虛無  (貓頭鷹出版)

      海德格  存在與時間  (桂冠) 

      卡謬  薛西弗斯的神話  (志文) 

      沙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上海譯文)

      王岳川編  存在主義文論  (山東教育出版)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與"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前情摘要

          存在主義打開"存在"的黑盒子,發現裡面是空的,你要自己填滿它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的現象,"在"創造了"世"   (Lived World)

          活生生的認識... "在經驗之中"的經驗持續 (Lived Experience)

          ...

          ...

          二元認識的"理性盲點"... 時間缺席

          "創造力"是不存在的,凡事只有行動... Creativity or Creativeness

          我思故我在? 還是我"煩"故我思? "思"為何物?

          眼見為憑? 還是相信才看得到?

          累積(他人)知識  或  創造(個人)經驗

          ...

          存在主義的"形而上"依據... 上帝已死,重新評估一切價值   (尼采)

          上帝不是一個用來發誓的對象   (貝克特)

          ...

          存在先於本質:本質並非命運注定,你就是你自己所造就的人

          時間具有本質:時間的本質是"尚未"、"已經"與"目前"

          人道主義:"主體性",解放個體在眾聲喧嘩中的疏離

          自由/責任:自由讓我們超越自身,如同"責任"

          倫理考量至高無上:一切責任的基礎是"愛與自律"

          ...

          存在與虛無... Being and Nothingness  (沙特)

          存在的"再":存在與時間 Lived Time  (海德格)

          存在的"在":知覺現象學 Lived Body  (梅洛龐蒂)

          存在主義的影響:當代美學的內轉向、語言(文字)、時間、身體

          ...

          尼采:上帝死了,人自由了。

          卡謬:上帝死了,人的責任更大了。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寫了一篇"夏蟲冬雪",談到如何看待歷史,臉書上有朋友笑說:"小毛的唯心,比較暴力"... 哈,我從未想過"暴力"這兩個字會用在我頭上,但我似乎開始喜歡這個說法... 

今天推薦黃舒駿:馬不停蹄的憂傷 (1988)

... 

我大概可以領會這句話的意思,畢竟當所有困惑都指向唯心的"我-世界(Lived World)"時,所有二元或本體的主客觀矛盾的確讓人無法招架,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但如果"唯心"是通往存在的途徑之一(一種觀點),唯心的"暴力"特質從何而來?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

我想首先是"追問"吧,不停追問讓人害怕,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都開始變成問題了...

但矛盾的是,能體會"唯心是暴力"(這種說法)的人基本上就是能體會"(唯心)這個說法"的人,如此才能體會"暴力"一詞的"客觀用意",因此對他們而言這就不是暴力了,甚至是欣然接受。反之,對於不能體會"(唯心)這個說法"的人而言,暴力也就相對不存在了... 雖然,這也許是另一種唯心,更徹底,好比夏蟲自認不需要知道冬雪。 

...

有點頭昏,有點暴力,但感覺蠻爽的... 聽歌吧,這首歌是特別選的... 

 

 

作詞:黃舒駿  作曲:黃舒駿

我永遠記得少年的時候 在薇薇家的後門 祈求一個永恆的約定
喔!令我心碎的記憶
她那淒迷的眼睛 溫暖的小手 輕柔的聲音 憐憫著我的心意
說著她最後的話語
她說:遠方的世界有著一位姑娘和美好前程等著你
可愛的男孩!吉普賽的我不值得你為我停留傾心 喔...不要哭泣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向遠方奔去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 我來到這裡

我永遠記得去年的六月 當娟娟關上車門她淚奔而去
喔!我面無表情
她那淒迷的眼睛 溫暖的小手 輕柔的聲音 再也不屬於我
只有那最後的話語
她說:我知道我只能活在你最寂寞孤獨的日子裡
可愛的男孩!吉普賽的你 我只是你一個小小的回憶 很快你就忘記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向遠方奔去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 我要忘記這裡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向遠方奔去
喔......我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 我究竟要到哪裡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常聽到這句話,"夏蟲不可語冬雪"(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需要跟夏蟲解釋冬雪是什麼,因為牠們活不到那個時候,再怎麼說都無法體會,不必因此徒增煩惱。有一點惡毒的言下之意是:不需要跟井底之蛙描述大海,因為牠們無法想像...

好像有理,但似乎又缺了什麼。有理之處在於由上而下的二元規範,一種把存在當成"現成物"的宿命極限(這是事實),所以說了也白說,甚至不需要去體會。但相對的,不足之處卻是由下而上的本體企圖,一種仰頭認命的接受,"好啦,既然生命有限,不必自尋煩惱,反正我也沒必要知道(這也是事實)"... 總之,這是一句令人難過的話。

... 

夏蟲需要知道冬雪嗎?... Why?... And why not?

...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真的需要歷史嗎?我們需要歷史的"什麼"?如何讓學生產生史觀?如何讓這群後現代小屁孩體會"現代主義"是什麼?書架上那些汗牛充棟的後現代論述對一個出生在後現代的學生來說有何意義?... 說白了,如何在"這個" 7-11 或滿街人手一機的"現成"時代中,講述"那個"柑仔店或貼郵票的手寫年代?如何在這個數位的非線性年代,向學生解釋線性的類比美感?... 我提醒自己這不是懷舊,不需傷感,但,如果學習歷史的意義在於"意識到時代的改變",歷史該如何教?

...

我說:"我小時候聽黑膠唱片,黑膠唱片的音質很特別,有一種現場演奏的細膩和空間感,這是 CD 所沒有的..."  (why not)

她說:"老師,我沒有聽過黑膠唱片,我一出生就是 CD 年代,我無從比較起,而且,我覺得 CD 的音質已經很棒了..."  (why)

...

她說得沒錯,"無從比較"。她是聽 CD 長大的小孩,所有的聽覺(對照)經驗源自 CD,也許會因此批評後來才出現的 mp3 音質太扁(如果她夠挑剔的話),但的確無法回溯卡帶或唱片... 

人無法親身體會過去,也無法親身體會未來,如同夏蟲永遠無法親身體會冬雪,因為生命是有極限的,應該在"認識極限"的意識範疇內盡情發揮,而世上也沒有什麼非知道不可的東西... 夏蟲的確沒必要知道冬雪,但,就這樣嗎?

...

"老師",她說。"我應該想盡辦法弄到黑膠唱片,去聽聽你所感受到的東西,去體會你所感受到的時代差異嗎?"  

"不必勉強",我說。"黑膠的確已經過去,與其用歷史見證現在,不如用現在創造未來。" 

...

... 

好矛盾,也許這種矛盾正是我的"存在範疇"。

...

其實,面對生命,每個人都是夏蟲,或從某個觀點而言,人,永遠是井底之蛙... 但是我想,就算我是一頭牛,我也會希望聽聽有人對我彈琴,讓我試著體會困惑的感覺,搞不好我會聽出別的東西...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夢到她,二十五年前的模樣依舊,嘴角上揚,我心想:妳怎麼都沒變... 演員試鏡的現場,她臉上塗抹白粉,活蹦亂跳跟在其他三個人後面。深色的木頭地板,後面是一扇對開的白色木門,上面鑲著格子玻璃。她知道我在看她,笑得開心,但她始終沒有抬頭看我...

今天推薦愛爾蘭樂團 The Cranberries:Dreams (1992)

...

好奇怪的夢,有點時空錯亂,好像現在的我遇見以前的她,但夢中喜悅依舊,彷彿回到當年芝加哥的場景。她曾是我至今唯一的法定妻子,十五年前與我分開,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機場,我望著她的背影走進登機口,那天下著雨... 王菲翻唱過這首歌,並出現在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裡,那是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

很難想像我竟然有過一個"妻子"。她有著神祕又敏銳的氣質,也是一名優秀演員 (但我想她並不喜歡我這樣說)... 我們在冰天雪地的芝加哥認識,我住 Wentworth,她住 Polk (她喜歡說成"波克街"),我們同樣覺得地圖上的"芝加哥"開始與我們有關。後來我們帶了一隻很大的秋田狗搬到北邊 Evanston 的西北大學校區,住進一棟有著橡木地板和白色格子木門的公寓,那是我在美國最後住的地方...

...

無法理解這段記憶為何如此深刻,蓋過後來返台的日子,蓋過結婚典禮,甚至我都忘了我們到底為何分開... 也許這就是愛情,如此傳奇,如此單純,如此不可理喻,如此魂牽夢縈...

 

 

Oh my life is changing everyday
Every possible way
Though my dreams, it's never quite as it seems
Never quite as it seems
I know I felt like this before
But now I'm feeling it even more
Because it came from you
Then I open up and see
The person fumbling here is me
A different way to be

I want more, impossible to ignore
Impossible to ignore
They'll come true, impossible not to do
Impossible not to do

Now I tell you openly
You have my heart so don't hurt me
For what I couldn't find
Talk to me amazing mind
So understanding and so kind
You're everything to me

Oh my life is changing everyday
Every possible way
Though my dreams, it's never quite as it seems
'cause you're a dream to me
Dream to me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工囉... 這是明天第一次上課的內容,說的是"活生生的認識"。這不是廣告,因為座位有限早已額滿,錯過的朋友也無需遺憾,畢竟,存在的緣份到處都是... 這是我的思考筆記...

...

很奇怪,教書快二十年,從來沒有一堂課讓我如此反覆思考與拿捏,期待的心情簡直比寫論文還斟酌,我想,也許是因為"它"太靠近了...

這是一件不容易說的事情,除非你對生命有所領悟。"領悟"並非結論(我最怕把領悟當成結論的人),因為生命終將繼續,其結果總是死路一條,沒什麼"論"好"結",我想說的,是"繼續"的態度,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面對明天"...

...

"活生生"對我而言是個"活生生"的領悟... 當年,在換過無數工作之後,對我們的藝文環境萬分沮喪,她說:「你休想找到一個現成的好學校,重要的是把你在的地方變好,至少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想到林懷民說:「藝術家不必抱怨生不逢時,因為世上並沒有"好時代"。沒有人有義務要給藝術家一個好時代,讓他們"安心創作"」... 我慚愧閉嘴,決定用更大的熱情面對。 

"活生生的認識",指的是活生生的困惑、活生生的理解、活生生的熱情... 我選了一些讀本:

 

      狄德羅  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皇冠)

      蕭沆  解體概要  (行人)

      陳鼓應  存在主義  (台灣商務)

      邱茂澤  看不見的肉身之手  (中山大學)

      威廉白瑞德  非理性的人  (志文)

      羅洛梅  創造的勇氣  (立緒)

...

"這種事能教嗎?為什麼我之前沒有這樣想過?"... 也許這就是"存在主義"的迷人之處:領悟。當然也相對困難,因為重點不是"存在主義是什麼",而是"存在主義如何成為可能",或是"如何存在主義地活著"...

好啦,就這樣... 明天見... 

...

...

1. 從"活著"到"存在",從"生存"到"生活":談"活生生的認識"©   

2. 哲學中的存在主義:談"知識""經驗"   

3. 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談"非理性"   

4. 戲劇中的存在主義:談"荒謬"   

5. 電影中的存在主義:談"偶然與巧合"   



©      到目前,你覺得自己這輩子活得好嗎?

        怎樣才叫活著?...活人 或 存在者

        從伊底帕斯到雅克... 到小明

        你相信嗎? 還是你希望?

        "為什麼"為什麼永遠問不完?

        永恆嗎? 我以為自己是"他"

        True or real... or what

        少來了,人不欺騙自己,就連一秒鐘也活不下去

       

        人,孤單地被拋在世界之中... But...

        人生在世... "世"就是"在"的現象,"在"形成了"世" (Lived World)

        "活生生"是一種"在經驗之中"的經驗持續 (Lived Experience)

        從"名詞(他或它)的世界" 到 "動詞(我)的世界"

        Reflection + Action = Reflection-in-Action

        活生生的認識 與 創造的勇氣

        別急,等我畫完,他們就知道了

        從書本上的"存在主義" 到 "存在主義地活著"

        從"配合"的人生 到 "創造"的人生

 

        關於存在... 思考這個問題,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存在主義把"崇高的"人生貶到谷底,讓你自己狼狽又勇敢地爬起來

        ...

        La Vie en Rose...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春的夜晚,天空是紅色的,神秘的空氣中帶著潮濕,世界在寒冷的水平中冒出垂直嫩芽,睜眼或試探,彷彿醞釀某種甦醒,等待發生... 至於我,星期一的忙碌總是精彩,開車回家涼風拂面,滿腦子那些沒事找事的"事"... 好爽,謝天吧!

今晚推薦 Eric Clapton:Wonderful Tonight (1977) 

...

我喜歡沒事找事的事,勝過被規定的事,如同我喜歡有雜草的"綠地"勝過規劃整齊的公園...

沒事找事的事"彰顯"一種沒事找事的自由,一種"可能"的自由。這種自由是"長"出來的,就算外面世界烏雲密布,內心卻陽光燦爛,就算長得歪歪扭扭,卻是一種選擇。我想,也許我享受的,正是這種沒事找事的"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這樣做"或"那樣做的自由,甚至是選擇邊界或限制的自由... 甚至還包括選擇"放棄自由"的自由...

...

今天有人說:"老師你太理性了"。也有人說:"老師你太浪漫了"... 我抓抓頭,也許理性到了極致,就是一種浪漫,或者,浪漫到了極致,就成了理性,總之一定得"活到底"才行。

怎麼說著說著,又變成存在主義了?

...

一首好聽的慢歌,述說一件"根本不算事情"的事情,簡單卻深刻... 晚安!

 

  

 

It's late in the evening; she's wondering what clothes to wear.
She'll put on her make-up and brushes her long blonde hair.
And then she asks me, "Do I look all right?"
And I say, "Yes, you look wonderful tonight."

We go to a party and everyone turns to see
This beautiful lady that's walking around with me.
And then she asks me, "Do you feel all right?"
And I say, "Yes, I feel wonderful tonight."

I feel wonderful because I see
The love light in your eyes.
And the wonder of it all
Is that you just don't realize how much I love you.


It's time to go home now and I've got an aching head,
So I give her the car keys and she helps me to bed.
And then I tell her, as I turn out the light,
I say, "My darling, you were wonderful tonight.
Oh my darling, you were wonderful tonight."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奇怪,自從答應三餘的"存在主義讀書會",這幾天的"感覺"好像特別清楚,分裂的視野飄浮在空中,注視著我的所見,也想著我的所思。我看著自己從架上找出二三十本書,拍拍塵封的灰沉,隨意翻閱。注記透露了年代,筆跡透露了心情... 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這種"去感覺這種感覺"的感覺,還不錯。我想,這場讀書會大概是這學期最重要的事了。

...

其實我還不知道要講什麼,但好像也不太擔心,因為我知道:"到時候就會知道"。今天下午挑了十一本書去影印,貼來貼去的標籤把影印店的小姐忙壞了,原本冷清的工作台頓時塞滿沙特、海德格、卡謬、陳鼓應等人,顯得有些荒謬與壅擠,我買杯綠茶請那位小姐喝,希望她能消消氣... 我帶著兩百五十頁的"資料"離開,我想:"讀書會嘛,總要讀點什麼",但還是不知道要講什麼,但好像也不太擔心,因為我知道:"到時候就會知道"。

時間彷彿回到某個年代,也許在加拿大,也許在東海,也許在某個劇場裡,我曾在那些書上畫線注記,獨自在房間裡讚嘆或哭泣,巨人們的肩膀如此結實令人落淚,如此"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此"夫復何求"... 我慢慢發現,我看的並不是書,而是自己...

...

很奇怪,"存在與時間"竟然是我與劇場結緣的第一本書... 90 年代的某個暑假,在台中,奶媽的讀書會,幾個矇懂的靈魂塞在小餐桌旁,微弱的燈光湊合著唸。小黑在旁邊睡覺,不時嘆一口氣,不久,我們成立象劇團...  

千禧年剛過的某個冬天,加拿大 Burnaby 某棟公寓九樓,自製的書桌放了一台華碩小筆電,看得懂得與看不懂的洋文書堆積如山,床邊牆上貼了一大張紙,歪七扭八的字跡透露著夢中所想到的博士論文(The Art of I Am),談的是演員...

...

...

我曾在寫完"體現創意"後以為再也不會碰這檔事,因為"反正也沒人理你",而我也不在乎,但書上的灰塵並沒有因此死去,它們活生生等待著,等待被擦拭,等待被擦拭後重新看看這個世界... 原來,還沒死的不只是灰塵,而是我...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下午,我在家寫部落格,突然很想出門。騎車逛到三餘書店。好久不見的尚恩坐在櫃台,我們聊了兩句,突然敲定一場讀書會... "就談談存在主義吧",我突然不假思索這樣回答。

這是一個感觸很深卻不容易說的議題,"也好",我聽見自己說,"順便把我喜歡的尼采、沙特、卡謬、卡夫卡、海德格、貝克特、尤涅斯柯和伍迪艾倫一干人等湊在一起"...

...

這年頭的毎一天都是新的(其實任何年頭的毎一天都是新的):早晨睜開眼迎向世界,報上寫著昨天誰不愛誰,順便告訴你今天瓜子臉已退流行;一面吃早餐一面盯著手機,嘴裡嚼著蛋餅手指滑著螢幕腦袋想著行事曆;打開臉書,它窮追猛打,不斷問我高中唸哪裡... 打卡成了存在重要的"空間"依據,自拍則是存在的"時間"依據,反正都跟他人有關...

好一個美麗新世界,大家都興高采烈地活著。突然想到我的劇本已經好久沒動了,正打算整理房間重新開始,好死不死又突然想到,其實所有的"荒謬"都合理,只是看你接不接受...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然想起一位朋友 Jared Burrows,從前在加拿大博士班的同班同學。他是知名爵士吉他演奏者,也是作曲家,還會自己製作吉他。年紀輕輕,頭髮少少,肚子大大... 記得當時冰天雪地的日子,我們一起搭公車上學... 

今天推薦一首 Jazz 改編曲:Besame Mucho

...

那是一段很特別的求學經驗:不惑之年辭去所有工作,獨自離鄉背井跑到一個寒冷的地方,緯度很高,夏季的白天很長,冬季的夜晚很長,而且大部分是陰雨天。一週出門一次上課或購物,其他時間都在家裡讀書,同學不多且少有聯絡... Jared 聽說我也彈吉他,送我一張在教堂錄音的自製專輯,開始成為好友...

他常與不少朋友組成三重奏或四重奏樂團,四處演出,也多次受邀國際爵士音樂節。當年我安排劇團到加拿大參加藝穗節,他帶著各式各樣樂器,還把吹薩克斯風的弟弟也找來,幫我們現場"配樂"。他的論文是關於即興音樂與教育,與我的表演(身體)議題相關,我們常在公車上討論...

...

他個性隨和,以教琴和自製賣琴為生,他與老婆(Jennifer)曾邀請我去他家吃飯(我跟他們學做便宜又好吃的 pasta)。他在地下室弄個小小木工廠,用簡單的設備自己做吉他... 他做的吉他並不花俏,甚至有點醜,但卻是從音場考量,而且木材選擇與裁切卻很講究,手感與音感都很好。"彈自己做的吉他有一份親切感",他說。這讓我羨慕不已。

...

爵士即興演奏在音樂圈並非主流,就算在美加也是少數,有點像小劇場,不但無法賺錢,稀疏的掌聲與少少的觀眾甚至有點落寞(尤其在一個土地空曠人口稀少的國家),但他們卻樂在其中。

這些高手分散在各地,平常都有各自的工作,也不常見面,但都會在特定的場合聚在一起,享受一杯啤酒,享受一段音樂,然後各自分開... 談話中聽不到什麼偉大的理想或計畫,卻也聽不出什麼抱怨,只是自在地,活著... 

... 

這是一首墨西哥老歌,意思是 Kiss me again,是他們極少數的改編曲... 許多回憶湧上心頭,彷彿親臨現場...

"Hi Jared, it's me Eric."... 雖然知道這輩子也許再見面的機會不多,但看他持續創作與表演,還是很高興。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年前我買了這張專輯(The Violin Player),她當時十六歲,今年冬季奧運又意外看到這個名字,最近還看了這篇文章:"一個讓女兒贏在起跑線,卻輸掉女兒的故事"... 

今天推薦陳美(Vanessa Mae)演奏巴哈:Toccata Fugue in D minor  

...

不管是不是媒體的誇大報導,這個故事令人遺憾,但這個女孩卻值得尊敬...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Y4NTAyMA%3D%3D&mid=200020630&idx=1&sn=dd3620208214121501380d7c03f414c5#rd

...

曾經有一段時期我大量收集巴哈的改編作品,陳美的出現讓長久以男性為主的"正統"古典音樂界既尷尬又震撼,既害羞又興奮,彷彿脫掉國王的新衣。印象中這張專輯在當時有褒有貶,卻如旋風般振奮許多年輕學子,活生生展現出新世代的叛逆熱情。音樂背後的辛酸無人聞問,如今看她勇敢轉戰跑道,努力追逐夢想,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這不是輸贏的問題,而是某種生命實踐... 我想,如果藝術在人身上具有"創造"的意義,這個小妞作為一個藝術家不只因為會拉小提琴,更是這種"超越自己"的勇氣與熱情。

...

至於這個"把兒女當成財產"的老故事... 還是不提了吧,總之又跟"我是為你好"有關...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險的寒假結束了,感謝上帝一切順利。趁著開學前的好天氣送爸媽回台北,安頓好之後又匆匆返回高雄,坐在書桌前準備迎接新學期,恍如隔世的熟悉在手指與鍵盤之間漸漸甦醒... 

今天推薦 Keith Carradine:I'm Easy (1976)

...

面對未來生活上可能的變化,我試圖釐清某種淺淺不安,並從中尋找某種"自在"的源頭,努力在角色扮演之間保有一個屬於我的神秘角落... 其實並不困難,這種改變甚至令人期待,彷彿回到某種我所擅長的"漂泊"歲月,不同的是,如今這種漂泊是令人安心的。

我想是文字吧,如隧道般的寧靜讓思緒集中,又如萬花筒般的繽紛讓視野擴大... 簡單至極,寫作讓我自在,到哪裡都一樣...   

 

 

It's not my way to love you just when no one's looking
It's not my way to take your hand if I'm not sure
It's not my way to let you see what's going on inside of me
When it's a love you won't be needing, you're not free
Please stop pulling at my sleeve if you're just playing
If you won't take the things you make me want to give
I never cared too much for games and this one's driving me insane
You're not half as free to wander as you claim
But I'm easy
I'm easy
Give the word and I'll play your game
As though that's how it ought to be
Because I'm easy

Don't lead me on if there's nowhere for you to take me
If loving you would have to be a sometime thing
I can't put bars on my insides
My love is something I can't hide
It still hurts when I recall the times I've cried
I'm easy
I'm easy
Take my hand and pull me down
I won't put up any fight
Because I'm easy

Don't do me favors, let me watch you from a distance
'Cause when you're near, I find it hard to keep my head
And when your eyes throw light at mine
It's enough to change my mind
Make me leave my cautious words and ways behind
That's why I'm easy
Ya, I'm easy
Say you want me, I'll come running
Without taking time to think
Because I'm easy
Ya, I'm easy
Take my hand and pull me down
I won't put up any fight
Because I'm easy
Ya, I'm easy
Give the word, I'll play your game
As though that's how it ought to be
Because I'm easy 

文章標籤

境象劇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